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精准智齿冠周冲洗器清除菌斑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王晓婷 黄珍欣 +4 位作者 郭维维 宋建业 周亮 韦柔漪 汪昆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4-741,共8页
目的研制一种冲洗头可直达阻生智齿冠周盲袋的精准化冲洗器,评估其对牙冠菌斑的清洁效能。方法3D打印4种不同面积比冠周软组织(0%、25%、50%、75%)覆盖的下颌智齿高位垂直阻生牙列模型及个性化精准智齿冠周冲洗器,不同覆盖面积比的模型... 目的研制一种冲洗头可直达阻生智齿冠周盲袋的精准化冲洗器,评估其对牙冠菌斑的清洁效能。方法3D打印4种不同面积比冠周软组织(0%、25%、50%、75%)覆盖的下颌智齿高位垂直阻生牙列模型及个性化精准智齿冠周冲洗器,不同覆盖面积比的模型随机分为3组,精准冠周冲洗组、常规冲洗组及刷牙组。分别在45、75 psi压强(1 psi=6894.76 Pa)下,对有菌斑生物膜的阻生智齿试验牙面进行清洁,采用Python软件分析清洁前后牙面图像并计算清洁率。结果在45 psi压强下,智齿冠周软组织覆盖面积比为50%、75%时,精准冠周冲洗组清洁率均显著高于刷牙组和常规冲洗组(P<0.05);冠周软组织覆盖面积比为0%、25%时,精准冠周冲洗组与刷牙组清洁率显著高于常规冲洗组(P<0.05);在75 psi压强下,冠周4种不同面积比软组织覆盖时,精准冠周冲洗组清洁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冲洗组和刷牙组(P<0.05)。冠周软组织覆盖面积比为0%、25%及50%时,精准冠周冲洗组在75 psi压强下的清洁率显著高于在45 psi压强下的清洁率(P<0.05)。结论精准冠周冲洗器对垂直阻生智齿的清洁效能显著优于常规冲洗器及刷牙,是一种有效预防及治疗冠周炎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智齿 冲洗器 菌斑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关键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英 罗丽 +1 位作者 钟雅静 曾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9-1155,共7页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淋巴转移的关键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鉴定。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OSCC表达谱芯片GSE2280,利用在线工具GEO2R对表达差异... 目的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发生淋巴转移的关键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鉴定。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下载OSCC表达谱芯片GSE2280,利用在线工具GEO2R对表达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筛选。基于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Hubba插件鉴定枢纽基因,并使用肿瘤基因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在口腔肿瘤病例中进行枢纽基因突变的生存分析比较。结果在OSCC发生淋巴转移与未发生淋巴转移的患者中共筛选出131个DEGs,其中74个上调基因,57个下调基因。上调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消化降解(GO:0007586)、中间丝细胞骨架(GO:0045111)、受损的DNA结合(GO:0003684),主要参与胰腺分泌(hsa04972)和代谢途径(hsa01100),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成(GO:0030198)、胶原三聚体(GO:0005581)和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GO:0005201),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hsa04512)及蛋白质消化吸收(hsa04974)。关键的枢纽基因包括:DHCR24、ALDH3A1、COL5A1、HSPG2、APOE、TP63、VCAN。枢纽基因分析结果显示:TP63突变的患者出现生存率降低的趋势(P=0.717),VCAN突变的患者呈现生存率升高的趋势(P=0.568),但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HCR24、ALDH3A1、COL5A1、HSPG2、APOE、TP63、VCAN关键基因在OSCC淋巴转移中具有潜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转移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相关基因预后评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俊峰 郭俊峰 +1 位作者 张纲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36-1841,共6页
目的建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相关基因(proliferation-associa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PADEGs)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方法从MSigDB数据库中收集了1899个增殖相关基因,在TCGA... 目的建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相关基因(proliferation-associa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PADEGs)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方法从MSigDB数据库中收集了1899个增殖相关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OSCC患者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将OSCC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到训练组和验证组,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获得了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的PADEGs,通过单因素Cox分析、Lasso回归分析,构建增殖相关基因风险回归模型,并通过生存分析、独立预后分析评估该模型的准确性。将验证组OSCC患者数据代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了8个建模基因(APP、STC1、SFRP1、ABCB1、HPRT1、ZAP70、ST8SIA1、ADGRG1),构建了风险回归模型。具有高风险评分的OSCC患者预后较差(P<0.01),该增殖相关基因风险回归模型评分可作为OSC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相关基因风险回归模型,它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干预和管理中成为可靠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7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俊峰 张纲 谭颖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CYP27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下载372例OSCC患者数据作为TCGA数据库研究队列,使用edgR算法计算OSCC患者的癌组织和... 目的:探讨CYP27B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下载372例OSCC患者数据作为TCGA数据库研究队列,使用edgR算法计算O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YP27B1表达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在新桥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选取146例OSCC患者作为新桥医院研究队列,将O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临床石蜡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YP27B1的表达,按照CYP27B1表达结果的中位值将OSCC患者分为CYP27B1高表达组和CYP27B1低表达组,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YP27B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队列与新桥医院队列中CYP27B1在OSCC组织中呈低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YP27B1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高于低表达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7B1在OSCC患者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CYP27B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系统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项钊 张纲 +2 位作者 梁爽 黄君杰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牙周系统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在牙周系统治疗(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和牙周支持治疗)前,牙周系统治疗后1、3、6个月采用Flor... 目的评价牙周系统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在牙周系统治疗(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和牙周支持治疗)前,牙周系统治疗后1、3、6个月采用Florida探针检查并记录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牙周系统治疗6个月后,BOP、CAL、PD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TM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6个月对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系统治疗后临床疗效良好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系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6
作者 高振 吴琴 +4 位作者 郭俊峰 李铀 陈雪丹 高强国 张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9-486,共8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stem cells,HU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MSCs细胞,加入0、10-9、10-8、10-7mol/...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stem cells,HU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MSCs细胞,加入0、10-9、10-8、10-7mol/L浓度的CGRP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别在第7、9、11、14天时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程度,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K、RUNX2、OSTERIX的mRNA和磷酸化的ERK、RUNX2、OSTERIX的蛋白表达。结果 HUMSCs高表达CD73、CD90、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但不表达CD14、CD20、CD34、CD45等上皮和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抗原,可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随着时间延长矿化结节数量增加(P<0.05);随着CGRP浓度的升高,矿化结节减少,ERK、RUNX2、OSTERIX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CGRP通过ERK信号通路抑制HU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并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预防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萍 吕俊 +2 位作者 黄君杰 徐帅 张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92-2098,F0003,共8页
目的建立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8种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钛板固定方式预防大型下颌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名30岁正常成年男性下颌骨建立单侧下颌角区域的囊性病变... 目的建立下颌角囊性病变病理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8种钛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下颌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钛板固定方式预防大型下颌骨囊肿病理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名30岁正常成年男性下颌骨建立单侧下颌角区域的囊性病变模型,模拟咬合力加载造成病理性骨折,获取最大临界囊性病变尺寸大小,比较相同力学条件下不同钛板固定方式的下颌骨生物力学特点及变化情况。结果当下颌角囊性病变尺寸超过24 mm×30 mm×30 mm时存在病理性骨折的风险;上缘采用1 mm厚钛板加双侧3孔钛钉固定,下缘采用2 mm厚钛板加双侧4孔钛钉固定,下颌角囊性病变区域应力最低,未超过下颌骨最大屈服强度,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下颌角大型囊性病变口外手术刮除后采用钛板固定术区上下缘可以降低病理性骨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囊性病变 病理性骨折 坚强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下颌角撞击伤造成颞下颌关节间接损伤的有限元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君杰 徐帅 +2 位作者 季艳丹 张纲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11-1518,共8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构建人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肌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颌角区撞击伤后TMJ骨肌系统间接损伤的生物力学响应。方法采用1名成年男性头部的CT和MRI数据组合,利用有限...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构建人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肌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颌角区撞击伤后TMJ骨肌系统间接损伤的生物力学响应。方法采用1名成年男性头部的CT和MRI数据组合,利用有限元软件完成TMJ骨肌系统三维模型的构建。模拟特定撞击物对下颌角撞击伤,获得TMJ各结构的Von Mises应力云图和下颌骨骨折动态图。结果撞击时高应力区分布于撞击侧髁突颈部。当碰撞速度为2.87 m/s时,下颌骨无骨折;速度为7.22 m/s时,左侧髁突刚好发生线性骨折,骨折无移位;速度为8.33 m/s时,左侧髁突完全离断性骨折;速度大于9.72 m/s时,双侧髁突及颏部均发生完全骨折。髁突颈部的高应力向关节窝传递,受关节盘的缓冲作用而迅速降低。本实验撞击条件下,关节盘、咬肌受力时产生压缩形变。结论利用FEM有效地模拟TMJ在下颌角侧方不同速度碰撞载荷下的致伤过程,验证了该模型可以更快捷、准确地预测TMJ各结构的损伤类型,并且指导临床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有限元方法 撞击 生物力学 下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造成颅底继发损伤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旭华 朱勋志 +3 位作者 欧阳荣建 曾勇 张纲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8-314,共7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构建人颌面部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颌面部不同部位爆炸伤,对颅底部继发性损伤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集一成年男性头部CT数据,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人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爆炸当...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构建人颌面部三维有限元模型,仿真模拟颌面部不同部位爆炸伤,对颅底部继发性损伤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集一成年男性头部CT数据,用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人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爆炸当量、距离相同条件下,对颌面部不同部位爆炸伤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在颅底部选取15个标志点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成功模拟出颌面部3个部位受到相同条件冲击波作用时,颌面骨骨折的动态过程、颅底部应力分布及传导情况;爆炸物距鼻尖前方5 cm时,卵圆孔内侧、垂体窝、斜坡等Von Mises应力较大;爆炸物距右眼眶下缘正前方5 cm时,卵圆孔内侧、垂体窝、斜坡等Von Mises应力较大;爆炸物距右侧颧弓正前方5 cm时,右侧蝶骨大翼、右侧卵圆孔内侧、斜坡等Von Mises应力较大。结论利用FEM可以有效地模拟颌面部爆炸伤的致伤过程,颌面部不同部位受到爆炸冲击波时,应力集中区出现的部位不仅与颅底结构有关,也与应力传导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颌面部 有限元法 颅底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下颌软硬组织爆炸伤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帅 黄君杰 +1 位作者 张纲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971-1977,共7页
目的建立人下颌软硬组织爆炸伤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人下颌软硬组织爆炸伤致伤过程及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集人颌面部CT和MRI数据,建立包含人下颌骨、咬肌软硬组织爆炸伤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与三维有限元的爆炸伤模型... 目的建立人下颌软硬组织爆炸伤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人下颌软硬组织爆炸伤致伤过程及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集人颌面部CT和MRI数据,建立包含人下颌骨、咬肌软硬组织爆炸伤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与三维有限元的爆炸伤模型对比研究,分析该模型在爆炸伤研究中的有效性。结果建立的咬肌-下颌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粒子数为4 538,与人解剖结构相似,细节损失少,模拟了爆炸冲击波对下颌骨、咬肌的损伤情况,爆炸导致左侧下颌角、髁状突骨折,咬肌广泛撕裂损伤,该仿真结果与三维有限元仿真结果接近。结论在颌面部软硬组织爆炸伤中,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研究方法相对于三维有限元研究方法在组织大变形、裂纹扩展、爆炸冲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作为颌面部爆炸伤模型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下颌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