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声电治疗术后皮肤黏膜屏障修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美容激光学组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学会激光美容学组 +21 位作者 杨森 杨蓉娅 卢忠 周国瑜 林彤 李文志 栾琪 涂彩霞 张庆瑞 杨春俊 刘永生 尹锐 刘仲荣 刘盛秀 易阳艳 夏志宽 程少为 董继英 王力军 宋清华 陈瑾 陈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9-322,共4页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 随着光声电在临床医学的应用进展,更多基于能量的上述设备应用于皮肤和黏膜疾病的治疗或者用于改善容貌。这些设备无论是热作用机制,还是非热作用机制,均会对皮肤、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多数可自行修复,少数若处理不当,可能遗留远期不良反应甚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修复 光声电治疗术后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斑性肢痛症的诊治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倩 葛兰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以肢端间歇性的发红、发热及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与SCN9A突变有关,而继发性与多种潜在疾病相关。该病虽然诊断相对容易,但治疗上有很大的挑...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以肢端间歇性的发红、发热及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与SCN9A突变有关,而继发性与多种潜在疾病相关。该病虽然诊断相对容易,但治疗上有很大的挑战性。避免诱发因素、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症状是本病主要的治疗目标。口服阿司匹林、控制神经性疼痛的药物及钠通道阻滞剂等可使本病的症状得到改善,外用药物、周围神经阻滞和心理疏导等辅助手段在症状控制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该文就近年来本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更新临床综合诊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痛症 红斑性 血管 疼痛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与临床及实验室生物标志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梁高澎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7-320,共4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是自发性风团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是基于皮疹的特点,尚缺乏可用于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慢性自发性荨麻...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是自发性风团伴或不伴血管性水肿。目前临床诊断主要是基于皮疹的特点,尚缺乏可用于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临床诊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特应性 免疫球蛋白E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源性瘙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罗金成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4,共3页
药物源性瘙痒是指由药物诱发的无原发性皮肤或黏膜损害的瘙痒。任何药物都可能通过免疫机制或非免疫机制介导瘙痒。临床上以药物引起的胆汁郁积性瘙痒最为常见。另外,阿片类物质、抗疟药、羟乙基淀粉靶向抗癌药以及咪喹莫特等药物也可... 药物源性瘙痒是指由药物诱发的无原发性皮肤或黏膜损害的瘙痒。任何药物都可能通过免疫机制或非免疫机制介导瘙痒。临床上以药物引起的胆汁郁积性瘙痒最为常见。另外,阿片类物质、抗疟药、羟乙基淀粉靶向抗癌药以及咪喹莫特等药物也可诱导人体产生无皮损的瘙痒。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药物源性瘙痒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并产生了一些个体化抗瘙痒治疗举措。本文就上述药物类型介导药物源性瘙痒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及治疗举措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源性瘙痒 药物类型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罗金成 熊志举 +2 位作者 高发明 尹诗静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256,共4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病因复杂。尽管目前尚存在争议,但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ACU)作为CSU亚型的理念已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经典Ⅱ型自身免疫反应(与抗FcεRI/Ig E功能性Ig G自身抗体相关)、Ⅰ型自身变态反应(与自身反应性Ig E相...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病因复杂。尽管目前尚存在争议,但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ACU)作为CSU亚型的理念已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经典Ⅱ型自身免疫反应(与抗FcεRI/Ig E功能性Ig G自身抗体相关)、Ⅰ型自身变态反应(与自身反应性Ig E相关)与Ⅳ型自身免疫反应(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相关)均在ACU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重点复习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就CSU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进行综合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身免疫性 自身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常性痤疮的生物制剂治疗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雪琴 宋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反常性痤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生的皮肤脓肿、窦道和瘢痕形成为特征性表现。反常性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尽管其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仍缺乏很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研究表明反常性痤疮患者体... 反常性痤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反复发生的皮肤脓肿、窦道和瘢痕形成为特征性表现。反常性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尽管其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仍缺乏很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研究表明反常性痤疮患者体内多种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因此生物制剂成为治疗反常性痤疮的新途径。该文对反常性痤疮的生物制剂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反常性 汗腺炎 化脓性 生物制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蜂窝织炎 被引量:2
7
作者 毛爱迪 成琼辉 +2 位作者 雷霞 尹锐 刘树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6,共2页
报告1例嗜酸性蜂窝织炎。患者女,42岁。躯干出现水肿性红斑、结节伴瘙痒1月余。皮肤科检查:右侧腹部、臀部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结节,界限较清,皮损形态不规则,触之有浸润感,触之较韧,无明显鳞屑。右侧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 报告1例嗜酸性蜂窝织炎。患者女,42岁。躯干出现水肿性红斑、结节伴瘙痒1月余。皮肤科检查:右侧腹部、臀部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结节,界限较清,皮损形态不规则,触之有浸润感,触之较韧,无明显鳞屑。右侧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火焰现象,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蜂窝织炎 火焰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型Sweet综合征
8
作者 毛爱迪 王娟 +5 位作者 张恋 翟志芳 刘树雷 廖军 曾倩 尹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00-603,共4页
报告1例组织细胞型Sweet综合征。患者女,41岁。额正中部出现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伴疼痛3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一3 cm×4 cm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边缘稍隆起,中央轻度凹陷,质中;双小腿及踝关节伸侧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及结节,有压痛。... 报告1例组织细胞型Sweet综合征。患者女,41岁。额正中部出现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伴疼痛3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一3 cm×4 cm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边缘稍隆起,中央轻度凹陷,质中;双小腿及踝关节伸侧散在大小不等的红斑及结节,有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轻度增生肥厚;真皮全层血管周围散在小片状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CD3、CD4、CD43、CD68、髓过氧化物酶(MPO)、CD8、CD20、CD79a和CD99均阳性,增殖核抗原(Ki-67)约10%阳性,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阴性。诊断:组织细胞型Sweet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 组织细胞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