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梦雷 袁帅 +12 位作者 周玫余 向颖 邬娜 吴龙 李成英 许斌 张耀 蔡同建 马翔宇 余祖滨 白莉 杨敬源 李亚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075-2080,2115,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构建和评价SFTA1P用于肺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模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TA1P在62对NSCLC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构建和评价SFTA1P用于肺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模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FTA1P在62对NSCLC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FTA1P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确诊为肺腺癌患者的数据集,提取所需的变量数据,整理了471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参数信息和SFTA1P的表达量,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基于最终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采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度(calibration)。结果相比于癌旁正常肺组织(1.765±0.149),SFTA1P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0.692±0.103)显著下调(P<0.0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共筛选出3个独立的临床变量与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关,分别是病理分期、放疗和SFTA1P表达量的水平。使用这3个变量,加上年龄变量共同构建列线图模型。在1年和3年生存率校准曲线中,其预测值与实际值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69,95%置信区间:0.63~0.7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SFTA1P的表达量可以作为肺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采用上述4个独立变量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SFTA1P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22在低氧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咏梅 王斌 +5 位作者 高瞻 张明周 李瑾 魏征华 游节根 贺斌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48-1955,共8页
目的研究miR-1322对低氧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HPASMCs)增殖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HPASMCs在1%O2低氧中分别暴露0、6、12、24、48 h,利用RT-qPCR检测各个时间点miR-1322的表达,We... 目的研究miR-1322对低氧诱导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HPASMCs)增殖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HPASMCs在1%O2低氧中分别暴露0、6、12、24、48 h,利用RT-qPCR检测各个时间点miR-132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形成蛋白受体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BMPR2)、p-smad1/5/9、p21的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将miR-1322抑制物(inhibitor)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转染HPASMCs细胞24 h后再行低氧处理48 h,采用CCK-8检测12、24、48 h时细胞的增殖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322是否绑定BMPR2 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iR-1322对BMPR2蛋白的调控作用。转染BMPR2过表达质粒24 h后,再进行低氧处理48 h,采用CCK-8检测12、24、48 h时细胞的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smad1/5/9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 HPASMCs低氧暴露12、24 h和48 h组miR-132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0 h组(P <0. 05)。miR-1322 inhibitor组miR-1322表达显著低于NC组(P <0. 05)。miR-1322 inhibitor/低氧组在24、48 h时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的低氧组(P <0. 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BMPR2是miR-1322的靶点。上调miR-1322的表达后,BMPR2蛋白表达较NC组有显著的下降(P <0. 05);相反地,抑制miR-1322后,BMPR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NC组(P <0. 05)。低氧6、12 h和24 h时,BMPR2和p21的蛋白表达较0 h组显著降低(P <0. 05),而p-smad1/5/9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低氧下BMPR2过表达组p-smad1/5/9和p21的蛋白表达较空载体显著升高(P <0. 05); CCK-8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BMPR2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低于空载体组(P <0. 05)。结论低氧促进miR-1322在HPASMCs中的表达;上调miR-1322通过抑制BMPR2介导p-smad1/5/9-p21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22 低氧 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骨形成蛋白受体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征宇 向颖 +11 位作者 袁帅 吴龙 邬娜 谢薇佳 许斌 李成英 张耀 马翔宇 蔡同建 余祖滨 白莉 李亚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观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检测LINC00324在65对配对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4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目的观测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检测LINC00324在65对配对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4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SPCA1、H460和H1299; 1株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324基因的表达;构建LINC00324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LINC00324过表达细胞系;采用CCK-8、Transwell、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LINC00324基因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LINC00324在肺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P <0. 05);以HBE作为对照,LINC00324在A549和H460细胞系中相对低表达(P <0. 05),在H1299和SPCA1细胞系中相对高表达(P <0. 05);成功构建LINC00324过表达A549和H460细胞系,LINC00324基因在A549和H460过表达细胞系中表达均升高(P <0. 05); CCK-8实验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能够抑制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P <0. 05); 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较空质粒对照组能够显著降低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 <0. 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LINC00324基因较空质粒对照组能够显著增加H460和A549肺癌细胞的凋亡(P <0. 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可能通过调节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抑癌基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24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气道菌群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睿 张巧 +3 位作者 王彦 李红 任之栋 马千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目的探索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44例临床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标本,提取DNA后,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 目的探索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44例临床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标本,提取DNA后,采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序,通过对测序数据的层次聚类分析确定出2个亚组,分析组间细菌、真菌菌群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对44例受试者的细菌测序数据聚类分析鉴定出2组聚类簇,与较大的聚类簇(A1组,n=32)相比,较小的聚类簇(A2组,n=12)以嗜血杆菌处于其细菌菌群的优势地位为特征,展示出了更高的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Z=-4.14,P<0.001)和更低的FEV_(1)%pred(t=2.15,P=0.037)。在细菌菌群结构上,2组聚类簇之间α多样性(Chao1指数和Simpson指数,P<0.001)和β多样性(Adonis,R^(2)=0.290,P=0.001)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提示在种水平上,A1组显著富集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具核梭杆菌、奇异劳特普罗菌、脑膜炎奈瑟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产黑色素普雷沃氏菌、苍白普雷沃氏菌、青枯劳尔氏菌,A2组则富集流感嗜血杆菌。在真菌菌群结构上,2组在α多样性上未观察到显著差异(Chao1指数,P=0.230;Simpson指数,P=0.097),而在β多样性上两组差异显著(Adonis,R^(2)=0.068,P=0.002);LEfSe分析提示在种水平上,A1组富集裂褶菌,而A2组则富集变色栓菌、白囊耙齿菌。进一步互作网络分析则提示A2组较A1组展现出了更多的菌属之间的相关关系,且A2组菌属之间的关联强度较A1组更强。结论在稳定期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中,存在以流感嗜血杆菌作为其气道优势定植菌的亚组,该亚组在细菌及真菌菌群结构上与非流感嗜血杆菌优势组存在显著差异,并在临床上表现为更严重的气道炎症水平和更差的肺功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哮喘 诱导痰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