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宋雨汐 徐小 +3 位作者 高宪 段家翔 文静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0-727,共8页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椎旁阻滞组(n=26)。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椎旁阻滞组在全麻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其余医疗处置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7 d内、术后第1、2天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水平,麻醉诱导前(T1)、建立气腹前5 min(T2)、建立气腹时(T3)、第1次肝门阻断时(T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七氟烷、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量以及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178.40(126.55,325.86)vs 292.20(197.20,468.95)U/L]、术后第2天SII[704.13(486.61,1078.59)vs 1075.09(753.80,1614.38)]、术后24 h镇痛药使用量[29.70(27.37,32.07)vs 31.99(28.92,40.81)mg]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椎旁阻滞组T3、T4时MAP、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LH术后炎症反应和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进而保护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肝损伤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3A酶突变类型与舒芬太尼代谢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蒋颖 秦志刚 +7 位作者 冯力元 刘冠磊 黎洁钰 刘先哲 李勇帅 陈妍 李鹏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1-590,共10页
目的 基于细胞色素P450 3A(cytochrome P450 3A,CYP3A)酶突变类型,探究舒芬太尼在中国患者体内药物代谢的性别差异。方法 将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1G位点(cytochrome P450 3A4 gene*1G locus,CYP3A4*1G)和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 目的 基于细胞色素P450 3A(cytochrome P450 3A,CYP3A)酶突变类型,探究舒芬太尼在中国患者体内药物代谢的性别差异。方法 将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1G位点(cytochrome P450 3A4 gene*1G locus,CYP3A4*1G)和细胞色素P450 3A5基因*3位点(cytochrome P4503A5 gene*3 locus,CYP3A5*3)突变组合可能导致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权重,依据CYP3A酶突变程度将患者分为3类:Ⅰ类人群,CYP3A4*1G/*1G基因型或CYP3A4*1/*1G+CYP3A5*3/*3基因型;Ⅱ类人群,CYP3A4*1/*1G+CYP3A5*1/*3基因型;Ⅲ类人群,CYP3A4*1/*1基因型或CYP3A4*1/*1G+CYP3A5*1/*1基因型。研究采用单剂量、双盲、分层随机抽样设计,共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5名腔镜手术患者,独立的统计学家根据术前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分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类各抽取30人构成研究队列(每组男女比例1:1),并随机命名各组为A、B或C组。临床研究人员和受试者对分组结果、基因检测结果双盲。90名患者入室后接受单剂量舒芬太尼诱导,于给药前2 min和给药后2~120 min内共10个时间点采集血样。术后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同一群体内不同性别患者的药物代谢差异并揭盲。结果 队列符合二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揭盲A、B、C组分别对应Ⅰ、Ⅱ、Ⅲ类人群。在不同CYP3A酶突变程度的患者群体内,女性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低于男性,女性的总清除率更高(P≤0.01),0~∞时的药时曲线下面积更小(P<0.05)。此外,Ⅰ类人群中女性的中央室消除速率和药物自中央室的分布速率较男性更大(P<0.05),男性的药物分布半衰期(P<0.05)和消除半衰期(P<0.01)更长。Ⅱ、Ⅲ类人群中男性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均大于女性(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中国患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具有性别差异,女性体内舒芬太尼分布与消除均快于男性,男性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程度更高。术前CYP3A酶基因分型及术中个体化用药对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CYP3A 舒芬太尼 药物代谢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肝切除术后肝衰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
作者 韩嫣 李雨捷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403例低病毒载量... 目的探讨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肝切除术后肝衰(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首次接受肝切除术的403例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HLF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多种指标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结果本研究确定抗病毒治疗史、饮酒史、乙肝表面抗原值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为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PHLF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表现出卓越的区分能力,AUC值分别为0.744(95%CI:0.671~0.818)和0.737(95%CI:0.599~0.876)。校准曲线显示出模型的高准确性(训练集:P=0.995;验证集:P=0.701),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均表明模型提供了更大的临床益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评估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发生PHLF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对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病毒载量乙肝肝癌人群 肝切除术后肝衰 Lasso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徐小 李小东 +1 位作者 文静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42-1651,共10页
目的 探索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4年6月接... 目的 探索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4年6月接受TAAD手术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定义诊断术后1周内AKI,分为AKI组(n=95)和非AKI组(n=43)。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进行预测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TAAD患者术后AKI发生率为68.84%,其中3期AKI为51.58%(49例),38.95%(37例)需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术后AKI组监护室天数、拔管时间及放弃继续治疗率显著高于非AKI组(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第1天单核细胞计数(OR=3.521)、术前肌酐(OR=1.019)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尿酸水平(OR=1.005)与其相关,而术中尿量(OR=0.739)和术后第1天球蛋白水平(OR=0.781)为保护性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AKI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敏感性为0.811,特异性为0.791。结论 通过优化TAAD患者术中尿量、调控术后炎症反应、加强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AKI的发生。AKI风险预测模型对临床早期识别TAAD术后AKI的高危患者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功能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朱圆 熊亚 +4 位作者 李红雨 王丹 陈妍 鲁开智 甯交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产科74名经阴道分娩并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产科74名经阴道分娩并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n=37)。在会阴切开术或会阴修补术前进行0.75%罗哌卡因或1%利多卡因会阴局部浸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会阴疼痛进行评价分级,并对产妇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在注药后1 min (33 vs 26例,P=0.043),产后3 h (31 vs 20例,P=0.006)、4 h (27 vs 11例,P<0.001)、6 h (20 vs 0例,P=0.030),罗哌卡因组VAS为0的产妇多于利多卡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坐立(11 vs 0例,P<0.001)、排尿(22 vs 3例,P<0.001)和睡觉(32 vs 24例,P=0.030)时,罗哌卡因组VAS评分为0的产妇人数均多于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对分娩镇痛满意的产妇(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满意)多于利多卡因组(36 vs 29例,P=0.013)。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静脉pH值、碱剩余、乳酸含量、二氧化碳分压和血红蛋白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会阴浸润麻醉较之于利多卡因能提供更快和更长时间的镇痛,可显著提高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产妇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麻醉 局部 自然分娩 镇痛 产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性全身麻醉改善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手术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高宪 朱圆 +5 位作者 熊亚 杨贞 王丹 常青 鲁开智 甯交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4-690,共7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A)(含非计划性全身麻醉)与CSA联合计划性全身麻醉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术中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孕28周后于本院超声科诊断为...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A)(含非计划性全身麻醉)与CSA联合计划性全身麻醉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接受剖宫产手术术中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孕28周后于本院超声科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准备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2组(n=53):①腰硬联合+计划性全身麻醉(spinal+general anesthesia,SGA)组,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剖宫产、待胎儿取出夹闭脐带后实施全麻;②CSA组:产妇接受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转入ICU率、血流动力学参数、血制品的输入量、术后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①CSA组因术中不能耐受转为全麻者(CSA-GA组)18例,CSA-GA组产妇术中失血量[(2 994±1 895)vs(1 181±504) mL]及失血量>2 000 mL(12 vs 6例)、术后转入ICU(10 vs 2例)、产后30 d抑郁(16 vs 22例)的发生率高于仅接受常规腰硬联合麻醉(CSA-only)组(P均<0.01)。②SGA组的产妇失血量>2 000 mL(8 vs 18例,P<0.05)、术后转入ICU(3 vs 12例,P<0.05)以及产后30 d抑郁发生比例(11/53 vs 38/53,P<0.01)明显低于CSA组。结论接受剖宫产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与非计划性全身麻醉比较,计划全身麻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大出血发生率和ICU入住率;计划性全身麻醉可通过改善手术条件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序昊 贺文泉 +1 位作者 文欣荣 易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提高肥胖患者下肢手术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下肢手术需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肥胖患者80例,分为超声组(U组,n=40)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N组,n=40)。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提高肥胖患者下肢手术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下肢手术需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肥胖患者80例,分为超声组(U组,n=40)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组(UN组,n=40)。观察两组超声成像及阻滞效果。结果 U组超声成像评分为11(6~15)分,26例患者可见腰丛神经;UN组超声成像评分为11(5~15)分,23例患者可见腰丛神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31例成功阻滞,9例阻滞失败;UN组38例成功阻滞,2例阻滞失败,UN组阻滞成功率明显优于U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应用于肥胖患者的腰丛神经阻滞可以弥补超声成像不佳,提高阻滞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超声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及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辜梦月 陈妍 +1 位作者 杨纯勇 鲁开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和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丙泊酚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共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时采集患者从入手术室至手...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和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我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丙泊酚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共6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时采集患者从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期间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局部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tissu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dex,THI)来评价脑氧供需平衡,并采集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脏指数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然后分别通过计算rSO_(2)与MAP的pearson相关系数得到脑血氧测定指数(cerebral oximetry index,COx)、计算THI与MAP的pearson相关系数得到脑总血红蛋白反应指数(total hemoglobin reactivity index,THx)。根据COx和THx设立每位患者CA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监测数据和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分析,分别筛选出rSO_(2)、THI以及由COx和THx所界定的CA范围上下限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剔除混杂因素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SO_(2)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长、总血红蛋白浓度(P<0.05);THI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P<0.05);通过COx获得的CA范围上下限的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术中MAP、PaO_(2)(P<0.05);通过THx获得的CA范围上下限的影响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术中MAP(P<0.05)。结论在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长、总血红蛋白浓度;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的影响因素有高血压病史、术中MAP、P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供需平衡 脑血流自动调节 脑氧饱和度 脑血氧测定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下脑氧供需平衡和大脑自动调节平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傅俊豪 陈妍 +1 位作者 杨纯勇 鲁开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845-1855,共11页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静脉麻醉前后的脑氧供需平衡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脑氧供需平衡和大脑自动调节平台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10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行开腹手术的53例患者,观测从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期间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静脉麻醉前后的脑氧供需平衡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脑氧供需平衡和大脑自动调节平台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10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行开腹手术的53例患者,观测从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期间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saturation, rSO)、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cerebral tissue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index, TH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采用rSO以及THI评价脑的氧合情况。然后计算整个手术过程中rSO与MAP之间的移动线性Pearson相关系数,即COx,计算THI与MAP之间的移动线性Pearson相关系数,即THx。利用COx和THx探讨大脑自动调节的上下限和平台长度。间断采集血气分析,患者都采用标准化麻醉管理。结果 左右两侧脑rSO在麻醉前和麻醉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1,右侧P<0.001);左右两侧脑THI在麻醉前和麻醉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01,右侧P<0.001)。左右侧rSO和THI分别根据年龄、是否阻断肝门和手术时长分组比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曲线显示左右脑THI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左脑THI随年龄变化趋势r=-0.261 8,P=0.058 3;右脑THI随年龄变化趋势r=-0.283 6,P=0.039 6)。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由COx界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上限和调节范围分别为(81.98±12.63)、(93.67±13.69)、(11.22±8.38)mmHg。由THx界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上限和调节范围分别为(79.96±10.61)、(93.77±12.34)、(13.79±8.63)mmHg。由COx和THx界定的CA上限、下限和调节范围根据年龄是否大于50岁、是否阻断肝门和手术时长是否大于360 min进行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麻醉后会降低患者左右脑rSO和THI,左右脑THI受到年龄影响,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下限、上限以及自动调节范围不受年龄是否大于50岁、是否阻断肝门和手术时长是否大于360 min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供需平衡 大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 脑氧饱和度 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每搏量变异的容量管理策略在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艰 杨贞 +3 位作者 高宪 朱圆 鲁开智 甯交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8-922,9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nce,SVV)为导向的容量管理策略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 目的探讨基于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nce,SVV)为导向的容量管理策略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53.3±8.5)岁,体质量(59.8±9.0)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VV组(n=25)。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式。对照组根据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进行液体输注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SVV组根据FloTrac/Vigileo分析得到的SVV值指导液体输注和血管药物的使用,维持SVV在13%以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术中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肾脏功能、PACU及ICU停留时间。结果 SVV组患者术中血压稳定,手术结束时乳酸水平无明显增高[(2.48±0.26)mmol/L vs(1.48±0.89)mmol/L,P<0.05];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氧合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 52%,P<0.05);术中晶体液的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 150±235)mL vs(1 981±808)mL,P<0.01],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72%vs 44%,P<0.05),多巴酚丁胺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n=25,36%vs 8%,P<0.05),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18±0.63)d vs(3.38±1.36)d,P<0.01],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V的容量管理策略能优化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循环状态,减少容量过负荷和血管活性药物滥用的潜在危害,改善微循环灌注,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FLOTRAC/VIGILEO 每搏量变异 容量管理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11
作者 熊亚 文静 +4 位作者 何青盈 顾建腾 易斌 鲁开智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22-1429,共8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中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方法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2月17日至2022年5月19日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产妇为研究对象,对... 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中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方法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2月17日至2022年5月19日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产妇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和总结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要点。结果术前完善45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的各项检查,多学科协作诊疗,确定最佳的分娩时机。术中予以科学的麻醉监测管理,合理有效地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补充血容量以维持产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1例因术中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导致心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死亡,余下44例(97.8%)产妇均安全完成剖宫产手术,其中33例(73.3%)返回产科普通病房,其余11例(24.4%)术后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其中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产妇在ICU治疗过程中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PAH危险分级越高的产妇,不良结局和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发生率也越高。结论在多学科诊疗协作和全面术前评估和准备的基础上,联合科学有效的麻醉监测和处理,尤其重视中重度PAH产妇的管理和监测,是改善妊娠合并PAH产妇剖宫产预后,提高安全性的麻醉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肺动脉高压 围术期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对肝肺综合征大鼠肝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子洋 雷雨豪 +5 位作者 吴宪锋 宋艾璘 杨纯勇 杨智勇 李雨捷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96,共10页
目的 探索梓醇通过增强TGR5表达和降低肝胆汁酸水平对胆总管结扎术(CBDL)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CBDL组和梓醇(Catalpol)组],评估生存率、动脉血氧分压(P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肝功能、... 目的 探索梓醇通过增强TGR5表达和降低肝胆汁酸水平对胆总管结扎术(CBDL)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CBDL组和梓醇(Catalpol)组],评估生存率、动脉血氧分压(PO2)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肝功能、肝肺组织病理变化差异;进一步分析胆汁酸表达水平和TGR5的关系以及相关机制。结果 梓醇治疗改善CBDL导致的肝功能损伤,提高CBDL的生存率和改善了低氧血症;减少了肝、肺血管新生。同时,梓醇通过增强TGR5和降低FXR的表达,减轻BAs水平过高引起肺损伤。结论 梓醇通过上调TGR5和降低FXR的表达,改善BAs水平过高引起的肺损伤,发挥对CBDL大鼠的肝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HPS) 梓醇 TGR5 B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摄入限制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先建 文静 +4 位作者 段家翔 向伦理 杨贞 何青盈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究甲硫氨酸摄入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M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3±2)g的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按... 目的探究甲硫氨酸摄入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M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体质量为(23±2)g的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Sham组、LPS组和LPS+MR组。对各组小鼠的肺组织行HE染色和肺损伤病理评分。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各组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及其相关趋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3,CCL3)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Sham组小鼠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的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LBP和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CD11b和F4/80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肺间质和肺泡巨噬细胞浸润明显;M-CSF、GM-CSF和CCL3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均<0.01)。MR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ALI,降低LPS组小鼠肺损伤病理评分(P<0.01);MR可以减少ALI小鼠肺组织LBP和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LPS组小鼠相比较,LPS+MR组小鼠肺组织CD11b、F4/80M-CSF、GM-CSF和CCL3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MR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进而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和活化、减轻LPS诱导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巨噬细胞 甲硫氨酸摄入限制 趋化因子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R13对高原大鼠肺冲击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青盈 李悦 +5 位作者 文静 向伦理 段家翔 廖先建 易斌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52-2359,共8页
目的探究血红蛋白变构剂乙丙昔罗[efaproxiral(RSR13)]对高原地区爆炸冲击波致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健康雄性大鼠,共8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伤组和RSR13+冲击伤组,RSR13+冲击伤组大鼠在接受冲击前2 h腹腔注... 目的探究血红蛋白变构剂乙丙昔罗[efaproxiral(RSR13)]对高原地区爆炸冲击波致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健康雄性大鼠,共8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伤组和RSR13+冲击伤组,RSR13+冲击伤组大鼠在接受冲击前2 h腹腔注射RSR13(150 mg/kg):其中60只大鼠放置在距爆源同侧5 m处,为5 m冲击伤组(n=30)、5 m RSR13+冲击伤组(n=30);16只大鼠放置在距爆源同侧6 m处,6 m冲击伤组(n=8)、6 m RSR13+冲击伤组(n=8),余下6只大鼠为对照组(n=6)。观察距爆源5 m处各组大鼠24 h内生存情况。对距爆源6 m处存活24 h大鼠,采用HE染色与肺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情况,测定大鼠动脉血气;采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剪切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RSR13预处理可增加高原环境下距爆源5 m处爆炸后即刻存活率[46.7%(冲击伤组)vs 93.3%(RSR13+冲击伤组),P<0.01]和爆炸后1 h存活率[46.7%(冲击伤组)vs 86.7%(RSR13+冲击伤组),P<0.01]。RSR13可降低高原环境下距爆源6 m处大鼠肺损伤病理评分[(13.70±0.78)(冲击伤组)vs(8.27±0.93)(RSR13+冲击伤组),P<0.01]。RSR13对高原环境下肺冲击伤大鼠动脉血气无明显影响(P>0.05),RSR13可增加高原距爆源6 m处大鼠肺组织GSH含量[(22.62±10.88)(冲击伤组)vs(40.27±12.47)(RSR13+冲击伤组)μg/g,P<0.05)、但对MDA含量与SOD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降低肺组织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P<0.01)、增加occludin表达量(P<0.05)。结论RSR13对高原爆炸冲击波所致大鼠肺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加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和降低肺通气屏障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R13 高原地区 爆炸伤 冲击波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肾损伤继发肺损伤的修复功用
15
作者 黎洁钰 秦志刚 +4 位作者 薛正威 刘祥凤 江玲 李鹏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继发肺损伤的修复功用。方法将75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22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常规行开腹关腹手术;肾缺血再灌注(RIR)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继发肺损伤的修复功用。方法将75只6~8周龄健康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22 g)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常规行开腹关腹手术;肾缺血再灌注(RIR)组,双侧肾蒂夹闭50 min后再灌注;Dex预处理(Dex+RIR)组,双侧肾蒂夹闭前15 min经腹腔注射Dex(25μg/kg)。各组于造模后24、48、72、96、120 h(n=5),收集肺组织、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颈动脉血。观察并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肺组织损伤程度及修复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泡灌洗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RT-qPCR)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转录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KI后48 h内,RIR组和Dex+RIR组肺损伤评分升高、PaO_(2)降低,但Dex+RIR组肺损伤评分及PaO_(2)水平均优于RIR组;AKI后96 h内RIR组肺损伤评分维持高水平,PaO_(2)维持低水平,而Dex+RIR组肺损伤评分和PaO_(2)于48 h后出现持续好转。AKI后RIR组肺泡灌洗液TGF-β1和CTGF以及肺组织IL-6转录水平呈现出由高水平向低水平变化的趋势,但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Dex干预使24~120 h时间点TGF-β1显著降低(P<0.01),24~72 h IL-6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TGF呈上升趋势并于48~96 h维持较高水平;AKI后RIR组SP-C转录水平在24 h显著上调(与Sham组比较,P<0.001),48~120 h大幅下降至低水平(与RIR组24 h比较,P<0.05),而Dex可改善此种AKI所致的SP-C转录抑制现象。结论Dex可改善急性肾损伤继发肺损伤后肺换气功能,并将肺损伤修复时间窗从96~120 h提前至48~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肾缺血再灌注 急性肺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器官功能不全的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黎鑫 衣杏林 +8 位作者 陈妍 邓鑫 刘祥凤 刘先哲 蒋颖 刘冠磊 陈春梅 邱芳 顾健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6-752,共7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麻醉科手术室实施肝移植手术的375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EAD的患者90例,未发生EAD的患者266例,...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麻醉科手术室实施肝移植手术的375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EAD的患者90例,未发生EAD的患者266例,比较2组患者30项基线资料。按照7∶3的比例进行分组后,在训练集中依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EAD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等指标评估模型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EAD发生率为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肿瘤复发史(OR=3.15,95%CI:1.28~7.77,P=0.013)、手术时间(OR=1.22,95%CI:1.04~1.42,P=0.015)与术后发生EAD有关,根据约登指数鉴定的0.519为截点划分预测结局后,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模型表现尚可,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术后EAD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肿瘤复发史、手术时间,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功能不全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风险预测模型
17
作者 孙义竹 李雨捷 +6 位作者 梁浩 刘祥 黄家号 舒欣 宋艾璘 杨智勇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0-767,共8页
目的基于术前及术中用药指标建立一个预测非肝脏手术患者术后肝损伤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国内3家大型综合医院开发的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22年9月行非肝脏手术术后出现肝损伤患者315例,按阳性∶阴性... 目的基于术前及术中用药指标建立一个预测非肝脏手术患者术后肝损伤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国内3家大型综合医院开发的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22年9月行非肝脏手术术后出现肝损伤患者315例,按阳性∶阴性为1∶3的比例随机匹配同期非肝脏手术术后未发生肝损伤的928例病例作为阴性对照病例。将这1243例患者根据R语言设置的代码以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建模组(n=869)和验证组(n=374)。利用患者术前临床指标(基本信息、病史、相关评分表、手术相关信息和实验室检查)及术中用药情况基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linear,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的模型,并在验证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精准-召回曲线(percision-recall curve,P-R)、临床决策分析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Kappa值、灵敏度、特异度、Brier分数、F 1分数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结果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的模型以XGBoost算法最优,验证组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为0.916(95%CI:0.883~0.949),精准-召回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precision-recall curve,AUPRC)为0.841,Brier评分0.09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5%和87.10%。结论基于XGBoost算法建立的非肝脏手术术后肝损伤预测模型对术后肝损伤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术后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缓解急进高原导致的血循环改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悦 向伦理 +7 位作者 段家翔 顾健腾 易斌 鲁开智 陈卡 糜漫天 李鹏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9,共7页
目的观察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急进高原的健康成年人血循环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3-7月招募陆军军医大学在校男性学员24名,年龄(24.0±1.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RIPC)... 目的观察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急进高原的健康成年人血循环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3-7月招募陆军军医大学在校男性学员24名,年龄(24.0±1.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RIPC)组,每组12人,测量被试者循环动力学指标与脑氧饱和度的基线值后,RIPC组利用气压式血压计接受连续7 d的上肢缺血预处理,对照组接受相同的步骤,但未给予缺血处理。采用低压舱模拟4000 m高原的氧分压和大气压力。观察两组被试者在进入模拟舱后减压前和减压至海拔4000 m 2 h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并留取血液标本,测定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1水平。结果两组被试者各项指标基线值及减压前数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到达海拔4000 m处2 h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均降低,RIPC组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收缩压均降低(P<0.05);其中RIPC组外周血管阻力(1172.8/1130.9 dyn·s·cm^(-5)vs 1225.8/993.0 dyn·s·cm^(-5))降低的幅度(3.6%vs 19.8%,P=0.009)显著小于对照组,RIPC组每搏输出量(99.3/84.3 mL vs 82.9/78.8 mL)降低的幅度(17.8%vs4.1%,P=0.032)高于对照组。两组被试者心率均增加,脉搏血氧饱和度、左侧和右侧脑氧饱和度均降低,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IPC组左侧脑氧饱和度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6.0±3.5%vs-8.6±2.4%,P=0.049)。RIPC组循环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233±1175 pmol·L^(-1)vs 5995±1079 pmol·L^(-1),P<0.05)。结论RIPC可通过缓解低压低氧引起的外周循环阻力下降,有效维持组织的氧供,缓解急进高原引起的心血管代偿性反应,提高急进高原人体早期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肢体缺血预处理 急性低压低氧 血流动力学 脑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联数字评分量表在开胸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秦雪 刘娟 +1 位作者 鲁开智 王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评价多联数字评分量表在开胸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联数字评分量表组(M组)和对照组2组(n=37)。M组:患者离开手术室转送到监护病房前及术后每2小时根据多联... 目的评价多联数字评分量表在开胸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联数字评分量表组(M组)和对照组2组(n=37)。M组:患者离开手术室转送到监护病房前及术后每2小时根据多联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恶心及呕吐评分量表、呼吸抑制程度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调整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持续剂量和单次加强剂量;对照组:按照预设的持续给药剂量和单次PCA剂量实施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剂量不予调整。两组PCIA的预设镇痛方案为:舒芬太尼300μg+氟比洛芬酯200 mg+托烷司琼15 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 L持续泵注,持续给药剂量3 m L/h,单次PCA剂量2 m 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 h和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48 h PCA的总共消耗量、PCA的有效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各个观察时间点M组的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的PCA有效按压次数显著降低(P<0.05);M组术后2 h和4 h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和8 h BCS舒适评分明显升高(P<0.05);M组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M组术后2 h PCA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4、8、24、48 h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M组总体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2例呼吸抑制,2例眩晕和3例恶心、呕吐,M组发生3例眩晕和2例恶心、呕吐。两组均无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结论与单纯PCIA相比,多联数字评分量表指导实施的PCIA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提高了术后镇痛的质量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评分量表 术后镇痛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鹏 陈芋文 +5 位作者 李雨捷 杨智勇 钟坤华 张矩 鲁开智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64-1769,共6页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在预测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入院后死亡率方面的应用。方法纳入MIMICⅢ数据库18094例ICU住院患者,将总数据集(n=18094)随机分为训练集(n=12666,70%)和测试集(n=5428,30%)。基于Pytho...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在预测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入院后死亡率方面的应用。方法纳入MIMICⅢ数据库18094例ICU住院患者,将总数据集(n=18094)随机分为训练集(n=12666,70%)和测试集(n=5428,30%)。基于Python平台,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学习算法,利用LASSO特征选择结果,建立预测重症监护室患者入院后死亡率的模型。并使用测试集进行模型评估。结果基于SVM算法构建ICU患者入院后24 h和48 h死亡率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8051(0.7936-0.8166)和0.8117(0.7999-0.824),敏感性分别为0.7513和0.7372,特异性分别为0.7130和0.7429。结论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的预测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具有较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住院患者死亡率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