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响应的二硫化钼/海藻酸钠纳米复合凝胶的制备与止血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冉超 王佳程 +3 位作者 李猛 顾勋鑫 郑璐 李靖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9-756,共8页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二硫化钼/海藻酸钠纳米复合凝胶,评价其微观结构、理化特性和止血抗菌性能。方法 采用两步法制备二硫化钼/海藻酸钠纳米复合凝胶。通过水热法合成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 MoS_(2))纳米片。制备2%海藻酸钠(sodi...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二硫化钼/海藻酸钠纳米复合凝胶,评价其微观结构、理化特性和止血抗菌性能。方法 采用两步法制备二硫化钼/海藻酸钠纳米复合凝胶。通过水热法合成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 MoS_(2))纳米片。制备2%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溶液,然后以此为模板,添加不同浓度MoS_(2)分散液,混合均匀后通过钙离子交联得到SA/MoS_(2)-X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A、SA/MoS_(2)-X微观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FTIR)通过图谱上各种振动峰的标定分析物质表面官能团;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测试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吸收等;光热抗菌实验评价SA/MoS_(2)-X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的抑制作用;大鼠肝脏出血模型评价SA/MoS_(2)-X凝胶的体内止血效果。结果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两步法合成的SA/MoS_(2)-X凝胶的纤维网络呈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其孔隙大小和密度与纯SA凝胶有区别;MoS_(2)附着于SA凝胶表面,均匀分布;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显示SA/MoS_(2)-X比SA在808 nm处吸收峰值显著增加。SA/MoS_(2)-X凝胶(分别含1 mg/mL和2 mg/mLMoS_(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光热抗菌效果显著高于SA组(P䥺Symbol|@@0.05)。SA/MoS_(2)-X凝胶对SD大鼠肝脏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䥺Symbol|@@0.05)。结论 两步法制备的SA/MoS_(2)-X凝胶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和MoS_(2)结合稳定性,其光热特性和理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二硫化钼 光热抗菌 止血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细菌移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功能和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宇 王威巍 +2 位作者 左国华 黄小兵 李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检测FMT干预对模型大鼠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初步探讨粪便细菌移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料,0.2 mL/d生...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检测FMT干预对模型大鼠肝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初步探讨粪便细菌移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料,0.2 mL/d生理盐水灌胃;其余3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模型组:0.2 mL/d生理盐水灌胃;益生菌组:0.2 mL/d益生菌溶液灌胃(其中含益生菌2.7×10~9);FMT组:0.2 mL/d粪便细菌溶液灌胃(其中含粪便细菌2.7×10~9);持续8周。记录大鼠的生存情况,比较移植前后体质量、肝功能及血清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大鼠均未出现死亡;与模型组比较,FMT组粪便细菌移植后大鼠肝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好转,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脂代谢紊乱在粪便细菌移植后得到明显改善,LDL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回升(P<0.01);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在移植后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FMT组大鼠炎症标志物IL-6和TNF-α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大鼠进行人类粪便细菌移植是可行的;粪便细菌移植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肝功能,纠正脂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粪便细菌移植 肝功能 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因子改良衰弱指数联合控制营养状态评分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陈代亮 李勇坤 +5 位作者 刘磊 尤楠 王梁 王峥 郑璐 李靖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7期2061-2070,共10页
目的探究5因子改良衰弱指数(5-factor modified frailty index,mFI-5)联合控制营养状况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 目的探究5因子改良衰弱指数(5-factor modified frailty index,mFI-5)联合控制营养状况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score,CONUT)、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NPS)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uHCC)患者介入治疗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10月至2021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9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uHCC患者。根据mFI-5(≥1分)、NPS(≥3分)和CONUT(≥4分)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与低危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基线特征(匹配后n=186)。主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联合指标预测效能进行评价,并采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结果PSM后2组在年龄、肿瘤指标、治疗相关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FI-5+NPS高危组死亡风险增加2.252倍(95%CI:1.60~3.18,P<0.001)。mFI-5与NPS评分联合预测3年OS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18,显著优于单一指标(P=0.007)。多因素Cox回归证实,mFI-5+NPS双阳性(HR=1.46,95%CI:1.01~2.11,P=0.044)、门静脉癌栓(HR=1.49,95%CI:1.03~2.16,P=0.035)、肿瘤直径>5 cm(HR=2.01,95%CI:1.27~3.17,P=0.003)、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C期(HR=2.05,95%CI:1.37~3.07,P<0.001)为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术后靶向-免疫联合治疗显著降低死亡风险(HR=0.57,95%CI:0.39~0.81,P=0.002)。结论mFI-5与NPS联合评估与uHCC患者介入治疗后OS显著相关,为临床风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切除肝癌 5因子改良衰弱指数 控制营养状况评分 那不勒斯预后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