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脉络丛体积改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周素伊 甄志铭 +4 位作者 庞慧琳 刘智 刘艳辉 陈炜 陈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认知状态下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体积变化及其与其他脑区结构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4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认知状态下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体积变化及其与其他脑区结构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48例PD患者及从健康体检中心招募的35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基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结果,将PD患者分为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组(Parkinson’s diseas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27例和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组(Parkinson’s disease with normal cognitive function,PD-NC)21例。采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MPRAGE序列扫描,并使用FreeSurfer 6.0软件获得脉络丛体积(choroid plexus volume,CPV)与其他脑区结构的体积。对CPV进行校正,计算其与估算的总颅内体积(estimated total intracranial volume,eTIV)的比值。调整混杂因素后,通过偏相关分析评估CPV/eTIV比值与其他脑区结构体积及认知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PD-CI组中CPV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C组相比,PD-CI组的CPV显著增大(P=0.029)。PD-CI组中,CPV/eTIV比值与侧脑室体积(r=0.689,P=0.001)、第三脑室体积(r=0.592,P=0.006)、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体积(r=0.508,P=0.022)、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体积(r=0.486,P=0.030)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与尾状核体积(r=-0.530,P=0.016)、丘脑体积(r=-0.477,P=0.033)及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83,P=0.031)。而PD-NC组中,CPV/eTIV比值仅与CSF体积(r=0.571,P=0.021)呈显著正相关;在PD-CI组中,CPV/eTIV比值与MMSE评分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仍呈显著负相关(β=-0.388,P=0.046)。结论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CPV变化密切相关,提示CPV可作为评估PD认知损伤的潜在影像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帕金森病 磁共振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睡眠期体动特征的无感睡眠监测床垫的应用效果评价
2
作者 张燕春 刘艳 +5 位作者 汪睿 王飞龙 赵悦 李飞 陈图南 鲜继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6-334,共9页
目的验证基于睡眠期体动特征的无感睡眠监测床垫(non-contact sleep monitoring mattress,NCSMM)在神经外科术前患者睡眠质量评估中的准确性,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便携有效的评估工具。方法采用单臂研究设计,便利抽样法抽取陆军... 目的验证基于睡眠期体动特征的无感睡眠监测床垫(non-contact sleep monitoring mattress,NCSMM)在神经外科术前患者睡眠质量评估中的准确性,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便携有效的评估工具。方法采用单臂研究设计,便利抽样法抽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14名,通过NCSMM、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system,PROMIS)睡眠障碍简表、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ichards-Campbell sleep questionnaire,RCSQ)以及可穿戴设备手表共5种睡眠质量评估工具进行一晚的睡眠监测。以PSG监测的睡眠效率(≤85%)为诊断睡眠障碍的依据,计算NCSMM、PROMIS、ROSQ、可穿戴设备手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及Youden指数等指标,比较各工具的评估效果。结果NCSMM、PROMIS、RCSQ、可穿戴设备手表的AUC分别为0.788[95%CI(0.687,0.888),P<0.001]、0.664[95%CI(0.543,0.784),P=0.020]、0.723[95%CI(0.600,0.846),P=0.001]、0.750[95%CI(0.654,0.846),P<0.00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0.774、0.559、0.742、0.602,Youden指数分别为0.488、0.321、0.456、0.459。NCSMM的AUC、诊断准确率、Youden指数均优于其他3种工具。结论NCSMM在神经外科术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评估中表现出一定的的准确性,可作为便携有效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可穿戴设备 住院患者 护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RZ1高表达胶质瘤干细胞诱导TAM向M2免疫抑制表型极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安乐乐 杨莹 +12 位作者 刘庆 窦飞越 王路静 程玥 王超 阮潜瑛 周磊 郭海涛 孔维凯 李学刚 兰川 李飞 时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6-803,共8页
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1,PTPRZ1)高表达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表型极化和吞噬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探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1,PTPRZ1)高表达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表型极化和吞噬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样本中GSCs和非干性肿瘤细胞(non-stem tumor cells,NSTCs),并检测PTPRZ1表达。用胶质瘤细胞条件培养基或趋化因子配体20(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0,CCL20)诱导外周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来源的CD14阳性单核细胞向TAM极化。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PTPRZ1稳定敲除的GSCs细胞株(PTPRZ1-KO GSCs)。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AM吞噬GSCs、NSTCs、PTPRZ1-Control GSCs(PTPRZ1-Ctrl GSCs)和PTPRZ1-KO GSCs的能力和TAM免疫抑制(M2)表型极化标记物CD163的表达。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配对GSCs和NSTCs转录组测序数据(GSE54791)中获得差异表达基因;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GBM队列中鉴定预后不良基因集。上述基因集与编码人膜蛋白基因集取交集获得PTRRZ1,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比较TCGA数据库中高表达和低表达PTPRZ1的GBM样本的差异通路。利用转录组测序鉴定PTPRZ1-Ctrl GSCs和PTPRZ1-KO GSCs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NSTCs比较,GSCs抵抗TAM吞噬的能力较强(P<0.05)且特异性高表达PTPRZ1。PTPRZ1-KO GSCs抵抗TAM吞噬的能力显著下降(P<0.01)。高表达PTPRZ1的GBM样本中吞噬相关通路活化显著受抑(P<0.05)。PTPRZ1-KO GSCs显著下调M2型TAM极化相关趋化因子CCL20的表达(P<0.05)。CCL20重组蛋白诱导M2型TAM标记物CD163表达升高。结论PTPRZ1高表达GSCs介导TAM向M2型极化并抑制其吞噬能力,机制可能与PTPRZ1高表达GSCs上调CCL2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干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细胞吞噬 PTPRZ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波谱差异的脑胶质瘤术中原位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图南 李江 +11 位作者 王与烨 穆宁 马康 赵恒立 李学刚 王龙 汪攀 朱礼国 吴南 徐德刚 冯华 李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444-1449,共6页
目的探索太赫兹波检测技术在胶质瘤切除术中辅助进行定位定性同步诊断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采用反射式全光纤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于较为干燥的空气环境(湿度10%)中,获取在体条件下小鼠大脑半球凸面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太赫兹时域脉冲信... 目的探索太赫兹波检测技术在胶质瘤切除术中辅助进行定位定性同步诊断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采用反射式全光纤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于较为干燥的空气环境(湿度10%)中,获取在体条件下小鼠大脑半球凸面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的太赫兹时域脉冲信号,提取两者光谱参数,对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等光谱差异分析结果进行术中胶质瘤原位识别研究。结果在信噪比可接受的范围内(0~1.5 THz),在体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的折射率主要在0.4~0.6 THz波段有差异,而二者的吸收系数在0.4~0.9 THz范围内有差异,说明基于太赫兹波谱差异可有效识别和定位肿瘤及正常脑组织。结论太赫兹波谱识别技术在手术中进行胶质瘤原位识别具有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太赫兹波 原位识别 精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CT影像深度学习预测脑出血破入脑室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琦 陈星材 +3 位作者 刘静静 吴毅 胡荣 粘永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目的 探索深度学习技术在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自动分类方面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到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 02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颅脑CT影像,将每层图像划分到正常、未破入脑室、破入脑室3个类别,利... 目的 探索深度学习技术在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自动分类方面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到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 02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颅脑CT影像,将每层图像划分到正常、未破入脑室、破入脑室3个类别,利用DenseNet121、ResNet50、ResNet101、Swin-base、Vit-base与VGG16等6种典型的深度网络分别构建用于判断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的分类模型,并在内部数据集和外部数据集(CQ500)上分别进行测试。为增强深度学习网络的可解释性,利用EigenGradCAM方法制作热力图对深度模型的关注区域进行可视化。结果 利用精确率、召回率、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与F1值评价深度模型性能,VGG16模型在内部测试集上,正常组分别取得0.983、0.977、0.984、0.978与0.980,未破入脑室组分别取得0.917、0.902、0.965、0.958与0.909,破入脑室组分别取得0.877、0.911、0.966、0.976与0.894;外部测试集上,正常组分别取得0.967、0.870、0.985、0.938与0.916,未破入脑室组分别取得0.827、0.939、0.902、0.967与0.879,破入脑室组分别取得0.938、0.906、0.970、0.954与0.922;内部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0.940、0.905。基于EigenGradCAM方法制作的热力图表明VGG16能够合理关注到相关区域。结论 利用VGG16构建的深度模型在判断脑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方面取得了最优的预测性能,表明深度学习可以应用于脑室出血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CT 脑室出血 分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介入时机对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杨 李翠红 +6 位作者 杜晓芹 谢全 张加莉 李帅明 崔高宇 冯华 储卫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首次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机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高压氧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满足中毒在24 h以内、未在其他医院行高压氧... 目的探讨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首次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机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高压氧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满足中毒在24 h以内、未在其他医院行高压氧治疗、中毒程度为中重度者按首次治疗时间分3组:超早期组(中毒后6 h内)、早期组(中毒后6~12 h)和普通组(中毒后>12~24 h)。比较3组治疗后的症状恢复程度(完全恢复、部分恢复、未恢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36例患者,其中超早期组39例、早期组51例、普通组46例。各组在年龄、性别分布及总治疗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压氧治疗结束时,超早期组、早期组及普通组中患者症状完全恢复的比例分别为43.5%、31.4%、17.4%;GCS评分改善值分别为4.85、3.87、3.01;MMSE评分改善值分别为19.01、14.05、12.34;BI指数改善值分别为75.48、68.24、54.58。治疗后1年随访显示,超早期组发生迟发性脑病2例(5.1%),早期组发生7例(13.7%),普通组发生14例(30.4%)。所有指标超早期组显著优于普通组,在症状完全恢复的比例、MMSE评分、迟发脑病发生率3项指标上也显著优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毒后6 h内实施高压氧治疗可使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治疗 介入时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鲜继淑 王飞龙 +1 位作者 苏红 陈晓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093-2097,共5页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本科200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的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颅脑创伤合并DVT的患者112例为病例组,以1∶2的比例...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本科200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的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颅脑创伤合并DVT的患者112例为病例组,以1∶2的比例选取同期入院的颅脑创伤但非下肢DVT患者224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治疗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出院转归、激素药、WBC、Alb和PL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年龄、平均住院时间、BMI〉 30 kg/m2、肺部感染、脑梗死、抗凝类药物、脱水类药物、溶栓类药物和D-二聚体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D-二聚体升高、脱水药、长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颅脑创伤后下肢DVT可能与高龄、D-二聚体升高、脱水药、长住院时间和肺部感染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通过抑制Drp1活性改善自噬流过程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17
8
作者 曾雪 王龙 +4 位作者 赖玉洁 陈波 蒋航 段晨阳 张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777-1786,共10页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eolin)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靶向药物评分方法筛选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抗氧化剂并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小鼠模型中验证木犀草...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eolin)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通过靶向药物评分方法筛选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抗氧化剂并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小鼠模型中验证木犀草素的保护效果;在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glucose,OGD/R)诱导的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使用不同浓度(10和50μmol/L)木犀草素药物处理,检测MTT细胞活力及氧自由基ROS含量变化;通过免疫荧光、蛋白印迹等方法检测木犀草素处理后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自噬流情况及线粒体形态变化,观察木犀草素对OGD/R后ROS生成和清除过程的影响。结果木犀草素对脑缺血再灌注靶向药物评分为96.86分。TTC染色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明显减少MCAO小鼠脑梗死面积(P<0.05)。OGD/R后SH-SY5Y细胞MTT值约为正常对照组的50%,使用50μmol/L的木犀草素处理后MTT值增加至83%(P<0.05),并且木犀草素显著减弱OGD/R诱导的ROS的产生,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5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后自噬小体荧光强度增高64.6%(P<0.05),自噬小体与溶酶体共定位情况提高1.56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木犀草素明显抑制OGD/R后Drp1 Ser616磷酸化水平及Drp1线粒体转位(P<0.05),改善OGD/R后SH-SY5Y细胞线粒体形态(P<0.05)。结论木犀草素对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改善自噬流过程促进线粒体自噬小体的降解,加速ROS的清除效率;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抑制Drp1活性保护线粒体形态,减少RO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脑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 氧自由基 Drp1 自噬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飞行员脑力负荷、睡眠和疲劳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艳 程宝权 +8 位作者 于鑫 顾昊武 汪睿 鲜继淑 全玉莲 李飞 冯华 陈图南 王丽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7-1093,共7页
目的了解直升机飞行员脑力负荷与睡眠、疲劳的关系,为进一步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某部队2021年9月12日至10月12日有航空作业的直升机飞行员,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表(Pittsburgh sleep... 目的了解直升机飞行员脑力负荷与睡眠、疲劳的关系,为进一步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某部队2021年9月12日至10月12日有航空作业的直升机飞行员,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和脑力负荷量表(mental workload,MWL),通过自主研发的“飞行员睡眠-疲劳-脑力负荷测量”APP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对一般资料以及各量表得分进行分析,脑力负荷与睡眠、疲劳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共有112名飞行员参与了本次调研,PSQI、MFI和MWL总得分分别为5.04±2.66、55.13±19.27和36.69±17.09。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WL与MFI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50,主要表现在体力需求和疲劳关系较大;MWL与PSQI的典型相关系数达到0.59,主要表现在体力需求和努力程度与睡眠效率关系较大;PSQI与MFI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8,主要表现在睡眠时长和疲劳关系较大。结论直升机飞行员的脑力负荷、睡眠质量和疲劳三者相互关系,应注重三者对直升机飞行员作训期间身心健康的共同影响,并根据主要的因素,为其提供全面、精准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飞行员 睡眠质量 疲劳 脑力负荷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例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谭亮 王菊 +5 位作者 鲜继淑 蒋周阳 缪洪平 张超 胡荣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障碍所导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8月本科收治的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脑出血患者134例,分析其凝血障碍类型、治疗方式、病死率、出院时改良兰金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障碍所导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8月本科收治的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脑出血患者134例,分析其凝血障碍类型、治疗方式、病死率、出院时改良兰金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围手术期并发症(血肿扩大、肺部感染、脑积水、上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结果出院时按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病死(mRS:6分) 54例,严重残疾(mRS:3~5分) 47例,预后良好(mRS:1~2分) 33例;其中华法林和血液病所致脑出血的预后最差,病死率达50%以上。对于出血量为> 30~80 mL的脑出血患者,32例(47%)采取保守治疗,其中2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71. 9%; 36例(53%)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4. 4%。手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 <0. 05)。手术组病例住院时间为(17.02±5. 90) d,显著短于保守治疗组病例住院时间[(20. 09±5. 35) d,P <0. 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差,应严密监测各项凝血功能,并在早期迅速纠正凝血功能,预防并发症;早期手术治疗对于血肿较大的凝血功能障碍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障碍 脑出血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脑膜中动脉的MR血管成像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牛胤 陈家飞 +4 位作者 蒋周阳 鲜继淑 朱刚 冯华 陈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 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明确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患者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 MMA)管径特征,以及MMA管径与CSD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匹配对照研究分析2014... 目的 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明确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患者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 MMA)管径特征,以及MMA管径与CSD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匹配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CSDH患者临床资料,在脑动脉三维时间飞越法(3D time of flight, 3D TOF) MRA检查上测量CSDH患者MMA管径并与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比,并对钻孔引流术后复发侧与非复发侧MMA管径进行比较。结果 41例CSDH患者中56侧血肿侧MMA管径明显大于26侧非血肿侧MMA管径(P<0.01),并大于所匹配41例健康人82侧MMA管径(P<0.01),CSDH患者非血肿侧MMA管径也大于健康人MMA管径(P<0.01);11例双侧CSDH患者出血较多侧与出血较少侧MMA管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8);钻孔引流术后复发9例12侧MMA管径明显大于非复发14例18侧MMA管径(P<0.01)。结论 CSDH患者出血侧MMA明显增粗,钻孔引流术后复发侧MMA增粗更明显,提示MMA管径与CSDH的发生及发展有关,并与CSDH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中动脉 MR血管成像 介入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雪 陈图南 +5 位作者 陈志 张超 张学应 魏利 刘苗 鲜继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选取2010-2018年在本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手术治疗的患者757例(建模组),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选取2010-2018年在本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手术治疗的患者757例(建模组),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颅内感染组(n=79)和非颅内感染组(n=678),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另选择2019-2020年本院148例EVD患者作为验证组,其中术后颅内感染组8例,非颅内感染组140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检验来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低蛋白血症、合并腰池引流、脑室外引流时间>7 d、合并肺部感染、合并气管切开、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手术切口感染、合并菌血症/脓毒血症是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P<0.01),验证组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P<0.01)。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检验的P值分别为0.450和0.877。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有8项,构建的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脑室外引流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颅内感染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S102选择性抑制ATRX缺失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龙 蒋航 +6 位作者 陈图南 李学刚 黄苏娜 穆宁 冯华 李飞 张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393-2400,共8页
目的探讨TAS102对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α-thalassemia mental retardation X-linked,ATRX)缺失U87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ATRX野生型U87细胞和ATRX敲除的U87^ATRX-/-胶质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U8... 目的探讨TAS102对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α-thalassemia mental retardation X-linked,ATRX)缺失U87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ATRX野生型U87细胞和ATRX敲除的U87^ATRX-/-胶质瘤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立U87对照组、U87药物组、U87^ATRX-/-对照组、U87^ATRX-/-药物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老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识别反应通路活化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TAS102培养72 h,U87^ATRX-/-药物组细胞存活率低于U87药物组,U87组细胞IC50值为(10.50±1.52)mg/L,U87^ATRX-/-细胞IC50为(4.72±0.48)mg/L,与U87组细胞相比,U87^ATRX-/-组IC50更低(P<0.01)。细胞周期检测示:U87对照组G2期细胞百分比为(17.86±2.12)%,药物组G2期细胞百分比为(23.04±3.57)%;U87^ATRX-/-对照组G2期细胞百分比为(18.94±3.05)%,药物组为(61.67±1.13)%,与U87药物组相比,U87^ATRX-/-药物组G2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示:U87对照组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73±0.71)%,药物组为(29.55±4.12)%,U87^ATRX-/-对照组为(8.70±2.55)%,药物组为(53.64±7.03)%,与U87药物组相比,U87^ATRX-/-药物组染色阳性细胞增多(P<0.01)。免疫荧光检测53BP1的表达显示,U87对照组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4.5±7.39)%,药物组为(21.19±3.68)%,U87^ATRX-/-对照组为(16.75±2.97)%,药物组为(54.27±8.38)%,U87^ATRX-/-药物组53BP1表达较U87药物组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ATR、CHK1、ATM、CHK2的磷酸化水平,U87^ATRX-/-药物组ATM/CHK2的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TAS102能够选择性抑制U87^ATRX-/-胶质瘤细胞增殖,通过诱导细胞衰老和活化ATM-CHK2损伤反应通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102 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 胶质瘤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飞行员社交时差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艳 于鑫 +8 位作者 顾昊武 程宝权 冯华 鲜继淑 汪睿 全玉莲 李飞 陈图南 王丽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5-861,共7页
目的了解某部队直升机飞行员作业期间的社交时差(social jet lag,SJL)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智能手表收集2021年10月14~30日某直升机部队作业期间飞行员(n=41)的客观资料: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压力、步数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睡眠... 目的了解某部队直升机飞行员作业期间的社交时差(social jet lag,SJL)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智能手表收集2021年10月14~30日某直升机部队作业期间飞行员(n=41)的客观资料: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压力、步数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睡眠评估系统收集受试者的主观资料:一般资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通过SPSS 2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率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3名男性飞行员的数据有效。平均SJL为(0.45±1.21)h;PSQI总分(6.64±2.70)分;总睡眠时长为(7.58±0.64)h,压力(35.45±10.76)分,步数(1.10±0.25)万步。与SJL相关的变量有:压力(r=0.45)、失眠程度(r=0.39)、疲劳状态(r=0.54)、睡眠效率(r=0.43)、清醒次数(r=0.52)、步数(r=-0.39)和深睡时长(r=-0.49),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疲劳、夜间清醒、运动、压力、婚姻和吸烟是SJL的相关因素。结论直升机飞行员的SJL严重,39%SJL>1 h;疲劳、夜间睡眠质量差、压力、单身、吸烟会加重SJL,运动可以改善SJL。航空卫生保健应重视对飞行员SJL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时差 睡眠质量 可穿戴设备 压力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万江 袁继超 +7 位作者 陈亚星 倪飞 陈欣 王洁 文泽贤 张洪燕 储卫华 林江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TNF-α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给予5 ng/m L TNF-α诱导细胞凋亡,给予不同浓度cur干预,乳...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TNF-α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给予5 ng/m L TNF-α诱导细胞凋亡,给予不同浓度cur干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选取4μmol/L作为干预剂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验证cur对TNF-α诱导的h UC-MSC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下游凋亡相关的MAPK家族信号通路(ERK、JNK、p38)激活情况及Bcl-2、Bax的表达。结果 LDH释放实验结果提示:当TNF-α浓度高于5 ng/m L时导致h UC-MSC凋亡。cur浓度在0. 5~4μmol/L时可抑制TNF-α诱导的hUC-MSC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也证实4μmol/L cur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h UC-MSC凋亡(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ur可以激活ERK,促进Bcl-2的表达,使Bcl-2/Bax的表达升高(P <0. 05),但不影响MAPK家族JNK、p38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C-MSC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ERK,促进Bcl-2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TNF-Α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RZ 1单克隆抗体对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庆 杨莹 +6 位作者 安乐乐 张晓宁 罗敏 李学刚 李飞 许森林 时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30-2536,共7页
目的制备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 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 polypeptide 1,PTPRZ 1)单克隆抗体,明确其能否阻断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PTPRZ 1旁分泌轴,阐明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 目的制备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 1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type Z polypeptide 1,PTPRZ 1)单克隆抗体,明确其能否阻断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PTPRZ 1旁分泌轴,阐明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效应。方法以PTPRZ 1胞外段(26~300 aa)结构域作为抗原,对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进行免疫,2周后通过尾静脉采血、离心收集上清并用ELISA检测血清效价,再进行B细胞融合及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从而获得小鼠源性PTPRZ 1单克隆抗体;通过抗体亲和力检测实验,筛选亲和力最强的抗体株。用sg-PTPRZ1慢病毒感染胶质瘤干细胞进行PTPRZ 1基因沉默,RT-qPCR检测PTPRZ1基因敲除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抗体对PTPRZ 1抗原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胶质瘤干细胞内PTPRZ 1下游通路表达。胶质瘤干细胞功能和机制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人重组PTN蛋白处理组、鼠抗PTPRZ 1抗体处理组、人重组PTN蛋白+鼠抗PTPRZ 1抗体处理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制备并成功获得5株小鼠抗人PTPRZ 1单克隆抗体,其中克隆株2F10的抗体亲和力最强,该株抗体能用于检测PTPRZ 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人重组PTN蛋白刺激能显著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内PTPRZ 1下游ERK磷酸化激活,促进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5)。鼠抗PTPRZ 1抗体处理能阻断PTN介导的ERK磷酸化激活,抑制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P<0.01)、迁移(P<0.01)和侵袭(P<0.05)能力。结论克隆株2F10的鼠抗PTPRZ 1单克隆抗体能高效识别胶质瘤干细胞PTPRZ 1蛋白,并阻断PTN介导的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单克隆抗体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Z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术后患者气管拔管期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睿 李卫娜 +8 位作者 张超 张燕春 李雨泓 王霞 谭彬彬 杨雪 刘艳 陈图南 鲜继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74-2080,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气管拔管期安全性现状及拔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2-10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经颅脑术后气管插管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31.7%),女性41例(68.3%),年龄为18~75(47.2±15.7)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气管拔管期安全性现状及拔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2-10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经颅脑术后气管插管的60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31.7%),女性41例(68.3%),年龄为18~75(47.2±15.7)岁。以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氧合指标是否安全为结局指标,收集围术期、拔管期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拔管期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拔管不安全发生率36.7%。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拔管期安全性的影响因素有:体质量指数(OR=1.12,95%CI:0.96~1.31)、吸烟史(OR=5.29,95%CI:0.93~30.11)、拔管前镇静镇痛(OR=2.47,95%CI:0.76~8.10)、苏醒方式(OR=3.22,95%CI:1.05~9.89)、拔管舒适性(OR=4.09,95%CI:1.31~12.81)、置管时长(<24 h)(OR=4.68,95%CI:1.43~15.32,P<0.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主苏醒(OR=10.91,95%CI:2.05~58.04)、拔管不舒适(OR=6.68,95%CI:1.42~31.48)、置管时长<24 h(OR=4.65,95%CI:1.07~20.17)是影响拔管期安全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术后患者气管拔管不安全风险较高,苏醒方式、拔管舒适性及置管时长可能影响患者拔管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全麻术后 气管拔管期安全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AM1241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纤维瘢痕形成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成明 储卫华 +4 位作者 袁继超 陈欣 刘静静 张洪燕 林江凯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91-1000,共10页
目的探讨AM124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纤维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雌性6~8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144只,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n=24)只移除椎板以暴露硬脊膜,不切开硬脊膜,术后给予生理盐水3 mL/kg;②载体组(n=40)建立大鼠脊髓背侧... 目的探讨AM124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纤维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雌性6~8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144只,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n=24)只移除椎板以暴露硬脊膜,不切开硬脊膜,术后给予生理盐水3 mL/kg;②载体组(n=40)建立大鼠脊髓背侧半切损伤模型,术后给予生理盐水3 mL/kg;③AM1241组(n=40)在载体组基础上给予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R2)激动剂(AM1241,3 mg/kg)治疗;④AM1241+AM630组(n=40)在术后AM1241治疗前30 min给予CBR2拮抗剂(AM630,3 mg/kg)。各组药物均腹腔注射,1次/d,连续14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评估AM1241对大鼠纤维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行为学、电生理检测AM1241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载体组比较,AM1241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主要纤维瘢痕成分的表达降低,脊髓损伤后,纤维瘢痕面积减少,给予CBR2拮抗剂AM630后逆转了上述现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ulinβⅢ免疫荧光染色、行为学评估、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AM1241组促进了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存活,改善了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包括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载体组(15.38±0.38)vs AM1241组(18.38±0.50)vs AM1241+AM630组(15.50±0.33),P<0.05]、斜板实验角度[载体组(54.25±1.25)°vs AM1241组(64.25±1.05)°vs AM1241+AM630组(54.75±0.49)°,P<0.05]等;ELISA实验结果显示:AM1241组抑制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TNF-α、IL-1β的表达(P<0.05),增强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Arg-1的表达(P<0.05),降低促纤维化因子TGF-β1的表达(P<0.01);而应用CBR2拮抗剂AM630后逆转了上述作用。结论刺激大鼠CBR2能减少脊髓损伤后纤维瘢痕、改善神经功能,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极化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2/CBR2 大麻素受体2激动剂 脊髓损伤 纤维瘢痕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19
作者 王开杉 陈渝杰 +3 位作者 唐俊 朱刚 胡荣 缪洪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52-2259,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 目的探讨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2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6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影像,其中55例患者采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观察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缺血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及临床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术后即刻及随访脑血管造影Raymond分级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CTA及MRA评估有无复发。结果55例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栓塞,未见支架打开不良、支架打折等不良事件;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82%),迟发性缺血2例(3.64%),未见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术后即刻造影致密栓塞(RaymondⅠ级)50例(90.91%),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3例(5.45%),RaymondⅢ级2例(3.64%)。40例患者于术后6~24个月获得影像随访,造影RaymondⅠ级38例(95%),RaymondⅡ级2例(5%);9例患者行CTA或MRA复查未见复发;术后随访动脉瘤栓塞效果较术后即刻好转。出院时mRS评分0~1分50例,2分1例,3分1例,4分2例,5分1例。获得4~24个月临床随访预后,mRS评分0~1分50例,2分2例,3分1例,4分1例,6分1例;出院时mRS评分较差患者临床随访mRS评分好转。结论使用LEO支架构建crossing Y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成功率及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可,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crossing Y形支架 弹簧圈栓塞 LEO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荧光技术筛选恶性胶质瘤干细胞的优势分析
20
作者 王必佳 周振华 +1 位作者 陈康宁 李学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荧光技术筛选胶质瘤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利用胶质瘤干细胞嗜核黄素的特点,在体外普通胶质瘤干细胞中加入核黄素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具有自发荧光的胶质瘤干细胞。CCK-8检测其体外增殖能力。建立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生...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荧光技术筛选胶质瘤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利用胶质瘤干细胞嗜核黄素的特点,在体外普通胶质瘤干细胞中加入核黄素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具有自发荧光的胶质瘤干细胞。CCK-8检测其体外增殖能力。建立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生存能力,观察肿瘤体积、质量。检测肿瘤组织Ki67、PCNA和Nestin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筛选出具有自发荧光的胶质瘤干细胞; CCK-8结果显示荧光胶质瘤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P<0.01);体外荷瘤实验表明,荷有荧光干细胞的小鼠,其生存时间明显降低,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增大(P<0.01)。肿瘤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显示,载有荧光干细胞肿瘤切片中Ki67、PCNA和Nestin含量明显增高(P<0.05)。荧光干细胞的增殖和恶性程度高于目前GL261肿瘤干细胞,同时也能筛选出部分CD133^-的具有高恶性程度高和高侵袭性的胶质瘤干细胞。结论自体荧光技术能较好地筛选出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核黄素 胶质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