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版NIA-AA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分期标准更新解读:多模态影像的诊疗意义
1
作者 胡晓飞 桂莉 +1 位作者 陈晓 黄定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4-460,共7页
2024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了《修订版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分期标准》,这是继2011年和2018年框架后的又一次重大修订。新标准旨在推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从“临床-病理”模式迈向“精准生物学”时代,提高早期诊断率... 2024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了《修订版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分期标准》,这是继2011年和2018年框架后的又一次重大修订。新标准旨在推动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从“临床-病理”模式迈向“精准生物学”时代,提高早期诊断率并指导精准治疗。核医学分子影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分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版标准中的重要更新为生物学定义替代传统临床诊断及生物标志物的层级化分类。本文将着重解读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新标准框架下的核心定位与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β-淀粉样蛋白PET与tau PET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生物学分期及治疗监测中的关键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分子成像 生物标志物 淀粉样Β-蛋白 tau蛋白 诊断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康复对前庭偏头痛患者大脑自发性神经活动影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秦新 胡晓飞 +6 位作者 陈杰 王清镇 刘赫 王尧 罗为 李光建 王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前庭康复(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VR)训练对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探索VR训练在VM治疗中的神经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首次诊断并在6个月内未经VR训练...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前庭康复(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VR)训练对前庭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脑部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探索VR训练在VM治疗中的神经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首次诊断并在6个月内未经VR训练的VM患者14例,分别在VR训练1个月前后行静息态功能MRI检查,收集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包括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观察经过VR训练后,VM患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与临床相关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1个月VR训练后,VM患者右侧岛叶及额叶三角部ALFF值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RF校正,P<0.05),且经过VR训练后的VM患者右侧岛叶的ALFF值与VR训练后的DHI评分呈正相关(r=0.549,P<0.05)。结论经过VR训练,VM患者右侧岛叶及部分额叶神经活动减弱,这可能是其治疗患者VM偏头痛的神经病理机制。VM患者的症状减轻程度与右侧岛叶神经活动减弱具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偏头痛 前庭康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岛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认知的调查分析
3
作者 韦杨 李杨 +1 位作者 后显华 胡春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了解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选取2022年4月20日至5月19日被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收治的40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制作问卷,并... 目的了解方舱医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选取2022年4月20日至5月19日被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收治的40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制作问卷,并收集数据。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学历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口罩佩戴知晓及执行情况、洗手时机选择、卫生习惯和物品消毒执行情况有无差异。结果男性在“睡觉时佩戴口罩”条目中的执行度较差(χ^(2)=8.281,P<0.05,OR=2.301,95%CI:1.283~4.127);不同学历的被试在口罩佩戴时长(χ^(2)=10.773,P<0.05,OR=1.330,95%CI:1.104~1.603)、口罩佩戴数量(χ^(2)=12.455,P<0.05,OR=1.369,95%CI:1.091~1.717)及同时进餐人数(χ^(2)=9.861,P<0.05,OR=0.796,95%CI:0.663~0.956)的选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交流时佩戴口罩”(χ^(2)=8.802,P<0.05,OR=1.295,95%CI:0.820~2.047)及“未经洗手直接触摸口鼻”(χ^(2)=10.078,P<0.05,OR=1.183,95%CI:0.962~1.455)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洗手时机及日常物品消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接触他人”后洗手及日常物品每日擦拭执行情况欠佳。结论调查对象对口罩佩戴数量、时长及佩戴时机、洗手时机及未经洗手直接触摸口鼻方面认知度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认知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 佩戴口罩 洗手 方舱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 T MR HR-VWI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评估:与DSA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敏 邓亚利 +6 位作者 黎川 甄志铭 左朦 王健 陈伟 陈炜 陈家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47,共6页
目的分析7.0 T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 目的分析7.0 T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22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于我院确诊为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47例,2周内分别完成7.0 T HR-V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两名高年资医师对所有患者MCA粥样硬化斑块处的最狭窄直径、狭窄长度、最狭窄处内外壁面积以及其近端正常血管直径、内外壁面积分别进行独立测量,利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组内、组间测量一致性;由一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在DSA图中测量MCA粥样硬化斑块处最大狭窄率和狭窄长度,并与HR-VWI测量均值进行Bland-Atman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名观察者分别独自测量了47名患者69处最狭窄处,其管腔直径均值为(1.19±0.49)mm、斑块长度均值为(6.12±3.06)mm、内外壁面积均值分别为(1.88±1.11)mm^(2)、(8.99±2.49)mm^(2),斑块近端正常管腔直径均值为(2.31±0.35)mm、内外壁面积均值为(4.74±1.31)mm^(2)、(10.54±2.44)mm^(2),所有测量结果一致性分析结果ICC均大于0.8,P≤0.001;在DSA与HR-VWI测量最大狭窄率和狭窄长度的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中,94.74%(54/57)和96.49%(55/57)的差异值位于差异均值±1.96标准差之间,ICC分别为0.944和0.897,两种方法在狭窄率和狭窄长度方面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狭窄率:r=0.955,P<0.001;狭窄长度:r=0.890,P<0.001)。结论7.0 T HR-VW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7.0 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建立、优化及区域救治网络的建立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光建 史树贵 +9 位作者 周振华 陈林 桂莉 翟红 肖力 吴宜虹 陈真芳 吴敏 刘璐 陈康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及时到达有条件的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方法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的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 目的机械取栓时代,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让更多急性卒中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及时到达有条件的医院,从而提高区域性急性卒中急诊救治的整体水平。方法从2014年开始,在院内及医院所在的区域,由单位行政部门及区域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制定卒中救治的相关政策、规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技术主导,开展卒中诊治的培训及帮助各级部门、医院建立相应的卒中救治流程、规范。观察我院卒中救治的关键绩效指标及协作单位救治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 (1)院内急诊通道的建立:由院长亲自参与,院医疗科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协调,院内参与卒中救治的急救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及护理保障中心积极参与,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door-to-needle time,DNT)时间由绿色通道建立前的71 min缩短至53 min,入院-动脉穿刺(door-to-puncture time,DPT)时间由104 min缩短至82 min,入院-血运重建(door-to-revascularization time,DRT)时间由144 min缩短至117 min。(2)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极大提高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能力,2014年本科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总病例数为7例,2016年提高到112例,区域内初级卒中中心的卒中防治关键绩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院内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及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的建立,能提高卒中救治水平及救治率,改善区域性卒中救治水平。应进一步改进卒中救治通道及网络并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诊救治系统 入院-静脉溶栓时间 入院-动脉穿刺时间 入院-血运重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