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林飞 王聪 +6 位作者 魏灵 郑俊 沈娟 李雪梅 封建立 孙道东 王永权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00-1805,共6页
目的比较主干阻断(main artery clamping,MAC)与选择性分支阻断(selective artery clamping,SAC)两种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2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主干阻断(main artery clamping,MAC)与选择性分支阻断(selective artery clamping,SAC)两种肾动脉阻断策略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2月至2024年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收治的231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eGFR<90 mL/(min·1.73 m^(2))伴肾脏损伤标志,或eGFR<60 mL/(min·1.73 m^(2))]的肾肿瘤患者。根据术中肾动脉阻断策略,将患者分为MAC组(n=129)和SAC组(n=102)。术前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态全息三维重建技术制定个体化肾动脉阻断策略。采用酶法检测术前3 d、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并基于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equation,CKD-EPI)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99mTc-DTPA或99mTc-MAG3)评估分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术后3 d,SAC组患肾GFR下降幅度显著低于MAC组[(8.3±7.7)vs(16.0±10.2)mL/(min·1.73 m^(2)),95%CI:-10.2~-5.2,P<0.001]。Scr增量分析显示,SAC组升高幅度更低[8.2(2.5,18.7)vs 15.5(5.8,28.3)μmol/L,95%CI:-12.3~-1.8,P=0.027],eGFR下降更轻微[3.0(0.5,7.8)vs 7.5(2.0,14.3)mL/(min·1.73 m^(2)),95%CI:-6.2~-0.8,P=0.015]。术后3个月,SAC组Scr水平更低[(89.2±23.1)vs(95.3±22.1)μmol/L,95%CI:-11.9~-0.3,P=0.042],患肾GFR更高[(33.5±10.5)vs(26.1±10.9)mL/(min·1.73 m^(2)),95%CI:4.6~10.2,P<0.001]。结论对于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肾肿瘤患者,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中采用SAC策略较MAC能更好地保护术后肾功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功能不全 肾部分切除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血管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对照研究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潴留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雪梅 李雨威 +1 位作者 李珍燕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因膀胱癌于我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因膀胱癌于我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和认知干预等),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统计患者排尿日记记录情况及尿潴留相关预防措施(包括定时排尿、蹲式排尿、Valsalva呼吸式排尿、提肛运动)的完成情况,记录患者B超下残余尿量和尿潴留的发生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总体随访项目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87.3%、83.0%、72.8%vs 55.5%、51.2%、44.2%;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排尿日记完成率,术后3个月和6个月定时排尿、Valsalva呼吸式排尿完成率,以及整个随访期间蹲式排尿和提肛运动的完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次随访时B超下测得残余尿量及尿潴留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院外依从性,降低残余尿量及尿潴留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尿潴留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激光剜除术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严滴石 刘正超 +7 位作者 郑俊 蒋涛 陈志朋 王永权 周晓洲 周远秀 周占松 沈文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尿道绿激光直出光纤前列腺锐性剜除术(photoselective sharp-enucleation of prostate with end-firing fibre,PS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 目的对比研究经尿道绿激光直出光纤前列腺锐性剜除术(photoselective sharp-enucleation of prostate with end-firing fibre,PS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治并且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80 mL的BP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7例,分别行TURP(TURP组)和PSEP(PSE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围手术期资料,记录并比较术后1、6个月的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残余尿(post-void residual urine,PVR)、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s)、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short form,ICI-Q-SF评分)、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PV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术后6个月,PSEP组和TURP组分别有43例和44例完成随访。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个月两组Qmax、IPSS、Qols、PVR、PSA及ICI-Q-SF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SEP组比TURP组有更短的手术时间[(71.6±21.2)vs(87.6±18.9)min,P<0.01]、膀胱冲洗时间[(7.1±5.7)vs(19.8±8.6)h,P<0.01]、留置尿管时间[(3.4±1.7)vs(4.4±1.6)d,P<0.01]、住院时间[(4.3±1.0)vs(5.2±1.3)d,P<0.01]和更少的血红蛋白下降量[(5.5±3.2)vs(12.2±6.6)g/L,P<0.01]。术后6个月PSEP组PV明显小于TURP组[(21.3±4.0)vs(25.2±6.1)mL,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EP与TURP治疗大体积BPH疗效肯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TURP相比,PSEP具有手术效率高、出血量少、组织去除更彻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大体积BPH患者的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激光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大体积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雪梅 李雨威 李珍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96-1600,共5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控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后出院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在患...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控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后出院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行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以指导盆底肌锻炼、变换体位排尿、Valsalva呼吸增大腹压、记录排尿日记为整体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尿动力学检测指标: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新膀胱容量、新膀胱残余尿量、肾功能情况及患者的日间夜间排尿满意度。结果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新膀胱容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新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排尿满意度(日间、夜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膀胱全切正位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尿控能力,促进新膀胱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正位回肠膀胱术 膀胱癌 排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与下腹斜切口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德洋 周晓洲 +4 位作者 付坚 刘洋 李珍燕 王永权 周占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切口(下腹切口组)或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切口(下腹切口组)或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电切组)治疗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下腹部切口组39例,电切组20例,共5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转移率等指标。结果电切组手术时间长于下腹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1±54.2 vs 178.7±60.8 min,P<0.05)。电切组留置引流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下腹切口组显著缩短(P<0.05)。下腹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共4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腹膜后积液1例,术区淋巴漏1例;电切组术后出现膀胱出血1例,行二次膀胱电切镜止血。两组其余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切口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 肾盂癌 输尿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6
作者 周浩 王珺 +2 位作者 姬广聚 郑霁 周占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46-2151,共6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 12.6, 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10周龄129系雌性野生型(WT组)和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 KO组)各30只,通...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 12.6, FKBP12.6)敲除对小鼠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 DO)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10周龄129系雌性野生型(WT组)和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 KO组)各30只,通过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PBOO)建立小鼠DO模型。HE染色观察2组小鼠膀胱逼尿肌形态,尿斑实验(3 h内小鼠的排尿情况)比较尿频症状,尿动力学实验比较储尿末期膀胱压力变化情况,腹腔脏器充盈反应(visceromotor responses, VMRs)及膀胱平滑肌充盈期电活动比较膀胱对压力的反应情况,膀胱平滑肌肌条自发性收缩实验判断其对张力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比较雷尼丁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 2, RyR2)表达的变化。结果 FKBP12.6敲除不会使小鼠逼尿肌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但能加重小鼠尿频症状:与WT组比较,KO组排尿次数明显增多[(43.500±19.164)vs(22.000±14.717)次/3 h,P<0.05];使DO模型鼠储尿末期DO程度更加严重:与WT组比较, KO组储尿期膀胱压力的波动次数明显增加[(13.900±5.430)vs(8.000±3.232)次/30 min,P<0.05];并使小鼠逼尿肌条对张力的敏感性增高(3.200±0.648 vs 1.200±0.245,P<0.01)。与WT组比较,FKBP12.6敲除小鼠RyR2表达出现明显下调(0.154±0.106 vs 1.000±0.444,P<0.01)。结论 FKBP12.6基因敲除可能通过下调RyR2导致小鼠DO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6 逼尿肌过度活动 雷尼丁受体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循环肿瘤细胞NANOG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力伟 周晓洲 +1 位作者 陈志文 杨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及其中Nanog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9例,采...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及其中Nanog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9例,采用广州益善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CanpatrolTM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的CTCs分布情况及CTCs中Nanog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级、浸润程度、淋巴结活检以及转移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阳性率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3/36,91.7%vs 14/23,60.9%,P=0.007);淋巴结活检阳性膀胱癌患者CTCs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活检阴性患者(19/20,95.0%vs 28/39,71.8%,P=0.044);混合型CTCs中Nanog基因的阳性率高于上皮型(22/56,39.3%vs96/176,54.5%,P=0.047)。结论 CTCs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的辅助指标,CTCs中的Nanog基因有望成为评估膀胱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循环肿瘤细胞 NANOG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激光直出式剜除和选择性汽化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正超 蒋涛 +6 位作者 陈志朋 周远秀 王永权 周晓洲 严滴石 周占松 沈文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1-516,共6页
目的对比经尿道直出光纤绿激光前列腺锐性剜除术(green light top-firing,sharp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GTSEP)和绿激光选择性光汽化术(photoselective vaporisation of the prostate,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 目的对比经尿道直出光纤绿激光前列腺锐性剜除术(green light top-firing,sharp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GTSEP)和绿激光选择性光汽化术(photoselective vaporisation of the prostate,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154例BP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7例,分别行GTSEP和PVP。评估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后第1个月和第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残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各有7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下尿路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IPSS、QoLs、PVR、Qmax、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SE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VP组(41.0±16.4 vs 50.1±18.1 min,P=0.001),术后6个月GTSEP组前列腺体积小于PVP组(22.4±2.4 vs 23.3±1.9 mL,P=0.011)。两组术中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TSEP与PVP治疗BPH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GTSEP能更大程度去除增生的腺体组织,手术效率优于P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激光 剜除 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静琦 周晓洲 +2 位作者 季惠翔 郑霁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首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本科行RP的25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术后6~8周首次血清... 目的分析影响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首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本科行RP的25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术后6~8周首次血清PSA值是否达到生化复发水平,以0.2 ng/mL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PSA <0.2 ng/mL组和PSA≥0.2 ng/mL组,针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RP后首次PSA水平的因素。结果①251例前列腺癌患者:两组患者在BMI、术前有无电切、术前PSA、术后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有无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术前PSA、术后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为影响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②153例淋巴结清扫的前列腺癌患者:两组在BMI、术前PSA、术后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淋巴结是否阳性、阳性淋巴结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PSA、淋巴结阳性为影响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术前PSA、术后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SA和淋巴结阳性是影响淋巴结清扫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 前列腺癌 生化复发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后腹腔入路肾部分切除术118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思吉 何鹏 +4 位作者 郑霁 陈志朋 刘洋 王永权 潘进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6-700,共5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下经后腹腔入路行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retroperitoneal partial nephrectomy,RARPN)的患者资料,探讨该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本科完成的RARPN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下经后腹腔入路行肾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retroperitoneal partial nephrectomy,RARPN)的患者资料,探讨该术式的手术操作要点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本科完成的RARPN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R.E.N.A.L.评分、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为(127.6±34.5)min,热缺血时间为(19.8±5.1)min,出血量为(97.3±67.3)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7±0.6)d,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为(1.9±0.7)d,住院时间为(6.0±0.9)d。肿瘤分期为T_(1a)患者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短于T_(1b)患者(P<0.05);BMI<24 kg/m^2的患者手术时间优于BMI≥24 kg/m^2患者(P<0.05)。术后仅1例(0.8%)发生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5年,有1例复发并出现肺转移。结论经后腹腔入路为肾部分切除术良好适应证,对于T_(1a)的肿瘤尤其适用;对于肥胖患者(BMI>24 kg/m^2)在清除肾周脂肪后也能很好地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 经后腹腔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阳孟君 邓春燕 +6 位作者 魏灵 杨能瑞 刘洋 陈志文 周占松 张健 郑霁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4-828,共5页
目的 探讨顺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例接受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术前病理证... 目的 探讨顺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例接受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术前病理证实为阴茎鳞状细胞癌,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0例阴茎癌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顺利完成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均未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80~119(87.90±11.58)min;术中出血量为5~25(12.50±8.90)mL;清除淋巴结数量为10~35(22.90±8.90)枚,阳性淋巴结(1例T2期6枚,1例T2期3枚,1例T1期3枚,1例T1期2枚);术后住院时间为2~5(2.80±1.23)d;引流管留置时间为7~27(17.10±3.63)d。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坏死、出血、淋巴瘘、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14~24(16.40±6.79)个月。1例发生复发转移,其余9例未发生复发和转移。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阴茎癌临床方法,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阴茎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27调控RhoA在大鼠膀胱出口梗阻致平滑肌重塑中的作用
12
作者 廖德洋 王永权 +3 位作者 熊智勇 周晓洲 何鹏 周占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584-2589,共6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调控RhoA在大鼠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致平滑肌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质酸尿道口注射法制作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BOO组),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调控RhoA在大鼠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致平滑肌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质酸尿道口注射法制作大鼠膀胱出口梗阻模型(BOO组),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4周后行膀胱组织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HSP27及RhoA表达水平;建立人膀胱平滑肌细胞HSP27过表达(过表达组)及敲低(敲低组)模型,以转染相应空载体细胞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SP27、pHSP27、RhoA及G-actin、F-actin蛋白水平。F-actin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肌动蛋白结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BOO大鼠模型,4周后HE染色可见BOO组大鼠膀胱平滑肌明显肥厚;BOO组大鼠膀胱组织中HSP27及Rho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5)。成功建立HSP27过表达及敲低模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SP27过表达组HSP27、p-HSP27及Rho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HSP27敲低组HSP27、p-HSP27及Rho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HSP27过表达组F-actin/G-actin(F/G)比值明显上升(P<0.05),而敲低组F/G比值明显降低(P<0.05);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HSP27敲低组平滑肌细胞内肌动蛋白丝含量较对照组和过表达组明显减少,HSP27过表达组平滑肌细胞内肌动蛋白丝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排列紊乱。结论HSP27可通过调控RhoA,影响膀胱平滑肌细胞内肌动蛋白结构,可能在大鼠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平滑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出口梗阻 平滑肌重塑 HSP27 RH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F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丁华 王力伟 +2 位作者 张静琦 周晓洲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408-2412,共5页
目的探讨SNF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RNA-seq数据、qPCR检测膀胱癌细胞系,研究膀胱癌中SNF5表达水平,并结合TCGA临床样本信息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SNF5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RNA-seq数据、qPCR检测膀胱癌细胞系,研究膀胱癌中SNF5表达水平,并结合TCGA临床样本信息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SNF5对预后的影响。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57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及临床信息,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SNF5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在mRNA水平,SNF5在膀胱癌组织中和膀胱癌细胞系中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在不同mRNA膀胱癌亚型和膀胱癌细胞系中表达也存在差异。生存分析中提示SNF5 mRNA低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1),而Cox分析进一步提示SNF5是膀胱癌独立预后因素。在蛋白水平,回顾性研究发现SNF5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P<0.01)、淋巴结阳性(P<0.01)密切相关。结论SNF5在膀胱癌中表达上调,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具有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F5 膀胱癌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