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本运动训练原则在促进新入校大学生基础运动技能方面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马继政 徐盛嘉 +5 位作者 丁明超 李巍 赵彦 叶强 胡斐 王晓磊 《体育科技》 2018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研究评估基本运动训练原则在提高新入校大学生基础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配对设计,17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6周线性单周期训练,训练内容为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基本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测试,以及基本... [目的]研究评估基本运动训练原则在提高新入校大学生基础运动技能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配对设计,17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6周线性单周期训练,训练内容为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基本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测试,以及基本生理指标测试,训练期间进行下肢受累情况统计。[结果]基本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指标方面:与训练前相比,6周训练后,在身体形态方面,体重和体指数呈下降的趋势(P> 0.05);心肺耐力方面,3000m运动成绩显著提高(P<0.05);骨骼肌耐力(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和最大力量(卧推、半蹲和硬拉)方面均显著提高(P<0.05);协调能力(平板支撑+变向滑步)方面显著提高(P<0.05);速度(100m)方面的成绩呈增加趋势(P> 0.05);生理适应方面:6周训练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面,静息HR均值显著降低(P<0.05),RMSSD和SDNN/HR均值显著增加(P<0.05),HF显著增加(P<0.05),而LF和LF/HF均值呈降低趋势(P> 0.05),整体上表现为心脏副交感活性提高;动摇角度显著下降(P<0.05),平衡能力提高;无氧能力方面略有改善;下肢爆发力方面呈现出机能节省化的趋势;认知方面选择注意力和抑制控制能力提高(P<0.05);此外,6周时下肢受累人数发生率为0.05%。[结论]对于普通新入校大学生而言,运用训练学基本原则,6周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普通大学生的基础运动技能,基本的生理指标也发生一定程度上的阳性适应。同时,下肢受累的潜在风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训练原则 整合式神经肌肉训练 心率变异 平衡能力 无氧能力 下肢爆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式运动对青年男性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晓磊 徐盛嘉 +1 位作者 王金之 马继政 《体育科技》 2018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运动后执行功能的变化以及肌肉血氧等因素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共计15名受试者分别完成两种运动形式共三次运动方案,分别为力量练习方案(60%RM)、耐力练习方案(50%-60%最大心率)和间歇跑练习方案(70%-80...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运动后执行功能的变化以及肌肉血氧等因素与执行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共计15名受试者分别完成两种运动形式共三次运动方案,分别为力量练习方案(60%RM)、耐力练习方案(50%-60%最大心率)和间歇跑练习方案(70%-80%最大心率),运动后即刻采用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亮点闪烁仪(Flashing Highlights Test,FH)以及血氧饱和度测试仪(Oxygen to See Tester)进行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安静状态下相比,三种运动方案完成后选择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出现明显提高(P<0.05),完成力量练习方案与耐力练习方案两者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同时完成间歇跑练习方案后选择注意力与执行功能相比另外两种练习方案提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不同运动形式会显著影响青年男性执行功能,而高强度间歇跑练习对于提高青年男性执行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血液循环对于执行功能改变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形式 执行功能 亮点闪烁 血液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徐盛嘉 蒋伟东 孟凡华 《体育科技》 2021年第1期13-15,18,共4页
有氧运动和力量运动具有降压作用,具有临床相关症状,若不加以控制,可以发展为症状性低血压和晕厥。文章关注运动后恢复期的血流动力学调节机制,以及促进心血管恢复的内在原因,并讨论力量和有氧运动后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上可以最佳化地... 有氧运动和力量运动具有降压作用,具有临床相关症状,若不加以控制,可以发展为症状性低血压和晕厥。文章关注运动后恢复期的血流动力学调节机制,以及促进心血管恢复的内在原因,并讨论力量和有氧运动后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上可以最佳化地促进心血管的健康,或最大限度地干预不稳定的个体,并可用于评定运动员训练的程度。对长期的运动训练,或心血管疾病恢复期间不稳定一些个体而言,研究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用于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后恢复期 运动后低血压 有氧运动 力量运动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军事职业活动相关能力上的疲劳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继政 杨靖 +1 位作者 王哲 贾卫 《体育科技》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参加体育、健身、日常活动、以及各种军事职业活动,人类能力存在局限性,神经肌肉系统发生疲劳。能力上的疲劳可造成神经系统的过负荷,从长期上,是提高神经肌肉适应、能力提高的必须过程。神经肌肉疲劳,外周(骨骼肌)和中枢机制(神经)存... 参加体育、健身、日常活动、以及各种军事职业活动,人类能力存在局限性,神经肌肉系统发生疲劳。能力上的疲劳可造成神经系统的过负荷,从长期上,是提高神经肌肉适应、能力提高的必须过程。神经肌肉疲劳,外周(骨骼肌)和中枢机制(神经)存在不同,由不同任务决定。外周和中枢疲劳修复存在时程上的不同。充分认识不同军事职业活动的生理过程,以及疲劳后恢复期时程的变化,可为最佳化身体训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上的疲劳 中枢疲劳 外周疲劳 军事职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不足对武警部队现役军人运动表现及肌肉骨骼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润宇 马继政 《体育科技》 2022年第3期14-17,共4页
武警部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24h保护社会环境稳定,维稳处突以及重要目标执勤的特殊使命,很大程度上对武警部队现役军人的正常睡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早或过晚时段的训练或任务都会干扰昼夜的生物钟节律,当武警战士尝试分配时间去平... 武警部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24h保护社会环境稳定,维稳处突以及重要目标执勤的特殊使命,很大程度上对武警部队现役军人的正常睡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过早或过晚时段的训练或任务都会干扰昼夜的生物钟节律,当武警战士尝试分配时间去平衡多种需求时,便很容易引发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引发机体疲劳,导致其运动表现降低,同时患急性疾病、肌肉骨骼损伤和慢性病的风险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体力要求较高的职业运动员或军人群体中,睡眠不足是影响运动表现和肌肉骨骼损伤的重要因素。而延长睡眠时间可能有助于改善人体运动表现,降低疼痛敏感性,加速肌肉骨骼损伤的恢复。因此,武警部队的军事主官、基层教练员以及军队卫生部门应大力倡导改善关于现役士兵睡眠重要性的教育和相关措施。考虑到武警部队的军事职业特性,未来针对武警部队现役军人的睡眠还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武警部队 现役军人 运动表现 肌肉 骨骼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训练骨骼肌分子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继政 郑益丽 徐琳 《体育科技》 2020年第2期23-26,共4页
在运动中,骨骼肌表现出非凡的适应能力,包括收缩蛋白的结构功能、卫星细胞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代谢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转录应答。骨骼肌可精确应答不同运动,因此,特异性适应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特定训练(包括训练量... 在运动中,骨骼肌表现出非凡的适应能力,包括收缩蛋白的结构功能、卫星细胞与线粒体的结构功能、代谢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转录应答。骨骼肌可精确应答不同运动,因此,特异性适应原则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特定训练(包括训练量、强度、次数,肌肉工作模式)产生特定适应,进而获得最佳化的运动能力。组合训练(一次训练同时涉及耐力和力量练习)广泛用于发展个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但AMPK代谢途径的激活,可能会抑制AKT-mTOR合成通路,最终弱化力量练习获得的适应,AMPK下游分子PGC-1α在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当前,组合训练诱导生物分子适应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当有限,miRNA的发现为组合训练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充分认识其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制定精准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训练 特异性适应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复合物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运动概念模型的构建——基于基础运动技能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徐盛嘉 蒋伟东 +1 位作者 何磊 宋彦霖 《体育科技》 2019年第6期67-69,共3页
基本运动技能与青少年的运动表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它并不能反映在整个生命周期运动中所使用的所有技能。建议使用基础运动技能代替基本运动技能,基础运动技能的概念包括传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其他技能(如半蹲、骑自行车、游泳等),这... 基本运动技能与青少年的运动表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它并不能反映在整个生命周期运动中所使用的所有技能。建议使用基础运动技能代替基本运动技能,基础运动技能的概念包括传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其他技能(如半蹲、骑自行车、游泳等),这些技能将支持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运动。基于此背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终身运动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拓展,描述了基础运动技能转化为专业运动技能的过程,并对影响运动技能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促进运动发展原则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运动 概念 模型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后恢复评估和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盛嘉 冯煊 张鑫鹏 《体育科技》 2018年第6期3-4,9,共3页
对训练后恢复的评估监控和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包括定义、理论框架、恢复的系统监测和随后的生理和心理恢复策略的实施,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表现,并防止不良的发展,如恢复不足、非功能性过度反应、过度训练综合症、损伤或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现役人员 恢复 评估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重低姿往返匍匐对学员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鑫鹏 黄强年 +3 位作者 田东 冯煊 徐盛嘉 马继政 《体育科技》 2018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负重(0kg,15kg,25kg)20m×2低姿往返匍匐对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3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3次不同负重20m×2低姿往返匍匐,在运动后15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 [目的]评估不同负重(0kg,15kg,25kg)20m×2低姿往返匍匐对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3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完成3次不同负重20m×2低姿往返匍匐,在运动后15min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并记录RR间期。[结果]与安静状态相比,不同负重量匍匐后HR、EPOC和TRIMP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负重低姿往返匍匐运动后即刻SPT、SVT、SPAP、SVAP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但15kg负重显著低于0负重和25kg负重(P<0.05),此外,SAT表现类似趋势。其余指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恢复期15min平衡能力恢复到安静状态(P> 0.05)。[结论]在既定距离内,随着负重量的增加,平衡能力的急性应答存在U型上的变化。15kg负重平衡能力受到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小,可能有助于完成后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能力 负重 匍匐 往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伤的预防策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继政 丁明超 +1 位作者 冯煊 黄强年 《体育科技》 2018年第6期14-15,17,共3页
对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损伤预防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执行任务需要高强度的身体能力,特种作战人员肌肉骨骼损伤较为普遍,大部分为慢性或再次损伤。建议:损伤是现役人员能力最佳化的主要障碍,在服役人员生命周期中,应融入... 对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训练损伤预防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执行任务需要高强度的身体能力,特种作战人员肌肉骨骼损伤较为普遍,大部分为慢性或再次损伤。建议:损伤是现役人员能力最佳化的主要障碍,在服役人员生命周期中,应融入一体化的预防措施;建立损伤后回归正常训练客观的评价标准;并采用RE-AIM框架来协助设计预防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肉损伤 预防 人类能力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练周期的基本理论依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继政 杨靖 张海鹏 《体育科技》 2020年第6期16-20,共5页
周期化是将训练组织成连续、循环的逻辑方法,以达到特定的训练目标,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过度训练。训练刺激多元化,是周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周期理论可能是设计体能训练的最佳策略。但是,选择的策略(即基本、中级、高级和维持/... 周期化是将训练组织成连续、循环的逻辑方法,以达到特定的训练目标,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过度训练。训练刺激多元化,是周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周期理论可能是设计体能训练的最佳策略。但是,选择的策略(即基本、中级、高级和维持/非传统)应根据个体的水平和比赛季节而定。周期理论一个共同的主题是需要控制训练负荷,从一般训练过渡到专项训练,并消除疲劳。此外,赛前调整在前期训练计划的严格要求下,会产生额外的超量补偿效果。因此,充分认识周期基本理论依据,有助于设计精准训练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 训练负荷 恢复 训练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继政 王巍 赵凤雏 《体育科技》 2019年第6期3-5,共3页
对美国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的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美国持续十多年的战争产生新的需求来重新认识、发展和评估人类适应能力,提出了总的作战适应能力和人类能力最佳化这一战略性、革新的行动模式,反映了当前军事训练新的视角和现实... 对美国现役人员人类能力最佳化的发展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美国持续十多年的战争产生新的需求来重新认识、发展和评估人类适应能力,提出了总的作战适应能力和人类能力最佳化这一战略性、革新的行动模式,反映了当前军事训练新的视角和现实:“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为获得总的作战适应能力,利用需求—资源模式,构建人类能力最佳化框架,进行验证,通过人类能力最佳化来实现,并作为军事文化进行转播。建议:有效地利用其他学科上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来最佳化人类能力是一个发展趋势,也是一个挑战。其中,精准训练的发展会对人类能力最佳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 适应能力 人类能力 最佳化 需求—资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