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 T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优势、挑战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晨 王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1,47,共5页
7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超高场磁共振成像(ultra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HF-MRI)的重要代表,凭借其超高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空间分辨率,在神经系统、心血管、骨骼肌肉等... 7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超高场磁共振成像(ultra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HF-MRI)的重要代表,凭借其超高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空间分辨率,在神经系统、心血管、骨骼肌肉等多个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优势。7 T在高分辨率结构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多核成像与波谱分析、血管的超微显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骨关节疾病等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然而7 T MRI在射频场不均匀性、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限制、成像伪影等方面仍面临技术挑战。本文对本次7 T组稿的系列研究论文和综述进行了概括,主要包括7 T MRI的核心优势、在特定系统中的应用进展,分析其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辅助的图像处理、临床应用标准和指南共识的制订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影像学专家提供参考,促进7 T MRI的规范化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T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骨骼肌肉系统 人工智能 临床应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 T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和挑战及在神经系统的典型临床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先菲 甄志铭 +4 位作者 陈康 吴眉 欧沛灵 余红 刘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193,共7页
超高场磁共振成像(ultra-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HF-MR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凭借卓越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分辨率广受关注。7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已开... 超高场磁共振成像(ultra-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HF-MR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凭借卓越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分辨率广受关注。7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已开始从科研走向临床,在包括高分辨率结构成像、磁敏感成像、多核成像、波谱和血氧水平依赖等磁共振技术方面取得诸多变革,极大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然而,磁场强度的增加也带来了射频场不均匀性增强、比吸收率增高等多方面的考验。这些考验可能会加剧图像伪影,限制特定成像序列的使用,影响UHF-MRI在临床的推广。本文根据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 T MRI使用经验,结合相关文献,阐述了UHF-MRI的核心优势与面临的主要挑战,简要介绍了其在神经系统的优势和潜力,期望能为其他单位开展7 T MRI相关工作提供经验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场强 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神经系统疾病 7 T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介电常数材料垫提高7.0 T MRI小脑成像效果的性能研究
3
作者 甄志铭 易小琦 +3 位作者 张孝通 陈炜 王健 刘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4,86,共6页
目的评估Ba Ti O3/Ca Ti O3制备的高介电常数(high dielectric constant,HDC)材料对7.0 T MRI小脑成像的改善效能。材料与方法使用7.0 T MRI对10例受试者进行扫描,首先将HDC垫放在受试者枕后进行射频场场图(B1 map)、T2加权成像快速自... 目的评估Ba Ti O3/Ca Ti O3制备的高介电常数(high dielectric constant,HDC)材料对7.0 T MRI小脑成像的改善效能。材料与方法使用7.0 T MRI对10例受试者进行扫描,首先将HDC垫放在受试者枕后进行射频场场图(B1 map)、T2加权成像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turbo spin echo,T2WI-TSE)、T1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T1-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T1-mprage)、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扫描(HDC垫组);任务结束后移除HDC垫,重复上述序列扫描方案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结果比较。对同一人的两次数据进行端脑及小脑图像质量的评估,主观评估方法为Likert 5分量表法,客观评估方法为测量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结果10例受试者纳入研究[男5例,年龄27~34(30.60±2.58)岁;女5例,年龄26~32(29.20±2.99)岁]。在小脑区域,主观评估中,HDC垫组T2WI-TSE和DWI序列的Likert 5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客观评估中,B1 map和T2WI-TSE序列采集图像的SNR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端脑区域,B1 map、T2WI-TSE、T1-mprage和DWI序列主客观评估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7.0 T MRI应用中,HDC垫能够在不干扰端脑原有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提升小脑区域的成像质量,为7.0 T MRI小脑诊断及全脑研究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也为其他部位的7.0 T MRI提供了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介电材料 小脑 超高场强 信噪比 介电伪影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高场和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及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胡瑜伟 杨先菲 +3 位作者 李从伟 欧沛灵 石琳锋 刘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199,211,共7页
人类小脑虽然体积很小,但在运动控制、平衡维持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在发展过程中会累及小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NDs患者小脑的研究... 人类小脑虽然体积很小,但在运动控制、平衡维持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在发展过程中会累及小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NDs患者小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其病理机制。目前,小脑高场磁共振成像(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F-MRI)在NDs中的应用,为小脑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提供了大量影像学证据。更先进的小脑超高场磁共振成像(ultra 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HF-MRI)允许我们进一步研究小脑的细微结构及功能特点,具有广阔前景,但尚未广泛应用于NDs研究中。本文综述了小脑HF-MRI及UHF-MRI的研究进展及在NDs中的应用,分析了小脑UHF-MRI成像优势及挑战。未来有望在小脑UHF-MRI赋能下,从小脑角度出发,寻找早期精确诊断NDs的神经影像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神经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脑结构 脑功能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