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成分与模拟急进高原环境有氧运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周思敏 崔宇 +4 位作者 杨诚忠 黄缄 甯交琳 袁超 李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成分与模拟急进高原环境有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以45名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身体成分。在平原环境和模拟海拔4000 m低压氧舱中进行踏阶运动,阶高0.40 m,踏阶速度25 b/min,运动5 min。记录血氧饱和... 目的:探讨人体成分与模拟急进高原环境有氧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以45名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身体成分。在平原环境和模拟海拔4000 m低压氧舱中进行踏阶运动,阶高0.40 m,踏阶速度25 b/min,运动5 min。记录血氧饱和度、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即刻心率,通过公式计算VO_(2max)(mL/kg·min),并采用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人体成分与VO_(2max)的相关性。以每种体成分的均值为界将受试者分为低于均值组和高于均值组,探讨单一体成分对ΔVO_(2max)(ΔVO_(2max)=平原VO_(2max)-高原VO_(2max))的影响。结果:与平原相比,模拟高原环境人体VO_(2max)显著下降。受试者人体成分均在正常值范围,但有6名受试者体重指数(BMI)>24 kg/m^(2),占13%。上肢和躯干肌肉为95%左右,需加强锻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人体成分与VO_(2max)无显著相关。单一体成分对ΔVO_(2max)的影响结果显示,人体总水分高值组ΔVO_(2max)显著低于低值组。结论:急进高原环境初期人体有氧运动能力下降,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人体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改善高原环境下的有氧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低氧 最大摄氧量 人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指标评价常驻高原军人有氧运动能力的适宜性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鹏 谢慎威 +3 位作者 向彬 黄河 张钢 高钰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8-593,共6页
目的比较基于运动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系列指标评价久居高原军人有氧运动能力的准确性。方法在常驻3850 m、4100 m、4550 m 3个海拔的高原军人240人和平原对照组76人中,进行了3000 m跑成绩和期间Borg自觉用力程度评分的调查,通过两级定... 目的比较基于运动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系列指标评价久居高原军人有氧运动能力的准确性。方法在常驻3850 m、4100 m、4550 m 3个海拔的高原军人240人和平原对照组76人中,进行了3000 m跑成绩和期间Borg自觉用力程度评分的调查,通过两级定量负荷踏阶观察了运动前、中、后心率(heart rate,HR)与血氧饱和度(SaO2),在此基础上计算PWC170/150,根据军标方法估算最大摄氧量(VO2max)和台阶指数,并计算运动前后血氧饱和度差值(ΔSaO2)。同时测定运动后血乳酸和心肌酶。对各数据进行海拔间比较和指标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在4100 m以上高原,较高强度运动后心率增高幅度相比平原受限且个体差异较大,导致PWC170/150不符合体能随海拔增高而下降的事实和个体3000 m跑成绩。由较低强度运动后即刻心率推算的VO2max和由运动后恢复期心率衍生出的台阶指数和个体实际体能与心肌酶有一定相关性。相比之下,踏阶运动前后血氧饱和度差值ΔSaO2与海拔高度、个体实际体能、运动后血液乳酸和心肌酶谱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运动后血氧饱和度降低值是评价高原军人有氧运动能力的较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有氧运动能力 评价 血氧饱和度 作业能力 体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慢性缺氧致小鼠记忆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董华平 李鹏 +6 位作者 李晓栩 周思敏 肖衡 谢佳新 黄沛 吴玉 钟志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58,共10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慢性缺氧所致小鼠记忆功能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利用低氧工作站构建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常氧组及缺氧12 h、24 h和48 h组,观察缺氧对MN9D细胞中酪氨酸羟化...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慢性缺氧所致小鼠记忆功能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利用低氧工作站构建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常氧组及缺氧12 h、24 h和48 h组,观察缺氧对MN9D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TH)、泛素的K48链(Ub-K48)和Ub-K63表达的影响;将MN9D细胞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MG132(25、50、100、200)μmol/L组,观察MG132对缺氧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2)利用低压舱建立低压缺氧小鼠记忆功能损伤模型。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组、缺氧3 d组、缺氧21 d组,每组10只,观察低压低氧对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SNc)TH、Ub-K48和Ub-K63表达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组、缺氧21 d组、缺氧21 d+MG132组,每组8只,观察MG132对缺氧所致小鼠空间记忆损伤的影响。(3)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缺氧时长及MG132预处理再低氧处理的MN9D细胞中TH、Ub-K48和Ub-K6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新物体识别测试检测各组小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Nc区TH阳性免疫反应面积百分比,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SNc区TH、Ub-K48和Ub-K63表达水平。结果(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24 h组MN9D细胞中Ub-K48和Ub-K63表达水平增高(P<0.05),TH表达水平降低(P<0.05);各缺氧组Ub-K48/TH和Ub-K63/TH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MG132100μmol/L组和缺氧+MG132200μmol/L组MN9D细胞中Ub-K48/TH和Ub-K63/TH表达水平降低(P<0.05)。(2)与常氧组比较,缺氧3 d组和缺氧21 d组小鼠中脑SNc区TH表达水平降低(P<0.001),Ub-K48/TH和Ub-K63/TH表达水平升高(P<0.05);缺氧21 d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降低(P<0.01),SNc区多巴胺能神经元TH阳性免疫反应面积百分比降低(P<0.05)。与缺氧21 d组比较,缺氧21 d+MG132组小鼠新物体识别指数升高(P<0.01)。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改善慢性缺氧所致小鼠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Ub-K48和Ub-K63,上调多巴胺能神经元TH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记忆损伤 蛋白酶体抑制剂 酪氨酸羟化酶 泛素赖氨酸48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敌声音应激对SD大鼠的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超杰 钟志凤 +1 位作者 何嘉莉 张水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目的观察天敌声音在不同时长和重复应激下对SD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观察大鼠经单次或重复天敌声音应激后,在旷场试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PM)的行为变化。OFT和EPM的平均速度作为大鼠整体活动水平的指标,OFT中央区和EPM开闭区的... 目的观察天敌声音在不同时长和重复应激下对SD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观察大鼠经单次或重复天敌声音应激后,在旷场试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EPM)的行为变化。OFT和EPM的平均速度作为大鼠整体活动水平的指标,OFT中央区和EPM开闭区的路程比例和停留时间比例用于评价大鼠焦虑状态。结果在单次应激前,各组大鼠整体活动水平一致,均处于低焦虑状态;应激后第1(OFT)、3(OFT)和7天(EPM),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 min和60 min单次天敌声音应激均能显著降低大鼠在OFT中央区或EPM开臂区的路程比例和停留时间比例(P<0.01)。大鼠在重复天敌声音应激后第1(EPM)、3(OFT)和7天(EPM),均可见OFT中央区或EPM开臂区的路程比例和停留时间比例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同时在重复应激后第7天,地西泮(1 mg/kg,i.p.)能有效逆转天敌声音应激大鼠的这种焦虑状态水平(P<0.01)。结论天敌声音应激能增加大鼠的焦虑样行为,而且单次天敌声音应激在较短时间内(10 min)起效,作用持久(不少于7 d),重复应激不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动物模型 天敌声音 SD大鼠 旷场试验 高架十字迷宫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