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听阈单侧耳鸣者电生理特征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吴文静 姜振东 +2 位作者 兰发璋 何亚 钟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16-2020,共5页
目的探究正常听阈单侧耳鸣患者电生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4例听力正常主诉单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侧组与健侧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对患者双侧分别进... 目的探究正常听阈单侧耳鸣患者电生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34例听力正常主诉单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侧组与健侧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对患者双侧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及扩展高频测听。结果ABR的波Ⅰ潜伏期患侧组较健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0 vs 1.73 ms,P=0.018)。ABR的波Ⅰ幅值患侧组较健侧组明显下降(0.19 vs 0.23μV,P=0.003)。患侧组34耳中波Ⅲ波幅大于波Ⅴ波幅有18耳(52.94%),健侧组未发现波Ⅲ波幅大于波Ⅴ波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80,P<0.001)。在12.5、14.0、16.0、18.0、20.0 kHz患侧组34耳扩展高频测听平均听阈值均高于健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听阈主观性耳鸣者进行ABR检查可有助于初步判断听觉通路是否出现隐性功能改变,波Ⅰ幅值下降、波Ⅰ潜伏期缩短、波Ⅲ波幅大于波Ⅴ波幅等可作为客观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阈正常 单侧耳鸣 隐性听力损失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纤维血管瘤不同手术径路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顾翔 袁琨 +2 位作者 郭蓓 陈伟 袁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48-2153,共6页
目的探讨Ⅰ期和Ⅱ期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手术方式,并探讨鼻内窥镜手术的作用和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18年收治的20例JNA患者传统手术和鼻内镜手术资料,传统手术... 目的探讨Ⅰ期和Ⅱ期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JNA)手术方式,并探讨鼻内窥镜手术的作用和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18年收治的20例JNA患者传统手术和鼻内镜手术资料,传统手术方式组9例(5例面中部掀翻进路途径,4例经硬腭进路),采用鼻内镜下肿瘤切除组11例。分析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复发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病理学确诊为鼻咽血管纤维瘤,均为青少年男性,平均年龄14.6岁。与传统手术相比,经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509 mL vs 1072 mL),手术时间短(135 min vs 283 min),术后住院时间短(5.5 d vs 10.8 d),复发例数少(0 vs 2例)。结论经鼻内镜入路是处理JNAs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创伤较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栓塞后的内镜手术是治疗中小型JNA的理想方法,对于较高分期JNA患者,可考虑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内镜 手术径路 血管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喉镜联合咽喉反流量表对喉癌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健 姜振东 +3 位作者 兰发璋 何亚 唐正 钟诚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F0003,共6页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喉镜联合咽喉反流量表对喉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本研究设计方案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于白光喉镜下疑似喉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喉镜联合咽喉反流量表对喉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本研究设计方案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于白光喉镜下疑似喉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共96例,其中男87例,女9例,使用窄带成像喉镜的白光模式和NBI模式进行检查及反流体征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并在同一名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评分。分别应用白光模式、NBI模式及两种模式联合咽喉反流量表评估病灶的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白光、NBI、白光+咽喉反流量表、NBI+咽喉反流量表之间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之间的差异,对4种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ROC配对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入组96例患者良性病变20例,癌前病变33例,恶性病变43例。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白光模式为71.88%、60.47%和81.13%;NBI模式为92.71%、90.70%和94.34%;白光+咽喉反流量表为83.33%、81.40%和84.91%;NBI+咽喉反流量表为92.71%、95.35%和90.57%。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喉癌的RFS评分均值在白光模式下分别为4.20±0.68、5.85±2.32、9.49±2.56;NBI模式下分别为4.50±0.92、6.70±2.67、10.77±2.18;RSI评分均值分别为9.10±1.77、10.88±2.22、12.40±2.86。NBI分型Ⅰ~Ⅴc型RFS评分均值分别为4.31±0.61、4.67±1.25、6.23±3.07、7.27±2.26、10.16±2.68、11.06±2.07、11.33±1.70;RSI均值分别为9.08±1.59、9.50±1.89、10.15±2.32、11.73±2.72、12.21±2.67、12.53±3.17、15.33±3.70。NBI模式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白光模式(P<0.05);白光+咽喉反流量表的准确性及敏感度高于白光模式(P<0.05),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NBI+咽喉反流量表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比NBI模式均无统计学差异。白光与NBI、白光与白光+咽喉反流量表的AUC差值分别为-0.094 (95%CI:-0.167~-0.020)、-0.111 (95%CI:-0.178~-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法之间AUC对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 NBI模式与白光+咽喉反流量表对喉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能力均高于白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电子喉镜 咽喉反流量表 喉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聋小鼠内耳突触调控钾通道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玲 唐峰 +3 位作者 贾立峰 李海 李静雅 袁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5-771,共7页
目的通过筛选内耳突触调控基因,探索老年性聋发生过程中突触损伤特点。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成年组(4周)和老年组(40周)C57BL/6J小鼠内耳基底膜,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s,DEGs)。分析DEGs基因本体(GO)... 目的通过筛选内耳突触调控基因,探索老年性聋发生过程中突触损伤特点。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成年组(4周)和老年组(40周)C57BL/6J小鼠内耳基底膜,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s,DEGs)。分析DEGs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情况,并筛选突触调控差异基因,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结果。结果共筛选出3267个DEGs,其中下调1521个,上调1746个(FC≥1.5,P<0.05)。功能富集显示,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活性调控和突触调控,上调基因主要参与免疫调控。筛选出突触调控基因64个,其中6个钾通道基因Kcnq2,Kcnk3,Kcnmb4,Kcnk9,Kcnh5,Kcnc2富集度最高。qRT-PCR验证了6个调控突触的钾通道基因在不同年龄组内耳的差异表达;免疫荧光显示KCNQ2、KCNMB4在老年鼠内耳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筛选了老年性聋突触调控基因,其中6个钾通道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可能是导致老年性聋突触改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内耳 突触 转录组测序 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0在内耳毛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突触蛋白Dynamin-1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唐小林 李洋 +3 位作者 余菲 贾立峰 李华君 袁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6-972,共7页
目的研究miR-140在正常小鼠内耳毛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对编码突触蛋白Dynamin-1的Dnm1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取正常成年C57BL/6小鼠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和原位杂交法观察Dynamin-1与miR-140的表达定位情况。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目的研究miR-140在正常小鼠内耳毛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对编码突触蛋白Dynamin-1的Dnm1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取正常成年C57BL/6小鼠耳蜗基底膜,免疫荧光染色和原位杂交法观察Dynamin-1与miR-140的表达定位情况。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明确Dnm1是否是miR-140的靶基因。携带miR-140前体及空载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通过圆窗膜注射传递到耳蜗中,14 d后RT-PCR检测miR-140及Dnm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yna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140表达于内外毛细胞细胞质,Dynamin-1主要表达于内毛细胞细胞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miR-140抑制Dnm1的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P<0.05)。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AAV-miR-140后miR-140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Dnm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Dnm1是miR-140的靶基因,且miR-140可以抑制内耳毛细胞中Dynamin-1的表达,表明miR-140可能通过抑制Dynamin-1蛋白负向调控内毛细胞突触囊泡内吞过程,进而影响听觉信号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0 Dynamin-1 原位杂交 内毛细胞 腺相关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通过调节IL-4/IL-13/STAT6影响大鼠黏膜重塑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华君 唐小林 +3 位作者 李洋 余菲 贾立峰 袁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通过IL-4/IL-13/STAT6信号通路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重塑的影响。方法 10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AR-PBS组、AR-布地奈德组,每组34只。AR-PBS组及AR-布地奈德组大鼠为建模组大...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通过IL-4/IL-13/STAT6信号通路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重塑的影响。方法 102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AR-PBS组、AR-布地奈德组,每组34只。AR-PBS组及AR-布地奈德组大鼠为建模组大鼠,均采用卵清蛋白致敏的方法构建AR模型。建模成功后,使用微量移液枪双侧滴鼻治疗。AR-PBS组给予(PBS)治疗,AR-布地奈德组给予布地奈德(倍受您)治疗,空白组大鼠给予等量PBS治疗,治疗时间持续7 d。采用动物评价量表对各组大鼠行为学进行评分;ELISA法测定血清组胺(His)及Ig E;液相芯片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IL-13浓度;定量PCR检测STAT6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总STAT6及磷酸化p-STAT6蛋白表达;鼻中隔黏膜HE染色及透射电镜扫描观察鼻黏膜重塑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建模组大鼠建模结束时动物行为学评分均>5分,血清His、Ig E,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及IL-13浓度以及鼻中隔黏膜STAT6及p-STAT6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建模组大鼠采用不同方法治疗,AR-布地奈德组干预7 d后,血清His、Ig E,血清及肺泡灌洗液IL-4、IL-13浓度,以及鼻中隔黏膜STAT6、p-STAT6表达均下调,显著低于AR-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建模组大鼠建模结束时鼻纤毛减少,布地奈德治疗后纤毛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后细胞连接无显著差异。结论布地奈德通过降低IL-4、IL-13、p-STAT6从而改善AR大鼠鼻黏膜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变应性鼻炎 IL-4 IL-13 STAT6 液相芯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