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炮驻退机节制环耐磨涂层组织及抗冲蚀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凯波 王向东 +2 位作者 熊超 蒋有才 王乐清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3-1022,共10页
火炮驻退机的节制环经常由于冲蚀磨损导致失效。为有效减少节制环磨损程度,提高节制环的可靠性,利用材料表面强化技术,通过微弧沉积与激光熔覆2种技术工艺,制备了铜基合金和镍基合金耐磨涂层,并测试和分析了不同种类涂层的组织形貌、涂... 火炮驻退机的节制环经常由于冲蚀磨损导致失效。为有效减少节制环磨损程度,提高节制环的可靠性,利用材料表面强化技术,通过微弧沉积与激光熔覆2种技术工艺,制备了铜基合金和镍基合金耐磨涂层,并测试和分析了不同种类涂层的组织形貌、涂层质量及显微硬度。在制备的4种耐磨涂层中,微弧沉积铜基合金涂层和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的性能较好。为检验合金涂层的实际耐磨性能,在驻退机内安装节制环改进件,在反后坐装置试验台上实施后坐冲击试验。从节制环改进件的磨损形貌和冲蚀磨损量等实验数据得出,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有较好的耐磨能力,可以作为增强火炮驻退机节制环耐磨能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制环 冲蚀磨损 合金涂层 微弧沉积 激光熔覆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弹丸炮口无线装定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明跃 房立清 郭爱强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139,共7页
无线装定技术是实现弹丸炸点精准控制的基础.针对目前小口径弹丸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为将影响弹道的因素快速装定至小口径弹丸的电子引信,设计了基于DPSK调制的炮口无线装定系统.通过信息获取模块将采集的环境信息与输入的发... 无线装定技术是实现弹丸炸点精准控制的基础.针对目前小口径弹丸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为将影响弹道的因素快速装定至小口径弹丸的电子引信,设计了基于DPSK调制的炮口无线装定系统.通过信息获取模块将采集的环境信息与输入的发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传输至FPGA,FPGA将二进制数据进行DPSK调制.调制后的信号经过电流放大,再通过发射线圈将电信号转化为磁场信号.为实现最大功率传输,对线圈参数进行设计.引信内部接收端解调通过AD采集实现非相干解调,减小了体积.进行轻气炮实验对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小口径弹丸的炮口无线装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装定 电子引信 DPSK调制 非相干解调 炮口装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新型无源观测器的机器人系统控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婧 熊超 许红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解决机器人系统控制稳定性问题,在经典无源观测器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新型无源观测器,实现对机器人系统的控制。创建机器人的系统结构模型,外加输入力信号作为控制器的计算信号。针对经典无源观测器会发生能量积累的问题,提出改... 为解决机器人系统控制稳定性问题,在经典无源观测器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新型无源观测器,实现对机器人系统的控制。创建机器人的系统结构模型,外加输入力信号作为控制器的计算信号。针对经典无源观测器会发生能量积累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新型无源观测器方法。利用两个新的无源性观测器窗口无源性观测器(WPO)和重置无源性观测器(RPO),有效降低经典无源性观测器中PID控制器的增益,减小能量消耗,从而更快地检测出系统的不稳定性。在MATLAB中对机器人系统模型在x和y方向上的速度、位置和力反馈跟踪进行仿真实验,并与经典的无源性观测器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新型无源性观测器的机器人,系统速度在经历短暂超调后趋于稳定;位置跟踪曲线抖动较少,曲线更加平滑;最大力反馈比经典无源性观测器方法降低约33%。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新型无源性观测器可以提高机器人系统的控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系统 改进型无源观测器 能量积累 控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载惯导高精度准动态零速修正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伟 狄长春 +3 位作者 杨功流 石志勇 杨玉良 王风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82-2789,共8页
针对现有零速修正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某型自行火炮为研究对象,利用加速度信息推导出了匀速直线运动时载体两个方向的姿态及角速度,并详细介绍了推导过程。为提高零速修正的精度和实时性,以所得姿态为基准,将其加入到滤波观测量中,使... 针对现有零速修正方法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某型自行火炮为研究对象,利用加速度信息推导出了匀速直线运动时载体两个方向的姿态及角速度,并详细介绍了推导过程。为提高零速修正的精度和实时性,以所得姿态为基准,将其加入到滤波观测量中,使得原有速度匹配改为速度加姿态匹配,提出了高精度动态零速修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加速度信息能有效获得当前载体姿态,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跑车实验之前,利用有限冲激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数字滤波器处理加速度计输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新方法能大幅提高零速修正的精度和实时性,东向位置误差在10m以内,北向位置误差在20m以内,实现了在连续行车条件下的高精度导航和误差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晃动补偿 捷联惯导 零速修正 有限冲激响应数字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方位失准角条件下的GPS/INS动基座初始对准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志伟 秦俊奇 +3 位作者 杨功流 石志勇 狄长春 王风杰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1,436,共5页
针对大失准角条件下初始对准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方位失准角下的GPS/INS组合导航初始对准方法。充分利用GPS提供的外部信息,以失准角的正余弦函数误差为状态变量,分析了GPS杆臂对初始对准的影响。并以上述工作为基础,提出了改进... 针对大失准角条件下初始对准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方位失准角下的GPS/INS组合导航初始对准方法。充分利用GPS提供的外部信息,以失准角的正余弦函数误差为状态变量,分析了GPS杆臂对初始对准的影响。并以上述工作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滤波补偿算法。所提方法不仅可补偿大方位失准角,且可在方位角计算精度较低情况下直接进行导航解算,不需等待对准过程结束。在车载试验中,将该方法与传统小失准角前提下的对准方法进行了对比,并对对比结果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失准角情况下,该方法可在100s左右完成对准,失准角可收敛到1°内,导航位置误差可控制在2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导航 大失准角 动基座 杆臂 初始对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架调质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尹德军 康学勤 +3 位作者 刘云峰 郑坚 熊超 殷军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97,共4页
针对某型号行星架调质后在精加工过程中出现开裂的现象,进行行星架的材质及裂纹的宏观、微观、金相、夹杂物分析和硬度测试。判断出行星架材料成分符合要求,但是材料中心出现带状夹杂物,并且材料原始组织沿轧制方向形成带状组织,直接导... 针对某型号行星架调质后在精加工过程中出现开裂的现象,进行行星架的材质及裂纹的宏观、微观、金相、夹杂物分析和硬度测试。判断出行星架材料成分符合要求,但是材料中心出现带状夹杂物,并且材料原始组织沿轧制方向形成带状组织,直接导致淬火过程中出现裂纹;同时该产品尺寸在45钢淬裂敏感尺寸范围内,加剧材料在淬火过程中裂纹的产生。此外,对行星架质量检测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架 调质 裂纹 夹杂物 带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量测量的振动基座初始对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伟 秦俊奇 +1 位作者 杨功流 王风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46,共4页
针对传统解析法粗对准不能适用于动基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量测的解析法动基座初始对准新方法。在导航时间中点处的惯性系中建立了中间坐标系;将载体系和导航系中的重力矢量投影到中间坐标系中,并对中间坐标系两侧的投影分别求... 针对传统解析法粗对准不能适用于动基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量测的解析法动基座初始对准新方法。在导航时间中点处的惯性系中建立了中间坐标系;将载体系和导航系中的重力矢量投影到中间坐标系中,并对中间坐标系两侧的投影分别求和以及叉乘运算,得到的两个三维空间分别对应初始导航坐标系和初始载体坐标系,并利用所得三维空间完了成动基座条件下的初始对准;对几种不同工况下的对准过程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动基座对准,在工程上易于实现,并对车载惯导系统实现行进间对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 中间坐标系 初始对准 动基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土壤承压模型的履带车辆行驶振动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何健 吴大林 +2 位作者 马吉胜 冯文选 王宏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62,77,共7页
计算履带车辆在软土路面上行驶时振动特性的基础在于研究土壤承压特性,然而目前以贝克公式为代表的土壤承压模型缺乏考虑剪应力因素、加卸载因素和加载速率因素。通过物理试验结合仿真试验的手段在贝克公式基础上,综合考虑这三种因素影... 计算履带车辆在软土路面上行驶时振动特性的基础在于研究土壤承压特性,然而目前以贝克公式为代表的土壤承压模型缺乏考虑剪应力因素、加卸载因素和加载速率因素。通过物理试验结合仿真试验的手段在贝克公式基础上,综合考虑这三种因素影响,建立了改进土壤承压模型。建立了某型履带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改进土壤承压模型进行了履带车辆行驶振动特性仿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贝克公式相对比,基于改进土壤承压模型计算得到的车体冲击加速度峰值以及平均值要小,而履带板的沉陷量要大。研究结论可以为预测履带车辆在软土路面上行驶时的下陷量、行驶阻力、振动特性以及牵引特性等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承压模型 履带车辆 振动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特征选择与流形学习的故障诊断 被引量:7
9
作者 杜伟 房立清 齐子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77-82,123,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特征集所包含的敏感特征进行故障诊断,提出基于独立特征选择(Individual Feature Selection,IFS)与流形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从多个角度提取振动信号的混合特征,构建原始高维特征集。采用一种改进的核Fisher特征选择方法为... 为了有效利用特征集所包含的敏感特征进行故障诊断,提出基于独立特征选择(Individual Feature Selection,IFS)与流形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从多个角度提取振动信号的混合特征,构建原始高维特征集。采用一种改进的核Fisher特征选择方法为每两类故障状态独立选择敏感特征集,并通过线性局部切空间排列(Linear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LTSA)算法挖掘出可区分度更高的特征子集。采用"一对一"的方法训练多个二类分类支持向量机(Supported Vector Machine,SVM),将得到的低维特征输入多分类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识别。液压泵故障诊断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独立特征选择 核FISHER判别分析 流形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传感器数据漂移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明跃 房立清 +1 位作者 郭德卿 石永雷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3,共5页
针对惯性测量系统中MEMS加速度传感器存在信号漂移而导致测量误差的问题,采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MEMS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将MEMS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数据通过DSP读取后,通过ADF准则进行平稳性检验,传感器数据满足平稳时... 针对惯性测量系统中MEMS加速度传感器存在信号漂移而导致测量误差的问题,采用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MEMS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将MEMS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数据通过DSP读取后,通过ADF准则进行平稳性检验,传感器数据满足平稳时间序列条件。根据传感器数据的自相关函数与偏自相关函数特征,判断出序列满足AR(p)模型。通过AIC准则进行随机性检验,同时进行时间序列模型识别与参数估计,传感器数据在使用AR(1)模型进行建模时达到最优。建立MEMS加速度传感器信号漂移AR(1)模型,并依据模型设计卡尔曼滤波器。结果表明,在滤波前加速度传感器零偏稳定性为0.3032 mg,卡尔曼滤波后的加速度传感器零偏稳定性为0.0247 mg,测量稳定性能有效提高,并且运算阶数较低,能很好的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信号漂移 时间序列分析 ARMA模型 卡尔曼滤波 ALLAN方差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滑膛炮身管内径测量算法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润东 汪伟 +1 位作者 寇勃晨 闫新良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滑膛炮身管内径测量系统中,通过求解剩余半径与圆心角进而恢复身管尺寸理论推导得出,但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该算法存在精度不足、特征缺失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插值后滤波的改进算法,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对数据... 在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滑膛炮身管内径测量系统中,通过求解剩余半径与圆心角进而恢复身管尺寸理论推导得出,但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现该算法存在精度不足、特征缺失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插值后滤波的改进算法,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对数据量进行扩充,同时均值滤波区间数m设为5,提高了数据精度,保留了特征情况。对比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效果优于改进前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膛炮身管 内径测量 三次样条插值 均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值法的摩托化机动演训效果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刚 周华任 +1 位作者 刘炳男 王赫彬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针对摩托化机动演训效果评估问题,提出了以实战为导向的评估流程图,建立了包含指挥控制能力、保障能力和协同能力3项准则层的指标体系,构造了基于AHP-熵值法的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了主观与客观因素,将AHP法求解的主观权重与熵值法求解... 针对摩托化机动演训效果评估问题,提出了以实战为导向的评估流程图,建立了包含指挥控制能力、保障能力和协同能力3项准则层的指标体系,构造了基于AHP-熵值法的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了主观与客观因素,将AHP法求解的主观权重与熵值法求解的客观权重以合适比例进行线性组合。列出实例分析,该模型具有可操作性且准确性更高,为军事演训评估问题提供范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化机动 演训效果评估 指标体系 AHP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FE和CFD的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昕运 吴大林 马吉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1-417,337,共8页
针对某重型机械中安装的双出杆双线圈可复位式磁流变阻尼器,利用实验和仿真方法对其在特定冲击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利用磁场有限元(FE)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单向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含隐式动网格边界的阻尼器数值模型,通过... 针对某重型机械中安装的双出杆双线圈可复位式磁流变阻尼器,利用实验和仿真方法对其在特定冲击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利用磁场有限元(FE)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单向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含隐式动网格边界的阻尼器数值模型,通过准静态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基于C语言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定义磁流变液体的本构模型,捕获磁场作用区域。结果表明,在持续通电的情况下,受到冲击后,阻尼器速度在80 ms内降至零,但活塞在复位过程中停在位移为1.3 mm处,控制电源断开后能够使其完全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冲击 粘塑性流体 磁场有限元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