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护理管理审查指标构建及因素分析
1
作者 吴红梅 杨彩蝶 +2 位作者 周念 宋彩萍 罗春梅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审查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的护理现状并分析临床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推进证据转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整合的证据建立审查指标,于2024年4月—9月在循证实践试点科室行基线调查,并对11名医护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 目的:审查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的护理现状并分析临床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推进证据转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整合的证据建立审查指标,于2024年4月—9月在循证实践试点科室行基线调查,并对11名医护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析障碍和促进因素。结果:共纳入28条证据,制定18条审查指标,其中护士审查中11条指标执行率<60%,系统审查中2条指标执行率为0,患者结局指标中48 h拔管成功率为85.7%,拔管前谵妄和疼痛的发生率高,分别为33.3%和76.2%。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护理管理实施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证据内容复杂;护士知识、态度、行为均不足;医护技团队间协作不足;缺乏拔管前管理相关培训与考核、流程与标准、评估工具;主要促进因素为管理者的重视、医护技团队的认可与支持、护士有提升专业能力的意识等。结论: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护理管理的临床实践与证据存在一定差距,应针对其障碍和促进因素进一步优化证据,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推进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拔管 护理 审查指标 障碍因素 循证实践 重症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型猪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2
作者 王创业 王冉 +24 位作者 张健 邱凌霄 卿斌 尤恒 刘锦程 王斌 王南博 李嘉玉 刘兴 王霜 胡晋 文健 李权 黄小鸥 赵焜 刘双林 刘刚 王美菊 向青 吴红梅 孙晓容 谷涛 张冬 李琦 徐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4-1161,共8页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贴近临床实际的内毒素性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方法10只8月龄雄性巴马香猪充分镇静后予有创机械通气及心电监护,静脉泵注射600μg/(kg.h)脂多糖(LPS)3 h,随后以15μg/(kg.h)LPS维持泵注。动态监测巴马...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贴近临床实际的内毒素性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方法10只8月龄雄性巴马香猪充分镇静后予有创机械通气及心电监护,静脉泵注射600μg/(kg.h)脂多糖(LPS)3 h,随后以15μg/(kg.h)LPS维持泵注。动态监测巴马香猪在注射LPS后5个时间点(0、1、3、5、8 h)的动脉血气、胸部CT影像,经气管镜活检肺组织行病理检查(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综合上述指标评估动物模型建立是否成功。结果在给予LPS 5 h后,共有8只巴马香猪出现皮肤发绀、体温升高、呼吸窘迫等症状,氧合指数降至<300 mmHg,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病理结果提示肺泡水肿、透明膜形成,电镜下观察到肺气血屏障破损、肺泡Ⅱ型细胞板层小体排空、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血浆蛋白、纤维素渗出等。与LPS 0 h相比,LPS 8 h时氧合指数和动脉血pH值明显降低(P<0.001),血乳酸、血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钙、碱剩余明显降低(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损伤评分明显增高(P<0.01)。结论持续静脉注射LPS建立的猪ARDS模型可动态模拟临床脓毒症性ARDS的病理生理特征及典型病理表现,是研究脓毒症性ARDS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动物模型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3
作者 Clinical eHealth中国物联网辅助COVID-19诊治专家组 钟南山 +4 位作者 白春学 白莉 杨达伟 王洵 童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制定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为应用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COVID-19智能诊治辅助程序"(以下简称nCapp)做好相关诊治工作。nCapp可协助:(1)智能辅助诊断。根据登记的数据、问题回答和检查结果,自... 制定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为应用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COVID-19智能诊治辅助程序"(以下简称nCapp)做好相关诊治工作。nCapp可协助:(1)智能辅助诊断。根据登记的数据、问题回答和检查结果,自动生成确诊、疑似还是可疑的诊断;还可自生成诊断分型,包括患者的状态是轻型、普通型、重型还是危重型;建立在线COVID-19实时更新nCapp数据库,通过数据的自动上传、更新及智能维护,根据最新的真实一线病例数据,实时更新优化智能诊断的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智能指导治疗。根据指南和共识,对不同分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的信息提醒,链接上级医师、管理者协调防控和会诊,并协助COVID-19患者愈后的长期随访管理。为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使用者对三级联动云平台和国家授权管理者端口开放进行质控。除了共性培训外,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控制。主要需要监测和督导上传至云端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最终目的是使得各级医院和不同医师,均能够通过nCapp系统的智能辅助及时发现、隔离、管理好确诊、疑似和可疑患者,最终杜绝患者传播和医师感染,尽快扭转疫情防控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物联网 物联网医学 云加端 智能辅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