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吩噻嗪衍生物DA414在大鼠脑出血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马渝凡 王柄乔 +1 位作者 林森 杨清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2-934,共13页
目的 探讨新型吩噻嗪衍生物DA414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 mg/(kg·d) DA414组和10 mg/(kg·d)DA414... 目的 探讨新型吩噻嗪衍生物DA414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8~10周龄,体质量25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 mg/(kg·d) DA414组和10 mg/(kg·d)DA414组,每组20只。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及组织切片定量分析ICH区域的大小及损伤程度;神经功能通过行为学进行评估;Western blot探讨DA414对铁死亡调节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的表达影响;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对血肿周围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定量分析;RT-qPCR检测炎症小体通路(NLRP3、Caspase-1、IL-1β)及促炎(IL-18、TLR4、IL-6、TNF-α)和抗炎(IL-4、IL-10)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伊文思蓝染色评估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完整性,HE染色和临床生化检验评估DA414对肝脏、肾脏和心脏的安全性。结果 DA414显著促进了ICH后血肿的吸收,减少神经损伤,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相比,DA414处理能够显著上调铁死亡调节因子GPX4的水平(P<0.01);且显著抑制了ICH后小胶质活化(P<0.001);RT-qPCR进一步证实其下调炎症小体通路NLRP3(P<0.01)、Caspase-1(P<0.01)、IL-1β(P<0.01)及促炎因子IL-18(P<0.01)、TLR4(P<0.05)、IL-6(P<0.05)、TNF-α(P<0.01),同时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 mRNA表达(P<0.05),提示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铁死亡及炎症双重机制实现。安全性评估进一步表明DA414干预对大鼠BBB无明显影响,且其对肝脏、肾脏、心脏也无明显损伤。结论 DA414通过靶向抑制铁死亡并调节炎症反应,在ICH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神经保护效应,为ICH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吩噻嗪衍生物 脑出血 铁死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映丹 张玲 +7 位作者 黄磊 杜欣 王云 罗春梅 孙建国 张曦 杨国愉 贺英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调查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自编问卷,对2022年4月9日至5月15日765名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的调查上海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自编问卷,对2022年4月9日至5月15日765名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进行网络调查,分析其焦虑、抑郁、失眠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765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22%、26.67%、24.05%,较2020年显著降低(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感染者在焦虑、抑郁、失眠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者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编码得到9个主题,其中排前3的不利影响分别是:经济、工作、家庭,分别占报告人数的38.43%、27.58%、17.91%,与2020年对疾病本身担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所不同;受到不利影响的感染者焦虑、抑郁、失眠得分高于未受到影响的感染者(P<0.05);本研究数据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3.999,GFI、NFI、IFI、TLI、CFI>0.9,RMSEA=0.063,SRMR=0.053),感染者受到的不利影响正向预测焦虑、抑郁、失眠,标准化系数为0.209(P<0.01)。结论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发展,感染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对个体的不利影响从疾病本身转为对经济、工作、家庭方面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感染者 焦虑 抑郁 失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改善卒中后抑郁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小鼠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源 林森 杨清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5-785,共11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潜在致病机制及谷胱甘肽的改善作用。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n=20):无处理对照(SHAM)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组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CSDS)模型...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潜在致病机制及谷胱甘肽的改善作用。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n=20):无处理对照(SHAM)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组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CSDS)模型组。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等验证模型小鼠是否有抑郁样行为表现,取2种模型小鼠以及对照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进行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测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索各组小鼠代谢物表达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预测与抑郁模型相关的代谢通路,并对关键差异代谢物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表达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等铁死亡指标进行检测,外源性补充GSH观察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是否改善。结果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小鼠代谢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mPFC检测到的38种代谢物中,有6种在PSD组中特异性降低,有4种在CSDS组中特异性降低,而GSH、L-天冬酰胺和L-赖氨酸在PSD和CSDS组均表现出明显下降(P<0.05)。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的主要通路有谷胱甘肽代谢,β-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通路。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试剂盒检测发现两种抑郁模型小鼠mPFC还原型GSH明显减少(P<0.05),铁死亡指标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抑郁模型小鼠存在MDA升高并且GPX4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的表型(P<0.05),而对抑郁模型小鼠外源补充GSH可增加小鼠高架十字实验开臂时间和旷场实验中央区时间(P<0.05),并且降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P<0.05),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表现。结论PSD以及CSDS小鼠脑组织存在13种代谢物失调,其中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发的铁死亡可能在抑郁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源性补充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慢性社会挫败应激 代谢组学 谷胱甘肽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海人酸癫痫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比较研究
4
作者 滕灿 余美玲 +2 位作者 蒋国会 范会业 王法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1-669,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海人酸(kainic acid,KA)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和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IP)两种给药路径建立的颞叶癫痫小鼠模型早期的行为学和病理学差异。方法100只C57BL/6N野生型(wild type,WT)雄性小... 目的比较分析海人酸(kainic acid,KA)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和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s,IP)两种给药路径建立的颞叶癫痫小鼠模型早期的行为学和病理学差异。方法100只C57BL/6N野生型(wild type,WT)雄性小鼠(体质量为20~22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ICV+normal saline(NS)对照组(n=10),ICV+KA模型组(n=40),IP+NS对照组(n=10),IP+KA模型组(n=40)。ICV+KA模型组使用600 nL的KA(0.5 mg/mL)进行侧脑室注射,IP+KA模型组按25 mg/kg剂量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使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侧脑室和腹腔注射。建立模型3 d后,进行行为学、分子生物学(Western blot)和神经病理损伤评估(FJB染色,TUNEL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两对照组无痫性发作,两模型组均出现痫性发作。IP+KA组与ICV+KA组死亡率分别为47.50%和65.00%,造模成功率分别为80.00%与60.00%。与IP+KA组比较,ICV+KA组小鼠模型成功率明显增高而死亡率明显减少。FJB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IP+KA组比较,ICV+KA组海马的神经变性和凋亡改变程度变化更加明显(P<0.05)。与IP+KA组比较,ICV+KA组海马凋亡蛋白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CV+KA和IP+KA组海马和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较对照组明显激活(P<0.05),但是ICV+KA组海马和皮层的胶质细胞激活程度均强于IP+KA组(P<0.05)。ICV+KA组海马和皮层的GFAP和Iba-1蛋白表达均高于IP+KA组(P<0.05)。结论两种KA制备方法均可制备出成功的癫痫模型。但ICV路径制备癫痫小鼠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少的死亡率,并且神经病理损害程度和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海人酸 侧脑室注射 腹腔注射 病理学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血压变异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阮婕 殷聪国 +5 位作者 黄焕 夏文卿 李凌菲 桑红菲 陈子晞 蒋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9-1155,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血压变异对患者卒中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及术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血压变异对患者卒中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及术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术中血压。血压变异参数包括:分别计算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患者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患者远期预后,0~2分提示预后良好。次要预后评价指标为血管内治疗术后1周内出血转化,包括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在116例患者中,72例(62.1%)患者获得良好预后。44例患者(37.9%)术后1周内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其中27例患者表现为出血性脑梗死,17例表现为脑实质出血,9例(7.8%)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收缩压极差(OR:0.976,95%CI:0.943~0.992,P=0.010)、收缩压变异系数(OR:0.903,95%CI:0.823~0.992,P=0.033)、舒张压极差(OR:0.937,95%CI:0.894~0.985,P=0.01)、舒张压变异系数(OR:0.873,95%CI:0.785~0.970,P=0.012)与远期不良预后呈正相关;术中收缩压最大值(OR:1.037,95%CI:1.005~1.070,P=0.024)、收缩压平均值(OR:1.051,95%CI:1.013~1.091,P=0.009)、舒张压最大值(OR:1.088,95%CI:1.031~1.148,P=0.002)、舒张压平均值(OR:1.116,95%CI:1.041~1.196,P=0.002)与出血性梗死发生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血管内治疗术中血压变异越大,远期预后越差,术后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越高。血管内治疗术中血压管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帅 资文杰 +14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刘瀚圣 袁俊杰 罗伟东 桑红菲 岳飞学 李荣宗 陈旺 王魁花 孙军 郭章宝 徐伟 杨清武 龚自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46家分中心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丁苯酞药物治疗,将其分...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46家分中心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早期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丁苯酞药物治疗,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比较90 d良好功能预后发生率[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和90 d病死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丁苯酞与90 d功能预后、sICH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的相关性,校正因素包括年龄、血压、发病到穿刺时间、mTICI血流分级、糖尿病、基线NIHS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闭塞部位等混杂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患者645例,丁苯酞组232例,对照组413例。丁苯酞组90 d良好功能预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9.2%(91/232)vs28.1%(116/413);χ^2=8.454,P=0.005];丁苯酞组患者sICH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232)vs10.2%(41/403),χ^2=15.965,P<0.001];丁苯酞组9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4.1%(79/232)vs 52.8%(218/413),χ2=20.983,P<0.001]。使用丁苯酞治疗是90 d良好功能预后(OR:1.646,95%CI 1.091~2.483,P=0.018)、降低sICH发生率(OR:0.164,95%CI:0.056~0.475,P=0.001)及90 d病死率(OR:0.424,95%CI:0.278~0.647,P<0.001)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早期血管内治疗联用丁苯酞可显著改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90 d功能预后,降低sICH风险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职业认同和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关系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贺英 唐映丹 +4 位作者 陈霜鸿 黄磊 惠晓 张玲 杨国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54-2459,共6页
目的探索新兵的焦虑、抑郁、失眠、职业认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及职业认同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关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阿森斯失眠量表、军人职业认同量表对272名新兵进行2次追踪调查。结... 目的探索新兵的焦虑、抑郁、失眠、职业认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及职业认同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关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阿森斯失眠量表、军人职业认同量表对272名新兵进行2次追踪调查。结果①随时间推移,新训期间新兵的焦虑、抑郁、失眠得分降低[Z(基于负秩)=-5.134,-4.991,-5.915,P<0.001],职业认同升高[Z(基于正秩)=-4.392,P<0.001];②新兵职业认同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程度均随时间逐渐减小,职业认同×集训时间对焦虑、抑郁、失眠的交互作用均显著(Waldχ2=6.335,10.487,4.147,P<0.05)。结论新兵新训期间焦虑、抑郁、失眠随时间推移降低,职业认同升高,职业认同在新训期间与焦虑、抑郁、失眠的相关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焦虑 抑郁 失眠 职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觉压力对重症监护室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正念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何伟 王宗华 +4 位作者 王蕾 杜欣 李琴 陈雨露 宋彩萍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4-731,共8页
目的研究正念和心理弹性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目的研究正念和心理弹性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indful Attention Awareness Scale,MAAS)对2021年4-7月重庆市15所医院的563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5.99±10.10)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48.62±11.4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收入是ICU护士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职称、收入和现患疾病是ICU护士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r=0.578,P<0.01),与心理弹性和正念呈负相关(r=-0.487、-0.525,P<0.01),抑郁与知觉压力呈正相关(r=0.591,P<0.01),与心理弹性和正念呈负相关(r=-0.569、-0.552,P<0.01);中介效应分析提示正念和心理弹性在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中起链式中介作用(P<0.01)。结论ICU护士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正念和心理弹性在ICU护士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情绪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正念 知觉压力 心理弹性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益生菌联合低聚半乳糖预防颅脑内伤重症患者腹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利 杨昊 +4 位作者 何涛 朱文艺 刘俊 付华 王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62-1566,共5页
目的观察四联益生菌和低聚半乳糖对颅脑内伤ICU重症患者腹泻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因颅脑内伤入住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加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治... 目的观察四联益生菌和低聚半乳糖对颅脑内伤ICU重症患者腹泻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因颅脑内伤入住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加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联合四联益生菌和低聚半乳糖,两组均通过鼻胃管连续滴注肠内营养液治疗5 d,记录患者腹泻情况、ICU停留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血清总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 17.78%,P<0.05)。试验组的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04±5.39)d vs(14.27±8.14)d,P<0.01]。营养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TP、ALB、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第5天试验组的PA明显高于对照组[(180.50±58.73)mg/L vs(169.55±67.85)mg/L,P<0.01]。结论在使用肠内营养滴注的同时加用四联益生菌和低聚半乳糖可以有效预防神内重症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改善营养状况,缩短胃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低聚半乳糖 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通过促进海马中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改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玥 万腾飞 +2 位作者 段春梅 王礼 陈晓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共纳入6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利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mild unpred...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共纳入6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利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mild unpredictable stress,CUMS)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n=20)、CUMS组(n=20)和CUMS+Sirt1组(n=20,小鼠双侧海马注射Sirt1激动剂SRT2104各5μmol)。采用行为学、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小胶质细胞表型、GSK3β/PTEN信号通路进行检测。结果与CUMS组比较,CUMS+Sirt1组小鼠对糖水的偏好程度明显增加(P<0.01),同时在强迫游泳实验与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明显降低(P<0.01);与CUMS组比较,虽然CUMS+Sirt1组小鼠脑内总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无显著变化,但脑内的M1型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M2型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M1/M2的比率也明显减少(P<0.01);相对于CUMS组,CUMS+Sirt1组小鼠海马中Sirt1、P-GSK3β和P-PTEN蛋白表达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 Sirt1通过促进抑郁症小鼠模型海马中的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进而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小胶质细胞 GSK3β/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运重建临床试验设计比较研究
11
作者 易大莉 武书兴 +2 位作者 资文杰 陈济安 伍亚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通过6个比较是否用药溶栓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运重建临床试验,对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提高临床研究者对临床试验设计重要性的全面认识。方法围绕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点,针对研究人群、对照选择、主要... 目的通过6个比较是否用药溶栓的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运重建临床试验,对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提高临床研究者对临床试验设计重要性的全面认识。方法围绕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点,针对研究人群、对照选择、主要指标、比较类型、样本含量估计等方面,分析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6个临床试验设计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4个试验的主要指标未达到显著性检验标准。主要问题是:研究人群与研究目标不符,采用了不合理的优效性比较类型,样本含量估计参数选取不合理,非劣效界值设定不符合最小临床重要差异等。结论临床试验设计还存在许多误区,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运重建 临床试验 设计方案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运重建:直接还是桥接取栓?——研究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清武 资文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99-1303,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推荐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作为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致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血管内治疗前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带来获益也可增加风险。是否可以跨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推荐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作为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致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血管内治疗前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带来获益也可增加风险。是否可以跨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血管内治疗是目前卒中领域研究的焦点。已结束的4项针对发病4.5 h内急性大血管闭塞比较直接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直接血管内治疗组功能独立比例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组接近,两种治疗策略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血管内治疗可能作为发病4.5 h内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还原酶1在脑出血后的表达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国强 黄嘉诚 +5 位作者 袁俊杰 张钦 龚昌雄 谢乐星 熊小檍 杨清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还原酶1(peroxiredoxin 1,Prdx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细胞定位,以及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Prdx1的表达变化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只8~10周龄SD大鼠脑组织灌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Prdx1在神...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还原酶1(peroxiredoxin 1,Prdx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细胞定位,以及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Prdx1的表达变化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只8~10周龄SD大鼠脑组织灌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Prdx1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35只8~10周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ICH 12 h组、ICH 1 d组、ICH 2 d组、ICH 3 d组、ICH 4 d组、ICH 5 d组(n=5),后5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建立ICH模型,sham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取各组大鼠脑组织,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各组中Prd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HeLa细胞中转染Prdx1干扰质粒或空质粒载体,分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HeLa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GO分析,预测Prdx1在ICH中可能的作用。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在皮层,Prdx1主要分布于NeuN^+的神经元,而在纹状体中,Prdx1主要分布于GFAP^+的星形胶质细胞中。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提示:Prdx1表达在ICH后3 d显著增高(P<0.05),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RNA-seq及GO分析提示Prdx1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在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固有免疫反应、轴突发育等与ICH继发损伤相关的通路。结论 Prdx1在不同脑区有不同的细胞分布特点;ICH后,Prdx1升高明显,其在ICH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与炎症、免疫反应、轴突发育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还原酶1 脑出血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美玲 王勇 +7 位作者 刘婷 李春 曾颖 胡金蓉 王颖 钱德慧 于世勇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及该变化对TAVR预后的...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及该变化对TAVR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113例。依据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术后LVEDD较术前改善≥1.8 mm定义为早期LVEDD改善,将患者分为有改善组和无改善组。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完成术后1年随访并收集患者心脏超声、心电图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数据。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包括1年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结果 患者年龄54~87(71.2±6.5)岁,其中女性59例(52.2%)。患者术后(平均术后4 d)LVEDD为(48.9±6.5)mm,较术前明显缩短[(50.7±7.3)mm,P<0.001];术后LVEDD早期改善患者53例(46.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糖尿病(HR:2.635,95%CI:1.013~6.858,P=0.047)、术后起搏器植入(HR:3.518,95%CI:1.336~9.263,P=0.011)是1年时MACE的危险因素;而早期LVEDD改善是其保护因素(HR:0.176,95%CI:0.052~0.601,P=0.006)。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早期LVEDD改善仍是1年时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31,95%CI:0.062~0.857,P=0.029)。结论 TAVR术后早期患者LVEDD出现不同程度好转,早期出现LVEDD改善的患者1年时发生MACE的累计风险较无改善患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早期左室舒张末内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深部脑白质损害患者认知障碍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玥 段春梅 +1 位作者 徐瑞 段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39-2045,共7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深部脑白质损害(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DWMLs)患者的认知障碍特征及与不同脑区皮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2018年我科门诊及住院的轻度缺血性深部脑白质损害患者38名,依据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及... 目的探索缺血性深部脑白质损害(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DWMLs)患者的认知障碍特征及与不同脑区皮层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2018年我科门诊及住院的轻度缺血性深部脑白质损害患者38名,依据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及认知正常组,同时匹配对照组18名(颅脑核磁共振证实未见白质病变且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体检人群)。采用神经心理量表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比率低频振幅值分析深部脑白质损害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以及功能异常的皮层脑区。结果深部脑白质损害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视空间功能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执行、注意功能损害在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出现。通过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深部脑白质损害伴认知障碍患者的双侧额中回、双侧楔叶、左侧楔前叶、左侧前扣带回、双侧颞中回、左侧枕颞内侧回的比率低频振幅值降低(P<0.05),同时,左侧海马杏仁核、左侧顶上回、左侧小脑蚓部的比率低频振幅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深部脑白质损害认知正常患者的双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回、双侧颞中回的比率低频振幅值降低(P<0.05),无比率低频振幅值明显升高的脑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上述功能异常脑区均与深部脑白质损害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深部脑白质损害可导致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记忆功能和视空间功能下降,其中执行、注意功能下降是深部脑白质损害导致认知障碍的首发症状。缺血性DWMLs患者的多个脑区皮层功能下降,而且与认知障碍相关。皮层功能损害可能是缺血性DWMLs所致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白质损害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量表 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治疗的预后研究
16
作者 高攀 李凤利 +1 位作者 资文杰 杨清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65-1973,共9页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串联闭塞(acute tandem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VBO)的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术(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后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全国多...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串联闭塞(acute tandem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VBO)的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术(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后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登记研究(the EVT for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Study,BASILAR)的患者数据。所有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治疗,并进行了为期90 d的随访。依据是否存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串联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椎基底动脉串联闭塞组(acute tandem vertebrobasilar artery occlusion,VBO)、单纯基底动脉闭塞组(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分析患者基线指标,并探讨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47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位年龄为64(56,74)岁,男性483例(74.7%)。有560例患者为单纯基底动脉闭塞;87例患者为基底动脉闭塞合并有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VBO组与BAO组的90 d良好预后率(定义为mRS评分0~3)(P=0.090)及死亡率(P=0.890)无明显差异。对于VBO组患者,更低的NIHSS评分[OR(95%CI):0.898(0.845~0.954),P<0.001]、更高的pc-ASPECTS评分[OR(95%CI):1.690(1.117~2.557),P=0.010]、更短的穿刺至再通时间[OR(95%CI):0.990(0.980~1.000),P=0.047]是影响患者90 d良好预后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样的,更高的NIHSS评分[OR(95%CI):1.094(1.033~1.159),P=0.002]、更低的pc-ASPECTS评分[OR(95%CI):0.622(0.438~0.882),P=0.008]、更长的穿刺至再通时间[OR(95%CI):1.010(1.001~1.019),P=0.040]也是患者90 d死亡率预测因素。结论血管内治疗对于急性椎基底动脉串联闭塞安全有效,短期预后良好。NIHSS评分、pc-ASPECTS评分及穿刺至再通时间是VBO患者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也是其90 d死亡率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基底动脉 串联闭塞 良好预后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雌激素缺乏经调节海马线粒体功能与胞外基质重塑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与进程
17
作者 张轩 周茂虎 +2 位作者 孟召友 郭林 张吉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6期1849-1861,共13页
目的绝经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率显著升高,绝经导致的卵巢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AD致病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卵巢雌激素调节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的机制尚无详细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海马转录... 目的绝经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率显著升高,绝经导致的卵巢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AD致病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卵巢雌激素调节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的机制尚无详细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海马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探讨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所致的雌激素缺乏促进AD发生的关键分子和通路。方法构建模拟绝经的OVX小鼠模型,提取海马mRNA和蛋白分别进行转录组学测序(n=3)和蛋白质组学测序(n=3),差异基因/蛋白的阈值设为差异倍数变化>1.5且P<0.05。然后将双组学共趋势分子进行GO、KEGG富集及聚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关键通路;最后将共趋势分子与人类AD数据库(AlzDate)海马差异基因数据集进行表达趋势比对,将变化趋势一致的基因利用string、GeneCards/Uniports等在线资源进行蛋白互作与网络分析,筛选关键分子。结果转录组学鉴定出139个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组学鉴定出24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8个分子在两组学中表达趋势一致。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共趋势分子主要参与轴突生成、细胞骨架动态调节及长链脂肪酸转运。与人类AD数据库比对后,发现18个共趋势分子中11个基因与人类海马AD数据库筛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一致,互作网络鉴定出Aldoc、Aldh6a1、Etnppl和Itih3是关键的基因,这些基因分别参与糖酵解、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及透明质酸代谢介导的细胞外基质重塑;另有3个差异分子(Prxl2a、Set、Plin4)在AD患者海马数据库中无记录。结论绝经后卵巢雌激素缺乏可能通过下调海马Aldoc、Etnppl和Aldh6a13个关键基因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下调海马Itih3基因表达介导细胞外基质稳定性,上述各种效应协同抑制海马轴突再生能力、破坏细胞骨架稳定性、阻碍长链脂肪酸转运,最终驱动AD的发生和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卵巢切除 海马 多组学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