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汁淤积性肝病精准诊疗与前沿探索
1
作者 张樑君 潘琼 柴进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1-1245,共5页
胆汁淤积性肝病(CLD)包括一系列急性和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胆汁形成和/或流动受损,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学技术的发展,CLD的诊断与治疗正向精准医学迈进。本文综述了CLD在基因检测、多组学... 胆汁淤积性肝病(CLD)包括一系列急性和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胆汁形成和/或流动受损,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学技术的发展,CLD的诊断与治疗正向精准医学迈进。本文综述了CLD在基因检测、多组学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诊断进展,系统梳理了亲水胆汁酸、FXR激动剂、PPAR激动剂、抗生素与新兴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与临床试验。未来,整合多维组学数据、推动个体化诊疗模式将是CLD精准医学发展的关键方向。本文旨在为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提供前瞻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精准医学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型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嘉怡 周学谦 +1 位作者 孟祥勇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9-979,共11页
目的探讨瘦型人群发生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纳入112... 目的探讨瘦型人群发生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ASL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纳入1123名成年个体。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将其分为训练集(n=561)和验证集(n=562),并收集有关人口统计学、人体测量学、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数据。在训练集中运用LASSO回归筛选潜在变量,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瘦型MASL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瘦型MASLD预测模型(prediction model for lea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LMPM)。为评估LMPM的临床价值,将其与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和肝脂肪变性指数(hepatic steatosis index,HSI)这两种常用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测模型进行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AUC)、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和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确定年龄、腰围和甘油三酯为瘦型人群发生MASL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诉指标建立的LMPM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表现出良好的区分能力,AUC值分别为0.86(95%CI:0.82~0.89)和0.81(95%CI:0.77~0.85),明显优于FLI[训练集AUC=0.83(95%CI:0.79~0.87);验证集AUC=0.74(95%CI:0.70~0.79)]和HSI[训练集AUC=0.71(95%CI:0.66~0.76);验证集AUC=0.71(95%CI:0.65~0.76)]。相较于FLI和HSI,LMPM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NRI和IDI均得到改善。校准曲线显示出LMPM的高准确性,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均表明LMPM提供了更大的临床益处。结论年龄、腰围和甘油三酯是瘦型MASLD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用于评估瘦型人群发生MASLD风险的预测模型LMPM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对及时识别高危人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型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检率与活检阳性率在内镜医师诊断水平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陈稳 王珩宇 +4 位作者 饶莉 张雪 杨红 周倩 陈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究结肠镜检查中,活检率和活检阳性率是否可作为评估内镜医师诊断水平的有效指标。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贵黔国际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5名内镜医师作为... 目的探究结肠镜检查中,活检率和活检阳性率是否可作为评估内镜医师诊断水平的有效指标。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贵黔国际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5名内镜医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资分为高年资组(n=8)和低年资组(n=7),根据性别分为男医师组(n=9)和女医师组(n=6),根据工作时间分为上午时段(8:00~12:00)和下午时段(13:00~18:00)。收集其在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检查的所有患者数据,共纳入28949名检查病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内镜医师年资、性别以及不同工作时段对活检率、活检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检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年资组活检率低于低年资组[(5.73±0.81)%vs(6.89±0.97)%,P<0.01],但活检阳性率高于低年资组[(53.52±3.87)%vs(33.70±7.85)%,P<0.01];所有医师组上午时段活检率高于下午时段结肠镜检查活检率[(6.76±1.11)%vs(5.53±1.5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师年资[(53.52±3.87)%vs(33.70±7.85)%,P<0.01,OR=92.187,95%CI:3.118~2725.366]、工作时间段[(48.35±10.50)%vs(37.80±10.65)%,P<0.05,OR=20.885,95%CI:1.266~344.602]是活检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年资内镜医师的活检率低而活检阳性率高,低年资活检率高但活检阳性率低,表明活检率、活检阳性率与内镜医师诊断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活检率 活检阳性率 诊断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幸雨 陈文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其5年复发转移率,同...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其5年复发转移率,同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并对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53例患者中,男性90例(58.82%),女性63例(41.18%);G1期114例(74.51%),G2期25例(16.34%),G3期14例(9.15%),接受内镜手术112例(73.20%),外科手术41例(26.80%),5年内复发转移人数26人(16.99%)。手术部位在十二指肠、食管、胃和直肠的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31%、3.92%、3.27%和8.50%。采用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的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92%和13.0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肿瘤部位、不同肿瘤直径、不同病理分级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肿瘤复发转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 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不同手术的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G1、G2期直径不超过2 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在内镜下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道 治疗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及腹腔镜D2根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临床疗效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孟祥勇 陈志国 +2 位作者 王梓义 杨佳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腹腔镜D2根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4例早期胃癌患... 目的 探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腹腔镜D2根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4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271例)和ESD组(133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统计符合ESD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Kaplan-Meier法比较早期胃癌患者ESD与腹腔镜D2根治术的远期疗效;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索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与远期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404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12.38%(50/4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溃疡、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等7个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浸润深度为SM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404例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6.29%(389/404),腹腔镜组生存率(96.31%)与ESD组生存率(9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ESD绝对适应证而行腹腔镜D2根治术与ESD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9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ESD扩大适应证而行腹腔镜D2根治术与ESD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4%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分层回归分析调整病变大小、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等临床特征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与远期疗效依然相关(β=1.173,P=0.003)。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符合ESD绝对适应证和扩大适应证患者行腹腔镜D2根治术与ESD治疗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腹腔镜D2根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4
6
作者 孟祥勇 秦嘉怡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32-2442,共11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最佳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LNM)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3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最佳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LNM)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3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早期胃癌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类别型特征梯度提升机(categorical boosting,Catboost)、轻量的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极端梯度提升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XG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E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最临近(K-nearest,KNN)、朴素贝叶斯(naiveBayes,NB)及Logistic回归共10种ML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利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评分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Kappa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以及精确率-召回率曲线评估和比较模型的预测能力。基于Shapl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解释最佳模型中各变量对发生结局影响的贡献度。结果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血管浸润和吸烟史是早期胃癌LNM的独立危险因素。Catboost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性能,其在训练集中的5个性能指标均优于其他模型[AUC:0.904(95%CI 0.868-0.940),F1评分:0.633,Brier评分:0.100,阴性预测率:0.975,Kappa:0.520]。通过计算Catboost的SHAP值发现,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血管浸润是预测LNM的2个关键特征变量。结论肿瘤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淋巴血管浸润和吸烟史是早期胃癌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机器学习可用于预测LNM风险,Catboost模型具有最佳预测性能,并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超声检查对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佳 王梓义 +4 位作者 陈磊 张耀 陈静 高莉萍 冯晓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61-2568,共8页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分期和导管扩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诊断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消化内科就诊且经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 目的评估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分期和导管扩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诊断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消化内科就诊且经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并接受EUS的患者,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评价EUS对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EUS诊断准确度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2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岁。患者确诊前均接受EUS,EUS对肿瘤T分期的准确度为86.27%,对T1、T2、T3、T4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4.21%、92.31%、85.00%、60.00%和95.31%、88.89%、96.34%、98.97%。T1、T2、T3、T4病变T分期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83.72%、85.00%、7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4%、94.92%、96.34%、97.96%。有14例患者的T分期被EUS错误分期。EUS评估导管内扩张的准确度为75.49%,对导管扩张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7%、66.67%、98.97%、40.00%。EUS对胰管扩张诊断准确度的独立预测因素为神经浸润、肿瘤大小和T分期;而对胆管扩张诊断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神经浸润和碱性磷酸酶。结论EUS对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高,神经浸润、肿瘤大小、T分期、碱性磷酸酶可能是其诊断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检查 十二指肠乳头癌 准确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底腺息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梓义 陈静 +4 位作者 周学谦 杨佳 孟祥勇 吴静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0-1157,共8页
目的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在胃底腺息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6-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行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e,WLI)提示胃息肉患... 目的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在胃底腺息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6-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行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e,WLI)提示胃息肉患者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白光内镜图像、窄带成像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NBI)图像、pCLE内镜图像以及术后组织病理,统计验证胃底腺息肉在pCLE内镜下特点,分别计算不同内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一致性。结果胃底腺息肉在pCLE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小凹开口拉长,“手牵手样”胃小凹开口,小凹开口周围血管规则,无荧光素渗出。WL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一致性分别为:72.73%、75.00%、73.13%、0.343(胃底腺息肉),81.82%、71.43%、71.64%、0.354(增生性息肉);NB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一致性分别为87.27%、83.33%、86.57%、0.673(胃底腺息肉);81.82%、85.71%、85.07%、0.554(增生性息肉);pCLE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一致性分别为92.73%、91.67%、92.53%、0.769(胃底腺息肉),90.91%、94.64%、94.03%、0.797(增生性息肉)。pCLE的灵敏度、特异度等均优于WLI和NB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结论pCLE可用于胃底腺息肉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胃底腺息肉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改善胆汁酸代谢减轻胆汁淤积肝损伤
9
作者 张弘佳 谭雅 +1 位作者 赵楠 柴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7-1193,共7页
目的初步探究褪黑素(melatonin,Mel)减轻胆酸(cholic acid,CA)诱导的胆汁淤积肝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5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对照组、1%CA组和1%CA+Mel组,对照组喂养正常饮食,1%CA组和1%CA+Mel组喂养1%CA饮... 目的初步探究褪黑素(melatonin,Mel)减轻胆酸(cholic acid,CA)诱导的胆汁淤积肝损伤的机制。方法将15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对照组、1%CA组和1%CA+Mel组,对照组喂养正常饮食,1%CA组和1%CA+Mel组喂养1%CA饮食14 d构建胆汁淤积小鼠模型,1%CA+Mel组同时腹腔注射褪黑素(100 mg/kg)。对1%CA组和1%CA+Mel组小鼠的肝组织进行α-SMA免疫组化染色,采用RT-qPCR检测小鼠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肝脏总胆汁酸,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汁酸。为了进一步了解胆汁酸代谢的机制,采用RT-qPCR检测小鼠胆汁酸合成和肝脏解毒酶相关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胆汁酸合成和肝脏解毒酶相关指标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1%CA组相比,1%CA+Mel组的小鼠肝纤维化相关指标Tgfβ1、ColⅠa1、ColⅡa1和α-SMA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鼠肝组织α-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肝星状细胞活化明显减少。与1%CA组相比,1%CA+Mel组小鼠血清与肝脏中胆汁酸含量显著减少,其中TCA含量显著降低,胆汁酸合成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和Cyp8b1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肝脏解毒酶Cyp2b10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基酶1A1(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1a1)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Cyp2b10和胆盐磺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 family 2A member 1,Sult2a1/2)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褪黑素通过减少胆汁酸合成和增加肝脏解毒酶的方式改善胆汁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胆汁淤积 褪黑素 胆汁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谷蛋白大米(W0868)对小鼠营养状况及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梨名 刘金凤 +4 位作者 陈佳 罗佳 汪晓月 何娅妮 蔡明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研究低谷蛋白大米(W0868)饮食对小鼠营养状况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饲料组、正常大米组和低谷蛋白大米组(n=30)。常规饲料组给予常规鼠粮,普通大米组给予普通大米与常规饲料... 目的研究低谷蛋白大米(W0868)饮食对小鼠营养状况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饲料组、正常大米组和低谷蛋白大米组(n=30)。常规饲料组给予常规鼠粮,普通大米组给予普通大米与常规饲料1:1混合的普通米饲料,低谷蛋白大米组给予低谷蛋白大米与常规饲料1:1混合的低谷蛋白米饲料喂养。每只小鼠单独给予自由摄食,每日定时监测摄食量。分别于饮食干预后每间隔1周监测体质量,于第4、8、12周时留取24 h尿,于12周时留取血清和肾组织标本。采用评估营养状况的指标包括体质量、血清学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钙、磷等),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液检测指标包括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β-N-乙酰氨基葡糖糖苷(NAG),24 h尿蛋白总量。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采用PAS染色。结果同一时间点各组每只小鼠的平均摄食量和各组小鼠体质量在饮食干预期间未见明显差异。各组小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钙、磷等营养状况指标及肾功能指标于饮食干预12周后未见明显差异。低谷蛋白米组小鼠尿蛋白总量于12周时低于饲料组和普通大米组,尿ACR、NAG水平在4、8、12周时均低于饲料组和普通大米组。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低谷蛋白大米(W0868)饮食可以明显降低小鼠尿蛋白水平而保护肾功能,并且对小鼠营养状况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谷蛋白大米 尿蛋白 营养状况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过表达IL22可有效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天宇 宋娅岚 +6 位作者 吴静峰 郑植元 张宁 周子默 唐红 王锋超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95-2006,共12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22(IL22)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同窝IL22敲除小鼠(IL22-/-)及对照基因型小鼠(IL22+/+)各3只,给予2组小鼠2.5%DSS自由饮水6 d、正常饮... 目的探讨白介素22(IL22)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同窝IL22敲除小鼠(IL22-/-)及对照基因型小鼠(IL22+/+)各3只,给予2组小鼠2.5%DSS自由饮水6 d、正常饮水2 d构建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干预8 d后行小鼠肠道内窥镜检查,测量2组小鼠结肠长度以及主要免疫器官脏器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蛋白水平表达;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建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转染模型,给予DSS诱导结肠炎模型,设置PBS组(n=5)、AAV-mock+DSS组(n=5)、AAV-IL22+DSS组(n=5),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结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钙粘附蛋白(E-claudin)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L22、闭合蛋白(Occludin)、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L22+/+组比较,IL22-/-组小鼠在DSS诱导后第8天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DAI评分(P<0.01)和肠镜评分显著升高(P<0.05),组织损伤加重,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1β、cleaved-IL1β、IL6、TNFα表达上调(P<0.05)。与AAV-mock+DSS组相比,AAV-IL22+DSS组可逆转DSS诱导结肠炎,结肠组织炎症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结果示E-claudin表达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ccludin、p-Stat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IL22缺乏加重小鼠DSS诱导结肠炎,而通过AAV过表达IL22能增强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少炎症浸润,缓解DSS肠炎,其机制可能与Jak/Stat3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腺相关病毒 炎症性肠病 葡聚糖硫酸钠 Jak/Stat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套器冷切除术与热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小息肉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金龙 陈磊 +5 位作者 陈静 冯晓峰 陈瑶 段丽霞 房殿春 吉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429-2434,共6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与热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到2021年8月31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50例行结直肠小息肉内镜... 目的评价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与热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到2021年8月31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750例行结直肠小息肉内镜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SP组1796例,HSP组195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钛夹使用数量、使用率、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穿孔率、腹部不适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息肉数量、大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和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钛夹使用率及平均使用数量均显著低于HSP组[11.19%vs 19.55%,P<0.001;(0.16±0.49)vs(0.27±0.63)枚,P<0.001];CSP组完整切除率与HS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99%vs 95.04%,P=0.158);CSP组标本回收率优于HSP组(99.55%vs 98.26%,P<0.001);CSP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HSP组(0.06%vs 0.46%,P=0.037);CSP组未发生穿孔,HSP组发生1例(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CSP组腹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HSP组(4.18%vs 9.31%,P<0.001)。结论CSP在治疗结直肠小息肉中与HSP相比,钛夹使用率及平均使用数量更低,标本回收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冷切除术 热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在体内外模型中对肠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13
作者 吴静峰 郭科男 +5 位作者 张宁 吴天宇 周子默 陆治宇 王锋超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95-2205,共11页
目的探讨在体内外模型中常用有效剂量川陈皮素(nobiletin,NOB)对肠道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的3D培养模型,加入不同浓度NOB,观察克隆死亡和存活。构建小鼠小肠类器官模型,在类器官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OB... 目的探讨在体内外模型中常用有效剂量川陈皮素(nobiletin,NOB)对肠道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的3D培养模型,加入不同浓度NOB,观察克隆死亡和存活。构建小鼠小肠类器官模型,在类器官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OB,观察类器官的出芽和生长,利用MTT染色后的类器官成像进行面积和吸光值计算。在50、100μmol/L浓度NOB干预体系中不同时间撤掉NOB,观察类器官生长。在50μmol/L浓度NOB处理类器官的体系中分别加入R-spondin1、CHIR99021加强Wnt通路激活信号,观察类器官的生长。对C57/B6J小鼠灌胃不同浓度NOB,连续给药4 d,观察肠道隐窝和绒毛长度比,观察隐窝细胞凋亡,以及隐窝底部干细胞龛中Olfm4/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 NOB即可显著促进肿瘤细胞MC38成球后死亡,显著降低克隆形成率(P<0.001)。与对照组相比,NOB从50μmol/L起可以显著抑制肠类器官的出芽,50~200μmol/L NOB可以显著抑制类器官的生长(P<0.001),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NOB撤药后在50μmol/L时肠类器官生长容易恢复,在100μmol/L时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增强Wnt通路的激活可以部分挽救NOB对肠类器官的抑制作用。在体给予高于常用浓度的NOB不能诱导肠隐窝细胞凋亡,不影响肠干细胞的数目和增殖,不影响隐窝和绒毛比。结论NOB具有抑制正常肠干细胞的能力,可能通过调控干细胞相关通路如Wnt发挥作用,但其在在体不能发挥抑制干细胞增殖的效应;这提示NOB在常规浓度应用的安全性,同时提醒对NOB在在体肿瘤模型中发挥的抑制作用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小肠干细胞 小肠类器官 细胞增殖 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改善DDC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菀 赵楠 +1 位作者 张晓珣 柴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1009,共9页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3,5-二乙氧羰基-1,4-二氢-2,4,6-三甲吡啶(3,5-diethoxycarbonyl-1,4-dihydro-2,4,6-collidine,DDC)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3,5-二乙氧羰基-1,4-二氢-2,4,6-三甲吡啶(3,5-diethoxycarbonyl-1,4-dihydro-2,4,6-collidine,DDC)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6)、0.1%DDC组(n=9)和0.1%DDC+ART组(n=9)。喂养含0.1%DDC的饲料2周,构建胆汁淤积小鼠模型,同时给予0.1%DDC+ART组小鼠青蒿琥酯(30.0 mg/kg,1次/d)肌肉注射。检测小鼠血清中肝损伤相关指标的水平;进行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根据Scheuer系统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肝脏内α-SMA、Col1a1、Col1a2和Tgfβ1等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小鼠肝组织内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在细胞实验中进一步探索青蒿琥酯减轻肝纤维化的机制,使用TGF-β联合ART处理LX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用ART和通路抑制剂共同处理LX2细胞后,检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标志物α-SMA的表达。结果青蒿琥酯给药明显减轻DDC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P<0.05),显著降低了胆汁淤积小鼠血清中ALT、AST、ALP和TBA的表达水平(P<0.05)。青蒿琥酯抑制小鼠肝脏内纤维化相关指标α-SMA、Col1a1、Col1a2和Tgfβ1 mRNA的表达,并减少肝组织内HYP含量(P<0.05)。青蒿琥酯可以抑制TGF-β诱导的LX2细胞内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P<0.05)。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增强青蒿琥酯对TGF-β诱导的HSC活化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够明显改善DDC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它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HSC的活化,从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胆汁淤积 青蒿琥酯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源性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Nomogram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振宇 张耀 +3 位作者 陈聪 宋娅岚 吴静 陈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9-704,共6页
目的探究胰源性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5例发生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门脉高压分为研究组(n=75)和对照组(n=110),分别采... 目的探究胰源性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5例发生胰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门脉高压分为研究组(n=75)和对照组(n=110),分别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胰源性门脉高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变量,利用Nomogram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在变量筛选中,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史及病因是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OR=5.008、3.913、3.690),红细胞计数为保护性因素(OR=0.362)。基于变量筛选结果,构建胰源性门脉高压的Nomogram模型,模型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89,且校准曲线具有良好的拟合度,说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风险阈值在15%~85%之间时,能获得较好的净获益值,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性。结论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地早期识别胰源性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源性门脉高压 危险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抑制胆汁酸诱导Cxcl2表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雅 唐菀 +3 位作者 徐子芊 赵楠 张晓珣 柴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2-788,共7页
目的 研究褪黑素抑制胆汁酸诱导趋化因子Cxcl2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喂养小鼠含有1%胆酸(cholic acid, CA)的饲料2周,构建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给予褪黑素腹腔注射(100 mg/kg, 1次/d)。收集肝组织后HE染色,根据Scheuer系统进行病理组... 目的 研究褪黑素抑制胆汁酸诱导趋化因子Cxcl2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喂养小鼠含有1%胆酸(cholic acid, CA)的饲料2周,构建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给予褪黑素腹腔注射(100 mg/kg, 1次/d)。收集肝组织后HE染色,根据Scheuer系统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采用Real-time 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褪黑素对小鼠肝脏内Cxcl2、Cxcr2、Mpo、c-Jun表达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c-Jun的表达。分离并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使用结合型胆汁酸TCA联合褪黑素处理小鼠原代肝细胞,在体外水平进一步探索褪黑素抑制胆汁酸诱导的Cxcl2表达的机制。使用JNK激动剂Anisomycin和褪黑素共同处理小鼠原代肝细胞,检测趋化因子Cxcl2表达。结果 褪黑素给药明显减轻胆汁淤积诱导的炎症性肝损伤(P<0.05)。褪黑素明显抑制胆汁淤积小鼠肝脏内趋化因子Cxcl2及其受体Cxcr2表达,并抑制肝脏内中性粒细胞标志物Mpo和转录因子c-Jun的表达(P<0.05)。褪黑素显著减少TCA诱导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内趋化因子Cxcl2的表达(P<0.05)。JNK激动剂Anisomycin逆转褪黑素对Cxcl2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褪黑素通过抑制JNK/c-Jun信号通路来降低胆汁酸诱导的趋化因子Cxcl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褪黑素 趋化因子Cx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小鼠结肠炎模型结肠黏膜的表达及其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娅岚 吴天宇 +3 位作者 陈聪 武振宇 汤旭东 陈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2年1-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肠镜室就诊的18~64岁的UC患者结肠组织标本29例,...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2年1-9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肠镜室就诊的18~64岁的UC患者结肠组织标本29例,同期收集非UC患者结肠组织标本22例,采用免疫组化和RT-qPCR检测PD-L1和炎症因子IL-1β、IL-6、IL-17a、IL-22、TGF-β1的表达。选取8~10周龄C57BL/6雄性小鼠24只(23~26 g),分为空白对照组(n=4)、PD-L1-Fc组(n=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组(n=8)、DSS+PD-L1-Fc组(n=8),DSS组及DSS+PD-L1-Fc组连续7天予以2.5%DSS溶液自由饮水,第8天更换为正常饮水,其余组正常饮水,第3天予以PD-L1-Fc组及DSS+PD-L1-Fc组小鼠腹腔注射PD-L1-Fc蛋白(1 mg/mL)40μg/只,造模后8~10天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黏膜中PD-L1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粪便性状、活体结肠黏膜形态变化、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炎症因子改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结肠黏膜中PD-L1表达显著升高(43.03±4.044,P<0.001),促炎因子IL-1β、IL-6及抗炎因子IL-22、TGF-β1的表达均升高(P<0.05);在DSS小鼠模型中同样存在这一现象。腹腔注射PD-L1-Fc蛋白后,DSS小鼠的体质量、粪便评分、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显微镜下炎症程度明显改善(P<0.05),IL-6、IL-17a下调(P<0.05),IL-22、Foxp3上调(P<0.05)。结论 PD-L1在UC患者及小鼠DSS结肠炎模型中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PD-L1 炎症因子 Treg/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拉曼系统对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生化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栾兆辉 覃语思 +4 位作者 代剑华 陈瑶 吴宏博 冯晓峰 彭贵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4-510,共7页
目的采用光纤拉曼系统观察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生化结构变化。方法通过光纤拉曼系统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患者术后标本进行拉曼光谱测量,共收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 目的采用光纤拉曼系统观察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生化结构变化。方法通过光纤拉曼系统对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患者术后标本进行拉曼光谱测量,共收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ESD术后标本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ESD术后标本5例,拉曼光谱系统测量后共获得符合标准的光谱图像51例,包括LGIN组织光谱图像16例,HGIN组织光谱图像15例,非病变组织光谱图像20例,进行数据转换及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得到LGIN、HGIN和非病变组织的平均拉曼光谱图,分析3组图像图形及拉曼峰归属,并进一步分析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生化结构变化。结果LGIN、HGIN组织较非病变组织在852 cm^-1、891 cm^-1、992 cm^-1、1103 cm^-1、1171 cm^-1、1234 cm^-1、1417 cm^-1、1560 cm^-1、1586 cm^-1等特征峰发生同向偏移,且偏移程度与瘤变程度正相关;LGIN组于805 cm^-1、819 cm^-1、1306 cm^-1、1327 cm^-1处,HGIN组于875 cm^-1、1304 cm^-1、1324 cm^-1处观察到特征性拉曼峰,提示随着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和加重,胃黏膜的生化结构、分子表达发生一定程度改变。结论拉曼光谱图可显示瘤变过程中基因结构发生改变,部分核酸碱基、蛋白质高表达,从而判断与识别胃黏膜不同程度上皮内瘤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上皮内瘤变 ESD标本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胆汁酸诱导肝细胞反应的Hub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19
作者 张孟妮 张晓珣 +2 位作者 欧阳佳凤 柴进 吴晓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83-1893,共11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和验证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代谢的Hub基因。方法使用牛磺胆酸(taurocholate acid,TCA)处理野生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经TCA...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和验证结合型胆汁酸诱导肝细胞代谢的Hub基因。方法使用牛磺胆酸(taurocholate acid,TCA)处理野生型小鼠的原代肝细胞,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检测经TCA诱导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将Fold Change≥1.5且P<0.05作为筛选标准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STRING(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esting genes)数据库建立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基于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找寻Hub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在体内外水平对目标Hub基因进行验证,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肝细胞内PSAT1/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用糖原检测试剂盒检测肝细胞和肝组织糖原水平。结果TCA处理小鼠原代肝细胞共有差异基因293个,其中上调基因122个,下调基因171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的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代谢、炎症、肿瘤等通路。使用Cytohubba插件得到16个Hub基因,包括Ccnd1、Ppara、Irs1、Ccl2、Ddit3、Serpine1、Nr0b2、Atf3、Phgdh、Trib3、Lepr、G6pc、Psat1、Cxcl2、Asns、Fgf2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多种结合型胆汁酸包括TCA、甘氨鹅去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GCDCA)、甘氨胆酸(glycocholic acid hydrate,GCA)均能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内Psat1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此外,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胆汁淤积小鼠肝脏中的Psat1 mRNA水平增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CA能够诱导肝细胞内Psat1表达及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TCA能够诱导小鼠原代肝细胞糖原合成增加,与BDL小鼠模型肝组织糖原合成增加以及血糖水平降低的结果一致(P<0.05)。结论Psat1可能是胆汁酸影响肝细胞糖代谢的相关基因,其高水平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糖代谢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糖代谢 小鼠原代肝细胞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