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置换联合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在多发伤高肌红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任洪冰 张元松 +3 位作者 朱浩然 邓文君 李朝军 刘涵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76-1283,共8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e exchange,PE)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多发伤高肌红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其对凝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e exchange,PE)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多发伤高肌红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其对凝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创伤中心住院的60例严重多发伤高肌红蛋白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根据患者治疗时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将其中采用CRRT^(+)常规基础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CRRT^(+)常规基础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等生化指标、炎症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凝血指标、临床指标及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2、3 d的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钾离子(potassium Ion,K^(+))、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D-二聚体(D-dimer,D-D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3 d的Mb、CK、CK-MB、LDH、SCr、BUN、K^(+)、WBC、CRP、PCT、IL-6、D-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平均总住院时间、平均入住创伤重症监护病房(trauma intensive care unit,TICU)住院时间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在凝血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无差异,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血浆置换联合CRRT在多发伤高肌红蛋白血症患者中早期应用可有效清除机体内Mb数量,改善血清生化指标、肾功能和炎症状态,维持内环境稳定,且不影响患者的免疫、凝血功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多发伤 肌红蛋白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伊敬 鄢苏鹏 +4 位作者 邵艳霞 袁媛 蒋春梅 蒲淑玉 孙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30-2137,共8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脊柱损伤患者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陆军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收治的84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基本信息、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脊柱损伤患者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陆军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收治的840例急性脊柱损伤患者的基本信息、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并发肺栓塞分为2组:发生肺栓塞患者83例;未发生肺栓塞患者757例。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ICU时间、损伤原因等37个危险因素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住院时间、下肢骨折、肺部挫伤及感染、休克、手术次数等24个危险因素与肺栓塞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P=0.000,OR=1.957,95%CI:1.532~2.499)、ICU时间(P=0.000,OR=2.561,95%CI:1.728~3.794)、手术次数(P=0.015,OR=1.814,95%CI:1.124~2.927)、脊柱固定(P=0.004,OR=0.370,95%CI:0.189~0.724)、限制性体位(P=0.000,OR=21.269,95%CI:5.276~85.740)、血小板(P=0.000,OR=1.553,95%CI:1.236~1.951)、D-二聚体(P=0.000,OR=1.600,95%CI:1.376~1.860)、凝血酶原时间(P=0.025,OR=2.756,95%CI:1.138~6.670)是急性脊柱损伤患者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脊柱损伤患者肺栓塞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年龄、ICU时间、手术次数、脊柱固定、限制性体位、血小板、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与急性脊柱损伤患者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肺栓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创伤预后预警评分系统的初步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科 赵胤杰 +3 位作者 侯骁 朱浩然 向强 刘明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28-1735,共8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初步建立严重创伤预后预警评分系统(以下简称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早期、及时、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提供方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收治的307例严...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初步建立严重创伤预后预警评分系统(以下简称预测模型),为临床医生早期、及时、准确判断患者预后提供方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收治的30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262)和死亡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有合并基础疾病、受伤机制、损伤部位数、入院时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凝血项、血气分析、入院时是否行气管插管、急诊手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新创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赋值后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该预测模型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比较受伤机制、损伤部位数、伤前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气管插管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区别,死亡组的年龄、血钠、血肌酐、乳酸、血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高于存活组,体温、血钾、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氧合指数、GCS低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2.5岁)、血肌酐(≥77.37 mmol/L)、GCS评分(≤12.5分)、氧合指数(≤253.5 mmHg)、体温(≤36.25℃)5个指标是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个指标赋分后形成预测模型,将严重创伤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2%、28.2%、和74.4%。当预测模型的截断值为15.5分时,其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9.7%,约登指数为0.764。结论预测模型由年龄、血肌酐、GCS评分、氧合指数、体温这5个因素组成,其预测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年龄、血肌酐、GCS评分、氧合指数、体温,较ISS、N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改良早期预警风险评分更有优势,更有助于临床上快速准确评估严重创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预后 预测系统 建立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现况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邵艳霞 王倩 +1 位作者 胡光涛 孙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17-1822,共6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发生情况及症状分布特点。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tandford’s Acute Stress Response Ques...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发生情况及症状分布特点。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tandford’s Acute 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ASRQ)对2020年2-3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入住军队援鄂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6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62例参与调查的患者中,有41例出现ASD症状,发生率为66.13%;其中有分离症状者30例(48.39%),有回避症状者24例(38.71%),有重复体验症状者21例(33.87%),有高警觉性症状者37例(59.68%);发生重度急性应激障碍者24例(38.71%),发生中度急性应激障碍者17例(21.42%)。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高,以高警觉性症状较突出,重型新冠肺炎和亲属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患者,ASD症状较重。临床上应高度警惕,早期识别并干预,预防ASD发展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应激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