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Apgar评分对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曦 周燕 +1 位作者 魏玲玲 米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0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外科Apgar评分对Ⅳ型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CCA)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4例Ⅳ型pCCA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术... 目的分析外科Apgar评分对Ⅳ型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pCCA)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4例Ⅳ型pCCA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失血量、最低平均动脉压和最低心率,并进行外科Apgar评分,比较不同外科Apgar评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外科Apgar评分预测Ⅳ型pCCA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截断值和预测效能。结果94例患者中,5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0.64%,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外科Apgar评分显著低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P<0.05)。Ⅳ型pCCA患者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肝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为主,外科Apgar评分0~5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6~10分患者(P<0.001)。ROC曲线显示,以外科Apgar评分5分为分界值,其预测Ⅳ型pCCA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32%、83.81%、95.70%。结论外科Apgar评分能够准确预测Ⅳ型pCCA患者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外科Apgar评分≤5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Apgar评分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燕 张宇 唐雪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spindle cell oncocytoma,SCO)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O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混合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 目的探讨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spindle cell oncocytoma,SCO)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O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混合多少不等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多呈巢状、束状排列,局部可呈腺样或菊形团样排列,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细颗粒状、淡红染,核呈短梭形、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清,具有轻~中度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部分上皮样细胞胞质空淡或呈空泡状,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之间,部分呈片状分布,与梭形细胞存在移形过渡。间质见较多成熟淋巴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可见黏液变性。免疫表型:vimentin、S-100蛋白、EMA、Galetin-3和TTF-1均弥漫阳性,CK灶阳性,GFAP、Syn、CgA、p63、PR、ACTH、PRL、GH、TSH、FSH和LH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5%。术后分别随访9、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SCO临床少见,其病理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易误、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该肿瘤虽属WHOⅠ级,但可复发,应对其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淋巴结清扫对腹腔镜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临床预后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燕 刘宇 +1 位作者 魏玲玲 李仕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扩大淋巴结清扫对腹腔镜下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根治术患者临床预后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目的分析扩大淋巴结清扫对腹腔镜下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根治术患者临床预后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将接受扩大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纳入扩大组(61例),将接受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纳入区域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扩大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均显著多于区域组(均P<0.05)。两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扩大组术后3年内死亡患者中,11例(34.38%)为肝内复发;区域组术后3年内死亡患者中,9例(37.50%)为肝内复发。结论扩大淋巴结清扫能够增加腹腔镜下HCC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和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其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风险与区域淋巴结清扫相当,但这一术式并未对患者3年生存率带来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 肝门胆管癌根治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a1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李颖 梁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并探讨胸腺肽a1应用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8年6月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行LPD的老年患者(66~83岁... 目的研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的免疫状态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并探讨胸腺肽a1应用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8年6月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行LPD的老年患者(66~83岁)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围手术期应用胸腺肽a1组(联合组,n=22)和未使用胸腺肽a1组(对照组,n=21)。观察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血清IgG、IgA、IgM、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P)、CD3^(+)、CD4^(+)、CD8^(+)及CD4^(+)/CD8^(+)变化情况,术后感染并发症(肺部感染、胰漏、腹腔感染)发生情况。此外,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患者血清CRP和炎症因子水平(IL-2、IL-10、TNFα、IFN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联合组血清IgG、IgA、IgM、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N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血清IgG、IgA、IgM、CD3^(+)、CD4^(+)、CD8^(+)及CD4^(+)/CD8^(+)水平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NLR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术后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44、1.65,P值均<0.05)。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第7天相比,联合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2、IL-10、IFNγ表达显著增高(P值均<0.05)。结论手术创伤可导致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应用胸腺肽a1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并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老年人 围手术期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