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鼻疽杆菌Ⅵ型分泌系统蛋白Hcp1的重组表达及免疫学性质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章美娟 胡治强 +6 位作者 夏瑀培 袁思琪 闫晶敏 饶承龙 李倩 杨文波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296-2301,共6页
目的重组表达类鼻疽杆菌Ⅵ型分泌系统溶血素共调节蛋白1(hemolysin coregulated protein 1,Hcp1),并对其免疫学性质进行鉴定。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以pET-28a表达系统在E.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Hcp1;通过亲和层析制备高纯度Hcp1蛋白;... 目的重组表达类鼻疽杆菌Ⅵ型分泌系统溶血素共调节蛋白1(hemolysin coregulated protein 1,Hcp1),并对其免疫学性质进行鉴定。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以pET-28a表达系统在E.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Hcp1;通过亲和层析制备高纯度Hcp1蛋白;采用腹腔注射免疫小鼠制备抗Hcp1血清,ELISA检测抗体滴度,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分析抗体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获得纯度达95%的重组Hcp1蛋白,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的抗血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抗体滴度(1∶512000),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cp1重组蛋白及其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杆菌 Ⅵ型分泌系统蛋白 溶血素共调节蛋白1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杆菌Ⅲ型分泌系统BPSS1617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2
作者 吴利 黎礼达 +10 位作者 胡艺 黎元莉 陈海 朱雄 胡治强 马腾飞 韩丹 李倩 曹刘素 尹小毛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类鼻疽杆菌Ⅲ型分泌系统蛋白BPSS1617,并制备其抗体。方法采用PCR扩增BPSS1617全长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类鼻疽杆菌Ⅲ型分泌系统蛋白BPSS1617,并制备其抗体。方法采用PCR扩增BPSS1617全长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分析该蛋白在类鼻疽杆菌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扩增类鼻疽杆菌BPC006株基因组中的BPSS1617基因;酶切和测序验证重组表达质粒p ET-22b-BPSS1617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表达、包涵体洗涤、纯化以及变性复性,成功获得纯度>95%,分子量为25×103的目的蛋白;将纯化的BPSS1617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BPSS1617蛋白多克隆抗体,经实验验证其特异性良好;同时BPSS1617蛋白主要定位于类鼻疽杆菌的细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表达、纯化获得BPSS1617蛋白,并成功制备了其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且该蛋白定位于类鼻疽杆菌的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杆菌 蛋白表达 抗体制备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杆菌通过抑制自噬调控HepG2细胞胞内脂质代谢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梦灵 胡治强 +5 位作者 袁思琪 饶承龙 张雨 谢建平 李倩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722-1729,共8页
目的探讨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后诱导的自噬抑制对胞内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6、12、24 h为感染组,以未感染组作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各组细胞内脂滴和GFP-自噬点的数量;定量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 目的探讨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后诱导的自噬抑制对胞内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6、12、24 h为感染组,以未感染组作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各组细胞内脂滴和GFP-自噬点的数量;定量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p62表达水平。利用自噬抑制剂3-MA、Baf-A1以及自噬激活剂Rapa处理细胞,检测改变宿主细胞自噬水平后,对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后胞内脂质代谢的影响;外源加入游离脂肪酸三醋酸甘油酯,通过细菌胞内计数实验检测类鼻疽杆菌胞内存活情况。结果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6、12、24 h后,与未感染组比较,胞内脂滴数量增多,脂质成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也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在感染24 h后达到最高水平(P<0.01);自噬检测发现,与未感染组比较,LC3Ⅱ蛋白表达随感染时间逐渐下降,p62蛋白表达水平随感染时间逐渐蓄积,胞内自噬小体的数量也随感染时间逐渐减少,且感染24 h后数量最低(P<0.01),提示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后自噬受抑;使用自噬抑制剂3-MA、Baf-A1以及自噬激活剂Rapa处理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抑制自噬导致胞内脂质蓄积加重(P<0.01),而激活自噬可以减轻胞内脂质的蓄积(P<0.01);此外,外源补充三醋酸甘油酯促进宿主细胞脂质代谢速率能明显降低类鼻疽杆菌胞内存活量(P<0.01)。结论类鼻疽杆菌感染HepG2细胞后,通过诱导自噬抑制调控HepG2细胞胞内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杆菌 HEPG2细胞 自噬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