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玉树 陈锴 +24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陈铭 李危石 许建中 钱邦平 朱泽章 朱锋 李淳德 仉建国 沈建雄 郝定均 朱晓东 杨军林 张学军 张雪松 张方迤 王其杰 张文智 海涌 赵建华 邱勇 王岩 邱贵兴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筛查 手术规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创伤性颅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阳 田小溪 +8 位作者 史正华 王继鹏 李立宏 刘明华 赵晓东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严重损伤,重型TBI导致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受伤后的最初几小时内,院前和急诊急救阶段对TBI的及时、有效处置是改善TBI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严重损伤,重型TBI导致的死亡通常发生在受伤后的最初几小时内,院前和急诊急救阶段对TBI的及时、有效处置是改善TBI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和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抽取全国急诊及神经外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成人创伤性颅脑损伤院前与急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TBI院前和急诊诊治2个部分,形成24条推荐意见,以便指导TBI院前和急诊相关的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急诊救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实主义评估方法的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机制构建研究
3
作者 朱拓东 吴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索患者体验在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中发挥作用的情况,构建患者体验视角下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机制。方法采用现实主义评估方法,首先以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和政策反馈理论为指导,提出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的初始项目理论。其次收... 目的探索患者体验在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中发挥作用的情况,构建患者体验视角下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机制。方法采用现实主义评估方法,首先以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和政策反馈理论为指导,提出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的初始项目理论。其次收集访谈与文献数据,反复测试和修订初始理论,深度分析改善医疗服务政策可持续执行的背景、机制和结果,形成完善的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机制项目理论,构建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机制。结果完善的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机制包含了7个现实主义项目理论要素,涉及患者体验评估设计、患者体验反馈收集、患者体验反馈处理和患者体验改善行动4个主要阶段的背景、机制和结果元素。结论患者体验在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中尚存在一定挑战,政策执行与政策反馈理论能够提供理论保障,未来需要进一步利用政策引领、患者参与、改良导向评估、组织协同、问责与激励、人才发展、健康素养提升等机制保障改善医疗服务政策执行路径的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医疗服务政策 患者体验 政策执行 现实主义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和双酚F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实验验证
4
作者 石雨 李景芝 +5 位作者 陈洪强 周诗梦 王娜 曹佳 尹俐 刘文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0-470,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探讨新型双酚类污染物双酚S(BPS)和双酚F(BPF)诱导男性生殖系统损伤的信号通路。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筛选出与BPF和BPS相关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论(...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探讨新型双酚类污染物双酚S(BPS)和双酚F(BPF)诱导男性生殖系统损伤的信号通路。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筛选出与BPF和BPS相关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可能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10^(-3)、1×10^(-2)、1×10^(-1)、1×10^(0)、1×10^(1)和1×10^(2)μmol·L^(-1))BPS和BPF作用下各组细胞活力;将TM3细胞分为对照组(0.1%DMSO)、不同剂量BPS和不同剂量BPF组,采用20、40和80μmol·L^(-1)BPS及BPF分别处理细胞7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关键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CTD筛选出的分别与BPS及BPF相关的男性系统疾病基因数为507及447个。GO富集分析,筛选出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生殖系统发育和生殖结构发育等生物过程(BP)。KEGG通路分析,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P<0.001)中。实验验证,与对照组比较,1×10^(2)μmol·L^(-1)BPF和BPS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1×10^(-3)~1×10^(1)μmol·L^(-1)BPF和BPS组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S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PS组细胞中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CREB结合蛋白(CBP)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I3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丝氨酸蛋白酶肽酶抑制因子B支成员10(SERPINB10)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中和高剂量BPS组细胞中Bax及细胞纤毛内转运同源蛋白80(IFT80)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低和高剂量BPS组细胞中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低和中剂量BPS组细胞中附加性梳基因2(ASXL2)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BPF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PF组细胞中Bcl-2、HIF-1α及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质1B(SMC1B)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FT8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低和高剂量BPF组细胞中PI3K、AKT及环指蛋白130(RNF130)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剂量组BPF细胞中CBP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RNF13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BPF组细胞中PI3K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BPF和BPS可通过PI3K/AKT以及HIF-1信号通路产生生殖细胞毒性,损害男性生殖健康,RNF130和SMC1B可能是其诱导生殖毒性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S 双酚F 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 男性生殖损伤 睾丸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6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 +5 位作者 项和立 王玮 王建宁 徐小松 王钢 薛武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4-699,共16页
肾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在《肾移植... 肾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是肾脏移植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组织国内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在《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经过指南范围及临床问题的确定、证据检索与筛选及推荐意见的形成等程序编写、多轮讨论,并经学会组织两轮集体审定,最终形成《中国肾脏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临床诊疗指南》。本指南就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概念和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治疗及免疫抑制药应用几个方面的21个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和推荐意见说明。目的是使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规范化,提高肾脏移植效果,提高肾脏移植受者和移植肾近期和长期存活率,促进移植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诊断 治疗 预防 免疫抑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化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
6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 陈忠平 +13 位作者 初曙光 郭琤琤 赫振炎 李刚 平轶芳 邱献新 赛克 苏君 汪洋 温源 杨光 杨群英 张俊平 张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9-462,共14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临床实践证明,胶质瘤化疗极具意义,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诊断的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和复发胶质瘤的挽救治疗。为进一步规范胶质瘤的化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中...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临床实践证明,胶质瘤化疗极具意义,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诊断的胶质瘤术后辅助治疗和复发胶质瘤的挽救治疗。为进一步规范胶质瘤的化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胶质瘤化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广大同仁提供临床实际操作参考。《共识》从胶质瘤化疗相关的病理知识、化疗过程中患者管理、影像学评价、不同级别胶质瘤、新诊断或复发患者、如何结合其他治疗策略等角度对化疗方案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高级别胶质瘤 化疗策略 化疗方案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3
7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缪中荣 +5 位作者 陈康宁 孙瑄 杨明 孙大鹏 李光建 陈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3-1358,共2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等血管闭塞的发病率、预后、诊断、静脉/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具体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等内容,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中等血管闭塞 缺血性卒中 专家共识 证据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与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俊 张兵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8,共17页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能储存外界激发光能量、在激发光停止激发后仍能持续发光的材料。由于其长余辉寿命、无需原位激发、无组织背景信号干扰和高信噪比等优点,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领域。本...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能储存外界激发光能量、在激发光停止激发后仍能持续发光的材料。由于其长余辉寿命、无需原位激发、无组织背景信号干扰和高信噪比等优点,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化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 余辉发光 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于峰 +3 位作者 赵洪雯 秦燕 廖贵益 文吉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62,共17页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充分阅读、分析和总结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文献,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及预后等内容,依据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方法对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进行客观评估,制定《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在本指南中对相应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以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移植肾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系统性疾病肾损害 复发 狼疮性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碳颗粒暴露对成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血压的影响
10
作者 刘凌燕 舒木水 +12 位作者 王童 徐洪兵 王洋 何兴侯 易铁慈 刘胜聪 陈婕 赵茜 宋晓明 丁玎 王昱 李建平 黄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目的 评估大气碳颗粒物暴露对成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组研究设计,从2014年11月24日到2016年1月18日,对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招募的73例健康成人进行4次随访,每次随访收集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空腹静脉血和尿样样本,以... 目的 评估大气碳颗粒物暴露对成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组研究设计,从2014年11月24日到2016年1月18日,对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招募的73例健康成人进行4次随访,每次随访收集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空腹静脉血和尿样样本,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黑炭、紫外线吸收颗粒物(ultraviolet absorbing particulate matter,UVPM)及不同排放源黑炭暴露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的关联。结果 急性暴露于黑炭、UVPM与心率变异性降低和血压升高具有显著正向关联。累积暴露12 h,黑炭和UVPM每升高1个四分位间距浓度,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和极低频功率(very low frequency,VLF)下降5.2%(95%CI:-6.8~-3.5)~11.7%(95%CI:-14.9~-8.3),LF/HF上升7.4%(95%CI:5.6~9.2)~10.2%(95%CI:8.0~12.4),血压水平升高0.8%(95%CI:0.3~1.3)~1.9%(95%CI:1.1~2.7)。不同来源黑炭与心率变异性和血压指标的关联分析显示,生物质燃烧和交通来源的黑炭均与心率变异性降低和血压升高有显著关联,其中交通源黑炭的不良心血管效应更大。结论 碳颗粒物,特别是交通源碳颗粒物,可引起成年人心率变异性降低和血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碳颗粒物 心率变异性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深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晓敏 余专一 +6 位作者 李浩 聂小羊 顾佳龙 袁亚南 周江军 谢肇 赵敏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7-971,共5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彻底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者,n=10)、非骨... 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彻底清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者,n=10)、非骨水泥组(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n=15)。比较两组患者清创次数、伤口愈合情况、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SF-36)评分,及内固定保留情况。结果骨水泥组均行一次性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旷置,感染均被根治,其中2例取出内固定,其余8例保留;9例伤口均于清创2周内愈合,1例因骨水泥间隔外露无法愈合,二次手术取出后愈合。非骨水泥组有8例行一次性清创后治愈,其余7例需多次清创;其中5例取出内固定,其余10例保留。骨水泥组末次随访躯体健康评分及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非骨水泥组(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是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在减少死腔的同时,也实现了局部靶向给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抗生素骨水泥 手术部位感染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云宏芳 蒋慧 +1 位作者 牛春晓 张纪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应用文献报道的肺泡巨噬细胞(AMs)体外培养方法,利用GM-CSF、TGF-β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简称GTR)培养体系,分析不同年龄小鼠、不同来源前体细胞产生AM样细胞或AMs的特征。方法:收取不同周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骨髓... 目的:应用文献报道的肺泡巨噬细胞(AMs)体外培养方法,利用GM-CSF、TGF-β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简称GTR)培养体系,分析不同年龄小鼠、不同来源前体细胞产生AM样细胞或AMs的特征。方法:收取不同周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及胚胎15~17 d小鼠肝脏单个核细胞,种入12孔板,置于GTR体系中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产出细胞AM表面标志分子F4/80、CD11b、CD170和CD11c表达。结果:培养后,光镜下BALF来源细胞基本呈圆形,骨髓来源细胞近半呈圆形,胎肝来源细胞85%左右呈圆形。4周龄小鼠BALF-AMs比例接近90%,比例和数量均随小鼠年龄增加而增加,12周龄小鼠BALF-AMs数量接近1×106个。4周龄小鼠骨髓源AM样细胞比例不到20%,8周龄和12周龄小鼠比例为40%~45%,数量随小鼠年龄增加而增加,12周龄小鼠骨髓源AM样细胞数量约为0.8×106个/孔。胎肝源AM样细胞比例约为84%,1个孔产出的AM样细胞约为4×106个。结论:不同年龄小鼠、不同来源前体细胞产生AM样细胞或AMs的纯度和数量有较大差别,应根据具体研究要求选择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巨噬细胞 体外培养 肺泡灌洗液 骨髓 胎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月琴 贺翔鸽 +11 位作者 阴正勤 王林农 李龙标 张虹 王勤美 吴建伟 王丽娅 赵东卿 贺燚 祝磊 李家臣 张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6-552,共7页
目的评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08年3-10月在中国7家医院纳入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20例520眼,采用3∶1的比例将患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评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08年3-10月在中国7家医院纳入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20例520眼,采用3∶1的比例将患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90眼,采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对照组130眼,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作为阳性对照。2个组均每日点眼4次,每次1~2滴,疗程均为7~14d。分别于试验开始前及结束后收集各组患眼结膜囊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于用药前和用药后0、7和14d对患眼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和评分,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意向性分析(ITT)证实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59.38%和60.47%,总有效率分别为88.80%和86.05%,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2)。临床可评价(CE)分析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63.48%和63.87%,总有效率分别为92.46%和88.24%,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意向性分析(MITT)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60.57%和62.07%,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88.51%,校正中心效应后2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可评价分析(ME)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3.71%和63.41%,总有效率分别为93.44%和90.24%,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42%和90.80%,CE分析分别为90.11%和92.77%,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χ^2=0.82,P=0.36)。用药后3、7和14d,2个组患眼眼部不良反应(包括耐受性、烧灼感、刺痛感和眼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治疗细菌性结膜炎与左氧氟沙星等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左氧氟沙星接近,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 结膜炎 细菌性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治疗结局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俊南 朱艳 +3 位作者 詹茜 王利 刘林 罗小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诊疗方法并文献复习,以提高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的MPN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的类似病例46例,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报告病例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 目的探讨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诊疗方法并文献复习,以提高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BCR/ABL伴JAK2突变阳性的MPN病例,结合文献报道的类似病例46例,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报告病例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采用伊马替尼和卢可替尼联合治疗有效。国内外有详细报道的类似病例共46例,按发现基因阳性的时间顺序分为BCR/ABL重排阳性组、JAK2阳性组、JAK2及BCR/ABL双阳性组,三组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P=0.349,血红蛋白P=0.247,血小板P=0.944)。结论BCR/ABL和JAK2突变双阳性MPN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突变发生的先后顺序对血常规指标无明显影响。两种基因相应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片技术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尤奇 段小军 +4 位作者 杨柳 金瑛 李豫皖 朱喜忠 刘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1-548,共8页
细胞膜片技术保留了大量自体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与体内极度相似的微环境,通过获取完整的膜片而用于修复软骨缺损。同传统的软骨缺损修复方法相比,细胞膜片技术展现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经... 细胞膜片技术保留了大量自体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供与体内极度相似的微环境,通过获取完整的膜片而用于修复软骨缺损。同传统的软骨缺损修复方法相比,细胞膜片技术展现了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经用于临床眼角膜和食道缺损的修复。近年来,对于脱细胞基质膜片和静电纺丝膜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脱细胞基质膜片克服了传统的脱细胞组织块的缺点,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分化,而且具有免疫耐受的特点。静电纺丝膜片具有纳米结构,类似于天然的软骨细胞外基质,机械特性好,易于操作,利于物质的交换。现阶段,应用膜片技术修复软骨缺损还主要处于实验研究中,临床应用的报道还很少,其中膜片技术还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随着生物医学和材料学的发展,未来还需应用更多的创新技术成果不断改进膜片技术,以期早日用于临床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技术 软骨组织工程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音卷积稀疏迁移学习和并行优选的帕金森病分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小恒 李勇明 +4 位作者 王品 曾孝平 颜芳 张艳玲 承欧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41-1649,共9页
基于语音数据分析的帕金森病(PD)诊断存在样本量小、训练与测试数据分布差异明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降维和样本扩充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因此,该文提出结合加噪加权卷积稀疏迁移学习和样本特征并行优选的PD分类算法。该算法... 基于语音数据分析的帕金森病(PD)诊断存在样本量小、训练与测试数据分布差异明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降维和样本扩充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因此,该文提出结合加噪加权卷积稀疏迁移学习和样本特征并行优选的PD分类算法。该算法可从源域的公共语音库中学习有利于表达PD语音特征的有效结构信息,同时完成降维和样本间接扩充。样本特征并行优选考虑到了样本和语音特征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获取高质量的特征。首先,对公共语音库进行特征提取构造公共特征库;然后,以公共特征库对PD目标域的训练数据集及测试数据集进行稀疏编码,这里分别采用传统稀疏编码(SC)与卷积稀疏编码(CSC)两种稀疏编码方法;接着,对编码后的语音样本段和特征数据进行同时优选;最后,采用支撑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受试者的分类准确率最高值达到了95.0%,均值达到了86.0%,较相关被比较算法有较大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相较于传统稀疏编码方法,卷积稀疏编码更有利于提取PD语音数据的高层特征;同样,迁移学习也有利于提高该算法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帕金森病 稀疏编码 卷积稀疏编码 语音样本特征并行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晶体及超宽带太赫兹辐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德刚 朱先立 +2 位作者 贺奕焮 王与烨 姚建铨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558,共24页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中的核心器件。近些年,为进一步提高基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产生太赫兹波的输出能量、转换效率,拓宽产生太赫兹波的带宽,多种新型有机晶体得以发展,并凭借其更加出色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成为...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中的核心器件。近些年,为进一步提高基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产生太赫兹波的输出能量、转换效率,拓宽产生太赫兹波的带宽,多种新型有机晶体得以发展,并凭借其更加出色的非线性光学性质,成为产生太赫兹波的理想材料。本文按照晶体类型介绍了目前可产生THz波的多种有机晶体的性质,并总结了基于多种有机晶体的超宽带太赫兹辐射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结合THz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基于有机晶体宽带THz辐射源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有机晶体 超宽带 非线性频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构建及其成软骨诱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尤奇 段小军 +3 位作者 张骏 金瑛 彭旭 刘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3-500,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构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膜片,并研究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探索利用HAMSCs膜片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取产妇胎盘通过酶消化法获得HAMSCs,通...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构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膜片,并研究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探索利用HAMSCs膜片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取产妇胎盘通过酶消化法获得HA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特征;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波形蛋白和CK-19的表达。取第3代HAMSCs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取第3代HAMSCs加入成膜片培养基培养以构建HAMSCs膜片;取第3代HAMSCs加入成膜片培养基培养7天,再换用成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以构建成软骨诱导的HAMSCs膜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成膜片诱导后HAMSCs表型分子的表达;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RT-PCR定量分析成软骨分化相关基因(SOX9、ACAN、COLⅡ)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分布;甲苯胺蓝和番红染色检测蛋白聚糖的分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HAM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型。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示:波形蛋白阳性表达,CK-19阴性表达。CCK-8检测结果示: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天达到顶峰。HAMSCs成膜片诱导后流式结果表明干细胞特性分子CD44、CD73、CD90、CD105仍高表达。SEM结果示:HAMSCs膜片呈复层结构,梭形的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细胞被细胞外基质所包埋并逐渐融合。RT-PCR结果显示:与HAMSCs膜片组相比,成软骨诱导的膜片组Ⅱ型胶原、蛋白聚糖、SOX9 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示:成软骨诱导的HAMSCs膜片可见分布均匀的类圆形细胞并被大量细胞外基质包围;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椭圆形细胞分泌大量细胞胞外基质,成铺路石样排列;番红染色结果示:成软骨诱导的膜片有大量蛋白聚糖分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示:成软骨诱导的膜片高表达Ⅱ型胶原。结论:本实验应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在普通培养皿上成功构建了HAMSCs膜片,体外研究证实HAMSCs膜片具有良好的成软骨分化潜能。因此,HAMSCs膜片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之一,HAMSCs膜片的应用将为软骨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膜片 成软骨诱导 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YA1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红亚 罗子俨 +1 位作者 李平昴 刘佳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EYA1(eyes absent 1)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进展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9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b和q PCR实验... 目的:探讨EYA1(eyes absent 1)通过调控PTEN/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进展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29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b和q PCR实验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Y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完成后,采用过表达EYA1质粒或siRNA干扰质粒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中EYA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均明显降低(P<0.01);过表达EYA1可明显提高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抑制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EYA1可明显促进PTEN的表达、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均P<0.05或P<0.01);但在PTEN干扰后以上作用均受到了明显抑制(均P<0.05或P<0.01)。结论:EYA1可通过促进PTEN的表达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A1 PTEN/PI3K/AKT信号通路 胃癌 SGC-7901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光谱的大鼠脑缺血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与烨 李海滨 +7 位作者 蒋博周 葛梅兰 陈图南 冯华 吴斌 朱军锋 徐德刚 姚建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794,共7页
脑缺血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脑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快速、准确对脑缺血程度进行检测对脑缺血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衰减全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分别对脑缺血时间为0,0.5,1,2,4,6和24 h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进... 脑缺血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脑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快速、准确对脑缺血程度进行检测对脑缺血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衰减全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分别对脑缺血时间为0,0.5,1,2,4,6和24 h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进行光谱检测,并对不同缺血时间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随缺血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缺血时间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缺血时间的大鼠脑脊液和血清的吸收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鼠的脑缺血程度进行自动分类识别。其中,基于脑脊液吸收系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识别准确率相对较高,达到了89.3%。该方法为脑缺血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脑缺血 光谱识别 K-最近邻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