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S1转录上调FBXO45通过EMT而促进肝癌的侵袭迁移
1
作者 朱贞宝 吴飞繁 +2 位作者 顾永鹏 谢传明 张雷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32-1341,共10页
目的探究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1,ETS1)和F-盒蛋白45(F-box protein 45,FBXO45)在人肝癌细胞中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Jaspar、hTFtarget、Cistrome转录因子数据库预测网站预测FBXO45... 目的探究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1,ETS1)和F-盒蛋白45(F-box protein 45,FBXO45)在人肝癌细胞中侵袭转移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Jaspar、hTFtarget、Cistrome转录因子数据库预测网站预测FBXO45的转录因子。根据各个数据库预测的结果取交集,对筛选出的候选转录因子分别在高转移人肝癌细胞(highmetastatichuman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HCCLM3)和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Huh7)中敲低各个的基因表达后检测FBXO45的表达情况,选出对FBXO45表达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分析并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实验验证与FBXO45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确定FBXO45潜在的转录因子。在肝癌细胞HCCLM3和Huh7中过表达ETS1后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在过表达ETS1情况下敲低FBXO45检测对其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通过预测FBXO45转录因子后取交集筛选出3个候选转录因子,分别是ETS1、SPI1和YY1)。在HCCLM3和huh7细胞中分别敲低ETS1、SPI1和YY1,结果发现ETS1敲低后显著导致了FBXO45的表达降低(P<0.05)。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的分析显示,ETS1和FBXO45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001;R=0.40,P=0.0219)。ChIP实验结果提示,ETS1可以和FBXO45启动子序列特异性结合而调控其表达,证实了ETS1为FBXO45潜在的转录因子。然后在肝癌细胞HCCLM3和Huh7中过表达ETS1后发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加,并上调了N-cadherin、Snail蛋白的表达(P<0.01)。此外,在ETS1过表达的情况下敲低FBXO45后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迁移能力(P<0.01)。结论ETS1激活FBXO45的转录使其高表达而通过EMT途径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E26转化特异性转录因子1 上皮间充质转化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段切除联合体位引流治疗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肝胆管结石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光宇 田峰 +3 位作者 何宇 张雷达 李大江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联合体位引流在治疗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肝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患者165例,按出院后是否行体位引流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术后未行体位引流)和体位引流组8...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联合体位引流在治疗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肝胆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患者165例,按出院后是否行体位引流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81例(术后未行体位引流)和体位引流组84例(术后坚持行体位引流),分析临床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及术后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等无明显差异,随访期内对照组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体位引流组(P<0.001)。对照组急性胆管炎复发率明显高于体位引流组(P<0.001)。对照组的右后下段胆管累积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体位引流组(P=0.021)。结论肝段切除联合体位引流能有效降低伴有右后下段胆管成角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胆管炎及结石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结石复发 右后下段胆管成角 体位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家云 张辉 +3 位作者 张诗育 赖洁娟 欧晏娇 张雷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29-2538,共10页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的三联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目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的三联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目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5例行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TACE术前和术后随访的血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征,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转化切除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指标评价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以评估三联疗法的安全性。结果105例接受三联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有33例死亡,72例仍存活。ORR为62.8%,DCR为72.3%,转化切除率为11.4%。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0.3±0.8)个月。所有等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1%,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的三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为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仑伐替尼 免疫治疗 PD-1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告知/隐瞒对早、中期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疾病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揭彬 邱琰 +3 位作者 陈耿 夏锋 马宽生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84-2290,共7页
目的探讨诊断告知或隐瞒对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疾病感知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手术的早、中期肝癌患者,按照出院前是否被告知其肝癌诊断,分为告知组和隐瞒组,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疾病感知问卷进行测评,测评时点为入院时、出... 目的探讨诊断告知或隐瞒对肝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疾病感知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手术的早、中期肝癌患者,按照出院前是否被告知其肝癌诊断,分为告知组和隐瞒组,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疾病感知问卷进行测评,测评时点为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时。观察隐瞒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时是否得知了诊断实情以及知情的途径。结果 2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50例(52. 6%)被告知了肝癌诊断。焦虑症状发生率: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时,隐瞒组均显著高于告知组(P=0. 045、P=0. 001);纵向比较,告知组的焦虑发生率随时间迁移而逐渐下降,而隐瞒组的焦虑发生率逐渐增加。抑郁症状发生率:在出院时告知组显著高于隐瞒组(P=0. 043),但出院后1个月时,告知组的抑郁发生率低于隐瞒组(P=0. 039),纵向比较,告知组的抑郁发生率在出院时最高,出院后1个月时显著下降,而隐瞒组的抑郁发生率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时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疾病感知方面:出院后1个月时,告知组"对疾病的知识了解"以及"自我对疾病的控制力"评分均显著高于隐瞒组(P均<0. 001),而"情绪受影响程度"评分,告知组显著低于隐瞒组(P=0.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告知诊断与出院后1个月时的"情绪受影响程度"显著负相关(P <0. 001)。隐瞒组在出院后1个月时,84. 4%的患者已通过自己的方式得知了诊断实情,查看诊断证明书等病历资料是知情的主要途径。结论告知诊断有利于早中期肝癌患者调节情绪以及形成积极的疾病感知。建议对有明确的知情意愿的早中期癌症患者,满足患者的知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诊断告知 焦虑 抑郁 疾病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应激研究进展与类战争心身应激模型建立的思考 被引量:22
5
作者 夏锋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335-2340,共6页
在高危险、高恶劣且多重压力的极端作战环境中执行任务,是军事职业的一大特征。极端作战环境的存在会对军事作业人员的绩效表现产生极大干扰,对军事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产生巨大影响,使得作业人员持续处于严重的军事应激状态,最终造成军... 在高危险、高恶劣且多重压力的极端作战环境中执行任务,是军事职业的一大特征。极端作战环境的存在会对军事作业人员的绩效表现产生极大干扰,对军事作业人员的心理状态产生巨大影响,使得作业人员持续处于严重的军事应激状态,最终造成军事作业人员战斗力的显著下降并引发心理性的非战斗减员。目前军事应激的评价与分级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学标准,存在机制不明、靶向不准、训练干预和卫勤保障方案较少等几大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应激医学 类战争心身应激 癌症心身应激 应激量化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肝癌行ALPPS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永 揭彬 +3 位作者 郑树国 曹利 马丽 季渝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491-1496,共6页
目的分析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二期)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围手术期肝功能及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对26例因中晚期肝癌行ALPPS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观察肝... 目的分析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二期)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围手术期肝功能及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对26例因中晚期肝癌行ALPPS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观察肝功能各项指标值及其变化趋势;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处理及转归情况。结果肝功能的变化趋势显示,一期及二期手术后,谷丙转氨酶均在术后第1~2天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总胆红素在一期手术后第3~4天达到峰值,二期手术后第1~5天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逐渐降至正常。一例患者在术后6天开始出现转氨酶逐步降低、胆红素进行性升高的"酶胆分离"现象,后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最高的为胸腔积液,一期手术后9例(34.6%)并发胸腔积液,8例发生在术后第3~7天,其中1例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二期手术后,12例(46.2%)发生胸腔积液,10例发生在术后第8~12天,其中11例行胸腔穿刺抽液或引流;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一期和二期手术后分别为15.4%、26.9%,其中肺部感染居第一位。结论ALPPS术后,转氨酶和胆红素在术后一周内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胸腔积液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期手术后第1周易发,二期手术后第2周易发;积极预防肺部感染有利于降低围手术期感染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二期肝切除术 ALPPS 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嘉龙 黄登 +5 位作者 曹利 王小军 李建伟 陈建 马宽生 郑树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7-472,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围术期及术后生存结果,为复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共入组80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围术期及术后生存结果,为复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共入组8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至LH组和RFA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总体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中期随访结果显示,LH组与RFA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3±6.8)月vs(18.6±6.2)月,P=0.293]。LH组患者1、2年总体生存率为:92.3%和89.7%,RFA组为:85.4%、80.5%。LH无瘤生存期与RF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8.5)月vs(8.3±7.2)月,P=0.000]。两组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LH:69.2%、51.3%,RFA:26.8%、22.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及患者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是影响患者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选择性复发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射频消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复发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抗病毒方案疗效及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安选 刘书宏 +4 位作者 夏莉娜 巫贵成 向毅 胡鹏 罗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分析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抗病毒疗效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2018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就诊的HBeAg及HBeAb双阳性慢性乙肝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患者158例,按实际接收的治疗方案分为恩替卡韦抗病毒组(5... 目的分析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抗病毒疗效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2018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就诊的HBeAg及HBeAb双阳性慢性乙肝且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患者158例,按实际接收的治疗方案分为恩替卡韦抗病毒组(52例)、干扰素治疗组(49例)、未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57例),随访48周。观察不同处理组治疗前后疗效及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基线HBeAg、HBeAb分布情况:158例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中,HBeAg≥10患者79例,HBeAb<10的患者79例,各占50%;HBV DNA水平为(4.77±1.23)Lg;抗病毒疗效:恩替卡韦组HBV DNA下降幅度及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方面均优于干扰素组(P<0.05);而干扰素治疗组则在HBeAg下降幅度、HBeAb下降幅度以及HBeAg转阴率优于恩替卡韦组(P<0.05);转归: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相比,抗病毒治疗后转为HBeAg阴性的患者比例及转为“仅HBsAg及HBcAb阳性的慢乙肝”患者比例明显增高(P<0.05);而未抗病毒治疗组持续“双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抗病毒治疗组(P<0.05);治疗前后HBeAg-Lg/HBeAb下降幅度预测HBeAg转阴的价值最大。HBeAg/HBeAb双阳性慢乙肝患者HBeAg及HBeAb滴度处于偏低水平,HBV DNA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监测HBeAg-Lg/HBeAb下降幅度有助于判断阳性HBeAg转阴率。结论对于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在HBeAg转阴上具有较大优势;HBeAg-Lg/HBeAb下降幅度在临床转归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HBeAb双阳性 临床特征 恩替卡韦 干扰素 疗效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及预测系统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传红 邓永 +1 位作者 欧晏娇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49-225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初步建立肝癌复发预测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及东方肝胆医院、西京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421例住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并初步建立肝癌复发预测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及东方肝胆医院、西京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421例住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概率回归分析。结果 421例患者共发生肝癌复发169例,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AFP、HBV-DNA阳性、肿瘤数目及ICGR15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P=0. 021,0. 008,0. 035,0. 006)。根据概率回归分析结果,设立术后2年内肝癌复发风险=1-(1-0. 891X1)×(1-0. 638X2)×(1-0. 737X3)×(1-0. 754X4)(X1-X4分别为术前AFP、肿瘤数目、HBV-DNA及ICGR15的指标得分)。结论术前AFP、HBV-DNA、肿瘤数目及ICGR15是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对肝癌复发具有预测价值。初步建立的肝癌复发预测系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有助于肝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 肝癌 肝癌复发 预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小肝癌患者生存率列线图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传红 胡鹏 +2 位作者 欧晏娇 王宏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46-2056,共11页
目的构建预测小肝癌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列线图。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1916例2000-2014年诊断的小肝癌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以1∶1比例分为训练组(n=958)和验证组(n=... 目的构建预测小肝癌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的列线图。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1916例2000-2014年诊断的小肝癌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以1∶1比例分为训练组(n=958)和验证组(n=958)。运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lasso 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并引入AIC信息准则进行评价,基于筛选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小肝癌患者OS和CSS的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运用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对列线图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小肝癌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3%、60.7%、49.2%,1、3、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5.2%、66.9%、56.9%。与OS相关的6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OS的列线图;与CSS相关的6个独立影响因素和1个相关因素构建预测CSS的列线图。训练组中,预测OS列线图的C指数为0.727(95%CI:0.705~0.750),1、3、5年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783、0.795,预测CSS列线图的C指数为0.753(95%CI:0.729~0.777),1、3、5年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0.806、0.818;在验证组中,预测OS列线图的C指数为0.725(95%CI:0.702~0.749),1、3、5年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770、0.799,预测CSS列线图的C指数为0.772(95%CI:0.748~0.795),1、3、5年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815、0.837。在两组队列中,1、3、5年OS及CSS的校准曲线显示两个列线图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一致。基于建立的列线图对患者进行了风险分层,能够准确地将小肝癌患者分成预后有显著差异的两个风险亚组。结论建立的列线图能较好预测小肝癌患者的OS和CSS,有助于外科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预测模型 列线图 总生存率 癌症特异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慢性应激的评价及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宦宏波 吴黎雳 +6 位作者 温旭东 张亮 杨大鹏 王喜术 雷雍容 江鹏 夏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6-822,共7页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应激指数水平,探索评估肝癌患者慢性应激水平的方法,初步探讨肝癌患者慢性应激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1例肝癌患者,利用HRV检测仪分别在术后5 d,3、6个月检测患者应激指...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应激指数水平,探索评估肝癌患者慢性应激水平的方法,初步探讨肝癌患者慢性应激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1例肝癌患者,利用HRV检测仪分别在术后5 d,3、6个月检测患者应激指数和HRV指标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 of normal-to-normal R-R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R-R intervals,RMSSD)、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的水平;分析HRV各指标与应激指数的相关性;并研究各应激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HRV 4个指标分别与应激指数呈显著负相关(SDNN、RMSSD、LF、HF的r分别为-0.703、-0.674、-0.508、-0.707,P<0.01)。应激指数和HRV指标分别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应激指数高水平(≥52)的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较低水平组(<52)明显缩短(P<0.01)。HRV 4个指标SDNN、RMSSD、LF、HF低水平的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分别较高水平组短(SDNN、RMSSD,P<0.01;LF、HF,P<0.05)。4个HRV指标低水平组患者总生存期也较高水平组显著缩短(SDNN,P<0.05;RMSSD、LF、HF,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应激指数和SDNN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明显相关(P=0.024,P=0.021)。结论 HRV水平较低的肝癌患者应激指数为高水平,这些应激指标能够评估患者慢性应激水平,证实慢性应激水平较高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总生存时间亦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慢性应激 心率变异 应激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调控肝癌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形成促进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博文 王保林 +4 位作者 路遥 黄登 张航 刘嘉龙 郑树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6-355,共10页
目的探讨Ezrin在肝癌细胞侵袭性伪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肝癌组织中Ezrin mRNA与伪足标志物Cortactin mRNA的表达相关性。将收集的10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和伪足... 目的探讨Ezrin在肝癌细胞侵袭性伪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肝癌组织中Ezrin mRNA与伪足标志物Cortactin mRNA的表达相关性。将收集的10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和伪足标志物Cortacti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表达相关性。分析Ezrin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敲低和上调肝癌细胞中Ezrin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Ez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zrin蛋白表达变化对肝癌细胞侵袭性伪足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肝癌组织中Ezrin mRNA与伪足标志物Cortactin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0,P<0.01)。肝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zrin蛋白与伪足标志物Cortactin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1,P<0.001)。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Ezrin蛋白的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血管侵犯率(P=0.016)及肿瘤相关死亡率(P=0.018)相关,且Ezrin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均较低(P<0.0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上调Ezrin蛋白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5),且其高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形成(P<0.05);敲低Ezrin蛋白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形成,并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Ezrin可通过调控肝癌细胞侵袭性伪足的形成增强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进而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 CORTACTIN 肝细胞癌 侵袭性伪足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供肝组织溶血磷脂酰胆碱浓度的预测模型及其在供肝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宏 欧晏娇 +3 位作者 胡鹏 刘炜 李传红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2-521,共10页
目的探索溶血磷脂酰胆碱随总缺血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其在供肝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患者100例,分别在供肝获取时和再灌注后采集供肝组织标本,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评分和溶血磷脂... 目的探索溶血磷脂酰胆碱随总缺血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其在供肝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患者100例,分别在供肝获取时和再灌注后采集供肝组织标本,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评分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 LPC)组织浓度检测。同时本研究用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用供肝获取时LPC浓度预测灌注后LPC浓度的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个时间点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 EAD)组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组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EAD组(P<0.05)。所有标本中再灌注后溶血磷脂酰胆碱组织浓度显著高于供肝获取时。灌注后LPC组织浓度能较好地预测EAD的发生(AUC=0.909, 95%CI:0.849~0.969)cut-off值为15 258 fg/mg。灌注后LPC组织浓度(Y)呈现以总缺血时间t、供肝获取时LPC(X0)以及两者交互效应为自变量的回归关系,其最佳回归方程为:Y=-7 554+22.64×t-0.1 692×X0+0.000 345×t×X0。其在建模集和验证集中的调整后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9447和0.9154,能很好地解释LPC的变化,对灌注后LPC浓度有很好的预测精度。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供肝组织LPC浓度变化,并能反映供肝的损伤程度,对预测EAD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肝质量评估 溶血磷脂酰胆碱 生物标记物 病理形态学 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00b逆转肝细胞癌HepG2细胞对索拉菲尼的耐药性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永 唐腾骞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35-2440,共6页
目的探究miRNA-200b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耐药的影响,以期延缓或改善晚期肝癌患者对索拉菲尼的耐药,增加索拉菲尼的疗效。方法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索拉菲尼浓度的方法建立索拉菲尼耐药的肝细胞癌HepG2-SR细胞系,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 目的探究miRNA-200b对肝细胞癌索拉菲尼耐药的影响,以期延缓或改善晚期肝癌患者对索拉菲尼的耐药,增加索拉菲尼的疗效。方法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索拉菲尼浓度的方法建立索拉菲尼耐药的肝细胞癌HepG2-SR细胞系,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epG2-SR细胞系和其母本HepG2细胞系中miRNA-200b的表达差异,同时检测HepG2-SR细胞转染miRNA-200b mimics后miRNA-200b表达的变化;CCK-8法检测转染后HepG2-SR细胞对索拉菲尼敏感度的改变;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前后HepG2-SR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HepG2-SR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的改变。结果耐药株HepG2-SR细胞对索拉菲尼的耐药性显著高于其母本株HepG2,miRNA-200b的表达显著低于其母本株HepG2;HepG2-SR细胞转染miRNA-200b mimics后miRNA-200b表达显著升高,索拉菲尼半抑制浓度(IC50)显著降低,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上皮细胞标志E-Cadherin表达增加,间质细胞标志N-Cadherin、Vimentin表达减弱。结论 miRNA-200b抑制HepG2-SR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促进细胞凋亡,从而逆转索拉菲尼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NA-200b 索拉菲尼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天歌 王小军 +5 位作者 曹利 李建伟 陈健 李雪松 廖科曦 郑树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0-647,共8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LLR)与开腹肝切除(open liver resection,O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的围术期结果和远期疗效,探讨L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我...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LLR)与开腹肝切除(open liver resection,O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的围术期结果和远期疗效,探讨L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受LLR或OLR的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患者42例,LLR组、OLR组恶性肿瘤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5、26.0个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结果和远期疗效。结果行LLR和行OLR患者各21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LLR组中1例患者中转开腹。LLR组与OLR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恶性肿瘤切缘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OLR组比较,LLR组术后进食时间早(P=0.042)、住院时间短(P=0.008),术后第1、3、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P=0.004、0.010、0.018)。LLR组与OLR组恶性肿瘤患者的1年、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87.5%,P=0.292;87.5%vs 68.8%,P=0.326),1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2.5%vs 50.0%,P=0.488;50.0%vs 37.5%,P=0.455)。结论 L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对于选择性患者安全、可行,同时具有术后进食早、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腔静脉旁部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欧晏娇 邓永 +2 位作者 刘炜 张世新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36例心死亡的供体肝脏器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分为使用ECMO保护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 目的探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的应用。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36例心死亡的供体肝脏器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分为使用ECMO保护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体肝脏组(ECMO组)与未使用ECMO保护DCD供体肝脏组(无ECMO组)。供体肝脏器官在进行分类保护之前,均评估及维护供体内环境稳定,积极纠酸治疗,肝功能异常时予以护肝治疗。在供体维持治疗过程中,ECMO组采用ECMO技术维护供体。无ECMO组及时撤除生命支持,待心停跳5 min后获取供体。观察移植前供体肝脏病理、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发生率、缺血性胆道病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后肝功能等。结果移植前供体肝,ECMO组与无ECMO组在肝细胞坏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细胞变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组与无ECMO组在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发生率、缺血性胆道病变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26)。移植肝后,ECMO组与无ECMO组的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Alb与PT等)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降低,且ECMO组各指标值均低于无ECM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肝脏维护中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死亡 器官移植 肝脏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排石汤胆管灌注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腾骞 杨智清 +3 位作者 刘丹青 欧霞 甘浪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柴胡排石汤胆管灌注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目的探讨柴胡排石汤胆管灌注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本院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行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注入20~50 mL柴胡排石汤,夹闭鼻胆管末端2 h后通畅引流,上述方法每日3次,共10 d。对照组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以同样的方法注入。观察胆总管结石溶解、裂解与取石效果等情况,在第10天复查B超及取石治疗。结果试验组结石溶解、裂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石一次取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柴胡排石汤胆管灌注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困难胆总管结石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排石汤 十二指肠镜 困难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IARS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杰 李中虎 +1 位作者 江鹏 李晓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229-1235,共7页
目的检测环状RNA-IARS(hsa_circ_0087493,circRNA-IARS)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芯片比较胰腺癌Hs 766T与Hs 766T-L2细胞circRNA表达差异,并用实时定量... 目的检测环状RNA-IARS(hsa_circ_0087493,circRNA-IARS)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芯片比较胰腺癌Hs 766T与Hs 766T-L2细胞circRNA表达差异,并用实时定量PCR(qRT-PCR)验证,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选择circRNA-IARS;用qRT-PCR检测25对胰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circRNA-IARS和linar-IARS(线性IARS)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115例胰腺癌中circRNA-IARS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例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ircRNA芯片示Hs 66T-L2细胞中28条circRNA表达上调。circRNA-IARS在胰腺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P<0.05),linar-IARS表达无差异(P>0.05);circRNA-IARS表达水平与淋巴结侵袭、血管侵袭、肝转移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linar-IARS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circRNA-IARS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 circRNA-IARS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淋巴结侵袭、血管侵犯、肝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并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环状RNA IARS hsa_circ_008749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DS通过抑制氯离子通道2型的开放缓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19
作者 邓永 唐腾骞 +1 位作者 张庆仪 张雷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375-2381,共7页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2型(type 2 chloride channel,ClC2)及其阻断剂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以经典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2型(type 2 chloride channel,ClC2)及其阻断剂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以经典法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q-PCR技术对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中ClC2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肝功能血生化分析、活性氧浓度检测、ELISA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及应用DIDS后对肝功能、氧自由基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及细胞周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中ClC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并伴随有活性氧浓度升高(P<0.05)、谷丙及谷草转氨酶升高(P<0.05)和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术后即时使用DIDS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在ClC2表达、转氨酶浓度、活性氧水平及炎性因子表达方面均有所逆转(P<0.05),术后8 h应用DIDS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在ClC2表达、转氨酶浓度及iNOS(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而预用DIDS 1 h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结论DIDS可以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肝实质损害、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DIDS C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胃肠道重建方式对比研究
20
作者 李仁杰 林恒 +10 位作者 李建伟 张雷达 王小军 田峰 李雪松 欧晏娇 曹利 孙天歌 廖科曦 旷钥文 郑树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34-2342,共9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进行腔外和腔内胃-空肠重建的临床获益情况,为胃-空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进行腔外和腔内胃-空肠重建的临床获益情况,为胃-空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连续收治177例接受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经过纳入和排除标准后,纳入161例患者,其中进行腔内胃-空肠重建99例,腔外胃-空肠重建62例。利用累计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绘制学习曲线,将两种重建方式临床资料进一步行学习曲线前后对比,并应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围手术期结果。结果总体资料中腔外胃-空肠重建组手术时间和胃-空肠重建时间较腔内组显著缩短(385.8±74.6 vs 436.6±85.2 min,P<0.001;23.6±13.5 vs 37.2±19.5 min,P<0.001)。经过学习曲线制定后发现,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完成77例病例才能度过学习曲线阶段。进一步行学习曲线前后两种重建方式的对比,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排除组间差异发现,学习曲线阶段内腔外胃-空肠重建组在手术时间(451.29±51.16 vs 501.47±47.89 min,P=0.006)、胃空肠重建时间(15.5±11.6 vs 45.2±18.5 min,P<0.001)和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0±3.0 vs 5.6±3.2 d,P=0.028)明显缩短。完成77例手术度过学习曲线后,两种重建方式在手术时间(P=0.059)、胃空肠重建时间(P=0.053)、术后胃管留置时间(P=0.521)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在总体及学习曲线阶段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学习曲线阶段内,对于选择性患者,相对于腔内胃-空肠重建,行腔外胃-空肠重建具有简便、快捷优势,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是该阶段值得推荐的胃肠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胃肠道重建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