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单孔加一孔(single-port plus one-port,SILS+1)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疗效与应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单孔加一孔(single-port plus one-port,SILS+1)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疗效与应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SILS+1腹腔镜组(n=66)和传统五孔腹腔镜组(n=48)。2组患者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处理,SILS+1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单孔术式进行相关操作,传统五孔腹腔镜组采用传统五孔腹腔镜进行操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1、3、5 d的应激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肿瘤类型及TNM分期,记录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1 d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ILS+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五孔腹腔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3、5 d,SILS+1腹腔镜组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④SILS+1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2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理念下,SILS+1腹腔镜较传统五孔腹腔镜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能获得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且SILS+1腹腔镜有助于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时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23年1月—024年1月在重庆市3所三甲医院成功行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队列。根据造口还纳术后1年时随访的LARS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组(评分≥21分)和非LARS组(评分≤20分),通过病历系统采集临床资料:年龄、BMI、性别、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T分期、N分期、低位前切术手术日期、新辅助治疗、术后化疗、吻合口漏、回肠造口还纳术手术日期。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影响因素,将P<0.2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双向逐步回归法来进一步分析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时发生LARS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12例患者信息,LARS组127例,非LARS组185例。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LARS发生率为40.70%(轻度21.79%,重度18.91%),LARS评分为(14.52±11.64)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有vs无:OR=1.830,95%CI:1.088~3.089;P=0.023)、肿瘤距肛距离≤5 cm(vs>5 cm:OR=2.044,95%CI:1.249~3.374;P=0.005)、吻合口漏发生(有vs无:OR=7.470,95%CI:2.247~34.102;P=0.003)及还纳间隔时间(≥181 d vs 91~180 d:OR=2.297,95%CI:1.363~3.917;P=0.002)、N分期(N1-N2 vs N0:OR=1.650,95%CI:1.009~2.717;P=0.047)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发生LARS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吻合口漏、还纳间隔时间≥181 d、肿瘤距肛缘≤5 cm及接受新辅助治疗、N分期为N1-N2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回肠造口还纳后1年发生LARS有关联。临床医务人员应在造口还纳前及还纳后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及长期随访。
文摘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单孔加一孔(single-port plus one-port,SILS+1)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疗效与应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SILS+1腹腔镜组(n=66)和传统五孔腹腔镜组(n=48)。2组患者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处理,SILS+1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单孔术式进行相关操作,传统五孔腹腔镜组采用传统五孔腹腔镜进行操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1、3、5 d的应激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肿瘤类型及TNM分期,记录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1 d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ILS+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五孔腹腔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3、5 d,SILS+1腹腔镜组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④SILS+1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2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理念下,SILS+1腹腔镜较传统五孔腹腔镜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能获得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且SILS+1腹腔镜有助于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