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真菌多样性及构成改变 被引量:4
1
作者 谢会超 肖卫东 +2 位作者 韩奔 孙力华 陈弈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肠道真菌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异。方法 收集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8名CKD患者;并招募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名健康对照者。采集CKD患者(n=8)和健康...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肠道真菌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异。方法 收集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8名CKD患者;并招募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名健康对照者。采集CKD患者(n=8)和健康对照者(n=5)的新鲜粪便样本,利用ITS DNA测序技术确定肠道真菌组成,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比较2组间真菌菌群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的特征差异。结果 CKD组和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和BMI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2组肠道真菌的Alpha多样性评估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Beta多样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CKD患者中Candida (假丝酵母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而Cladosporium (枝孢霉属)和Penicillium (青霉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线性判别分析(LEfSe)表明,CKD患者个体中Candida显著富集,而Cladosporium和Penicillium的存在量则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CKD患者的肠道真菌组成与健康人群不同,呈现特定的变化。肠道真菌菌群失调可能促进CKD的进展。调节肠道真菌、恢复肠道微生物稳态可能成为CKD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肠道真菌 ITS DNA 肠道微生物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的超声甲状腺结节分割算法研究
2
作者 郑水婧 杨君 +1 位作者 蔡瑜娇 文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95-1601,共7页
目的 融合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构建甲状腺结节自动分割网络,以提升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的智能分割效率和精准度。方法 收集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获取的1 371套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经过预处理和... 目的 融合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构建甲状腺结节自动分割网络,以提升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的智能分割效率和精准度。方法 收集2023年5月至2024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获取的1 371套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经过预处理和标准化后,数据按照8∶1∶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以UNet为基础,将CNN与Swin-Transformer并联作为编码器,并在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插入小波变换模块,完成甲状腺结节分割网络的构建。使用准确率、IoU和Dice系数指标在收集的内部数据集上评估分割模型性能。结果 本研究最终在收集的1 371套超声甲状腺结节上进行验证,平均Dice系数达到79.63%,IoU达到67.3%。相较于UNet,分割准确度提升1.02%。其甲状腺结节分割结果位置准确,边缘平滑。分割出的甲状腺结节相比于其他方法分割出的结节,在轮廓形态上与医师的手工分割结果吻合度更高。相较于UNet方法,本方法对结节的纹理学习更加充分,规避了结节容易错误分割为周围组织的情况。结论 构建的基于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的分割模型精度优于UNet、Attention-UNet、UNetv2等UNet变种网络以及SAM Med2D分割大模型等先进分割方法,能有效应用于超声甲状腺结节的精确分割,提升医师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分割 小波变换 超声图像诊断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聚糖通过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维 韩奔 +4 位作者 孙力华 谢会超 曾雄 肖卫东 王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目的 探讨β-葡聚糖(β-glucan, BG)通过调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对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I/R)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6~8周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 目的 探讨β-葡聚糖(β-glucan, BG)通过调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对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I/R)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8只6~8周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II/R组、II/R+BG组,假手术组和II/R组正常饮食,II/R+BG组造模前2周饮用水中含0.1 mg/mL BG,建模后,HE染色用于观察肠道形态变化,RT-qPCR评估与肠道屏障损伤相关的分子(Occludin、ZO-1和Claudin-1)。将1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Water组、BG组,Water组正常饮食,BG组饮用水含中0.1 mg/mL BG。分别用ELISA、免疫荧光法以及RT-PCR检测与GLP-1表达相关的分子(Gcg、Pcsk1/2、GIP和Foxa2),探究0.1mg/mL BG治疗对正常小鼠血清和肠组织中GLP-1水平的影响。将另外1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II/R组造模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3 d,每12 h注射1次,II/R+利拉鲁肽(liraglutide, LLT)组造模前腹腔注射0.2μg/g LLT,连续3 d,每12 h注射1次,建模后,HE染色用于观察肠道形态变化,RT-qPCR和Western印迹用于评估与肠道屏障损伤相关的分子(Occludin、ZO-1和Claudin-1)。12只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饮水中加入BG预处理2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II/R+BG组、II/R+BG+Ex9-39(GLP-1R拮抗剂)组(建模前1 h腹膜注射2μg/g Ex9-39),造模后采用上述方法评估肠屏障损伤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I/R组诱导Occludin、ZO-1和Claudin-1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Chiu’s评分升高(P<0.05)。而II/R+BG组3种分子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II/R组,Chiu’s评分低于II/R组(P<0.05)。与Water组相比,BG组显著增强了正常小鼠血清和肠道中GLP-1的分泌,并改善了GLP-1相关分子的mRNA表达(P<0.05)。GLP-1类似物LLT的干预可以减轻II/R损伤,降低Chiu’s评分,与II/R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II/R+BG组相比,II/R+BG+Ex9-39(GLP-1R拮抗剂)组逆转了BG预处理对II/R损伤的保护作用,在Occludin、ZO-1和Claudin-1的表达以及Chiu’s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G可以通过促进肠道GLP-1分泌减轻II/R后肠黏膜形态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Β-葡聚糖 GLP-1 肠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回肠造口还纳患者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智 伍文浩 +3 位作者 罗子俨 黄婧琼 邓小炼 孙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405-2413,共9页
目的调查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时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23年1月—024年1月在重庆市3所三甲医院成功行回肠... 目的调查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时发生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23年1月—024年1月在重庆市3所三甲医院成功行回肠造口还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队列。根据造口还纳术后1年时随访的LARS评分,将患者分为LARS组(评分≥21分)和非LARS组(评分≤20分),通过病历系统采集临床资料:年龄、BMI、性别、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T分期、N分期、低位前切术手术日期、新辅助治疗、术后化疗、吻合口漏、回肠造口还纳术手术日期。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影响因素,将P<0.2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双向逐步回归法来进一步分析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时发生LARS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12例患者信息,LARS组127例,非LARS组185例。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LARS发生率为40.70%(轻度21.79%,重度18.91%),LARS评分为(14.52±11.64)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有vs无:OR=1.830,95%CI:1.088~3.089;P=0.023)、肿瘤距肛距离≤5 cm(vs>5 cm:OR=2.044,95%CI:1.249~3.374;P=0.005)、吻合口漏发生(有vs无:OR=7.470,95%CI:2.247~34.102;P=0.003)及还纳间隔时间(≥181 d vs 91~180 d:OR=2.297,95%CI:1.363~3.917;P=0.002)、N分期(N1-N2 vs N0:OR=1.650,95%CI:1.009~2.717;P=0.047)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年发生LARS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吻合口漏、还纳间隔时间≥181 d、肿瘤距肛缘≤5 cm及接受新辅助治疗、N分期为N1-N2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回肠造口还纳后1年发生LARS有关联。临床医务人员应在造口还纳前及还纳后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及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回肠造口术 直肠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负载槲皮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婧文 冉永红 +4 位作者 柳随义 李勇 李娟 顾丹 郝玉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44-1352,共9页
目的探究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负载槲皮素[Mn(QU)]对乳腺癌4T1细胞及移植瘤小鼠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油酸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表征合成的MnO_(2)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化... 目的探究二氧化锰纳米颗粒负载槲皮素[Mn(QU)]对乳腺癌4T1细胞及移植瘤小鼠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油酸模板法合成二氧化锰(MnO_(2))纳米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表征合成的MnO_(2)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化学组分。进一步用物理吸附法负载槲皮素(quercetin,QU),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成分表征,并利用溶氧仪检测Mn(QU)在不同pH与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能力;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Mn(QU)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活性的影响;克隆形成、γ-H2AX荧光染色、ROS荧光染色、活/死细胞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n(QU)联合放疗对4T1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最后,构建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移植瘤模型评价Mn(QU)联合放疗抑制小鼠乳腺癌生长的作用。结果成功合成了粒径大小约为120 nm MnO_(2)纳米颗粒并负载QU。所制备的Mn(QU)与过氧化氢反应的氧气生成能力与pH大小呈负相关而与过氧化氢浓度呈正相关;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n(QU)在浓度为50μg/mL时对4T1细胞无明显毒性,但能显著增强X射线诱导的4T1细胞杀伤作用(放疗增敏比为1.61),增加DNA双链的断裂以及ROS的产生,细胞死亡比例增加,诱导4T1细胞凋亡;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对小鼠肿瘤体积抑制能力:Mn(QU)联合放疗组>MnO_(2)联合放疗组>QU联合放疗组>放疗组>对照组。结论Mn(QU)联合放疗对乳腺癌4T1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增殖抑制和放射增敏作用,并对移植瘤的生长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槲皮素 放射增敏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肠外营养模型小鼠肠道真菌多样性及构成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谢会超 陈弈辉 +3 位作者 刘星宇 韩奔 孙力华 肖卫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07-2414,共8页
目的研究小鼠在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模型下与正常小鼠相比,肠道中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以及组成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TPN小鼠模型后,采集TPN模型小鼠(n=5)和正常对照小鼠(n=5)的新鲜粪便样本,利用ITS DNA测序技术对... 目的研究小鼠在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模型下与正常小鼠相比,肠道中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以及组成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TPN小鼠模型后,采集TPN模型小鼠(n=5)和正常对照小鼠(n=5)的新鲜粪便样本,利用ITS DNA测序技术对肠道真菌进行测定,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两组小鼠的真菌菌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TPN模型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的肠道真菌Alpha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Beta多样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在TPN模型小鼠中,Candida(假丝酵母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减少(P<0.01),Penicillium(青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减少(P<0.01),Aspergillus(曲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减少(P<0.01),Talaromyces(篮状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减少(P<0.01)。LEfSe分析揭示,在正常对照小鼠中,Candida(假丝酵母属),Penicillium(青霉菌属),Aspergillus(曲霉菌属)和Talaromyces(篮状菌属)有明显的富集。结论与正常小鼠相比,TPN模型小鼠的肠道真菌菌群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肠道真菌菌群失调可能促进TPN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调节肠道真菌群落平衡可能成为预防TPN相关并发症的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肠外营养 真菌 ITS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江恩来 王帅 +4 位作者 杜广胜 邱远 李云波 肖卫东 杨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348-2354,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单孔加一孔(single-port plus one-port,SILS+1)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疗效与应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单孔加一孔(single-port plus one-port,SILS+1)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近期疗效与应激指标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SILS+1腹腔镜组(n=66)和传统五孔腹腔镜组(n=48)。2组患者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相关处理,SILS+1腹腔镜组患者采用单孔术式进行相关操作,传统五孔腹腔镜组采用传统五孔腹腔镜进行操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1、3、5 d的应激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肿瘤类型及TNM分期,记录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①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1 d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ILS+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五孔腹腔镜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3、5 d,SILS+1腹腔镜组的WBC、CRP、ESR、PCT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④SILS+1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五孔腹腔镜组(P<0.05),2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理念下,SILS+1腹腔镜较传统五孔腹腔镜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能获得更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且SILS+1腹腔镜有助于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胃癌 SILS+1腹腔镜手术 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胶质细胞系TRPV4依赖性Ca^(2+)内流、ATP释放与炎症因子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谭千山 陈君 +4 位作者 谢会超 李立奇 陈帅帅 董辉 肖卫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在调节肠胶质细胞外Ca^(2+)内流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大鼠肠胶质细胞系CRL-2690、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和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样本,...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TRPV4)在调节肠胶质细胞外Ca^(2+)内流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收集大鼠肠胶质细胞系CRL-2690、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和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样本,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RPV4的mRNA、蛋白表达与定位;将CRL-2690细胞依次分为GSK组与GSK+HC组,低渗组与低渗+HC组,GdCl_(3)组与GdCl_(3)+HC组以及CaCl_(2)组与CaCl^(2+)HC组,采用Fura-2荧光探针和单细胞荧光Ca^(2+)检测仪评估CRL-2690细胞中TRPV4通道活性。将CRL-2690细胞分为对照组、GSK组与GSK+HC组,通过荧光素-荧光素酶实验测量细胞ATP的释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炎症相关基因GFAP、IL-1β、IL-6、IL-10的mRNA表达。结果在大鼠肠胶质细胞系CRL-2690中检测到TRPV4 mRNA和蛋白表达;TRPV4特异性激动剂GSK1016790A和低渗透压刺激明显增强了CRL-2690细胞内钙荧光强度,而TRPV4特异性抑制剂HC067047可抑制此作用(0.43038±0.06365 vs 0.00423±0.00578,P<0.0001);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激活诱导的外Ca^(2+)内流也可被HC067047所抑制(P<0.05);功能上,激活TRPV4可促ATP释放、EGC反应性增生标志物GFAP和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并抑制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该作用可被HC067047所抑制(P<0.05)。结论激活TRPV4可引起肠胶质细胞外Ca^(2+)内流,并促进ATP释放与炎症因子表达,可能参与肠道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胶质细胞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4 Ca^(2+)信号 三磷酸腺苷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