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清单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庆华 魏莎 +9 位作者 易红美 宋晶彦 王希罕 杨君 颜静 钱克莉 张丹 陈力 罗业涛 肖明朝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构建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清单,为开展相关工作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及实践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现场实践总结、小组讨论形成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清单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 目的:构建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清单,为开展相关工作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及实践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结合现场实践总结、小组讨论形成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清单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工作清单进行修改完善。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0.930,协调系数分别为0.208、0.133(P<0.001)。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清单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30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清单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方舱医院医务人员安全有序地开展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舱医院 医务人员 工作 清单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肌肉减少症与新型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蒋思琪 黄欢欢 +7 位作者 胡吉丽 罗业涛 王春妮 罗欣 黄琪 陈梅 赵庆华 贾雯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了解炎症标志物与老年肌肉减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3年1~6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2019将其分为非肌肉减少症组、肌肉减少症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了解炎症标志物与老年肌肉减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3年1~6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2019将其分为非肌肉减少症组、肌肉减少症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老年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性指标对老年肌肉减少症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炎性指标与肌肉减少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77名,肌肉减少症的检出率为17.5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7,95%CI:1.091~1.206)、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OR=1.043,95%CI:1.025~1.061)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OR=3.236,95%CI:1.984~5.278)、体质量指数(BMI)(OR=1.147,95%CI:1.091~1.206)是老年人发生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SII、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三者联合诊断能力高于3个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0.764~0.872)。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PLR与肌肉健康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肌肉减少症与SII、NLR、PLR等新型炎症标志物具有一定相关性,对肌肉减少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炎症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结构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鸿 陈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39,共5页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分泌系统共有5型,即Ⅰ、Ⅱ、Ⅲ、Ⅴ、Ⅵ型。细菌可以通过毒力分泌系统适应生存环境、向宿主细胞注入毒力因子、逃避宿主细胞的吞噬等,以此达到生存、复...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分泌系统共有5型,即Ⅰ、Ⅱ、Ⅲ、Ⅴ、Ⅵ型。细菌可以通过毒力分泌系统适应生存环境、向宿主细胞注入毒力因子、逃避宿主细胞的吞噬等,以此达到生存、复制、感染、传播的目的[2]。目前,普遍认为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与铜绿假单胞菌急性感染密切相关,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宿主细胞并致病的最关键、最复杂的毒力系统[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急性感染 Ⅲ型分泌系统 群体感应系统 双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864基因敲除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及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鸿 胥志敏 +5 位作者 陈炜 何晓梅 熊浚智 盛哈蕾 邱静 张克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473,共9页
目的评价PA1864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及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野生菌株(PAO1与PA1864基因敲除菌株(△PA1864)急性感染小鼠肺或A549肺癌细胞后细菌毒力表型及致病性的差异,包括小鼠的生存率、肺水肿、组织损伤,细胞活力,PAO1和... 目的评价PA1864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PA)毒力及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比较野生菌株(PAO1与PA1864基因敲除菌株(△PA1864)急性感染小鼠肺或A549肺癌细胞后细菌毒力表型及致病性的差异,包括小鼠的生存率、肺水肿、组织损伤,细胞活力,PAO1和△PA1864菌株分泌性毒力因子、Ⅲ型毒力蛋白分泌系统(T3SS)及群体感应(QS)系统表达情况等。结果 PA1864基因敲除后,菌体对宿主的致病性及细胞毒性降低,细菌泳动能力、T3SS相关蛋白(ExoS、PcrV)表达下调,而绿脓素合成量增加,喹诺酮QS系统信号分子合成增加。结论 PA1864基因可促进PA毒力,且该调节作用可能与喹诺酮QS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A1864基因 基因敲除 致病性 细菌毒力 群体感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