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门口异物嵌顿取出术全身麻醉管理一例
1
作者 王权 张晓东 李洪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81-782,共2页
患者,男,55岁,165 cm,65 kg,ASAⅡ级,因“咽喉部异物感1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进食时误吞排骨后感觉咽喉部异物感,吞咽时异物感尤其明显,伴有进食、饮水时疼痛,声音嘶哑,不伴有呼吸困难、咯血、发热等症状,遂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 患者,男,55岁,165 cm,65 kg,ASAⅡ级,因“咽喉部异物感1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进食时误吞排骨后感觉咽喉部异物感,吞咽时异物感尤其明显,伴有进食、饮水时疼痛,声音嘶哑,不伴有呼吸困难、咯血、发热等症状,遂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局麻下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声门口嵌顿一块猪排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嵌顿取出术 声门口异物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创伤麻醉与救治循环管理指南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洪 +4 位作者 陈晖 宋晓阳 米卫东 葛衡江 张铁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8-1022,共5页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 循环障碍是战创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其中因出血导致的死亡在所有战创伤死亡中占30%-40%,同时也是战斗性减员中可预防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指南以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的《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结合战创伤救治和野战麻醉特点,着重指导麻醉科医师及其他救治人员,对战创伤循环障碍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以提高我军战创伤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障碍 麻醉科医师 战创伤 创伤死亡 管理指南 复苏学 创伤麻醉 可预防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患者因素和麻醉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杰 段光友 +1 位作者 曾义 李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数据分析,探讨围术期患者因素和麻醉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搜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再次剖宫产产妇2 442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年龄20~45岁,BMI 18~40 kg/m^2,ASAⅠ...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数据分析,探讨围术期患者因素和麻醉方式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搜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再次剖宫产产妇2 442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年龄20~45岁,BMI 18~40 kg/m^2,ASAⅠ-Ⅳ级。剖宫产常规采用椎管内麻醉,全麻仅用于患者强烈要求、椎管内麻醉禁忌或失败等情况。根据术中出血标准分为明显出血组(MH组,n=494)和非明显出血组(NMH组,n=1948)。记录产妇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全麻组(GA组,n=141)与非全麻组(NGA组,n=141)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和住院时间。结果 MH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NMH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前置胎盘(OR=38.269,95%CI 15.970~91.706,P<0.001),宫缩乏力(OR=10.047,95%CI6.155~16.399,P<0.001),胎盘粘连(OR=5.045,95%CI 3.146~8.089,P<0.001),全麻(OR=2.922,95%CI 1.521~5.614,参考组:非全麻,P<0.001)等。倾向性匹配结果显示,GA组术中明显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NGA组(P<0.05), 1 min新生儿窒息率明显明显高于NGA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长于NGA组(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前置胎盘、宫缩乏力、胎盘粘连、全麻等。全麻与非全麻比较,可增加术中出血风险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 术中出血 LOGISTIC回归 麻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指数监测腹腔镜手术中七氟醚麻醉深度的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左都坤 杨贵英 +4 位作者 陈凤 魏聪 陈群 段振馨 李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比较意识指数(IoC1)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子宫附件切除术中监测七氟醚麻醉深度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或子宫附件切除术患者100例,男9例,女91例,年龄18~75岁,BMI 18.5~24.9 kg/m^(2),ASAⅠ... 目的比较意识指数(IoC1)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子宫附件切除术中监测七氟醚麻醉深度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或子宫附件切除术患者100例,男9例,女91例,年龄18~75岁,BMI 18.5~24.9 kg/m^(2),ASAⅠ或Ⅱ级。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吸入七氟醚麻醉维持,同时监测IoC1和BIS。记录清醒状态时、麻醉诱导开始时、意识消失时、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七氟醚吸入开始、手术开始时、气腹充气完毕即刻、腹腔冲洗开始1 min后、气腹结束时、手术结束时、气道吸引时、意识恢复即刻、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后、出PACU时的IoC1和BIS。采用Bland-Altman分析两种麻醉深度指数的95%一致性界线(LO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麻醉深度指数预测意识状态的效能。结果从清醒至丙泊酚麻醉诱导完成,BIS和IoC1的平均差值为1.3(95%LOA-21.2~23.8)。从七氟醚吸入开始至出PACU,BIS和IoC1的平均差值为3.3(95%LOA-15.1~21.7)。麻醉诱导过程中,IoC1和BIS监测意识消失的AUC分别为0.987(95%CI 0.982~0.993)和0.980(95%CI 0.968~0.992),最佳界值分别为76.5(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94.8%)和81.5(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6.8%)。麻醉苏醒过程中,IoC1和BIS监测意识恢复的AUC分别为0.979(95%CI 0.977~0.989)和0.983(95%CI 0.972~0.987),最佳界值分别为72.5(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93.3%)和76.5(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4.9%)。结论麻醉深度监测指数IoC1和BIS的一致性较好,在腹腔镜胆囊或子宫附件切除术中均能准确反映七氟醚麻醉维持时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 七氟醚 麻醉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麻醉方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肖程 李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7-929,共3页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危害为血栓栓塞,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1]。据统计,90%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来源于左心耳[2-3]。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可...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危害为血栓栓塞,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1]。据统计,90%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来源于左心耳[2-3]。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新型非药物治疗手段,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和死亡率,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长期服用法华林或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效果安全可靠、无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等诸多优点[4-5],迅速成为心血管相关领域研究热点,临床开展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制定相关麻醉指南。伴随手术方式及设备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结合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特殊性,为实现多科室协作诊疗、快速康复外科及精准麻醉的联合发展,探索一种既满足手术要求,又能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的安全、有效、舒适的理想麻醉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综述拟将目前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及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血栓栓塞 非药物治疗 抗凝药 麻醉方式 左心耳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栗村瑞 丁锦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57-61,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 目的比较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组(58例)和静吸复合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凭静脉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低血压和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静吸复合组(均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腹后5 min,全凭静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气腹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全凭静脉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后6 h、12 h、24 h,全凭静脉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麻醉诱导前和麻醉后7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6 h和12 h,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期静吸复合组(均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可使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更稳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腹腔镜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跑步运动对APP/PS1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
7
作者 熊瑶 周春妮 +9 位作者 蒋林 张钐钐 朱琳 郭一静 周宇宁 黄杜娟 李静 祝佩林 刘梅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7-977,共11页
目的:研究自主跑步运动对APP/PS1双转基因AD(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以及髓鞘形成的作用。方法:将10月龄雄性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 目的:研究自主跑步运动对APP/PS1双转基因AD(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内少突胶质细胞数量,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以及髓鞘形成的作用。方法:将10月龄雄性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AD组和AD跑步(AD+RUN)组,另外将同月龄同窝生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WT)组和正常跑步(WT+RUN)组。其中跑步组于跑步笼内给予3个月自主跑步锻炼,AD组和WT组不做处理。跑步锻炼结束后4组小鼠同时给予行为学测试,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Y迷宫检测小鼠工作记忆能力;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的认知记忆功能;利用无偏体视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相结合精确定量小鼠大脑mPFC内成熟少突胶质细胞(CC1^(+))总数量;同时分析小鼠mPFC内边缘皮层、Ⅱ、Ⅲ、Ⅵ、Ⅵ层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密度;利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小鼠mPFC内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PDGFα^(+)/Olig2^(+))密度、髓鞘标志物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荧光强度。结果:AD+RUN组和WT组在Morris水迷宫、Y迷宫以及新物体识别实验中的表现优于AD组,AD组mPFC内MBP荧光强度明显低于WT组(P<0.05),而AD+RUN组mPFC内MBP荧光强度明显大于AD组(P<0.001)。AD+RUN组mPFC内CC1^(+)细胞总数较AD组明显增加(P<0.05)。AD+RUN组mPFC内第Ⅲ层和第Ⅴ层CC1^(+)细胞密度较AD组明显增高(P<0.05),AD组mPFC内第Ⅴ层和第Ⅵ层CC1^(+)细胞密度较WT组明显降低(P<0.05)。AD组mPFC内PDGFα^(+)/Olig2^(+)细胞密度明显大于WT组,而AD+RUN组mPFC内PDGFα^(+)/Olig2^(+)细胞密度明显小于AD组(P<0.05)。结论:自主跑步运动能促进AD小鼠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髓鞘形成,这可能与运动能改善APP/PS1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自主跑步运动 内侧前额叶皮质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氢吗啡酮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闫光明 陈杰 +6 位作者 杨贵英 段光友 杜智勇 余祖滨 彭静 廖维 李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分别联合氢吗啡酮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11月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56例,术后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分别联合氢吗啡酮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反应、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11月行择期胸腔镜手术的患者156例,术后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氢吗啡酮0.15 mg/kg+雷莫司琼0.6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流速为4 mL/h,单次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A组)、氟比洛芬酯50 mg(B组)及生理盐水5 mL(C组)。观察评估术后(术毕患者清醒)0、6、12、24、48 h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不良反应,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4 h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率、血气分析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6、12 h疼痛NRS评分A、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B组虽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疼痛NRS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术后24 h A、B组CRP均明显降低(P<0.05),B组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评分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较A组缩短1.32 d,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使用帕瑞昔布钠或氟比洛芬酯均可增强氢吗啡酮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其中氟比洛芬酯或比帕瑞昔布钠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氢吗啡酮 术后镇痛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NSE、CRP及IL-6水平与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冬婷 杨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3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与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119例,在术前1d和术后1、3、7d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根据术后1d的...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与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本院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119例,在术前1d和术后1、3、7d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根据术后1d的评分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对所有患者于术前1d及术后1、3、7d的S100β蛋白、NSE、CRP及IL-6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纳入POCD组,81例纳入非POCD组。术后7d时MMSE评分,POCD组仍低于术前1d水平(P<0.05)而非POCD组可恢复至术前1d水平(P>0.05);POCD组术后1、3、7d时S100β蛋白、NSE以及CRP、IL-6浓度均显著高于该组术前1d水平及相同时间点的非POCD组水平(P均<0.05),非POCD组患者术后1、3d时S100β蛋白、NSE、CRP和IL-6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d(P<0.05),但术后7d时S100β蛋白、NSE浓度可恢复至术前1d水平(P>0.05);POCD组术后1d时的MMSE评分与S100β蛋白、NSE及IL-6均呈负相关(P<0.05),与CRP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血清S100β蛋白、NSE、CRP、IL-6浓度升高与POCD的发生有关,且S100β蛋白、NSE以及IL-6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早期监测上述炎性因子可对POCD的预防、病情判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摄入辛辣食物对剖宫产妇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觅 吴卓熙 +3 位作者 白福海 段振馨 彭滔滔 李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44-1751,共8页
目的探讨孕期摄入辛辣食物与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术后早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临床病例共332例,根据孕期吃辣频率将患者分为吃辣频率<2 d/周组(A组)和吃辣频率≥2 d/周... 目的探讨孕期摄入辛辣食物与剖宫产术后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术后早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临床病例共332例,根据孕期吃辣频率将患者分为吃辣频率<2 d/周组(A组)和吃辣频率≥2 d/周组(B组),分别采用倾向评分匹配、Logistic回归和亚组分析不同吃辣频率对剖宫产术后重度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均衡混杂因素后,两组各有114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B组术后当晚睡眠障碍、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3.3%、26.3%,均高于A组的70.2%、7.9%(P<0.05)。A组和B组在术后24 h肛门排气率分别为34.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期高频率摄入辛辣食物(OR=3.310,95%CI:1.550~7.068,P=0.002)是剖宫产术后当晚发生重度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初次剖宫产、二次剖宫产、既往剖宫产次数≥2次的产妇在B组的术后当晚重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均高于A组(22.1%vs 7.7%,P=0.139;20.1%vs 8.0%,P=0.014;37.5%vs 12.5%,P=0.569)。结论孕期高频率摄入辛辣食物可能与产妇剖宫产术后睡眠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睡眠障碍 剖宫产 饮食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阻滞后爆发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弘 杨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2-1215,共4页
周围神经阻滞是围术期控制疼痛和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周围神经阻滞后痛觉过敏为特征的术后爆发痛可能会减少这种方式的总体获益,它会对镇痛药物总用量、患者整体满意度和术后恢复产生明显影响,也可能引起心血管和肺... 周围神经阻滞是围术期控制疼痛和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周围神经阻滞后痛觉过敏为特征的术后爆发痛可能会减少这种方式的总体获益,它会对镇痛药物总用量、患者整体满意度和术后恢复产生明显影响,也可能引起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负面影响。了解周围神经阻滞后爆发痛的特征、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对于有效利用周围神经阻滞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阻滞 爆发痛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