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AECOPD小鼠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薛磊 桂锐 +6 位作者 曾强 李武 梁成 周维佳 戴晓天 邓国宏 熊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091,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通过LPS联...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感染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通过LPS联合烟熏12周建立COPD小鼠模型,经鼻滴注IAV(40μL)诱导AECOPD,建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5组(n=15):低剂量甲泼尼龙组、中剂量甲泼尼龙组、高剂量甲泼尼龙组、奥司他韦组、空白组,观察10天内各组小鼠的体质量以及生存时间,于第1、3、5天使用WBP检测小鼠肺功能、ELISA法检测BALF炎症因子、空斑实验检测BALF病毒滴度、血平板检测BALF菌落形成单位。进行免疫荧光:①肺组织免疫荧光:将模型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n=4):将小鼠分为LPS 1天组、LPS 3天组、LPS+MP组,均予以LPS雾化1次,LPS+MP组在LPS雾化后予以MP灌胃1次,第1天取LPS 1天组肺组织,第3天取LPS 3天组和LPS+MP组肺组织,进行肺组织免疫荧光染色;②细胞免疫荧光:取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分为空白组、LPS组、LPS+MP组、MP组,干预4 h后收集样本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①中剂量甲泼尼龙组提高生存率、促进体质量恢复及改善肺功能效果最显著,相较于其余各组有明显差异(P<0.05)。②中剂量甲泼尼龙组降低IL-6和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水平更显著(P<0.05),高剂量甲泼尼龙组治疗第5天出现炎症因子及NETs升高。③中剂量甲泼尼龙组的肺损伤评分下降较其余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④高剂量甲泼尼龙组治疗第5天出现细菌大量增殖以及病毒清除延迟。结论中剂量甲泼尼龙对IAV诱导的AECOPD治疗效果最好,同时不会延迟病毒清除或增加病毒感染后细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甲型流感病毒 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精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被引量:7
2
作者 毛青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暴发流行已两年,持续在全世界肆虐。由于各国采取的防控政策和措施不同,疫苗分配不均,加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暴发流行已两年,持续在全世界肆虐。由于各国采取的防控政策和措施不同,疫苗分配不均,加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变异迅速,导致疫情仍十分严重。随着疫情的发展,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及SARS-CoV-2的生物学特征等有了深入研究和认识。人群普遍接种疫苗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注射疫苗后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突破性感染。因此,依据传染病防控基本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物理防护仍十分重要。实践证明,“普遍疫苗接种+有效物理防护”是全面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根本措施,两者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大规模接种疫苗 感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舱医院大规模核酸采样优化策略的建立与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貌 周小平 +3 位作者 孙溦 游建平 毛青 杨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索新冠方舱医院应急开舱条件下大规模核酸采集的优化策略。方法2022年4月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对542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采用单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按间隔1周的洗脱期,依次采用红区包干模式、舱内外联动模式、一体化... 目的探索新冠方舱医院应急开舱条件下大规模核酸采集的优化策略。方法2022年4月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对542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采用单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按间隔1周的洗脱期,依次采用红区包干模式、舱内外联动模式、一体化精准采样模式进行核酸采集,统计采样消耗时间,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患者满意度。同时收集参与核酸检测的106名医护人员在上述不同采样模式下的团队配合度、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评分的问卷调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体化精准采样模式在采样消耗时间(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占比(P<0.05)、医护人员的团队配合度、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评分占比方面,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采样模式(P<0.01)。结论一体化精准采样模式在方舱医院等大规模核酸采集场景中,可以显著缩短采样时间,提升医患配合度与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方舱医院 咽拭子采集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水平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清除中的临床意义初探
4
作者 向小梅 万星 +4 位作者 张娟 肖剑梅 王昊亮 谷冬晴 邓国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13-1919,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的表达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6-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14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的表达在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6-2020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14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例在肝炎活化1年内HBsAg发生清除(HBsAg清除组),年龄(36.57±3.15)岁;7例在1年内HBsAg下降少于1个lg(HBsAg未清除组),年龄(34.14±2.97)岁。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4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血清样本中IFN-γ、IL-2等48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HBsAg清除组中3种细胞因子(IFN-γ、IL-2Ra、SDF-1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BsAg未清除组(P<0.05),其余39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5种未在2组间同时表达。血清HBV DNA水平与HGF(r=0.675,P=0.008)及SDF-1α(r=0.587,P=0.02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IP-10(r=-0.600,P=0.023)及MIG(r=-0.640,P=0.014)表达水平呈负相关。HBsAg滴度与IL-12p7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93,P=0.025),与TNF-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09,P=0.02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SCGF-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43,P=0.045)。结论本研究找到3种差异表达细胞因子及一些与HBV DNA水平、HBsAg滴度相关的细胞因子,可为肝炎活化引起HBV病毒清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重症乙型肝炎患者HBsAg血清学清除提供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乙型肝炎 HBsAg清除 临床治愈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X3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游忠凤 田展飞 +2 位作者 洪怡 朱研 伍亚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41-1747,共7页
目的探讨LHX3基因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临床和预后意义以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信息的肝癌患者组织样本100例和对应的癌旁组织45例制备成组织芯片。采用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LHX3基因在肝癌组织和... 目的探讨LHX3基因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临床和预后意义以及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信息的肝癌患者组织样本100例和对应的癌旁组织45例制备成组织芯片。采用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LHX3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LHX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LHX3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和Cox regression生存分析法确定LHX3基因表达在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中的意义。通过Transwell实验分析LHX3基因在肝癌转移中的功能。结果与癌旁或正常组织相比,LHX3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LHX3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P <0.05,P <0. 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体积、病理分级和肿瘤位置不相关(P>0. 05);而且LHX3基因在临床晚期患者和转移患者中的表达均出现了急剧升高;生存分析发现LHX3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紧密相关(P=0.002),而且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风险比=1.265,P=0.032);进一步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LHX3基因能够明显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LHX3基因通过促进肝癌细胞的转移缩短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X3基因 总生存期 预后标志物 肿瘤转移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9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ATP7B变异谱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文婷 向密 +5 位作者 但芸婕 郭衍志 向小梅 朱研 胡俊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74-1681,共8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ATP7B的中国人群变异谱。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肝豆状核变性119例,随访至2018年4月,分析发病年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ATP7B基因变异谱及转归,比较肝型和脑型患者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ATP7B的中国人群变异谱。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肝豆状核变性119例,随访至2018年4月,分析发病年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ATP7B基因变异谱及转归,比较肝型和脑型患者的差异。结果 119例患者中肝型占57.1%,脑型占27.7%,混合型占15.1%。肝型与脑型患者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脑型患者全部集中在儿童青少年期起病,肝型患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本组患者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53.8%)、肝硬化(50.4%)、肝脾肿大(47.9%)和皮肤巩膜黄染(40.3%);神经系统损伤主要表现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31.9%)、精神症状(24.4%)和不自主运动(23.5%);成年患者的肝硬化、腹水、不自主运动等症状显著多于未成年患者(分别为:P=0.005、0.008、0.026)。对诊断时效进行分析,从首次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病程为5个月,最长82个月,52.1%的患者在起病5个月之后才得以明确诊断,肝型患者确诊所用时间显著少于脑型和混合型患者(分别为:Z=-2.233,P=0.026;Z=-2.424,P=0.015)。31例患者进行ATP7B基因检测,阳性率83.9%,最常见致病变异位点是Arg778Leu,等位频率17.4%,其次是Pro992Leu、Met769Hisfs X26、Ala874Val和Ile1148Th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肝硬化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χ2=4.202,P=0.04)。结论婴幼儿及中老年人发病并不少见,应重视年幼和年老患者的诊治;进展为肝硬化的患者因铜沉积久、肝损伤重,其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而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征 ATP7B基因 肝型 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CS诱导12周建立符合临床标准的COPD小鼠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武 刘雲华 +3 位作者 石拓 戴晓天 邓国宏 熊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2-988,共7页
目的探究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香烟烟雾(cigarette smoke,CS)诱导12周可否成功构建符合临床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小鼠模型。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体质量20... 目的探究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香烟烟雾(cigarette smoke,CS)诱导12周可否成功构建符合临床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小鼠模型。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体质量20~25 g,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LPS+CS联合诱导进行造模,在第1、14天使用LPS(2 mg/kg)气管内给药,给药当天不给予CS,其余时间小鼠暴露于CS中吸烟2次/d(10支、60 min/次)。LPS+CS联合诱导12周的小鼠为模型组(n=15),未进行干预的同批次小鼠为对照组(n=15)。造模后对比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HE、Masson染色)、炎症因子(IFN-γ、IL-12、TNF-α、IL-6)和肺功能(FEV0.1/FVC%)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CS诱导后小鼠肺组织病理显示支气管平滑肌层纤维化、肺泡膈断裂、肺泡融合,平均肺泡截距显著增大(P<0.05),平均肺泡数显著减少(P<0.05),全身和肺部促炎炎症因子IFN-γ、IL-12、TNF-α、IL-6均明显增多,肺功能FEV0.1/FVC%明显降低(P<0.05),平均肺泡截距和FEV0.1/FVC%极其显著负相关(r=-0.9226,P<0.001),而平均肺泡数和FEV0.1/FVC%呈极其显著正相关(r=0.9330,P<0.001)。结论采用LPS+CS诱导12周可以成功建立符合临床标准的COPD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烟雾 脂多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lbert综合征UGT1A1致病变异的连锁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露锋 邓国宏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明确Gilbert综合征患者(Gilbert syndrome,GS)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基因(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 1A1 gene,UGT1A1)致病变异的连锁关系,进一步明确GS的遗传机制。方法对46例GS患者与80名健康对照者UGT1A1基因的增强子PBRE... 目的明确Gilbert综合征患者(Gilbert syndrome,GS)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基因(UDP-glucuronyl transferase 1A1 gene,UGT1A1)致病变异的连锁关系,进一步明确GS的遗传机制。方法对46例GS患者与80名健康对照者UGT1A1基因的增强子PBREM、启动子TATA盒、PE、DE及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把所测得的SNP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构建单体型和单体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测到c.-3279T>G、c.-1352C>A、c.-40_-39insTA、c.211G>A、c.686C>A、c.1456T>G等6个SNP位点,对该6个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c.-3279T>G和c.-1352C>A的D’值和r^2均等于1,呈完全的连锁不平衡;进一步构建单体型表明c.-40_-39insTA和c.-3279T>G呈连锁关系、c.211G>A和c.-1352C>A呈连锁关系,他们所构成的单体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高达0.717,而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仅为0.005,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 Gilbert综合征的发生与来源于不同同源染色体的c.-40_-39insTA和c.211G>A的两两变异相关,而c.-3279T>G和c.-1352C>A与它们的各自连锁发挥了剂量效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BERT综合征 UGT1A1 连锁 单体型 单体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儿童病因不明严重急性肝炎全球暴发流行 被引量:1
9
作者 毛青 赵颂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79-1086,共8页
儿童病因不明严重急性肝炎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突然出现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儿童肝脏疾病。自2022年4月初首次报道以来,已累及全球20多个国家,病例数达450例左右,以欧洲、北美洲为主,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病例报道。该病多发于... 儿童病因不明严重急性肝炎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间突然出现的一种病因不明的儿童肝脏疾病。自2022年4月初首次报道以来,已累及全球20多个国家,病例数达450例左右,以欧洲、北美洲为主,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病例报道。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疾病特征主要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肝病表现,呼吸道症状少见,少数病例发展为肝衰竭,需进行肝移植,大部分病例预后较好。目前考虑为感染所致,但具体病原体尚不明确,较多病例在血中检测到腺病毒,需考虑腺病毒感染所致的可能;及缺少驯化免疫、新冠肺炎后炎症持续等因素。该病无人际间传播证据,传染性较低,但需警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处于高水平流行阶段的国家暴发大流行的可能;手卫生和呼吸道防护可能降低发病风险。本文就此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进行概述,并对疾病性质、病因及传播风险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对此病临床诊治的最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因不明 严重急性肝炎 临床特征 腺病毒 严重呼吸综合征病毒2 驯化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暴发:可能发病机制的分析
10
作者 邓国宏 石拓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3-379,共7页
截至2022年11月,欧洲地区共22个国家累计报道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病例572例。在病例中最常检出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者们针对这两种病原体提出了可能引起发病的病因假说,但具体病因和致病机制仍尚未明确。本文... 截至2022年11月,欧洲地区共22个国家累计报道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病例572例。在病例中最常检出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者们针对这两种病原体提出了可能引起发病的病因假说,但具体病因和致病机制仍尚未明确。本文从病原学及免疫病理的角度对可能引起此次肝炎疫情的致病机制进行了分析,为调查致病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不明原因 严重急性肝炎 致病机制 腺病毒 组织嗜性 超抗原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进行世居藏族人群HBV全长准种特征研究
11
作者 蔡林 郑钧丰 +4 位作者 谭文婷 孙凤明 但芸婕 向小梅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7-645,共9页
目的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探讨世居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准种变异特点。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在藏南地区进行HBV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到藏族HBsAg阳性样本24例,作为高原世居藏族... 目的利用第三代测序技术,探讨世居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准种变异特点。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在藏南地区进行HBV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到藏族HBsAg阳性样本24例,作为高原世居藏族组,同时在感染科门诊收集24例样本作为平原汉族对照组,提取HBV DNA并扩增病毒全长序列,构建全基因组测序文库,采用第三代测序平台PacBio RSⅡ进行测序;借助ClustalW、MEGA、SimPlot等生物信息工具进行序列准种特征分析。结果 29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并测序,其中高原世居藏族组9例,每个样本平均获得65条准种序列;对照组20例,每个样本平均获得124条准种序列。经比对分析,高原世居藏族组发现7例(7/9,77.8%)C/D1型重组HBV,由D4亚型与C2亚型HBV在750 nt重组而成;1例C/D2型HBV,由D3亚型与C2亚型HBV在1 500 nt重组而成;1例为C2型。C/D型HBV preC/C区复杂度、非同义突变率高于平原汉族对照组。C/D型HBV核酸变异谱与对照组不同,C/D重组型HBV核酸突变以EnhⅡ、BCP、preS区变异为主;而对照组HBV序列除了有BCP、preS变异,还有preC、S、X基因区变异。结论世居藏族人HBV以C/D重组型为优势毒株,且以C/D1型占多数;世居藏族人C/D型HBV preC/C区准种复杂度、非同义突变率更高,而核酸变异集中在EnhⅡ、BCP、preS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高通量测序 三代 准种 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