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ki-67指数升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张玉玲 沈如飞 +4 位作者 洪翩 彭桂亮 周玲 隆敏 郑宏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目的根据初次确诊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患者ki-67指数升高的危险因素的验证结果,构建术前预测瘤体组织ki-67指数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陆军... 目的根据初次确诊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患者ki-67指数升高的危险因素的验证结果,构建术前预测瘤体组织ki-67指数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初次确诊的449名PitNETs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瘤体组织标本病理结果。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314)和验证集(n=135)。以ki-67表达水平≥3%为标准分为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训练集中进行多因素LASSO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识别ki-67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应用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校准曲线(采用1000次的Bootstrap法获得)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来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在验证集中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经LASSO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后结果显示:年龄(OR=0.97,95%CI:0.95~0.99)、肿瘤最大直径(OR=1.56,95%CI:1.21~2.03)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OR=0.93,95%CI:0.87~0.99)为ki-67指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3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692(95%CI:0.6294~0.7551)和0.691(95%CI:0.5913~0.7901),校准曲线均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性良好,临床决策曲线表明在0.1~0.35阈值范围内有净收益率提示该模型有一定临床意义。结论初诊PitNETs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及FT4为ki-67指数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出ki-67指数表达水平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较高,对手术方案选择和术后管理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KI-67指数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垂体瘤首诊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玉玲 沈如飞 +4 位作者 吕扬帆 李行 周玲 李蔚鑫 隆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总结4例以垂体瘤首诊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因垂体瘤或垂体瘤术后至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4例MEN1患者的... 目的总结4例以垂体瘤首诊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因垂体瘤或垂体瘤术后至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4例MEN1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资料、术后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4例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3~64岁。①3例为垂体大腺瘤(直径≥10 mm),术后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催乳素(prolactin,PRL)混合型瘤2例,GH瘤1例;1例为垂体微腺瘤(直径<10 mm),临床诊断为无功能瘤;②4例患者均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中1例合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1例同时合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和双侧肾上腺占位,1例合并胰头占位;③2例患者接受全外显子测序,分别检测到c.249_252delGTCT和c.1277delG 2个MEN1基因杂合突变,后者为首次发现的基因突变位点。结论以垂体瘤首诊的MEN1患者,功能型大腺瘤多见,应常规完善相关内分泌激素、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并合理进行基因检测辅以多学科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垂体瘤 基因检测 混合型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标的管腔预处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药物洗脱支架12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影响
3
作者 刘翔宇 邹雨池 +2 位作者 李鑫奕 童强 成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97-2105,共9页
目的探究达标的管腔预处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12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4月至... 目的探究达标的管腔预处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12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DES治疗的141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血管夹层分级(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C型及以上为严重夹层)及残余狭窄率(≥30%为重度狭窄),将不存在严重夹层和重度残余狭窄的患者纳入达标组(n=59),其余患者纳入未达标组(n=82)。采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评估DES 12个月一期通畅率,通畅的标准定义为血管超声收缩期峰值流速比≤2.4或血管造影狭窄<50%。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组间DES通畅率及无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clinically 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CD-TLR)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ES再狭窄的危险和保护因素,评估PTA后夹层和残余狭窄对DES再狭窄的风险贡献度。结果PTA后94.3%(133/141)的患肢出现血管夹层,其中42.1%(56/133)为严重夹层;44.0%(62/141)存在重度管腔残余狭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达标组DES 12个月一期通畅率显著高于未达标组(HR=0.322,95%CI:0.132~0.789,P=0.013),而无CD-TLR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08,95%CI:0.187~1.937,P=0.4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标的管腔预处理(OR=0.228,95%CI:0.069~0.747,P=0.015)和Rutherford分类2~3类(OR=0.205,95%CI:0.058~0.725,P=0.014)是DES再狭窄的独立保护因素。严重夹层与重度残余狭窄共存组的DES通畅率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01),且再狭窄风险达无并发症组的7.067倍(P<0.001)。结论达标的管腔预处理可有效改善DES 12个月一期通畅率,并与Rutherford分类2~3类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保护因素,术中应竭力避免同时出现严重夹层与重度残余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球囊血管成形术 药物洗脱支架 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患者肠道真菌特征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戈宇松 张春林 +6 位作者 杜蓥漩 郭小芹 雷媛媛 侯占杰 冉雷 徐静 杨仕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8-869,共12页
目的 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DNA高通量测序,比较痛风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肠道真菌组成情况。方法 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痛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DNA高通量测序,比较痛风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肠道真菌组成情况。方法 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痛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痛风患者按照指南分为3个不同的疾病组,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H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G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歇期患者为I组,健康人群为N组,收集被研究人群的大便标本行ITS1测序分析,比较4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结构及Guild功能营养状态的差别,并对肠道真菌与受试人群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及痛风各组人群在性别、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等基线资料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但BMI、C反应蛋白、血清尿酸、血沉、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血清白细胞介素6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ITS1分析,健康人群和痛风各组人群相比,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中的主坐标分析(PCoA)无统计学差异,但是随着痛风疾病进展,β多样性指数差异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真菌结构组成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毛霉门(Mucoromycota)是全部分组中的优势菌门。相较于其他3组,N组毕赤酵母属(Pichia)明显增多(P<0.05),H组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明显增多(P<0.05),而G组斯塔莫酵母属(Starmerella)明显增多(P<0.05)。肠道真菌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Starmerella的相对丰度与IL-1β(P<0.01)、IL-6(P<0.05)显著正相关。Pichia的相对丰度与血清尿素氮呈负相关(P<0.05)。而Saccharomyces的相对丰度与IL-1β、IL-6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痛风不同阶段患者肠道真菌的多样性及组成结构均会发生显著改变,Starmerella、Saccharomyces、Pichia等相对丰度的变化可能与患者多项临床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肠道真菌 斯塔莫酵母属 酿酒酵母属 毕赤酵母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评估糖尿病肾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江南 唐莎 +4 位作者 王渊 杨莉莉 田易 赵婷婷 张静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18-2224,共7页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eosinophil count, PEC)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220例DN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相关指标等临...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eosinophil count, PEC)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220例DN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X-tile 3.6.1生物信息软件计算PEC的最佳截点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肾脏预后。结果 PEC水平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r=0.245)、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r=0.237)和血尿酸(blood uric acid, UA)(r=0.252)水平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r=-0.236)呈负相关。根据PEC的最佳截点值(0.29×10^(9)/L)将DN患者分为高水平组(>0.29×10^(9)/L)(n=41)和低水平组(≤0.29×10^(9)/L)(n=179)。与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PEC组患者的Scr(P<0.001)、BUN(P=0.001)和UA(P=0.005)水平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eGFR低于低水平组患者(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PEC与肾脏预后不良相关(HR=2.20,95%CI:1.05~4.60,P=0.03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高水平PEC组患者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P=0.024)。结论 PEC水平与DN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预测DN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1c表达水平对肠道糖异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琳琳 肖于茜 +2 位作者 刘冰瑶 郑宏庭 廖晓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3-409,共7页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对肠道糖异生的调控作用。方法饥饿处理C57BL/6小鼠、SREBP1c纯合敲除型(SREBP1c-KO)和同窝野生型(SREBP1c-WT)小鼠,通过qPCR、Western blot检...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对肠道糖异生的调控作用。方法饥饿处理C57BL/6小鼠、SREBP1c纯合敲除型(SREBP1c-KO)和同窝野生型(SREBP1c-WT)小鼠,通过qPCR、Western blot检测糖异生途径限速酶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catalytic,G6P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1,PCK1)在肝脏、空肠和回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肠上皮细胞CaCo-2中过表达或敲低SREBP1c,检测细胞内G6PC和PCK1表达水平。结果饥饿处理后,C57BL/6小鼠空肠、回肠组织中G6PC、PCK1和SREBP1c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SREBP1c基因敲除后,小鼠空肠、回肠组织中由饥饿诱导的糖异生限速酶G6PC和PCK1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在肠上皮细胞CaCo-2中过表达SREBP1c,可显著上调糖异生途径关键酶G6PC和PCK1的表达,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产生(P<0.05);反之,敲低SREBP1c的表达,可明显下调G6PC和PCK1,抑制细胞内葡萄糖的产生(P<0.05)。结论饥饿状态下,SREBP1c可调控肠上皮细胞中糖异生限速酶G6PC和PCK1的表达,进而影响葡萄糖的生成,表明SREBP1c可能参与肠道糖异生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EBP1c 糖异生 肠上皮 G6PC PC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后12个月内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邹雨池 童强 +3 位作者 王学虎 李鑫奕 赵渝 成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5-714,共10页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再狭窄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方案,筛选2020年2-5月137例重庆医科大...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再狭窄风险个体化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方案,筛选2020年2-5月137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因治疗ASO行PTA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数据,以7∶3的比例随机分组为训练集(n=97)和验证集(n=40),将术后12个月内发生再狭窄作为研究终点,基于训练集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出术后12个月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再使用其回归系数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利用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校准图对模型的识别度进行评价,同时建立决策曲线图评价使用模型对患者治疗的获益程度。结果术中使用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指导、病变类型、术前剩余流出道、病变长度以及术中治疗方式是ASO患者PTA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并将其引入模型中。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的AUC为0.84(95%CI:0.75~0.92),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0.797和0.737,使用验证集外部验证的AUC为0.86(95%CI:0.74~0.98),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0.963和0.615。在两组队列中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一致。决策曲线显示使用该模型患者净获益将显著增高。结论本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预测ASO患者PTA后12个月内通畅率,并且为这一特定群体开发并验证了个体化的风险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成形术 复发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后MFAP5水平变化与临床指标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蔚鑫 李行 +6 位作者 廖明钰 石榴 张玉玲 彭桂亮 洪翩 隆敏 郑宏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血浆微纤丝相关蛋白5(microfibrillar associated protein 5,MFAP5)水平变化与代谢指标改善的相关性,研究MFAP5在二甲双胍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利拉鲁肽治疗... 目的通过分析血浆微纤丝相关蛋白5(microfibrillar associated protein 5,MFAP5)水平变化与代谢指标改善的相关性,研究MFAP5在二甲双胍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利拉鲁肽治疗超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中的潜在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3例经我院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方案治疗12周的超重或肥胖型PCOS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体质指数(BMI)将受试者分为肥胖组(n=12)和超重组(n=11)2个亚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5 g,3次/d;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0.6 mg,1次/d,1周后增加至1.2 mg,1次/d,最大剂量增至1.8 mg,1次/d。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的体格测量指标、代谢及炎症相关指标、性激素水平以及血浆MFAP5水平。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2组患者体格测量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炎症指标、性激素水平均有改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所有患者血浆MFAP5水平变化值与体质量(r=0.520,P=0.011)、BMI(r=0.469,P=0.024)、腰围(r=0.634,P=0.001)、臀围(r=0.587,P=0.001)、空腹胰岛素(r=0.602,P=0.002)、甘油三酯(TG,r=0.556,P=0.002)的变化值呈正相关;亚组分析提示,超重组血浆MFAP5水平变化值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胰岛素释放试验60 min胰岛素(r=0.602,P=0.002)、TG(r=0.655,P=0.029)]的变化值呈正相关;肥胖组患者血浆MFAP5水平变化值与腰围(r=0.495,P=0.002)、臀围(r=0.508,P=0.010)、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r=0.578,P=0.001)、胰岛素释放试验180 min胰岛素(r=0.656,P=0.021)、HOMA-IR(r=0.497,P=0.012)、TG(r=0.595,P=0.041)]、性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r=0.468,P=0.042)]的变化值呈正相关。结论超重PCOS患者血浆MFAP5水平可能与糖脂代谢的改善有关;MFAP5可能是参与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超重PCOS过程中的相关分子,可能作为超重PCOS治疗效果监测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利拉鲁肽 超重多囊卵巢综合征 糖脂代谢 微纤丝相关蛋白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联合细针穿刺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肖瑾秋 卫燕 郑宏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805-1809,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接受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且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声像图,... 目的探讨甲状腺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接受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且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分别对常规灰阶超声及多普勒超声显示的结节形状、回声强度、生长形状、钙化灶、光晕、回声结构、直径、边界、增长速度、颈部淋巴结等10项超声特征,按照超声量化评分表予以评分;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的细胞学结果采用贝塞斯达系统(Bethesda System)予以分级,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及二者联合ROC曲线,比较三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年龄20~73岁(45.29±11.70)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85例。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高于正常值的11例、低于正常值的5例、在正常范围内84例。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及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40、0. 844。超声量化评分系统的最佳评分切点是2,即>2分诊断为恶性,<2分诊断为良性。诊断效能的灵敏度为84. 37%,特异度为55. 56%,阳性预测率为77.14%,阴性预测率为66. 67%。细针穿刺的最佳分类切点是3,即细胞学分级Ⅰ、Ⅱ、Ⅲ级为良性,Ⅳ、Ⅴ、Ⅵ级为恶性,诊断效能的敏感度为79.69%,特异度为61.11%,阳性预测率为78.46%,阴性预测率为62.86%。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的敏感度为85.94%,特异度为77.78%,阳性预测率为87. 30%,阴性预测率为75.68%。结论超声量化评分系统联合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一种诊断方法。超声量化评分和细针穿刺分级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联合诊断回归方程为Logit(P)=0.797×超声评分+0.600×细针穿刺分级-3.746,以0.4为截断点能获得最大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量化评分系统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动力学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宏庭 瞿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4-68,共5页
线粒体动力学(mitochondrial dynamics)即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这种动态变化在调控线粒体形态与数量、线粒体氧化代谢、膜电位及能量生成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体罹患糖尿病时,高血糖可显著... 线粒体动力学(mitochondrial dynamics)即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这种动态变化在调控线粒体形态与数量、线粒体氧化代谢、膜电位及能量生成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体罹患糖尿病时,高血糖可显著干扰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平衡态,影响线粒体数量、形态与功能,最终与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探究线粒体动力学在多种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与机制。本文就线粒体动力学在糖尿病溃疡、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心肌病中的潜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糖尿病 糖尿病溃疡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塞那肽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及早期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乔巧 徐静 +4 位作者 王建 郑宏庭 童强 白倩 袁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83-1888,共6页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排泄及与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排泄及与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的关系及影响。方法收集本科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符合标准的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成两组,在原口服降糖方案血糖控制不佳基础上,艾塞那肽组接受艾塞那肽注射液皮下注射,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整个治疗共计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U、VFA、BMI、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艾塞那肽组患者在治疗12周和24周后的MAU、VFA、BMI、WHR、FB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而对照组仅有BMI、FBG和Hb A1c呈现明显下降(P <0. 05)。艾塞那肽组VFA、BMI、WHR、MAU的变化与FBG、HbA1c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艾塞那肽可显著降低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MAU排泄、血糖和体脂水平,且MAU排泄下降同VFA、BMI、WHR、血糖的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 糖尿病 肥胖 微量白蛋白尿 内脏脂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EBP1c缺失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冰瑶 杨航 +1 位作者 郑宏庭 廖晓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384-2391,共8页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缺失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以SREBP1c基因敲除鼠为研究对象,收集纯合敲除型(SREBP1c-KO)和同窝野生型(SREBP1c-WT)的小鼠粪便,采用16S ...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c,SREBP1c)缺失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以SREBP1c基因敲除鼠为研究对象,收集纯合敲除型(SREBP1c-KO)和同窝野生型(SREBP1c-WT)的小鼠粪便,采用16S rDNA测序粪便基因组DNA,采用物种分类学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比较敲除型和野生型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差异。检测两组小鼠肝脏脂合成代谢以及肠道屏障的差异。结果常规饲养下,SREBP1c基因敲除对小鼠的体重及肝脏总胆固醇含量(total cholesterol,TC)没有显著影响,明显减少肝脏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α多样性指数(Sobs指数)分析发现,SREBP1c-KO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PCA分析显示,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在门水平,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在SREBP1c-KO小鼠肠道中有上升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属水平,相较于野生型小鼠,SREBP1c-KO小鼠肠道的理研菌属(Rikenella)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同时肠道抗菌肽Reg3γ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显著下调。结论脂代谢关键调控基因SREBP1c缺失降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理研菌属相对丰度水平,可能与肠道屏障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EBP1c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多样性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