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友 周平 +5 位作者 郑娟娟 吕慈 章陈晨 王童 王伟 刘凌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4-1418,共5页
目的评估老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对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因HF诊断入院的患者1583例,根据基线血清尿酸水平分为低尿酸组(≤386.8μmol/L)523例,中尿酸... 目的评估老年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对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因HF诊断入院的患者1583例,根据基线血清尿酸水平分为低尿酸组(≤386.8μmol/L)523例,中尿酸组(386.9~523.6μmol/L)537例,高尿酸组(>523.6μmol/L)52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性。结果高血清尿酸组6个月不良结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尿酸组(P<0.05)。与低尿酸组比较,高尿酸组6个月再入院风险显著增加(RR=1.531,95%CI:1.180~1.988,P=0.001),高尿酸组6个月复合不良事件风险也显著增加(RR=1.624,95%CI:1.255~2.102,P=0.000)。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Ⅳ级、糖尿病是老年HF患者6个月复合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血清尿酸水平与老年HF患者不良预后的剂量-反应关系整体呈线性趋势,表现为随血清尿酸水平升高,6个月死亡、再入院及复合不良事件风险均升高。结论老年HF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存在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尿酸 预后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阳 崔晓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筛查患者衰弱情况,按照衰弱检出情况,将入选患者分别...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Fried衰弱表型量表筛查患者衰弱情况,按照衰弱检出情况,将入选患者分别纳入衰弱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18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检出率为29.51%(54/183)。衰弱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症和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BMI<18.5 kg/m^(2)、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抑郁均为影响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衰弱检出率,影响因素包括高龄、营养状况不佳、心功能下降、不良心理状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冠心病 衰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T细胞亚群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银 朱伟 +1 位作者 卢炳军 郜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 探索CD8^(+)T细胞亚群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法筛选AS血管关键免疫浸润细胞。构建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 目的 探索CD8^(+)T细胞亚群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形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法筛选AS血管关键免疫浸润细胞。构建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1,Rag1)双基因敲除(double knockout, DKO)小鼠,通过高脂喂食构建AS模型。将Apo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高脂喂食组(HFD组),每组3只;将ApoE/Rag1 DKO小鼠分为DKO+S组[高脂喂食+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DKO+效应记忆型T细胞(effective memory T cell, Tem)组(高脂喂食联合CD8^(+)Tem回输)及DKO+终末分化Tem(terminal effector memory T cell, Temra)组(高脂喂食联合CD8^(+) Temra回输),每组3只。用油红O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Con组、HFD组、DKO+S组、DKO+Tem组及DKO+Temra组小鼠血管壁AS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法结果提示,CD8^(+)Tem是参与班块形成的关键CD8^(+)T细胞类型。油红O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Con组比较,HFD组AS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5);HFD组与DKO+S组AS斑块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DKO+S组比较,DKO+Tem组及DKO+Temra组AS斑块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CD8^(+)T细胞亚群与小鼠AS形成密切相关,CD8^(+)Tem和CD8^(+)Temra显著诱导AS斑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T淋巴细胞亚群 小鼠 基因敲除 CD8+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援鄂医疗队阶梯递进式护理排班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0
4
作者 彭雪 彭渝 +2 位作者 肖利 金晨璇 刘蕾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援鄂医疗队阶梯递进式护理排班模式,并付诸于实践,以期为后续进入疫区援救的医疗队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护理工作难点,采用阶梯递进式护理排班模式。结果从基本原则、班次和人员编组、小组班制、分区分工、轮转轮休等方面总结出... 目的探讨援鄂医疗队阶梯递进式护理排班模式,并付诸于实践,以期为后续进入疫区援救的医疗队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护理工作难点,采用阶梯递进式护理排班模式。结果从基本原则、班次和人员编组、小组班制、分区分工、轮转轮休等方面总结出阶梯递进式护理排班模式。结论通过合理排班,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规范病区护理工作流程,确保了医护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排班 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比值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再发血运重建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伟 肖利 +1 位作者 熊玮 郜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决策曲线分析检测HDL-C/TC对老年糖尿病合并PCI患者再发血运重建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老年医学与特勤医学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PCI患者512例,根据是否存在血运重建事件分为对照组391例,病例... 目的探讨基于决策曲线分析检测HDL-C/TC对老年糖尿病合并PCI患者再发血运重建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老年医学与特勤医学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PCI患者512例,根据是否存在血运重建事件分为对照组391例,病例组121例。通过Cox回归分析血运重建事件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检测HDL-C/TC对血运重建事件的影响,决策曲线分析评估风险模型的临床效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复杂血管病变、LDL-C、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HDL-C/LDL-C及HDL-C/TC明显降低(P<0.05,P<0.01)。HDL-C/TC、复杂血管病变是老年糖尿病合并PCI患者术后再发血运重建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267~0.565,P=0.000;95%CI:1.149~2.409,P=0.007)。第24、36、48和60个月,HDL-C/TC>0.26患者再发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HDL-C/TC≤0.26患者(P<0.01)。纳入HDL-C/TC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未纳入HDL-C/TC。结论HDL-C/TC降低是老年糖尿病合并PCI患者再发血运重建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胆固醇 预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异维甲类化合物A2对结核分枝杆菌抗菌效果的观察
6
作者 邱倩 杨松 +2 位作者 陈勇 徐小明 杨再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评价硫异维甲类化合物(SHetA2)在体内外对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抗菌效果。方法(1)采用试管法,将SHetA2(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分别加入苏通培养基内后,加入等量MTB标准菌株H37RV菌液[1mg/ml,每支接种0.1ml,... 目的评价硫异维甲类化合物(SHetA2)在体内外对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抗菌效果。方法(1)采用试管法,将SHetA2(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分别加入苏通培养基内后,加入等量MTB标准菌株H37RV菌液[1mg/ml,每支接种0.1ml,含106菌落形成单位(CFU)细菌],于37℃培养2周,测定SHetA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将7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小鼠采用雾化吸入感染装置构建肺结核感染模型,最终纳入60只建模成功的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异烟肼组、SHetA2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异烟肼、SHetA2进行治疗。治疗45d后,观察各组小鼠体征及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细菌载荷量计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HetA2对MTB标准菌株H37RV的MIC为10μg/ml。(2)体内抗结核实验显示,治疗45d后,对照组小鼠体质量为(27.21±2.85)g,明显低于异烟肼组[(37.98±3.09)g]和SHetA2组[(38.28±3.4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P=0.023);异烟肼组与SHetA2组比较,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0,P=0.998);对照组小鼠肺组织重度病变的构成比(80.0%,16/20)明显高于异烟肼组(15.0%,3/20)和SHetA2组(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P<0.01);对照组小鼠肺脏感染细菌数量[经对数转换(lg10CFU/ml)]为7.01±1.23,明显高于异烟肼组(2.59±0.87)和SHetA2组(2.25±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1,P=0.002);而异烟肼组与SHet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3,P=0.970)。结论SHetA2在体内外均对MTB有抗菌作用,或可成为新的抗结核化学药物的候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药物评价 动物实验 硫异维甲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