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重症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元记忆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赵兴颖 杨燕妮 +3 位作者 魏利 何雨璇 刘佳 鲜继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9-1175,共7页
目的:调查神经重症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元记忆现状及类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有针对性的照顾者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0例神经重症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作为研... 目的:调查神经重症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元记忆现状及类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有针对性的照顾者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00例神经重症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因素记忆问卷、听觉学习测验量表、罗伊应对适应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和医院焦虑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以多因素记忆问卷的3个分量表为聚类变量进行聚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元记忆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照顾者元记忆总分为(107.74±27.21)分;聚类分析显示元记忆可分为整体适应型(32.3%)、策略激活型(24.3%)和记忆妥协型(43.3%)3种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情景记忆、应对适应能力、焦虑情绪、职业状态和是否合并慢性病是元记忆类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重症住院患者家庭照顾者记忆满意度和记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记忆策略使用水平整体较差;元记忆类型间有较高的异质性,医护人员可基于不同元记忆特征制订针对性照顾者支持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家庭照顾者 元记忆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照护适应体验的质性研究
2
作者 魏利 赵兴颖 +4 位作者 刘佳 何雨璇 陈晓梅 鲜继淑 杨燕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7-60,68,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的照护适应体验,为促进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7名神经重症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4个主题和12个副主题,包括适应的...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的照护适应体验,为促进家庭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7名神经重症住院患者的家属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4个主题和12个副主题,包括适应的威胁和挑战(严重的身体负荷、沉重的精神压力、突然改变的生活、支持系统不足)、适应的正性体验(精神成长、共同成长)、适应困境的应对策略(自我逃避与调整、寻求支持与帮助)、适应需求(加强过渡期护理、希望专业支持、得到尊重与鼓励、渴望心理支持)。结论 神经重症患者家属照护适应体验复杂,医护人员应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应对预期的照护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家属 照护 照护体验 照护困难 适应 家庭支持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垂体柄增粗为特征的精原细胞瘤1例
3
作者 彭冰 王兴田 +6 位作者 邓玉环 练渝 郑焱玲 匡剑韧 钱锦钰 梁洁 张艳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3-869,共7页
颅内精原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生殖细胞系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脑部的松果体或垂体等部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于2020年6月收治1例颅内精原细胞瘤伴脊柱转移的2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视力下降,头颅增强... 颅内精原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生殖细胞系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脑部的松果体或垂体等部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于2020年6月收治1例颅内精原细胞瘤伴脊柱转移的20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视力下降,头颅增强MRI提示垂体柄增粗。在多学科综合会诊后接受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术后规律放射治疗。1年后患者的肿瘤复发并转移,再次行胸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继续化学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和视力障碍得到改善,但持续全垂体功能减退,需长期激素替代。颅内精原细胞瘤的早期诊断颇具挑战性,且易发生转移,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高度敏感,早期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精原细胞瘤 手术 免疫组织化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波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与烨 陈霖宇 +3 位作者 徐德刚 石嘉 冯华 姚建铨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共18页
太赫兹波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非电离性和对许多非极性材料具有穿透性,在无损探伤、安检、生物医学诊断、艺术品鉴别等领域表现出许多独特的优点。特别是,太赫兹波三维成像技术能够实现样品内部信息探测,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展现... 太赫兹波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非电离性和对许多非极性材料具有穿透性,在无损探伤、安检、生物医学诊断、艺术品鉴别等领域表现出许多独特的优点。特别是,太赫兹波三维成像技术能够实现样品内部信息探测,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太赫兹波三维成像的几种常用技术,包括其基本原理和对应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三维成像 计算机辅助层析 光学相干层析 飞行时间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在体皮下乳腺癌的太赫兹波成像检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武丽敏 廖彬 +8 位作者 徐德刚 王与烨 葛梅兰 张超楠 李佳桦 孙忠成 陈图南 冯华 姚建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3-560,共8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癌症之一,乳腺癌区域的精准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频率为2.52THz的连续太赫兹波反射式成像系统,对小鼠在体皮下乳腺癌模型进行了太赫兹波成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太赫兹波成像可以清晰识别出乳...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癌症之一,乳腺癌区域的精准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频率为2.52THz的连续太赫兹波反射式成像系统,对小鼠在体皮下乳腺癌模型进行了太赫兹波成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太赫兹波成像可以清晰识别出乳腺癌区域,且与肉眼可见肿瘤区域一致。在体乳腺癌区域的太赫兹波相对反射率高于正常组织,两者相对反射率差值高达15%。进一步,对距离皮肤表面不同深度的离体乳腺癌组织进行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作为金标准对照。结果发现乳腺癌区域的面积随着距离皮肤表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将太赫兹波成像与H&E染色结果对比可知,在距离皮肤表面约460μm处,太赫兹波图像和H&E染色图中的肿瘤区域面积相等。由此可知,太赫兹波对在体皮下乳腺癌的探测深度大约在460μm左右,太赫兹波有望实现深部肿瘤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连续太赫兹波 反射成像 乳腺肿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 被引量:11
6
作者 胡荣 冯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6-769,共4页
脑出血是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仍存较大争议。但对于出血量> 30 ml、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多建议手术治疗。因此掌握手术治疗时机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尤为重要。本文拟对脑出血手术... 脑出血是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病,治疗方法仍存较大争议。但对于出血量> 30 ml、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多建议手术治疗。因此掌握手术治疗时机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尤为重要。本文拟对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研究进行概述,以期准确判断脑出血治疗时间点,为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病情评估多模态监测系统 被引量:8
7
作者 冯华 李文 +1 位作者 谭亮 陈图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8-576,共9页
颅脑创伤由于复杂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过程,病情常反复,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对颅脑创伤患者开展严密而有效的病情监测十分必要。然而,临床监测手段有限,难以全面反映病情进展与转归。本文拟对颅脑创伤常用监测手段及其应用潜力研究进展... 颅脑创伤由于复杂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过程,病情常反复,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对颅脑创伤患者开展严密而有效的病情监测十分必要。然而,临床监测手段有限,难以全面反映病情进展与转归。本文拟对颅脑创伤常用监测手段及其应用潜力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两个维度进行阐述。未来应整合各项监测技术,形成有效的多模态监测,提供全面准确的病情信息,从而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颅内压 监测 生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痴呆态度量表在社区护士中的信度效度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欢利 杨燕妮 +2 位作者 王飞龙 李世杰 李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引进并汉化痴呆态度量表(Dementia Attitudes Scale,DAS),在社区护士中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对DAS进行翻译及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DAS;在重庆主城9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4个,按比例方便抽取213例社区护士进行调查,评价中文版... 目的:引进并汉化痴呆态度量表(Dementia Attitudes Scale,DAS),在社区护士中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对DAS进行翻译及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DAS;在重庆主城9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4个,按比例方便抽取213例社区护士进行调查,评价中文版DAS的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DAS最终保留20个条目,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1.00,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8;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形成“痴呆知识”“负向社会舒适度”和“正向社会舒适度”三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8.026%;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87,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4、0.704和0.752。结论:中文版DAS在社区护理人员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有效反映被测人群对痴呆患者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态度量表 信度 效度 社区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薛兴森 储卫华 +3 位作者 何光建 李兰 冯华 林江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728-732,共5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明确诊断为寰枢椎脱位(2例齿状突骨折)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6~1... 目的观察并分析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明确诊断为寰枢椎脱位(2例齿状突骨折)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6~17岁,平均(13.17±3.48)岁;采取经后路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技术,于手术前后应用颅颈交界区CT薄层扫描及上颈椎CT三维重建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硬腭枕骨大孔线(Chamberlain's line,CL)和斜坡枕骨大孔线(McRae's line,ML)上距离,通过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价高位脊髓受压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标准评估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监测神经传导功能,系统分析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脱位复位、植骨融合的可行性。结果15例患儿随访18~100个月,平均(45.8±14.49)个月,失访3例。患儿寰椎侧块及枢椎椎弓根均能容纳3.5mm钛钉,术中无椎动脉损伤、骨质裂开等情况,术后恢复较为理想,除个别出现颈椎活动受限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前ADI(3.86±2.71)mm,CL(10.05±6.55)mm,ML(2.17±4.48)mm,CMA(122.84±18.02)°,JOA(11.5±3.26);术后ADI(1.96±2.041)mm,CL(6.42±4.85)mm,ML(0.56±3.78)mm,CMA(128.29±17.8)°,JOA(15.44±1.46);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寰枢关节脱位13例完全复位,5例有不同程度复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示植骨区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出现。结论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明确,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内固定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欢欢 葛红飞 +4 位作者 张超 邹永杰 钟俊 方煊宇 胡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86-890,共5页
研究背景在线拴法、光化学法诱导血栓形成、凝血块栓塞法等常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推广一种新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永久性阻断小鼠大脑中动脉远端制备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模型,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实时监测脑血流量,2,... 研究背景在线拴法、光化学法诱导血栓形成、凝血块栓塞法等常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推广一种新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永久性阻断小鼠大脑中动脉远端制备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模型,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实时监测脑血流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检测缺血灶,Clark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监测显示,电凝灼烧离断大脑中动脉后,脑血流量明显降低。TTC染色显示,缺血区仅局限于大脑皮质。HE染色显示,缺血区神经细胞大部分死亡,缺血区周围可见明显的细胞密集,考虑是炎性细胞和各种神经细胞。模型制备后1、3、7和14 d,小鼠平均体重分别为22、20.70、19.50和20.10 g;Clark评分中身体对称性评分分别为0.75、0.75、0.50和0.50分,步态评分均为0分,攀爬评分均为0分,转圈实验评分为0.50、0.75、0.50和0.25分,前肢对称性评分均为0.25分,强迫转圈评分均为0分,胡须反应性评分为1、1、1和0.50分。结论经优化的新型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模型可以模拟局灶性脑缺血且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微,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模型用以研究神经损伤后血管病理生理改变和修复过程以及神经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参与的神经细胞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中动脉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