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反应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金城 张小勤 +4 位作者 刘杰 李童心 吴毅 何萍 吴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1-601,共11页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食管鳞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反应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174例食管鳞癌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的CT...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食管鳞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反应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174例食管鳞癌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的CT及临床信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与测试集(n=52)。提取并筛选CT影像组学特征,使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进行5折交叉验证,在测试集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F1分数评估预测模型性能,对于表现最佳模型使用局部可解释模型不可知的解释(local interpretable model-agnostic explanations,LIME)算法进行解释。结果174例患者中有115例患者出现临床缓解(66.1%)。从患者临床信息与CT影像中筛选出1个临床特征、10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最佳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AUC)分别是0.750(95%CI:0.616~0.883)和0.766(95%CI:0.647~0.895)。最优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F1分数为0.829。基于LIME算法,最佳模型对实例样本的预测显示出可靠性。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性能良好,通过预测食管鳞癌患者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反应,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华茜 王海东 +3 位作者 聂丽 魏亚男 张曌 刘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94-2001,共8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肺癌胸腔镜手术的354例住院患者。采用LASSO回归筛选潜在因素后...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肺癌胸腔镜手术的354例住院患者。采用LASSO回归筛选潜在因素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校准度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有效性。使用净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比较本研究构建模型与Caprini模型对于结局事件的预测性能优劣。结果LASSO回归筛选出17个潜在的影响因素,以此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下肢静脉曲张为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拟优度良好。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2和0.963,建模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2(95%CI:0.840~0.983),而Caprini模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25和0.860,AUC为0.752(95%CI:0.657~0.846),建模组相较于Caprini模型的NRI为0.709,IDI为0.431。DCA结果显示,应用本研究模型的净收益高于Caprini模型。结论D-二聚体、CVC和下肢静脉曲张为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深静脉血栓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的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润媛 陈星材 +7 位作者 吴蔚 姚洁 郭美 马晋峰 曹锡梅 粘永健 吴毅 崔慧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770-1778,共9页
目的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拟构建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150例患者的45000张术前增强CT图像。经过UperNet Swi... 目的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拟构建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150例患者的45000张术前增强CT图像。经过UperNet Swin网络自动分割和肿瘤体积的计算,使用ResNet50、Swin Transformer和VIT 3个网络进行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的构建。使用精准率、召回率、F1-score、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等指标在150例内部数据集上评价模型性能,描绘混淆矩阵和ROC曲线。结果在3个食管癌T分期诊断的模型中,Swin Transformer模型结合肿瘤体积、病理信息等特征的分期诊断效果最好,T1~T4期的精准率分别为1.00、0.67、0.83、1.00,AUC为0.861,优于ResNet50和VIT分期诊断模型,它们的精准率分别为0.13、0.27、0.59、0.81和0.03、0.14、0.56、0.75,AUC分别是0.611和0.542。结论与ResNet50和VIT网络比较,Swin Transformer网络能够更精准进行食管癌智能T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食管癌 增强CT Swin Transformer T分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何闯 吴蔚 +5 位作者 袁晶 陈玉潇 杨丽 李良山 李廷源 黄学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术前活检是否影响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2014年行根治术的ⅠA期NSCLC患者225例,根据是否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依临床基本特征进行1∶1倾向性匹配分... 目的探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术前活检是否影响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2014年行根治术的ⅠA期NSCLC患者225例,根据是否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依临床基本特征进行1∶1倾向性匹配分析(PSM),活检组和非活检组分别有47例纳入研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PSM匹配后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匹配后中位随访时间58.5个月,活检组和非活检组的PFS分别为(64.8±31.4)和(61.2±34.4)个月,两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888),OS分别为(67.9±30.2)、(65.3±31.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术术前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不是患者P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论ⅠA期NSCLC术前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不影响患者的PFS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ⅠA期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危重伤病员救治和转运中的应用及其对我军战创伤救治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蔚 何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高科技武器的大量使用导致现代战争中极重伤员越来越多;随着战伤救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往无法救治的重症战创伤得到救治;然而这一部分生命得以维系的重症伤员随即出现极危重的呼吸、循环衰竭,最终伤死率极高。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伤员转运 急性心肺功能衰竭 战伤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