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本挖掘的爆炸伤延时现场救护的技术需求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颖 周亮 +2 位作者 陈娴 黄樾 舒勤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索性分析爆炸伤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的技术需求,旨在为无法快速实施转运的爆炸伤患者提供“延长黄金救治时间”的医疗技术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中的文本资料为数据源,采用文本关联度挖掘的方法获取“爆炸伤”... 目的探索性分析爆炸伤延时现场救护(prolonged field care,PFC)的技术需求,旨在为无法快速实施转运的爆炸伤患者提供“延长黄金救治时间”的医疗技术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中的文本资料为数据源,采用文本关联度挖掘的方法获取“爆炸伤”与“PFC”之间的关联强度,并按照层次分析法原理,探寻不同“建设内容”在“医院智慧化后勤管理”中的需求程度。结果一级指标的建设内容度排序为:持续通气/氧合(28.78)、医疗后送(28.78)、现场复苏(18.54)、伤情评估与监测(11.95)和伤员护理(11.95);二级指标的建设内容排序前三的指标为:持续通气(25.18)、途中救治(18.68)和控制出血(15.45)。结论持续通气、控制出血和途中救治等技术在爆炸伤PFC指标体系中的需求度较高,这可能是未来爆炸伤PFC质量提升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延时现场救护 需求分析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体植入不同预留度数设计对老视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谭吉林 秦艳 +1 位作者 王昌鹏 叶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5-791,共7页
目的分析双眼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Symfony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老视前采取不同预留屈光度设计对疗效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行双眼白内障摘除术联合T... 目的分析双眼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Symfony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老视前采取不同预留屈光度设计对疗效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行双眼白内障摘除术联合TECNISSymfonyIOL植入的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手术设计不同分为正视组、微近视组和微单视组,每组40例80眼.正视组双眼预留屈光度为+0.10^-0.20D,微近视组双眼预留为-0.20^-0.50D,微单眼视组主视眼预留屈光度为+0.10^-0.20D,非主视眼预留-0.50^-0.75D.术后3个月绘制各组单眼视和双眼视离焦曲线,分析其全程视力情况;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检测其MTF值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功能调查问卷完成视功能量表分析,比较各组老视眼术后脱镜率及不良视觉现象的发生率.结果与正视组比较,微近视组术后双眼视的离焦曲线整体右移0.35D,形态无变化;而微单视组双眼视时离焦曲线形态波峰明显变宽,曲线下降趋势更平缓.3组术后在远视力功能区脱镜率均为100.00%,在中视力功能区微单视组脱镜率为100.00%,高于正视组的80.00%及微近视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1);在近视力功能区微单视组脱镜率为90.00%,明显高于正视组的27.50%及微近视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1).微单视组主视眼MTF值高于非主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01).各组患者不良视觉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symfonyIOL植入矫正老视,不同的预留度数设计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其中采用微单眼视设计术后脱镜率最高,可以提供满意的双眼远、中、近全程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TECNIS Symphony人工晶状体 微单视 老视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IASS-1000眼前节OCT对初发期和膨胀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厚度及前房结构测量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宗莉 叶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92-1096,共5页
背景随着病情发展,皮质性白内障患眼的晶状体厚度及前房结构将发生变化,可能对眼部结构及功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一种可直接测量晶状体前后表面及房角结构的检查方法,以量化不同分期白内障的上述指标变化。目的采用CASIASS-1000眼前... 背景随着病情发展,皮质性白内障患眼的晶状体厚度及前房结构将发生变化,可能对眼部结构及功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一种可直接测量晶状体前后表面及房角结构的检查方法,以量化不同分期白内障的上述指标变化。目的采用CASIASS-1000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测量并比较初发期和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厚度及房角相关指标。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5年10月16-30日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初发期和膨胀期皮质性白内障患者50例87眼,其中男21例,女29例;初发期白内障患者28例44眼,平均年龄(56.46±12.90)岁,膨胀期白内障患者22例43眼,平均年龄(70.95±8.81)岁。利用CASIASS-1000AS-OCT测量患眼晶状体厚度、房角开放距离(AOD)、前房角隐窝面积(ARA)、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小梁网虹膜角(TIA)及前房深度(ACD),比较2个组患眼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初发期白内障晶状体平均厚度为(4.438±0.487)mm,膨胀期白内障晶状体厚度平均为(5.094±0.451)mm,膨胀期白内障患眼晶状体明显增厚,平均增加(0.656+0.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3,P=0.000);初发期白内障患眼ACD平均为(2.966+0.326)mm,膨胀期患眼ACD平均为(2.534±0.376)mm,随着白内障发展,ACD平均减少(0.432+0.07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0,P=0.000)。在房角相关测量指标中,膨胀期白内障患眼AOD500、AOD750、ARA500、ARA750、TISA500、TISA750、TIA500和TIA750明显低于初发期白内障患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膨胀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厚度明显增加,前房变浅,房角明显变窄。CASIASS-1000AS-OCT测量房角扫描时间短,清晰度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 皮质性白内障 晶状体厚度 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晓燕 谢琳 谭薇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观察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取右眼建立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动物模型,剔除建模失败的大鼠15只,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将造模... 目的观察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55只,取右眼建立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动物模型,剔除建模失败的大鼠15只,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分组法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TGF)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含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TGF-β2(2 mg/ml)溶液、整合素ανβ3受体阻断剂LM609(40μg/ml)溶液和TGF-β2(2 mg/ml)+LM609(40μg/ml)溶液的棉片术中处理结膜瓣2 min。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1周、2周采用iCARE眼压计监测眼压,计算术后平均眼压比率(术后眼压/术前眼压×100%);于术后3 d、1周、2周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拍照观察滤过泡形态改变,计算滤过泡生存比率;术后2周,摘取各组术眼眼球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手术区球结膜组织的炎性改变、纤维化程度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整合素αν、整合素β3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区结膜组织整合素ανβ3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术后第3天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2周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TGF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平均眼压比率分别为(101.80±4.44)%、(103.90±5.65)%、(94.10±7.45)%和(100.60±4.6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1,P=0.010),其中LM609组平均眼压比率均小于对照组、TGF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对照组和TGF+LM609组滤过泡变为扁平状,球结膜组织稍有增厚;TGF组球结膜组织明显增厚,并有大量的血管长入;LM609组仍可见局限的小滤泡,血管化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TGF组滤过泡生存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LM609组滤过泡生存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LM609组和TGF+LM609组结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数量均较TGF组减少,胶原纤维沉积较TGF组疏松。TGF组手术区结膜组织中整合素αν、β3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LM609组和TGF+LM60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整合素ανβ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手术区及微管周围结膜组织,TGF组手术区结膜组织整合素ανβ3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均较其他组明显增加。结论整合素ανβ3在大鼠滤过术后结膜组织瘢痕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减少纤维沉积,延长滤过泡生存时间,提示整合素ανβ3可能参与结膜瘢痕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动物疾病模型 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 整合素 滤过泡 瘢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a3A对小鼠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洁琼 严军 叶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观察Sema3A对小鼠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生长的作用。方法生后24 h内的C57BL/6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出眼球,剥离出视网膜组织原代培养RGCs,采用Brn3a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RGCs。将培养7 d的RGCs分为对照组、0.05μg/ml Se... 目的观察Sema3A对小鼠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生长的作用。方法生后24 h内的C57BL/6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出眼球,剥离出视网膜组织原代培养RGCs,采用Brn3a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RGCs。将培养7 d的RGCs分为对照组、0.05μg/ml Sema3A组、0.10μg/ml Sema3A组和0.50μg/ml Sema3A组,分别加入相应质量浓度Sema3A处理2 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3-tubulin、树突标志物MAP2的表达,β3-tubulin+/MAP2-鉴定为轴突,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轴突长度;选取0.1μg/ml Sema3A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于处理后0.5、1和2 h测量轴突长度。根据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ema3A处理组、Y27632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观察并比较各组轴突长度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Brn3a呈阳性表达,鉴定为RGCs。培养后7 d,RGCs趋于成熟,有完整、细长的神经元突起,可见分支。0.05μg/ml Sema3A、0.10μg/ml Sema3A、0.50μg/ml Sema3A组轴突长度分别为(69.35±1.49)、(60.45±1.42)和(93.65±1.86)μm,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9.80±2.29)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1μg/ml Sema3A组1 h和2 h后细胞轴突长度分别为(165.00±4.39)μm和(97.63±2.79)μm,明显短于相应时间对照组的(210.40±4.44)μm和(199.00±4.3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Sema3A处理组、混合处理组和Y27632处理组轴突长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50,P<0.01),其中Sema3A处理组RGCs轴突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和混合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Sema3A对小鼠原代RGCs轴突生长具有抑制作用,ROCK信号通路抑制剂可减轻Sema3A对轴突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SEMA3A 轴突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D后照法和传统的前节照相法对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旋转稳定性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佩 吴敏 叶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利用OPD后照法及传统的前节照相法评估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散光大于1.0 D的白内障患者29例(29眼),行白内障手术并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 目的利用OPD后照法及传统的前节照相法评估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散光大于1.0 D的白内障患者29例(29眼),行白内障手术并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全眼像差及人工晶状体位移像差。采用前节照相法、OPD后照法分析患者人工晶状体轴位来评估旋转稳定性。结果本研究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裸眼视力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裸眼视力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04);术后1个月患者视力已较稳定。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患者全眼像差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前节照相法与OPD后照法均观察到24眼发生旋转。术后1个月前节照相法观察到22眼发生旋转,其中21眼为术后1周时观察到的旋转者,1眼为新观察到的病例;OPD后照法观察到26眼发生旋转,其中24眼与术后1周时观察到的旋转者一致,2眼为新观察到的病例。术后3个月前节照相法观察到22眼发生旋转,OPD后照法观察到26眼,均与术后1个月观察到的旋转者一致。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通过OPD后照法检测术后的人工晶状体旋转角度及视觉质量较前节照相法更方便直观、经济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TORIC人工晶状体 OPD-SCAN系统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