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护理双师职业倦怠特点及其与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霞 袁媛 +2 位作者 徐铭 田晓翠 鲁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护理双师职业倦怠特点,探讨职业倦怠与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护理双师职业倦怠特点,探讨职业倦怠与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3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835名护理双师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军医大学护理双师在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EE)、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 DP)、个人成就感(personal achievement, PA)3个维度处于高度倦怠水平的分别占18.8%、12.5%、28.1%,处于中度倦怠水平的分别占23.7%、18.2%、19.6%;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军医大学护理双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较好,在进行职业倦怠干预时应充分考虑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双师 职业倦怠 压力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军护理人员战伤救护胜任力特征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轩 冷辉 +2 位作者 罗羽 张索飞 林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陆军护理人员在战伤救护中的工作职责,归纳陆军护理人员战伤救护胜任力特征,为陆军护理人员的培养与考核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0所陆军医院有战伤救护经验的2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 目的深入了解陆军护理人员在战伤救护中的工作职责,归纳陆军护理人员战伤救护胜任力特征,为陆军护理人员的培养与考核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0所陆军医院有战伤救护经验的2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提炼。结果陆军护理人员战伤救护胜任力特征可归纳为战伤救护知识、应急决策处置能力、军事素质、政治素质、积极心理品质等5个维度共15个特征。结论归纳的陆军护理人员战伤救护胜任力15项特征可为陆军医院选拔、培训与考核战伤救护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军护理人员 战伤救护 胜任力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曼陀罗-自性理论的绘画干预对术前等候室患者情绪及生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仕霜 韦丽珍 +5 位作者 王子月 周展 胡双 闫晓晨 华威 陈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手术等候室是为提高手术周转率而设置的区域,但手术等待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在这段时间中患者易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其生理状态。本研究探讨基于曼陀罗-自性理论的曼陀罗绘画干预对术前等候患者情绪及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 目的:手术等候室是为提高手术周转率而设置的区域,但手术等待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在这段时间中患者易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其生理状态。本研究探讨基于曼陀罗-自性理论的曼陀罗绘画干预对术前等候患者情绪及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对照组(n=30)在手术等候室行术前常规护理,干预组(n=3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曼陀罗绘画干预,即引导患者在放松后使用彩笔涂色曼陀罗绘画模板。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情绪状态、血压、心率、知觉等待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心率、愉快与兴奋在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和两因素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压、烦躁、痛苦与悲哀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P<0.05或P<0.01);干预组患者的知觉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曼陀罗绘画应用于手术等候室具有可行性,且可有效调节术前等候室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收缩压,缩短知觉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绘画 情绪 血压 心率 知觉等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护士心理弹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史逸秋 戴晓婧 +1 位作者 许珂 冯占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6-376,共11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性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专区482名女性...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性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专区482名女性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抗疫工作情况调查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精简版(DASS-21)、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调查.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性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得分为(63.52±15.23)分/人,低于我国常模(t=-2.709,P=0.007).相关分析显示女性护理人员心理弹性与抑郁、焦虑、压力情绪呈负相关(r=-0.538,-0.451,-0.451;P均小于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到目前为止在疫情一线工作时间、每天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息花费时间、是否满意目前的排班情况、抑郁负荷、焦虑负荷、身份类别、被告知赴一线时心情是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一线女性护理人员心理弹性偏低,医院管理者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机制,提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增强护士防治疫情的自信心,改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弹性 女护士 心理健康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校医学生自我图式的不同层面与抑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师培霞 戴琴 任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自我图式不同层面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描述任务、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对462名军校医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纵向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目的探讨军校医学生自我图式不同层面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自我描述任务、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对462名军校医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纵向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弹性在自我图式不同层面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自尊、积极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454、0.324、0.373,P<0.001),与抑郁呈负相关(r=-0.269、-0.200、-0.101,P<0.001);消极自我描述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r=-0.338,P<0.001),与抑郁呈正相关(r=0.383,P<0.001)。消极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对抑郁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自尊和积极自我描述与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消极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军校医学生的自尊、自我描述和自我效能与心理弹性和抑郁密切相关,心理弹性在自我图式影响抑郁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自我描述 自我效能 自我图式 心理弹性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挫败模型中应激量的确定以及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师培霞 戴琴 任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023-2028,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社交挫败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时如何确定应激量的大小,并比较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对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方法将9~12周龄C57BL/6J野生型雄性小鼠按以下3种方法进行社交挫败应激建模:①直接建模,建模完成后比较被攻击强度与抑郁样... 目的探讨通过社交挫败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时如何确定应激量的大小,并比较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对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方法将9~12周龄C57BL/6J野生型雄性小鼠按以下3种方法进行社交挫败应激建模:①直接建模,建模完成后比较被攻击强度与抑郁样行为的相关性(n=8);②控制攻击时间,大应激量组每天被攻击10 min(n=6),小应激量组每天被攻击5 min(n=6),对照组没有被攻击(n=6);③控制逃避空间,大应激量组每天在294 mm×190 mm×125 mm的小笼子中被攻击(n=6),小应激量组每天在475 mm×350 mm×200 mm的大笼子中被攻击(n=6),对照组没有被攻击(n=6)。建模完成后,通过社会交互、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等行为学测试比较何种方法更能区分不同应激量造成的抑郁样行为。利用确定应激量的最佳方法进行社交挫败建模,在建模过程中给予奖赏,即每天给予9~12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陪伴24 h,从而比较奖赏在不同应激量下对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结果建模完成后,小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样行为。通过控制逃避空间,小应激量组与大应激量组在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角落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以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种方法无法很好地区分应激量;在大应激量下,奖赏组显著改变了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1)、角落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在小应激量下,奖赏组只改变了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在大应激量下,奖赏组与无奖赏组在社会交互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角落区的社会交互指数(P<0.05)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的差值更大。结论在社交挫败建模中,通过控制逃避空间能够更好地确定应激量的大小,奖赏可以降低应激造成的抑郁样行为,并在大应激量下发挥的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挫败模型 应激量 奖赏 抑郁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