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冻干血小板联用乳酸林格氏液救治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的复苏效果观察
1
作者 代承麟 杜文琼 +9 位作者 唐婷 杨昊洋 陈丽缘 张冬朝阳 钟鑫 蒋仁庆 陈灿 贾益君 宗兆文 胡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6-765,共10页
目的评估新型冻干血小板(lyophilized platelet,LP)即凝血酶刺激下LP联用乳酸林格氏液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的复苏效果。方法将5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 5组(n=10),3%戊巴比妥钠按1 mL/kg剂量麻醉家兔,给予左下肢... 目的评估新型冻干血小板(lyophilized platelet,LP)即凝血酶刺激下LP联用乳酸林格氏液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的复苏效果。方法将5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 5组(n=10),3%戊巴比妥钠按1 mL/kg剂量麻醉家兔,给予左下肢软组织损伤,同时以纱布止血,计量下肢软组织损伤的失血量。右下肢进行股动脉插管,随后按照家兔总血容量的26%进行抽血,后将家兔竖直浸泡在3%人工海盐模拟海水中,海水没过剑突,15 min后捞出。按照A组:致伤后不复苏;B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C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及新鲜血小板;D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加LP;E组:致伤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加新型LP,给予对应复苏策略。实验在致伤前及伤后1、2、4 h检测凝血功能、血常规、血气、血栓弹力图等指标。结果成功制备出具有功能活性的LP及家兔失血性休克海水浸泡损伤模型。在致伤后1 h,联用血小板制剂复苏的C、D、E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显著高于未复苏的A组(P<0.05),C组的乳酸值(lactate,Lac)显著低于A、B组(P<0.05),C、D、E组的碱剩余(base excess,BE)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显著低于A、B组(P<0.05),A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较致伤前显著延长(P<0.05)。伤后2 h,C、D组的MAP高于A、B组,E组MAP高于A组(P<0.05),C、E组的Lac低于A、B组,而D组Lac低于A组(P<0.05),C、D、E3组的BE、BUN值均低于A、B组(P<0.05),C组的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高于A组,A、D组此刻MA值较本组致伤前显著下降(P<0.05),A、D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ctivated partial clotting time,APTT)较致伤前延长(P<0.05)。伤后4 h,C、D、E组的MAP高于A、B组,B组MAP高于A组(P<0.05),C、D、E组的Lac、BUN值均低于A、B组(P<0.05),C、D组BE值低于A组,E组BE值低于A、B组(P<0.05),B、C、E组的MA值高于A组(P<0.05),而A、D组的MA值、APTT值较致伤前本组初始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型LP联用乳酸林格氏液能显著提高家兔的MAP,降低其乳酸值,维持血凝块强度及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血小板 失血性休克 海水浸泡 复苏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的革新性战救举措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文琼 宗兆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015-2020,共6页
现代战争高新武器多、致伤因素复杂、杀伤力大,给战伤救治带来了极大挑战。美军在历时10余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陆续出台了诸多革新性战救举措,战伤救治得到了发展。诸如革新技术、新型药品器材装备和促进战救业绩提升的系列机... 现代战争高新武器多、致伤因素复杂、杀伤力大,给战伤救治带来了极大挑战。美军在历时10余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陆续出台了诸多革新性战救举措,战伤救治得到了发展。诸如革新技术、新型药品器材装备和促进战救业绩提升的系列机制等,这些举措显著降低了战伤死亡率。我军可在分析论证基础上选择性吸收和转换美军成熟战救经验,进行相关的装备配备和技术储备;整合研究领域优势资源,合力解决战场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融人实战化训练大背景,强化战救技能培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医学 战伤救治 伊拉克战争 阿富汗战争 战伤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时损伤控制外科的理念进展和组织实施 被引量:14
3
作者 宗兆文 钟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3-186,共4页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及损伤控制策略起源于战争中的伤员救治经验,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现已经成为平时严重创伤伤员救治的标准操作,挽救了大量伤员的生命。关于DCS、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及损伤控制策略起源于战争中的伤员救治经验,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现已经成为平时严重创伤伤员救治的标准操作,挽救了大量伤员的生命。关于DCS、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和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的内涵尚存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DCS涵盖DCR和DCO。传统的观点认为,标准的DCS流程针对严重创伤患者处于生理极限时采用3个阶段的救治:①早期简化手术(即DCO);②复苏至患者生理紊乱得到适当纠正(即DCR和重症监护);③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确定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医学 战时损伤控制外科 进展 组织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术区损伤控制复苏的进展及启发 被引量:3
4
作者 宗兆文 叶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361-2365,共5页
战时有相当比例的伤员在被送到战地医院时就已经发生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和低体温,死亡率高。为降低由此导致的伤亡率,需要从战现场急救阶段就实施损伤控制复苏(tactical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 战时有相当比例的伤员在被送到战地医院时就已经发生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和低体温,死亡率高。为降低由此导致的伤亡率,需要从战现场急救阶段就实施损伤控制复苏(tactical 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TDCR)。TDCR近年的主要进展包括:(1)从预测大出血向预测创伤性凝血病转变,以尽早识别需要实施控制损伤复苏的伤员;(2)复苏策略从固定比例的成分输血向以纤维蛋白原浓缩物等为基础的、实验室指标指导下的精确复苏转变;(3)与复苏策略演变相适应,复苏制剂的选择也在不断演变中。这些进展对我军战现场急救的启发包括:在加强不同类型战伤的凝血病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精确的战现场ATC预测体系,并加强TDCR技术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医学 战现场损伤控制复苏 急性创伤凝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小林 侯晓宇 +7 位作者 叶钊 钟鑫 蒋仁庆 代薇薇 杜文琼 雷艳 江尧 宗兆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设计并制作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控的与爆炸性武器致伤机制接近的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需求设计并建立大动物爆炸伤致伤平台,包括致伤场地和致伤保护装置。根据猪... 目的设计并制作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控的与爆炸性武器致伤机制接近的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需求设计并建立大动物爆炸伤致伤平台,包括致伤场地和致伤保护装置。根据猪腹壁距爆炸源的距离分为A、B和C组,距离分别为1.6 m、1.2 m和0.8 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头猪随机分配入A、B和C组。用设计制作的装置固定,高速钢球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破片,建立腹部爆炸伤模型。分别检测并记录猪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术中开腹探查猪的受伤情况,并完成相应损害控制手术,术后移入观察帐篷观察6 h。记录各时间点猪的存活情况。统计并观察猪腹部伤情和损害控制手术效果。结果设计并制作了大动物爆炸致伤保护装置。同样爆炸当量下,A组和B组爆炸结束时存活率均为100%,A组有1头猪死于麻醉过量,术中无动物死亡,B组1头猪术中因大出血死亡。C组有2头猪爆炸结束时即刻死亡,2头猪于术中死亡,1头于术后观察30 min内死亡。A组动物伤情总体较轻,有30%猪肝、脾、胃、肠等2个及以下器官出现3处以下伤情,B组猪90%以上有3个以上器官出现4处以上联合伤,C组伤情较重,40%猪有4个以上器官出现8处以上联合伤,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爆炸致伤后每组猪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异常,与爆炸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趋势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PLT、HGB等指标也明显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本研究共27头猪早期复苏成功,并行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除1头因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均于观察6 h内存活。结论在设定的距离和爆炸当量下,利用设计的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能够建立可重复的稳定性好的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适用于实验研究或模拟手术训练,利用该模型进行损害控制手术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装置 手术模型 损害控制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对1型糖尿病小鼠早期骨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磊 陈思旭 +5 位作者 刘道城 鲍全伟 杨家治 贺思豪 刘华渝 宗兆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034-2039,共6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1型糖尿病(type 1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手术诱导的关节炎模型早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12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34)对1型糖尿病(type 1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手术诱导的关节炎模型早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12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野生小鼠组(WT组)、T1DM小鼠组(T1DM组)和T1DM小鼠PTH1-34干预组(T1DM+PTH组),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 mg/kg)腹腔注射建立T1DM小鼠模型,3组右下肢内侧半月板切除手术诱导OA小鼠模型;以野生小鼠未建模的左下肢作为对照组。标本获得后分别采用CT扫描重建、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OA软骨组织病理学评分观察小鼠膝关节软骨下骨骨量的变化及OA样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扫描分析显示WT组OA关节软骨下骨骨体积占组织总体积百分比(BV/TV)较对照组关节下降(0. 329vs 0. 351,P 〈0. 05),软骨下骨骨小梁数量(Tb. N)及厚度(Tb. Th)分别下降9. 9%和8. 2%(P 〈0. 05);T1DM组OA关节软骨下骨BV/TV较WT组OA关节下降明显(0. 241 vs 0. 329,P 〈0. 05),软骨下骨Tb. N及Tb. Th分别下降20. 2%和11. 2%(P 〈0. 05); T1DM+PTH组OA关节较T1DM组OA关节软骨下骨BV/TV改善明显(0. 301 vs 0. 241,P 〈0. 05),软骨下骨Tb. N及Tb. Th分别上升14. 9%和9. 9%(P 〈0. 05)。组织病理学评分显示建模组均形成OA样改变,评分结果提示:T1DM组OA关节关节炎评分明显高于WT组OA关节(P 〈0. 05);应用PTH1-34干预,T1DM+PTH组小鼠OA关节关节炎评分低于T1DM组OA关节(P 〈0. 05)。结论 OA早期伴有软骨下骨骨量降低,T1DM可加速骨量的丢失并促进OA早期进展,使用PTH1-34后可逆转T1DM小鼠OA早期软骨下骨骨量丢失,在T1DM OA发生早期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1型糖尿病 甲状旁腺激素 软骨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昊洋 杜文琼 +7 位作者 叶钊 钟鑫 陈灿 贾益君 蒋仁庆 秦昊 张冬朝阳 宗兆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79-2585,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家兔20只,雌雄不限,年龄3~4个月,体质量(2.17±0.0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A组损伤家兔小腿和大腿肌群,损伤面积... 目的观察分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及海水浸泡后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方法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家兔20只,雌雄不限,年龄3~4个月,体质量(2.17±0.02)kg,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A组损伤家兔小腿和大腿肌群,损伤面积共约10 cm^(2),深度约1.5 cm,而后抽取家兔总血容量20%,即制成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B组动物在上述基础上,使用模拟海水浸泡40 min,浸泡深度为肋骨下缘水平。在伤前和伤后15 min、1 h、4 h和8 h,抽血检测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相、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等,并观察各个时相点血压和存活率变化情况。结果致伤后两组家兔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达30%,成功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且两组休克无明显差异。B组8 h和24 h的存活率为70%和0,明显低于A组的90%和50%。B组凝血-纤溶功能变化比A组更为复杂和严重,表现在伤后8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29.53±4.36)vs(24.56±4.17)s]、反应时间R值延长[(3.07±0.69)vs(2.34±0.63)min]、D-二聚体浓度明显增高[(0.214±0.23)vs(0.037±0.03)mg/l]、血小板激活活性明显升高(508.67±86.69 vs 381.60±73.84),最大振幅值显著降低[(52.73±14.97)vs(63.52±3.86)mm]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A组[(182.77±60.01)×10^(9)/L vs(236.78±52.14)×10^(9)/L。结论软组织损伤合并休克时,海水浸泡将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而纤溶激活、血小板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无海水浸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海水浸泡 失血性休克 凝血-纤溶系统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对家兔失血性心跳骤停效果的初步观察
8
作者 张琳 于蕊 +7 位作者 宗兆文 叶钊 钟鑫 贾益君 蒋仁庆 周小林 杨昊洋 杜文琼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629-1635,共7页
目的观察基于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救治失血引发的创伤性心跳骤停(hemorrhage-induced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HiTCA)的初步效果。方法将20只9月龄家兔(雌雄不拘)随机分为A组和B组(n=10),通过控制性失血法制备失血性心跳骤停模... 目的观察基于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救治失血引发的创伤性心跳骤停(hemorrhage-induced traumatic cardiac arrest,HiTCA)的初步效果。方法将20只9月龄家兔(雌雄不拘)随机分为A组和B组(n=10),通过控制性失血法制备失血性心跳骤停模型,然后分别接受全血、全血+三磷酸腺苷+极化液治疗。用颈总动脉置管监测平均动脉压,全自动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象,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ELISA检测S100β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Syndecan-1。结果2组家兔自主循环恢复率均为100%,2组动物24 h生存率分别为80%和100%;HiTCA后B组血糖、血钾明显低于A组(P<0.05);2组INR值均显著增加(P<0.05);HiTCA后4 h的各个时相点,B组乳酸、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P浓度和Syndecan-1浓度均低于A组(P<0.05),HiTCA后8 h和24 h两个时相点B组S100β浓度低于A组(P<0.05)。结论基于促进能量代谢的复苏策略可通过促进脏器能量代谢、改善凝血功能等来改善失血性心跳骤停后的脏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心跳骤停 失血性心跳骤停 自主循环恢复率 三磷酸腺苷 极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