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7例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熙 徐瑜 +16 位作者 胡明冬 张西京 李维勤 曹国强 杨仕明 毛青 王斌 任小宝 谭虎 李力 王斌 王美菊 张文静 何晓丽 陈晓晓 李琦 徐迪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进一步优化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截至2020年3月11日8:00确诊并死亡的患者47例,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进一步优化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诊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截至2020年3月11日8:00确诊并死亡的患者47例,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在武汉发病,发病到入院时间为(12.60±5.60) d,其中男性(68.1%)、非院内感染(91.5%)、老龄(>60岁,89.4%)患者居多,半数以上(51.1%)存在疑似/确诊患者接触史,70.2%的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29例(61.7%)发生多脏器衰竭(MOF),以心(51.1%)、肾(36.2%)衰竭多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74.5%的患者入院经初始氧疗后指氧饱和度≤93%。入院时的临床分型以重型(55.3%)和危重型(42.6%)为主,且前者院内生存期较后者长(P=0.02)。76.6%的患者最终行有创机械通气,其院内生存期较非有创机械通气者长(P<0.05)。结论本组死亡患者发病时间处于我国COVID-19流行病学发病曲线高峰,具有高龄、男性居多、多罹患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死亡原因主要为COVID-19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伴以心、肾衰竭为主的MODS。疾病严重程度、有创机械通气与患者院内生存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死亡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华萍 胡明冬 +6 位作者 张君国 高天敏 王关嵩 徐智 李琦 寇毅 张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和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合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症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和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合并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829例COPD患者合并症的发病率为89.2%(1631/1829),病死率为2.5%(46/1829)。在合并症的系统分类中,以呼吸系统为主(68.8%),其次为心血管系统(34.4%)。在合并症的病死率分析中,以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最高(9.3%),尤其是合并肺性脑病者,病死率达2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吸烟时间(>20年)、吸烟支数(>700支/年)、饮酒、C反应蛋白(>50 mg/L)、高血糖、低蛋白血症是COPD患者出现合并症的危险因素(OR=3.488、4.085、4.086、2.464、2.208、2.066、11.804)。结论COPD合并症的发病率高,且存在合并症时病死率也随之增高,在临床中要注意对合并症的处理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合并症 发病率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咳嗽变异型哮喘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万敏 张巧 +2 位作者 傅银 王长征 马千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基于慢性咳嗽标准化随访数据库患者数据,筛选随访大于5年,核心医疗信息和预后信息采集完整的,且不合并其他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数据,按照药物治疗需求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影响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基于慢性咳嗽标准化随访数据库患者数据,筛选随访大于5年,核心医疗信息和预后信息采集完整的,且不合并其他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数据,按照药物治疗需求情况分为低治疗需求组和高治疗需求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不同临床特征的差异,以及各临床特征与结局分组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对各临床特征对结局分组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判别函数分析临床指标对结局的可能预测效果。结果共7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分析,超过一半患者(38例,52.1%)经过短期治疗后,未来5年(中位随访时间)内未再次经历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核心的针对性治疗。在低治疗需求组和高治疗需求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的临床参数包括:PD20、合并咽喉部体征患者比例和咽喉部体征数;PD20、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和充血与结局分组存在显著相关性,前两个被作为高危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中;通过判别函数分析,采用前述两临床指标正确分组比例为74%。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经过短期治疗后,未来无治疗需求患者比例不容低估,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同时存在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风险;而其高危因素是PD20和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程度,高PD20,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患者未来治疗需求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型哮喘 预后 慢性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