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深孔内表面结构光三维重构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丁超
唐力伟
曹立军
邵新杰
邓士杰
-
机构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火炮工程系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车辆与电气工程系
-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4-22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5523)
-
文摘
为实现针对深孔内表面几何形状的高精度三维重构,搭建了一套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检测系统。首先,介绍了该检测系统的构成及相关测量原理,并验证了在某一确定范围内图像距离与实际距离近似呈线性关系,该论断为后续检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针对深孔模型实物以及对应的内表面展开成平面模型分别进行结构光检测,从而验证了检测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检测系统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案在理论上可行,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的检测精度能够达到亚像素水平,绝对偏差控制在0.034 7 mm的范围内;最后,在实际应用于深孔类零部件内表面检测的过程中,实现了针对该零部件内表面几何形状的高精度三维重构。
-
关键词
深孔
结构光
三维重构
-
Keywords
deep-hole
structured light
3D reconstruction
-
分类号
TN247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现状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代博文
何忠波
杨朝舒
薛光明
周景涛
刘国平
-
机构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车辆与电气工程系
[
-
出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5525)。
-
文摘
振动能量采能装置为大规模的MEMS设备网络摆脱传统物理连接和电源维护的限制提供了可能,但传统振动能量采能装置大多采用单一换能器的单一采能模块,存在采能效率提升难度大、环境适应性差等缺陷,因此需要推动传统采能模式向多种换能器协同采能的复合模式转变。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优异特性出发,整理归纳了目前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复合采能模式的不同,将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复合采能装置进一步分为磁致伸缩/压电型和磁致伸缩/电磁型。梳理了不同类型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的发展脉络,展望了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分析结果研究人员对超磁致伸缩材料振动能量复合采能装置发展脉络的系统性理解提供了参考,也为复合采能装置结构及理论创新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超磁致伸缩材料
振动能量
复合采能装置
-
Keywords
Giant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
Vibration energy
Hybrid energy harvester
-
分类号
TM619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TM9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题名一种全金属车轮的平顺性测试与分析
- 3
-
-
作者
赵正龙
宋彬
吕建刚
何忠波
戴志广
-
机构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车辆与电气工程系
-
出处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8,199,共9页
-
基金
国防科技基金资助项目(A072004044)。
-
文摘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弹簧网面结构的全金属车轮,该车轮通过金属螺旋弹簧的相互勾连,实现主簧和辅簧的复合承载。为检验该车轮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平顺特性,基于3轴6轮6电机驱动的6×6无人车搭建了平顺性测试系统,针对测试结果中振动信号存在大量随机噪声和脉冲干扰噪声等问题,结合形态学滤波、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和重构方法进行了噪声干扰滤波,得到了可以直接进行平顺性分析的有效信号。为了定量分析金属车轮与充气橡胶车轮的振动情况,基于相关国家标准,计算了无人车安装不同轮胎、车速和不同位置处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计算结果表明,金属车轮的平顺性略差于同尺寸充气橡胶车轮,但具有更好的抓地能力。为了改善金属车轮的减振性能,可通过胎面增加橡胶或履带等包覆层,并提出了以弹簧网面结构为内支撑的多种车轮结构总成。
-
关键词
全金属车轮
平顺特性
实车对比试验
滤波
优化
-
Keywords
all-metal wheel
ride comfort
real vehicle contrast test
filtering
optimization
-
分类号
U4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O32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
题名金属橡胶材料压制特性及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
- 4
-
-
作者
曹凤利
王怀光
李国璋
李晓磊
-
机构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车辆与电气工程系
-
出处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3-26,30,共5页
-
基金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资助项目(51312060404)。
-
文摘
结合圆柱形金属橡胶制件的压制试验,探讨压制过程金属橡胶毛坯与模具之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其密度分布和弹性恢复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制力在较大的范围内随相对密度增大以指数形式增大,且很大一部分消耗于模具内壁和压坯表面间的接触摩擦。接触摩擦造成了金属橡胶的不均匀密度分布,是金属橡胶制件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对于承载面积过大和长度过长的金属橡胶制件,可采用多个金属橡胶制件并联或串联的工艺。
-
关键词
金属橡胶
压制特性
弹性恢复值
密度分布
-
Keywords
metal rubber
pressing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recovery value
density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TG38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