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火炮打击下的战斗减员建模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郝枭雄 马建威 +3 位作者 王建民 赖西南 黄朝晖 王云贵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87,共4页
探讨了作战人员遭地面火炮打击后的战斗减员规律。以Anylogic为仿真平台构建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参考武器毁伤实验数据,对作战人员遭地面火炮打击的情况进行了1000次模拟,并绘制打击效果曲线。不同密度的兵力在遭受火炮打击的情况下,减员... 探讨了作战人员遭地面火炮打击后的战斗减员规律。以Anylogic为仿真平台构建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参考武器毁伤实验数据,对作战人员遭地面火炮打击的情况进行了1000次模拟,并绘制打击效果曲线。不同密度的兵力在遭受火炮打击的情况下,减员率随火力密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战斗减员率-火力密度曲线和战伤减员率-火力密度曲线近似对数曲线,而阵亡率-火力密度曲线基本是线性的。所构建模型可以定量描述作战人员遭火炮打击后的减员规律,对作战筹划工作和同类研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火炮 战斗减员 仿真建模 火力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行人事故多刚体仿真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段傲文 向华 +1 位作者 李奎 尹志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70,共9页
为提高真实行人碰撞事故时多刚体模拟仿真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根据行人-车辆碰撞过程进行多刚体模型初始参数自动优化的方法。针对真实行人碰撞事故,合理选择初始参数并构建基于熵权法的仿真准确度目标函数,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修改参数... 为提高真实行人碰撞事故时多刚体模拟仿真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根据行人-车辆碰撞过程进行多刚体模型初始参数自动优化的方法。针对真实行人碰撞事故,合理选择初始参数并构建基于熵权法的仿真准确度目标函数,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修改参数组合、提交运算及结果评价完成仿真模型的自动寻优过程。以某例真实行人事故展示了多刚体事故重建及模型优化的流程,并根据碰撞过程的人-车位置信息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表明可将其运用于行人碰撞事故的多刚体重建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事故 多刚体仿真 事故重建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志敏 秦传蓉 +4 位作者 章必成 付红星 杨波 邱国超 饶智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檗碱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增殖基因BTG2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檗碱可以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随着小檗碱作用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P<0.01);小檗碱可使HepG2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凋亡率与小檗碱的作用时间成正比(P<0.05);随着小檗碱作用时间的延长,抗增殖基因BTG2 mRNA的表达增加(P<0.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mRNA的表达则逐渐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抗增殖基因BTG2和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B细胞转运基因2(BTG2)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基因mRNA推断损伤时间的指标同质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杜秋香 朱细燕 +2 位作者 董塔娜 杨璨羽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索大鼠骨骼肌挫伤后PUM2、TAB2、Cx45、CHRNA1四个不同功能基因mRNA表达在个体间的同质性高低。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 目的探索大鼠骨骼肌挫伤后PUM2、TAB2、Cx45、CHRNA1四个不同功能基因mRNA表达在个体间的同质性高低。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上述PUM2、TAB2、Cx45、CHRN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计算每个损伤组不同个体间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并比较CV极值、累积变异度、集中趋势(XCV)和离散趋势(CVCV)。结果 PUM2、TAB2 mRNA在多个时间点出现较大CV,而Cx45、CHRNA1 mRNA的CV较小。累积变异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UM2 mRNA、CHRNA1 mRNA、TAB2 mRNA和Cx45 mRNA。PUM2 mRNA相对表达量的CVCV高于TAB2、Cx45、CHRN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TAB2、CHRNA1、Cx45 mRNA间相对表达量的CV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生物过程调控作用的PUM2、CHRNA1 mRNA相对表达量个体间同质性最低,其次为TAB2 mRNA,参与细胞结构组成的Cx45、CHRNA1 mRNA相对表达量个体间同质性较高,在今后筛选用于损伤时间推断的mRNA指标时应注意其功能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RNA 信使 骨骼 损伤时间推断 同质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海水浸泡合并失血休克对大鼠致死三联征及器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艳丽 田昆仑 +3 位作者 朱娱 吴跃 刘良明 刘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2-757,共6页
目的观察低温海水浸泡合并失血休克对SD大鼠致死三联征、器官功能、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放入15℃海水中开始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量的40%,持续浸泡2 h。造模成功后4 h检测血气、凝血功能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大鼠72 h... 目的观察低温海水浸泡合并失血休克对SD大鼠致死三联征、器官功能、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放入15℃海水中开始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量的40%,持续浸泡2 h。造模成功后4 h检测血气、凝血功能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大鼠72 h的存活情况。结果40%失血休克后大鼠的核心体温、PH仅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脏器功能部分受损;单纯低温海水浸泡可导致大鼠核心体温快速降低、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指标明显增高,死亡率增加;而低温海水浸泡对失血休克大鼠影响更为显著:大鼠核心体温直降至33℃,即使脱离低温环境,仍无法自行恢复;血气结果显示:PH降至7.17,其余酸碱指标不同程度降低,大鼠呈代谢性酸中毒状态;凝血功能结果显示:大鼠P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INR显著增高,大鼠出现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海水浸泡同样引起失血休克大鼠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的血液指标明显升高,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存活率降低至3/16,存活时间缩短至21.7 h。结论低温海水浸泡导致失血休克大鼠的致死三联征高发、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死亡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失血休克 致死三联征 器官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