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军空中突击部队索降训练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苟文隆 李殿威 +5 位作者 路星辰 刘星 邱金龙 王钟 王子明 刘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陆军空中突击部队索降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训练伤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于2022年9月对某部官兵进行训练伤问卷调查。统计索降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根据是否存在训练伤将被试... 目的调查分析陆军空中突击部队索降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训练伤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于2022年9月对某部官兵进行训练伤问卷调查。统计索降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根据是否存在训练伤将被试者分为训练伤组与对照组。从两组被试者一般情况、身体素质、训练前受伤及训练后受伤情况等方面分析索降训练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数据分析303例,其中索降训练伤发生115例(训练伤组,37.95%),对照组188例。训练伤高发部位依次为踝关节(19.72%)、膝关节(15.49%)和腕关节(13.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军龄(95%CI:1.011~1.209,P=0.028)、独生子(95%CI:1.541~4.578,P=0.000)、仰卧起坐成绩(95%CI:0.922~0.970,P=0.000)和3000 m跑成绩(95%CI:1.001~1.010,P=0.029)是索降训练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独生子、核心肌力和有氧耐力不足以及较年长的空中突击部队官兵更易发生索降训练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突击部队 索降 军事训练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雌激素缺乏经调节海马线粒体功能与胞外基质重塑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与进程
2
作者 张轩 周茂虎 +2 位作者 孟召友 郭林 张吉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849-1861,共13页
目的绝经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率显著升高,绝经导致的卵巢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AD致病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卵巢雌激素调节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的机制尚无详细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海马转录... 目的绝经后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率显著升高,绝经导致的卵巢雌激素缺乏被认为是AD致病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卵巢雌激素调节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的机制尚无详细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海马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探讨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所致的雌激素缺乏促进AD发生的关键分子和通路。方法构建模拟绝经的OVX小鼠模型,提取海马mRNA和蛋白分别进行转录组学测序(n=3)和蛋白质组学测序(n=3),差异基因/蛋白的阈值设为差异倍数变化>1.5且P<0.05。然后将双组学共趋势分子进行GO、KEGG富集及聚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关键通路;最后将共趋势分子与人类AD数据库(AlzDate)海马差异基因数据集进行表达趋势比对,将变化趋势一致的基因利用string、GeneCards/Uniports等在线资源进行蛋白互作与网络分析,筛选关键分子。结果转录组学鉴定出139个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组学鉴定出24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8个分子在两组学中表达趋势一致。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共趋势分子主要参与轴突生成、细胞骨架动态调节及长链脂肪酸转运。与人类AD数据库比对后,发现18个共趋势分子中11个基因与人类海马AD数据库筛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一致,互作网络鉴定出Aldoc、Aldh6a1、Etnppl和Itih3是关键的基因,这些基因分别参与糖酵解、线粒体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及透明质酸代谢介导的细胞外基质重塑;另有3个差异分子(Prxl2a、Set、Plin4)在AD患者海马数据库中无记录。结论绝经后卵巢雌激素缺乏可能通过下调海马Aldoc、Etnppl和Aldh6a13个关键基因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下调海马Itih3基因表达介导细胞外基质稳定性,上述各种效应协同抑制海马轴突再生能力、破坏细胞骨架稳定性、阻碍长链脂肪酸转运,最终驱动AD的发生和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卵巢切除 海马 多组学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来源外泌体通过miR-223-3p/FOXO3通路抑制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3
作者 陈红娅 唐渝镇 +1 位作者 曹英 陈墨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80-1788,共9页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COPD-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exosome,COPD-Exo)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例COPD患者和6例非COPD患者(对照),在临...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COPD-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exosome,COPD-Exo)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2023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例COPD患者和6例非COPD患者(对照),在临床肺泡灌洗过程中收集肺泡灌洗液,提取COPD-Exo、非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来源的外泌体(ctrl-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exosome,Ctrl-Exo),使用电镜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使用茜素红染色、qRT-PCR检测COPD-Exo干预成骨细胞后成骨分化水平的改变。对GEO数据库数据集(GSE218571)中COPD-Exo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COPD-Exo中差异表达的miRNA,使用Antagomir阻碍MircoRNA功能,明确具有成骨分化调控功能的miRNA,使用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NA的下游靶基因并进行验证。结果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内均可提取出外泌体。茜素红染色及PCR结果表明,COPD-Exo可以抑制人hFOB 1.19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OPD-Exo中miR-223-3p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使用Antagomir阻碍miR-223-3p可减轻COPD-Exo对于人hFOB 1.19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抑制(P<0.05)。Targetscan预测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23-3p可能靶向抑制成骨分化相关因子FOXO3的表达(P<0.05)。结论COPD-Exo可能通过miR-223-3p抑制人hFOB 1.19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该过程与miR-223-3p抑制FOXO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外泌体 成骨分化 miR-223-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表大数据构建中青年下肢冠状面力线不良预测模型
4
作者 左席珍 刘力铭 +3 位作者 雷凯 杨鹏飞 傅德杰 郭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8-877,共10页
目的基于体表大数据构建我国中青年下肢冠状面力线不良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的下肢冠状面力不良预测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筛选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15例膝... 目的基于体表大数据构建我国中青年下肢冠状面力线不良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的下肢冠状面力不良预测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筛选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15例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患者的病历资料,测量其下肢冠状面力线(简称下肢力线)。按照下肢力线分级标准将915例患者分中立位下肢力线及下肢力线不良两组,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析训练集性别、年龄及体表大数据(包括BMI、下肢长、双膝距、双踝距、皮下脂肪厚度)的7项指标用于预测下肢力线不良的价值,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使用校准曲线、ROC曲线和DCA曲线评估模型对下肢力线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集640例,其中男性299例,女性341例,中位年龄41.5岁;验证集275例,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47例,中位年龄41.0岁。训练集中中立位下肢力线和下肢力线不良两组间的性别、年龄、BMI等7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了含BMI[(24.31±3.58)kg/m^(2);OR=1.12,95%CI:1.06~1.19,P<0.001]、下肢长[82.00(78.00~87.00)cm;OR=0.95,95%CI:0.92~0.98,P=0.002]、双膝距[30.00(16.00~45.25)mm;OR=1.06,95%CI:1.05~1.07,P<0.001]、双踝距[23.00(18.00~30.00)mm;OR=0.98,95%CI:0.96~1.00,P=0.078]、性别[男性299(46.72%);OR=0.70,95%CI:0.46~1.06,P=0.089]的预测模型,模型预测下肢力线不良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08、0.770。结论基于体表大数据,初步构建我国中青年下肢力线不良预测模型,其对于下肢力线不良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冠状面力线不良 体表大数据 预测模型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机械拉伸应力通过Piezo1介导肌腱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墨龙 陈万 唐康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0-1049,共10页
目的探索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Piezo1在过度机械拉伸应力诱导肌腱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8周龄雄性C57小鼠(n=20,体质量22~26 g)的肌腱细胞,采用Flexcell系统建立机械拉伸诱导肌腱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将肌腱细胞分为对... 目的探索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Piezo1在过度机械拉伸应力诱导肌腱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8周龄雄性C57小鼠(n=20,体质量22~26 g)的肌腱细胞,采用Flexcell系统建立机械拉伸诱导肌腱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将肌腱细胞分为对照组、20%拉伸组、20%拉伸+Yoda1组、20%拉伸+GsMTx4组、20%拉伸+Piezo1敲低慢病毒(Lv-Piezo1)组及20%拉伸+对照慢病毒(Lv-Ctrl)组,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和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Piezo1在肌腱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将肌腱细胞分为20%拉伸组、20%拉伸+siRNA介导Calpain2敲低(si-Calpain2)组、20%拉伸+对照siRNA(si-Ctrl)组,Western blot检测Piezo1下游信号Calpain2/BAX/Caspase3轴的激活情况。结果过度机械拉伸应力作用下,20%拉伸组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oda1进一步促进了机械拉伸应力诱导的肌腱细胞凋亡(P<0.05),而GsMTx4和Lv-Piezo1表现出相反的作用(P<0.05)。过度机械拉伸应力作用下,肌腱细胞Calpain2、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强(P<0.05)。20%拉伸+si-Calpain2组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低于20%拉伸组、20%拉伸+对照siRNA组(P<0.05),敲低Calpain2可抑制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减轻肌腱细胞凋亡(P<0.05)。结论过度机械牵拉应力通过激活Piezo1和下游Calpain2/BAX/Caspase3通路诱导肌腱细胞凋亡,Piezo1有望成为肌腱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1 肌腱细胞 细胞凋亡 机械拉伸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相关基因预后评估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俊峰 郭俊峰 +1 位作者 张纲 谭颖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36-1841,共6页
目的建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相关基因(proliferation-associa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PADEGs)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方法从MSigDB数据库中收集了1899个增殖相关基因,在TCGA... 目的建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相关基因(proliferation-associa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PADEGs)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方法从MSigDB数据库中收集了1899个增殖相关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OSCC患者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将OSCC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到训练组和验证组,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获得了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有差异的PADEGs,通过单因素Cox分析、Lasso回归分析,构建增殖相关基因风险回归模型,并通过生存分析、独立预后分析评估该模型的准确性。将验证组OSCC患者数据代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了8个建模基因(APP、STC1、SFRP1、ABCB1、HPRT1、ZAP70、ST8SIA1、ADGRG1),构建了风险回归模型。具有高风险评分的OSCC患者预后较差(P<0.01),该增殖相关基因风险回归模型评分可作为OSC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相关基因风险回归模型,它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干预和管理中成为可靠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血流限制训练对军校学员上肢肌肉即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越 杨亚萌 +3 位作者 常乐 唐康来 李殿威 郑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43-2351,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性血流限制训练(traditional blood flow restriction,tBFR)与实用性血流限制训练(practical blood flow restriction,pBFR)对军校学员上肢肌肉即时效应的影响,探究pBFR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陆军军医大学10名训练有素... 目的比较分析传统性血流限制训练(traditional blood flow restriction,tBFR)与实用性血流限制训练(practical blood flow restriction,pBFR)对军校学员上肢肌肉即时效应的影响,探究pBFR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陆军军医大学10名训练有素的健康大学生,在完成基线测量后,采用优势侧上臂哑铃交替弯举的动作,均在5周内完成单纯低负荷(low-intensity,LI)、低负荷联合tBFR(LI-tBFR)、高负荷联合tBFR(HI-tBFR)、低负荷联合pBFR(LI-pBFR)、高负荷联合pBFR(HI-pBFR)训练。每名受试者每次训练方式均随机产生,直至完成全部5次训练,相邻2次训练间隔1周。测量每次训练全过程的表面肌电,在训练前后测量受试者的肌肉厚度和上肢臂围,在每次训练后记录受试者的主观疲劳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是tBFR还是pBFR,LI-BFR与LI相比以及HI-BFR与LI-BFR比较,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值均有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LI-tBFR与LI-pBFR以及HI-tBFR与HI-pBFR之间,RMS值却无明显差别。肌肉厚度和上肢臂围方面,在联合BFR训练后相较于训练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增加量方面(肌肉厚度平均0.2~0.3 mm,上肢臂围平均0.3~0.4 cm),tBFR与pBFR之间并无显著差别。主观疲劳度方面,随着负荷的增大,疲劳程度逐渐增加,相同负荷训练时tBFR与pBFR的疲劳度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即时效应研究中,pBFR能够起到与tBFR相类似的效果,均能有效促进军校学员上肢肌肉的即时激活效应,增加肌肉肥大,对于军校学员乃至普通大众,在没有专业训练场地及器材的条件下,自行进行pBFR训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军校学员 表面肌电 实用性 肌肉厚度 上肢臂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