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腹水管理新策略——长期白蛋白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文蕾 俞慧宏 凌贤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1-595,共5页
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缺少有效的管理策略,导致腹水反复发生,甚至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衰竭,增加病死率。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由来已久,但通常局限于间断、短期治疗,相对而言,长期白蛋白治疗是一... 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缺少有效的管理策略,导致腹水反复发生,甚至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衰竭,增加病死率。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由来已久,但通常局限于间断、短期治疗,相对而言,长期白蛋白治疗是一种全然不同的治疗观点,近期多项临床实验提示,对于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足够剂量、足够时间的白蛋白治疗可能改善疾病病程。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发表的长期白蛋白治疗的试验数据,探讨可能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包括最大获益人群、白蛋白剂量、时间、停药标准等,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白蛋白 有效白蛋白 腹水 肝硬化失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免疫治疗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2
2
作者 查皓然 朱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072,共12页
免疫治疗已革新肿瘤临床治疗实践,成为实体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临床上已获批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策略包括:PD-1抗体、CTLA-4抗体、双特异性抗体、TCR-T、TIL等,这些免疫治疗策略主要通过激活T细胞抗瘤免疫反应或直接补充肿瘤反应性... 免疫治疗已革新肿瘤临床治疗实践,成为实体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临床上已获批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策略包括:PD-1抗体、CTLA-4抗体、双特异性抗体、TCR-T、TIL等,这些免疫治疗策略主要通过激活T细胞抗瘤免疫反应或直接补充肿瘤反应性的T细胞发挥其抗瘤效应。然而受限于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因素,这些治疗策略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以肿瘤-免疫循环理论为基础,对目前已获批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早期临床试验以及新兴的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系统性综述,并对针对T细胞及T细胞以外的细胞群体的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微环境 过继性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调查及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7 位作者 王亚玲 解怡洁 郑美春 王蔚蔚 孙红玲 冯欢 嵇会明 白育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3757-3762,共6页
背景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 背景创伤后洗浴是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洗浴一直存有争议,有研究报道术后温水淋浴不增加伤口感染率,居家洗浴是否可行尚缺乏证据支持。目的多中心调查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及伤口感染的现况,分析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及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选择适宜的洗浴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月纳入13所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创伤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创伤伤口患者居家洗浴与伤口感染现况的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创伤伤口资料、创伤后洗浴及伤口感染资料等。通过问卷星链接或二维码自愿完成在线问卷的匿名填写及提交。分别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家洗浴和伤口感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949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9.8%。(1)基本资料:男460例,女487例;年龄18~100岁,平均年龄(50.2±17.9)岁。创伤持续时间(42.7±66.7)d,全皮层损伤和部分皮层损伤分别占55.8%(528/947)和44.2%(419/947);致伤原因中以利器切割伤和跌倒外伤为主,分别占43.4%(411/947)和27.8%(263/947)。(2)伤后居家洗浴现况:伤后从未洗浴者占28.0%(265/947),带伤居家洗浴者占72.0%(682/947);洗浴方式以温水擦浴为主,占76.7%(523/682),包裹和敞开伤口温水淋浴分别占18.3%(125/682)和5.0%(34/682);洗浴以1次/周最多,占38.4%(262/682),其次为2次/周37.4%(255/682)和3次/周24.2%(165/682)。(3)伤口感染现况:伤口总感染率为36.0%(341/947),带伤居家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24.6%(168/682),伤后从未洗浴者伤口感染率为65.3%(17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00,P<0.001);其中温水擦浴、包裹和开放伤口温水淋浴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25.8%(135/523)、20.0%(25/125)和23.5%(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395);居家洗浴频次1次/周者、2次/周者和3次/周者伤口感染率分别为32.8%(86/262)、22.4%(57/255)和15.2%(2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P<0.001)。(4)伤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以伤口是否感染分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伤口感染组居家洗浴情况、洗浴频次、抗生素治疗情况、创伤持续时间、致伤原因、创伤深度、创伤部位比例与无伤口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家洗浴情况〔OR=0.30,95%CI(0.20,0.44),P<0.001〕、洗浴频次〔OR=0.60,95%CI(0.39,0.93),P=0.023〕、抗生素治疗情况〔OR=1.67,95%CI(1.20,2.33),P=0.002〕、创伤持续时间〔OR=1.64,95%CI(1.19,2.76),P=0.003〕和创伤部位〔OR=5.69,95%CI(2.72,11.90),P<0.001〕是伤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居家洗浴和增加洗浴频次不增加伤口感染率,是可行的皮肤清洗方法。抗生素治疗、创伤持续时间超过30 d和腰臀部及四肢伤口可能增加伤口感染风险,患者可根据自理能力和伤口疼痛、伤口异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洗浴方式和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创伤和损伤 皮肤清洗 洗浴 横断面研究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学习方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孝崇 皮星 +6 位作者 高昊 陈倩 张牧寒 张庆玲 谭静 张索飞 何海燕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3,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旨在培养能独立、规范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是医学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住院医师高阶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医疗卫生服务。笔者立足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运用行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旨在培养能独立、规范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是医学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住院医师高阶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医疗卫生服务。笔者立足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运用行动学习方法,围绕心内科的临床实践教学设计、组织和效果评价,探索了如何有效地提升住院医师的高阶思维能力,并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学习方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高阶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俊龙 张超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为1~54号,分为A(1~27号)、B(28~54号)两组,每组27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花费、术后住院天数、翻修的例数以及术后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颈肩部及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改良Macnab标准。学习曲线采用双变量回归曲线拟合出最优的立方模型(Y=b_0+b_1X+b_2X^2+b_3X^3)。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1±7.8个月,其中42例(A组27例,B组15例)例接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颈肩、上肢疼痛症状及ND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体优良率为90.7%。术前颈肩痛/患侧上肢痛VAS评分A组为7.1±0.9分/7.0±0.8分,B组为6.7±0.7分/7.2±1.0分;术后1个月时A组为2.1±1.5分/1.7±1.6分,B组为2.0±0.8分/1.3±0.5分;术后半年时A组为1.5±1.3分/1.2±1.2分,B组为1.1±1.0分/0.7±0.7分;术后1年时A组为0.4±0.9分/0.2±0.6分,B组为0.2±0.6分/0.1±0.3分。术前NDI A组为(55.3±13.7)%,B组为(56.9±8.4)%;术后1个月时A组为(25.5±14.9)%,B组为(17.0±7.1)%;术后半年时A组为(11.3±7.1)%,B组为(6.1±3.5)%;术后1年时A组为(4.9±8.0)%,B组为(1.8±3.9)%。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随访的颈肩部及上肢VAS评分及ND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颈肩部、上肢疼痛评分及NDI显著大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根炎,其中A组3例,B组1例,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61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分析显示B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显著低于A组(P=0.001)。通过两变量回归分析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立方模型(Y=141.85-5.592X+0.135X2-0.001X3,R2=0.939),发现随着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渐下降,且当患者例数为22例左右时,手术时间趋于平稳,平均67.76±5.15min。结论: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显著的学习曲线和微创优势。随着手术患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步缩短,术后早期患者恢复更快,到22例趋于稳定,但学习曲线并不影响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转归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仇晟 王美菊 +2 位作者 焦玉丁 刘双林 李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并筛选与其死亡风险相关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重症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并筛选与其死亡风险相关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重症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肺外脏器衰竭数目以及确诊后患者28d死亡发生率。动态记录比较患者各基线指标7d内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构造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的预测效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收集ARDS病例237例,最终纳入符合标准者71例,患者28d死亡发生率为57.7%(41/7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APACHEⅡ评分,治疗7d后肺外器官功能障碍数目,以及APACHEⅡ评分、pH值、CO_2分压和氧合指数的7d变化率与患者死亡风险明显相关,其中APACHEⅡ评分≥18分的患者死亡风险是<18分患者的3.23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外脏器衰竭数目和APACHEⅡ评分7d变化率是入院后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两者作为协变量构造重症ARDS患者28d死亡发生率的预测模型,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3.9%、91.7%、93.3%、91.7%。结论治疗7d后肺外脏器衰竭数目和APACHEⅡ评分7d变化率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28d病情转归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评价重症ARDS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APACHEⅡ评分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与克服策略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95,共9页
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耐药率高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尽管大量研究已揭示了免疫治疗耐药发生的众多机制,但面对错综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仍是冰山一角。如何判定不同肿瘤类型免疫治疗耐药的主要机制,并精准... 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耐药率高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尽管大量研究已揭示了免疫治疗耐药发生的众多机制,但面对错综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仍是冰山一角。如何判定不同肿瘤类型免疫治疗耐药的主要机制,并精准制定逆转免疫治疗耐药的高效策略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系统阐述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清晰地认识免疫治疗耐药发生过程,以及发掘新型逆转耐药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耐药机制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蒋长青 蓝蔚仁 +2 位作者 李海音 路康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利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骨髓内贴壁细胞,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所提取细胞是否为BMSCs,鉴定成功...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利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骨髓内贴壁细胞,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所提取细胞是否为BMSCs,鉴定成功后,收取细胞培养液上清,对上清液进行差速离心,Western-blot(WB)法测定离心沉淀物质CD63、CD81、TSG101、Calnexin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沉淀物进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是否为外泌体。取SD大鼠尾NPCs,传代培养,通过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P6 NPCs是否较P2 NPCs产生退变;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BMSCs外泌体被P6 NPCs摄取情况;设置P6 NPCs为对照组,BMSCs和P6 NPCs一起培养为共培养组,直接加入BMSCs外泌体诱导P6 NPCs为实验组。培养3d、7d、10d、14d后用RT-PCR法检测3组NPCs中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COL2)、性别决定区Y方框9(SOX-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WB法检测ACAN、COL2、SOX-9、TIMP1、MMP1对应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利用全骨髓法提取的贴壁细胞为BMSCs。BMSCs培养液上清利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的沉淀物形态为直径30~100nm的圆形或椭圆形,与文献记载的经典外泌体大小吻合,沉淀物CD63、CD81、TSG101高表达,Calnexin未表达。通过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P6 NPCs较P2 NPCs产生明显退变。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泌体能够被P6 NPCs所摄取。ACAN、COL2、SOX-9、TIMP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d、7d、10d、14d共培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较共培养组明显升高(P<0.05),共培养组和实验组组内7d较3d明显升高(P<0.05)、10d较7d明显升高(P<0.05)、14d较10d明显升高(P<0.05);MMP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d、7d、10d、14d共培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较共培养组明显降低(P<0.05),共培养组和实验组组内7d较3d明显降低(P<0.05)、10d较7d明显降低(P<0.05)、14d较10d明显降低(P<0.05);ACAN、COL2、SOX-9、TIMP1、MMP1基因相对应蛋白质表现出同样趋势。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大鼠BMSCs能够分泌外泌体且外泌体能够被退变NPCs摄取,外泌体能够改善退变NPCs标志基因及基因对应蛋白质的表达,可为髓核细胞退变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共培养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脊柱战伤分级救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9
作者 宗兆文 秦昊 +7 位作者 陈思旭 杨磊 杜文琼 钟鑫 张琳 周人杰 谭丹 吴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91-999,共9页
脊柱骨折在平时是常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4.3%,约有10%的脊柱骨折伴有脊髓损伤。在越南战争等历次战争中,脊柱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0%,而在自由伊拉克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OIF)和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脊柱骨折在平时是常见的创伤,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4.3%,约有10%的脊柱骨折伴有脊髓损伤。在越南战争等历次战争中,脊柱损伤的发生率约为1.0%,而在自由伊拉克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m,OIF)和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OEF)中,脊柱脊髓战伤的发生率为5.4%~11.0%,呈现上升的趋势。战时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与平时有诸多的不同点:民用医疗中心对脊柱脊髓损伤的处理主要依赖于急诊医疗系统救护人员的能力,先用脊柱固定装置固定患者,然后将患者转运到创伤中心接受确定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战伤 分级救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后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厚地 郑宏庭 隆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7-662,共6页
移植后糖尿病(PTDM)是指实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的糖尿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2型糖尿病,目前关于此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就PTDM的血糖变化特点、风险评估、降糖药物的安全性、免疫抑制药物对血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就新型降... 移植后糖尿病(PTDM)是指实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的糖尿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2型糖尿病,目前关于此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该文就PTDM的血糖变化特点、风险评估、降糖药物的安全性、免疫抑制药物对血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着重就新型降糖药应用于PT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类型及给药方式等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综述,以期选择更优化的PTDM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后糖尿病 降糖药物 免疫抑制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条件下高表达ARNO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小龙 胡成芳 +3 位作者 唐璐瑶 李艺 官涛 黄云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高表达ARNO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GEC,分别观察不同时间梯度(15、30、45和60 min)和浓度梯度(10、20、30和40 mmol/L)高糖作用对ARNO蛋白表达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高表达ARNO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GEC,分别观察不同时间梯度(15、30、45和60 min)和浓度梯度(10、20、30和40 mmol/L)高糖作用对ARNO蛋白表达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分别采用ARNOsiRNA和Arf6siRNA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HRGEC,获得沉默ARNO和Arf6的HRGEC细胞株,观察ARNO和Arf6基因沉默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时间梯度实验中,与高糖对照组相比,高糖15、30、45、60 min组HRGEC ARNO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0.670±0.051、0.960±0.106、0.716±0.026、0.531±0.030vs.0.242±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15 min组相比,高糖30 min组ARNO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30min组相比,高糖45 min组ARNO表达回落(P<0.05),与高糖45 min组相比,高糖60 min组ARNO表达降低(P<0.05)。与高糖对照组相比,高糖15、30、45、60 min组内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分别为1.196±0.004、1.399±0.012、1.301±0.052、1.184±0.030vs.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15 min组相比,高糖30 min组通透性增加(P<0.05),与高糖30 min组相比,高糖45 min组通透性下降(P<0.05),与高糖45 min组相比,高糖60 min组通透性下降(P<0.05)。浓度梯度实验中,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20、30、40 mmol/L组HRGEC ARNO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0.632±0.031、0.927±0.041、1.183±0.098 vs. 0.169±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高糖浓度增加,ARNO表达呈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10、20、30、40 mmol/L组内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分别为1.147±0.015、1.237±0.023、1.351±0.015、1.444±0.019 vs. 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高糖浓度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呈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慢病毒后,与正常糖未转染组及正常糖空载体组相比,正常糖ARNO siRNA组ARNO mRNA转录明显降低(0.255±0.056 vs.1.000、1.183±0.297),ARN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088±0.005vs.0.246±0.011、0.237±0.009);正常糖Arf6siRNA组Arf6 mRNA转录明显降低(0.314±0.090 vs. 1.000、1.140±0.236),Arf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690±0.012 vs. 0.917±0.009、0.919±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内皮ARNO后,与高糖未转染组及高糖空载体组相比,高糖ARNO siRNA组ARN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572±0.021vs.0.915±0.005、0.916±0.012),Arf6活性明显降低(0.263±0.007vs.0.484±0.014、0.490±0.008),细胞通透性也明显降低(0.718±0.017vs.1.000、0.978±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沉默内皮Arf6后,与高糖未转染组及高糖空载体组相比,高糖Arf6siRNA组Arf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673±0.015 vs. 0.932±0.020、0.899±0.022),内皮细胞通透性也明显降低(0.768±0.050 vs. 1.000、0.978±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诱导的HRGEC高通透性与ARNO/Arf6信号活化有关,抑制ARNO的表达及Arf6活性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皮的高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 Arf6 高糖 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超 蔡瑜娇 +1 位作者 郑鸿 邱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2-286,共5页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一群位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殊细胞,其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和少量CD4^+T淋巴细胞构成。因为CD4^+IEL数量较少,所以对CD4^+IEL的研究非常有限。肠道中多种细胞因子、肠道细菌、营养素能够调节CD4^+IEL增殖...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一群位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殊细胞,其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和少量CD4^+T淋巴细胞构成。因为CD4^+IEL数量较少,所以对CD4^+IEL的研究非常有限。肠道中多种细胞因子、肠道细菌、营养素能够调节CD4^+IEL增殖、分化与凋亡。肠道的特殊环境使CD8^+IEL和CD4^+IEL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另外,CD4^+IE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及细胞毒性功能,这些功能在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D4^+IEL的数量异常及功能缺失均可导致肠道黏膜稳态被破坏。该类细胞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失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该群细胞提供了切入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CD4^+IEL) 炎症性肠病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道细菌失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一例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全义 王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VEGFR-2,阻断VEGF与受体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1-2]。该药于2014年10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用于晚期胃... 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可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VEGFR-2,阻断VEGF与受体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1-2]。该药于2014年10月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用于晚期胃癌。2012年报道[3],阿帕替尼用于晚期NSCLC的II期临床试验发现,与安慰剂组对比,试验组PFS明显延长(4.7 vs 1.9个月,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玉清 肖寒 杨伟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7-73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1年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383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患者,电话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按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1年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医院心血管内科383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患者,电话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按照随访的先后事件顺序以7∶3进行分组,建模组268例,验证组115例。根据建模组患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分为发生卒中组及未发生卒中组,比较2组患者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组115例患者验证该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高龄(年龄>65岁)、吸烟、饮酒、高血压、D-二聚体、低密度脂蛋白、左房内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CAR)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本研究最终建立的模型为P=e^(x)/(1+e^(x)),其中e为自然对数,X=-22.547+0.044×年龄+0.653×吸烟+1.277×饮酒+1.134×饮高血压+0.867×D-二聚体+0.702×低密度脂蛋白+0.297×左房内径+0.421×NLR+0.665×CAR。建模组的ROC曲线面积为0.866(95%CI=0.820~0.911,P<0.001),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73.11%。该模型的预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54~0.973,P<0.001),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7.36%。结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1年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筛查,可为及时识别及干预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房颤 卒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ss-1基因rs5780218和rs4889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婷 杨忠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77,共6页
为探究kiss-1基因rs5780218和rs4889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该研究采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妇产科门诊的PCOS患者61例及同期内分泌功能正常的对照患者64例的血液样本,检测患者kiss-1基因r... 为探究kiss-1基因rs5780218和rs4889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相关性,该研究采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妇产科门诊的PCOS患者61例及同期内分泌功能正常的对照患者64例的血液样本,检测患者kiss-1基因rs5780218和rs4889多态性,检测空腹血糖、FSH、LH、T及血清kisspepti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PCOS患者血清kisspeptin表达水平与LH显著正相关(R=0.544,P<0.001)。与对照组相比,rs5780218多态性在PCOS中并无显著改变,而rs488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PCOS组中呈现显著差异。与rs4889 G/G基因型相比,rs4889 C/C基因型是PCOS发生的危险因素,且C/C患者表达更高的kisspeptin、LH及T。可推断kiss-1基因rs4889多态性是PCO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其与PCOS患者kisspeptin表达及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KISSPEPTIN KISS-1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2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成芳 李艺 +4 位作者 刘军辉 王小龙 侯世会 官涛 黄云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52-658,共7页
目的探讨Slit2/ROBO1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EMT)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高糖浓度梯度实验,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高糖组1、高糖组2;同时进行高糖时间梯度实... 目的探讨Slit2/ROBO1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EMT)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高糖浓度梯度实验,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高糖组1、高糖组2;同时进行高糖时间梯度实验,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高糖24h组、高糖36h组和高糖48h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K-2细胞中Slit2、ROBO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筛选出最佳高糖刺激浓度和时间。采用Slit2过表达质粒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HK-2细胞,验证转染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空载组及高糖+Slit2组,经最佳高糖浓度及时间刺激后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纤维连接蛋白及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高糖浓度梯度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1、高糖组2的Slit2表达明显下降(分别为0.647±0.048、0.210±0.023vs.1.000±0.050),ROBO1表达明显下降(分别为0.703±0.041、0.303±0.022vs.1.000±0.057),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1.953±0.042、2.997±0.078vs.0.990±0.059),α-SM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1.767±0.012、2.427±0.059vs.1.033±0.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1相比,高糖组2的Slit2、ROBO1表达下降,纤维连接蛋白和α-SM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糖时间梯度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高糖36h组、高糖48h组的Slit2表达明显下降(分别为0.557±0.020、0.450±0.055vs.0.943±0.032),ROBO1表达下降(分别为0.600±0.023、0.227±0.028vs.1.000±0.058),高糖24h组、高糖36h组、高糖48h组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分别为1.247±0.052、1.733±0.084、2.780±0.090vs.0.970±0.040),α-SMA表达增加(分别为1.277±0.041、1.767±0.120、2.537±0.078vs.1.033±0.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24h组相比,高糖36h组、高糖48h组的Slit2表达下降(分别为0.557±0.020、0.450±0.055vs.0.893±0.034),ROBO1表达下降(分别为0.600±0.023、0.227±0.028vs.0.930±0.025),纤维连接蛋白及α-SM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36h组相比,高糖48h组的Slit2和ROBO1表达下降,纤维连接蛋白和α-SM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糖环境下,Slit2过表达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成功后,观察Slit2过表达对肾小管EMT的影响发现,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高糖+空载组、高糖+Slit2组的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分别为2.760±0.012、2.667±0.027、1.460±0.034vs.1.000±0.058),α-SMA表达水平增加(分别为2.487±0.048、2.557±0.037、1.270±0.017vs.1.000±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空载组相比,高糖+Slit2组的纤维连接蛋白和α-SMA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t2和ROBO1的表达下降参与了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过表达Slit2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T2 ROBO1 上皮间质转分化 高糖 HK-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血管病变病理分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祝旭飞 官涛 +6 位作者 刘军辉 侯世会 胡成芳 李艺 唐璐瑶 张均 黄云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1-458,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紫癜性肾炎(HSPN)肾小球血管病变百分比评分(GVLPS)系统分级评估HSPN血管炎性病变的可靠性。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确诊的140例HSPN患者肾活检标本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VLPS分级标... 目的探讨采用紫癜性肾炎(HSPN)肾小球血管病变百分比评分(GVLPS)系统分级评估HSPN血管炎性病变的可靠性。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确诊的140例HSPN患者肾活检标本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GVLPS分级标准分析每例肾活检标本。GVLPS计算公式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玻璃样变、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内皮下嗜复红物沉积、细胞新月体、纤维新月体、节段性硬化或球性硬化症的肾小球数量/全部被观察的肾小球数量×100%。按GVLPS值分为HG1至HG4共4个等级:GVLPS<25%为HG1,25%≤GVLPS<50%为HG2,50%≤GVLPS<75%为HG3,GVLPS≥75%为HG4。以2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分析GVLPS与ISKDC分级、肾小球浸润的CD2^+和CD68^+炎性细胞数、24h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红细胞数和血清白蛋白(ALB)的相关性。结果根据GVLPS分级标准,140例患者的肾活检标本中,HG1 37例(26.4%),HG2 46例(32.9%),HG3 40例(28.6%),HG4 17例(12.1%)。GVLPS系统分级较ISKDC分级更能反映血管早期病变的严重程度。GVLPS与ISKDC分级、24h尿蛋白、尿红细胞数和肾小球浸润的炎性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ALB呈负相关。结论 GVLPS评分能较准确地反映HPSN血管损伤,弥补了ISKDC分级的不足,为今后大样本研究HSPN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紫癜性肾炎 炎症细胞 ISKDC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Morphogo在多发性骨髓瘤MRD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思恒 李佳 +1 位作者 彭贤贵 张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骨髓细胞识别系统Morphogo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的临床价值及面临问题。方法:收集已经由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检查后明确微小残留病结果的病例65...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骨髓细胞识别系统Morphogo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的临床价值及面临问题。方法:收集已经由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检查后明确微小残留病结果的病例65例,调取其留存的骨髓瑞氏染色涂片,通过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平台的分析系统Morphogo对所有骨髓涂片进行全自动扫描及细胞分类。AI及细胞形态学多发性骨髓瘤MRD阳性阈值设为浆细胞比例大于4.4%。按AI自动识别细胞数量将病例分为I 500组、I 1000组、I 2000组,每组病例的人工智能微小残留病(AI-MRD)、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微小残留病(M-MRD)和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MFC-MRD)结果两两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各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以MFC-MRD和M-MRD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I-MR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分组后AI-MRD vs. MFC-MRD和AI-MRD vs. M-MRD的Kappa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AUC均随识别细胞数量的增加而增高,其中I 2000组AI-MRD vs. MFC-MRD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appa=0.500(P=0.013),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75%;AI-MRD vs. M-MRD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appa=0.667(P=0.001),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5%,准确度为83%。以MFC-MRD结果为标准,I 2000组AI-MRD的ROC AUC=0.800(P=0.002,95%CI=0.588~0.934),M-MRD的ROC AUC=0.779(P=0.005,95%CI=0.564~0.921)。结论:人工智能骨髓细胞识别系统Morphogo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RD具有细胞识别准确度高、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后续开发中应加入细胞组化染色、细胞免疫等技术提高人工智能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骨髓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残留病 Morpho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麻醉方式对老年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惠康丽 杨东 +3 位作者 韩云飞 李凤利 郭章宝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清醒镇静对老年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登记研究中的老年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患者155例,按照不同手术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24例和清...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清醒镇静对老年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登记研究中的老年急性颈动脉闭塞介入开通患者155例,按照不同手术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24例和清醒镇静组13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90 d功能结局,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 scale,mRS)评分;其他次级观察指标包括24 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颅内出血、肺炎、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改良的脑梗死溶栓分级、住院期间及90 d死亡等。结果2组住院时间、改良的脑梗死溶栓分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无症状性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肺炎、mRS评分、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住院及90 d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清醒镇静组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120.0(78.0,149.0)min vs 145.0(122.5,194.8)min,P=0.016]。结论老年急性颈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围术期麻醉管理中,全身麻醉与清醒镇静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操作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尿液结晶鉴别及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倪丹妮 蒲小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34-36,共3页
目的肾脏疾病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结晶是泌尿系统结石和肾损伤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因此,本研究基于拉曼光谱技术对尿液结晶鉴别及分型,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及肾脏损伤的诊断。方法采用拉曼光谱仪分别对胆固醇结晶、胱氨酸结晶及尿酸结晶... 目的肾脏疾病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结晶是泌尿系统结石和肾损伤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因此,本研究基于拉曼光谱技术对尿液结晶鉴别及分型,用于泌尿系统结石及肾脏损伤的诊断。方法采用拉曼光谱仪分别对胆固醇结晶、胱氨酸结晶及尿酸结晶的标准品进行测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检验科门诊患者100例,分别筛选含胆固醇结晶、胱氨酸结晶及尿酸结晶的尿液,分别行拉曼光谱测试。将有胆固醇结晶、胱氨酸结晶及尿酸结晶的尿液混合,进行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获得了标准品结晶拉曼特征峰,尿液结晶拉曼特征峰,尿液混合结晶拉曼混合特征峰,并可通过与标准品特征峰比对,得到结晶鉴别及分型。结论拉曼光谱技术用于尿液结晶鉴别及分型,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统结石和肾损伤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结石 结晶 拉曼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