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在模拟高原环境中的药代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
1
作者 任玉坤 王卓 +6 位作者 肖旭东 龙宗泓 李钰 王秋月 李洪 廖加兴 张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目的探索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体质量为(250±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6~8周龄)分为模拟高原环境急性暴露组(A组)、慢性暴露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 目的探索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体质量为(250±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6~8周龄)分为模拟高原环境急性暴露组(A组)、慢性暴露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急性暴露组和慢性暴露组在低压舱中模拟5000 m海拔高度分别饲养3 d和30 d,对照组在舱外(海拔300 m)饲养。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通过股静脉单次给予芬太尼,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2、4、8、15、30、60、120、180 min经股动脉采集血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芬太尼血药浓度,使用WinNonlin 8.2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特征参数;剩余6只大鼠通过超声检测门静脉的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并取肝组织进行CYP3A1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急性暴露组和慢性暴露组大鼠在60、120、180 min 3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P<0.001,P=0.00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暴露组清除率(clearance rate,CL)增加54.06%(P=0.021),平均驻留时间(MRT_(last))缩短24.21%(P=0.033);慢性暴露组CL增加50.10%(P=0.04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AUC_(0-∞))、MRT_(last)分别降低18.92%(P=0.039)、27.54%(P=0.018)、33.61%(P=0.004)。慢性暴露组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0.87%(P=0.006)、42.50%(P=0.006)。急性暴露组CYP3A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28.74%(P=0.048)。结论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后清除速率较平原环境显著加快,该现象可能与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肝脏血流量增加以及肝脏CYP3A1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高海拔 药代动力学 肝血流 CYP3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3SS通过ERK/ROS信号通路促进铜绿假单胞菌侵袭肺上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浚智 余华 +3 位作者 王兴敏 何晓梅 代黔 邱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493-2504,共12页
目的探究Ⅲ型分泌型系统(type three secretion system,T3SS)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侵袭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PA菌株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未处理组、PAO1(PA实验室标准菌株)组、... 目的探究Ⅲ型分泌型系统(type three secretion system,T3SS)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侵袭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PA菌株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未处理组、PAO1(PA实验室标准菌株)组、△exsA(缺失与T3SS转录激活相关的基因exsA)组、△pscJ(缺失与T3SS蛋白分泌相关基因pscJ)组和PAO1-E(经EGTA诱导后高表达T3SS基因)感染组。采用U0126抑制A549细胞ERK活性或通过apocynin(APO)/N-acetyl-L-cysteine(NAC)抑制A549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并随后感染PAO1或PAO1-E菌株,分为未处理组、PAO1或PAO1-E感染组、抑制剂处理组,以及抑制剂联合PAO1或PAO1-E感染组。选用庆大霉素杀伤胞外细菌并将细胞裂解液倍比稀释后涂布PA筛选平板,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s),明确PA感染后细胞内的细菌量;通过荧光探针标记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细胞内ROS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ERK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PAO1感染组相比,△exsA和△pscJ感染组的细胞内细菌量减少(P<0.05,P<0.01),且伴随ROS产生减少(P<0.01),而PAO1-E感染组则呈现相反趋势(P<0.01)。PAO1或PAO1-E感染联合APO/NAC处理组的细胞内细菌量明显低于PAO1或PAO1-E感染组(P<0.01)。相较PAO1感染组,△exsA和△pscJ感染组的ER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而PAO1-E感染组的ERK磷酸化降低(P<0.01)。与PAO1感染组相比,PAO1联合U0126处理组的细胞ERK磷酸化水平降低,伴随ROS产生以及细胞内细菌量增加(P<0.01)。结论T3SS介导ERK通路抑制可通过促进肺上皮细胞ROS产生,增加PA对肺上皮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Ⅲ型分泌型系统 ERK/ROS信号通路 PA对肺上皮细胞的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患者凝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静 张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感染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并筛选出凝血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及美康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我院治疗,并使用替加环素的病例,观察使用替加环素后是否发生凝血指标异常,并...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感染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并筛选出凝血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及美康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筛选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我院治疗,并使用替加环素的病例,观察使用替加环素后是否发生凝血指标异常,并比较用药前后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的差异。再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凝血指标异常,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替加环素导致凝血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7例合格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69例(71.1%),女性28例(28.9%);年龄(56.93±19.31)岁。使用替加环素后,患者FBG水平显著降低(P<0.05);PT、APTT、TT明显延长(P<0.05);PLT水平无明显改变。同时患者ALT、TBIL水平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用药后较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用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总体WBC、CRP、PCT用药后低于用药前,患者感染状态较用药前改善;eGFR值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患者肾功能好转。Logistic分析发现,高剂量使用替加环素是发生凝血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OR=3.96)。结论替加环素可引起FBG下降,PT、APTT、TT延长,且高剂量使用的患者更易发生该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凝血指标 纤维蛋白原 高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