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大腿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1
作者 周芬 张恋 +4 位作者 王萍 王浦俊 王雨晴 张玉龙 刘树雷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227,共4页
报告1例右大腿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患者男,83岁。右大腿瘢痕处疼痛1年,溃疡2个月。皮肤科检查:右大腿一4.0 cm×3.0 cm×0.4 cm溃疡,其上可见黄色坏死组织附着,边缘见痂壳和黑褐色色素沉着,溃疡及周围触痛明显,质地中等... 报告1例右大腿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患者男,83岁。右大腿瘢痕处疼痛1年,溃疡2个月。皮肤科检查:右大腿一4.0 cm×3.0 cm×0.4 cm溃疡,其上可见黄色坏死组织附着,边缘见痂壳和黑褐色色素沉着,溃疡及周围触痛明显,质地中等,未扪及明显肿块。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肥厚;真皮内大量梭形细胞呈结节状或片状穿插分布,细胞质丰富淡染,其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vimentin)、肌动蛋白(actin)、P16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均阳性,增殖核抗原(Ki-67)约30%阳性,CK、结蛋白(desmin)和上皮膜抗原(EMA)均局灶阳性,CD34血管阳性,P63、HMB45、CD117、S-100蛋白、双微体基因2(MDM2)、CD2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生肌调节因子1(MyoD1)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均阴性。诊断: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予Mohs显微手术完整切除皮损,随访9个月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低度恶性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玥 杨小军 +7 位作者 熊亚 梅俊 张遂峰 陈代兴 周陪陪 冯银琼 余欣 宋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35-3241,共7页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在胃恶性肿瘤患者短期营养状况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将1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空肠营养管置入+十全大补汤加味+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7例)、对照组(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8例)。分别于第...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在胃恶性肿瘤患者短期营养状况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将1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空肠营养管置入+十全大补汤加味+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7例)、对照组(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8例)。分别于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复查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同时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评分。结果血红蛋白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周末、第12周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蛋白治疗组分别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蛋白分别在治疗前、第4周末、第8周末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白蛋白在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KPS评分在各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分别在治疗前与第4周末,第4周末与第8周末,第4周末与第12周末,第8周末与第12周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KPS评分分别在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风险筛查量表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与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比较,第4周末与第12周末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分在治疗前与第12周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能有效纠正患者低白蛋白及贫血状态,并能改善KPS及营养风险评分,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十全大补汤 空肠营养管 气血两虚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玫瑰痤疮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子洋 杨希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73-476,共4页
目的:调查玫瑰痤疮对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调查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123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评估疾病亚型与严重程度。结果:DLQI评分为10.46... 目的:调查玫瑰痤疮对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调查表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123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评估疾病亚型与严重程度。结果:DLQI评分为10.46±6.444;BDI评分提示存在严重抑郁症状的占5.69;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婚姻情况是重要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QI评分、BDI评分、疾病严重程度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玫瑰痤疮对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且这种影响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已婚女性的影响大于未婚女性。因此对于玫瑰痤疮患者的治疗不仅限于药物治疗,同时要及早进行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生活质量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DT治疗玫瑰痤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范莉莉 兰婷 +3 位作者 唐莉 肖艳 郑梦雪 尹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ALA-PDT治疗40例以丘疹脓疱表型为主的玫瑰痤疮患者,5%ALA封包2 h后照红光(635±15 nm),照光剂量80-90 J/cm^(2),间隔10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ALA-PDT治疗40例以丘疹脓疱表型为主的玫瑰痤疮患者,5%ALA封包2 h后照红光(635±15 nm),照光剂量80-90 J/cm^(2),间隔10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3、6个月评估病情,通过数码照片、VISIA皮肤图像分析红斑、毛细血管、丘疹脓疱等客观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主观症状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丘疹脓疱明显减轻,治疗后6个月评估丘疹、脓疱改善有效率为100%,随访期间无明显复发。潮红、持久性红斑和主观刺激症状均有改善(P<0.05),但毛细血管扩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治疗时疼痛、治疗后红肿和炎症后色素沉着,均为一过性可耐受。结论:ALA-PDT治疗以丘疹脓疱为主的玫瑰痤疮安全、有效,耐受良好,能快速控制丘疹脓疱及炎性红斑,但对单纯以阵发性潮红为主要表现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曾君 翟志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2-1016,共5页
白细胞介素2(IL-2)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和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参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cTc)、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的分化,在抗感染与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IL-2缺... 白细胞介素2(IL-2)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和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参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cTc)、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的分化,在抗感染与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IL-2缺乏引起Treg-IL-2轴紊乱破坏外周免疫耐受稳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小剂量IL-2治疗SLE在国内外均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IL-2在SLE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T细胞 效应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Pixel调Q像束激光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爱爱 陈沁 +1 位作者 李朝惠 葛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Pixel调Q像束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门诊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激光治疗组(34例)与联合组(34例),药物治疗组采用单独盐酸米诺环... 目的:观察低能量Pixel调Q像束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门诊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激光治疗组(34例)与联合组(34例),药物治疗组采用单独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每晚1次,100 mg口服,连续治疗6周;激光治疗组采用低能量Pixel调Q像束激光治疗,2周1次,连续6周;联合组采用低能量Pixel调Q像束激光联合盐酸米诺环素100 mg口服每晚1次,连续6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整体病情的评估(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IGA)。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I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联合组患者整体病情评估IGA评分、症状积分均较2个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低能量Pixel调Q像束激光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xel调Q像束激光 低能量 米诺环素 玫瑰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与玫瑰痤疮 被引量:4
7
作者 范莉莉 尹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神经源性炎症和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均参与其中。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蛋白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中广泛表达,近年研究表明TRP家族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TRPV)1~4、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TRPA)...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神经源性炎症和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均参与其中。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蛋白在初级感觉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中广泛表达,近年研究表明TRP家族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TRPV)1~4、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TRPA)1和M型瞬时受体电位(TRPM)8可能与玫瑰痤疮发病相关。该文主要对上述离子通道与玫瑰痤疮病理生理过程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蛋白家族 发病机制 神经肽 神经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海星 葛兰 +3 位作者 翟志芳 杨希川 宋志强 游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报告1例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49岁。因躯干及四肢红斑、斑块1.5年,间断发热半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内片状密集分布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核异形,真皮内可见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淋... 报告1例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49岁。因躯干及四肢红斑、斑块1.5年,间断发热半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萎缩变薄,真皮内片状密集分布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部分淋巴细胞核异形,真皮内可见肉芽肿病变。免疫组化:淋巴细胞CD3、CD4、CD5阳性,CD8散在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T细胞样受体(TCR)基因克隆重排:TCRγ重排+。诊断: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肉芽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乳头分子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天星 杨希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7-189,共3页
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皮肤附属器。毛囊周期更替使其成为研究器官再生机制的主要模型,其核心是毛乳头,毛囊上皮、表皮干细胞协同对毛乳头信号做出反应。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毛乳头内新的分子调控机制,发现毛乳头是脱发和... 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皮肤附属器。毛囊周期更替使其成为研究器官再生机制的主要模型,其核心是毛乳头,毛囊上皮、表皮干细胞协同对毛乳头信号做出反应。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毛乳头内新的分子调控机制,发现毛乳头是脱发和毛发再生的治疗靶点,鉴定其中新的分子靶点将有助于脱发的治疗。该文对毛乳头中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乳头 上皮 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环状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俊恺 赵兴旺 +1 位作者 倪兵 游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387-2393,共7页
目的探讨三种环状RNA(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揭示SLE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筛选35例SLE患者(实验组)及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三种环状RNA(circ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揭示SLE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筛选35例SLE患者(实验组)及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circADCY9,circGARS,circMCTP2的表达水平,分析3种circRNA表达水平与临床活动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3种circRNA的诊断价值,通过核酸外切酶RNaseR处理检测3种circRNA分子的稳定性及耐受程度,选取circADCY9分子PCR验证其稳定性。结果(1)RT-qPCR分析结果显示circADCY9和circGARS在SLE患者PBMCs中表达上调,circMCTP2表达下调(P值均<0.0001);(2)SLE患者circADCY9,circGARS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circMCTP2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3)SLE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circADCY9、circGARS、circMCTP2分子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0.8267、0.8956;(4)RNaseR处理前后3种circRNA表达情况较为稳定,PCR显示:circRNA相较于mRNA对RNaseR的耐受性更好。结论SLE患者PBMCs中circADCY9,circGARS,circMCTP2表达明显异常,且稳定性好,与SLE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环状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黏液瘤
11
作者 王子洋 杨希川 +2 位作者 张恋 张东梅 翟志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9-361,共3页
报告1例神经鞘黏液瘤。患者女,31岁。右小腿肤色结节10年余。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伸侧一半球形肤色结节,表面稍粗糙。皮损组织病理:瘤细胞明显分叶状排列,小叶间有纤维间隔。免疫病理: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 报告1例神经鞘黏液瘤。患者女,31岁。右小腿肤色结节10年余。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伸侧一半球形肤色结节,表面稍粗糙。皮损组织病理:瘤细胞明显分叶状排列,小叶间有纤维间隔。免疫病理: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诊断:神经鞘黏液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黏液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