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酮通过促进VEGF表达介导的微血管生成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1
作者 汪紫阳 田丁元 +4 位作者 郑攀 陈铭 郑紫梦 邓芳 张志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374-2384,共11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SXBXP)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D)的影响以及麝香酮(Muscone)作为SXBXP中的有效成分对CM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的ob/ob小鼠按照每天10 mg/kg SXBXP(SXBXP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hexiang baoxin pill,SXBXP)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D)的影响以及麝香酮(Muscone)作为SXBXP中的有效成分对CM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的ob/ob小鼠按照每天10 mg/kg SXBXP(SXBXP组)或无菌PBS(Ctl组)进行灌胃,同背景野生型小鼠(WT组)作为阴性对照;以缺血缺氧干预小鼠冠脉微血管内皮细胞(mouse cor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MCMEC)构建CMD细胞模型(HI组),并以20μg/mL浓度的SXBXP(HI+SX)和30μmol/L浓度的Muscone(HI+Muscone)分别进行药物干预。通过心脏超声动态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水平和左心室功能,激光散斑成像评估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水平。通过CD3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鼠心脏微血管密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5-乙炔基-2-脱氧嘧啶核苷染色、血管生成实验检测MCMEC的增殖能力和成管能力。结果ob/ob-Control组小鼠CFR、MBF水平和心脏微血管密度均比WT组小鼠显著降低(P<0.01),ob/ob-SXBXP组小鼠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ob/ob对照组(P<0.05),表明SXBXP对CMD表型具有改善作用。ob/ob-Control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比WT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而ob/ob-SXBXP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ob/ob-Control组(P<0.05),SXBXP可能通过VEGF介导的微血管生成改善CMD。体外实验进一步显示,缺血缺氧组(HI)组的VEGF表达水平及MCMEC的增殖和成管能力均显著低于常氧培养(Ctl组)(P<0.05),缺血缺氧SXBXP干预组(HI+SX)和缺血缺氧Muscone干预组(HI+Muscone)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HI组(P<0.05),Muscone作为SXBXP的活性物质通过VEGF介导的微血管生成改善CMD。结论SXBXP对CMD具有改善作用;Muscone作为SXBXP中的主要成分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促进冠状动脉微血管生成,增加心肌灌注水平从而改善C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麝香酮 麝香保心丸 微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NI与ACEI/ARB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杨浩 何宜 +6 位作者 王芳娟 周婷 刘涛 廖品亮 李华康 李永勤 胡厚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35-1242,共8页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对高血...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对高血压性心脏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HH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HH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常规检验等。共纳入517例HH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RNI组(n=117)和ACEI/ARB组(n=400)。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卡钳值为0.02,匹配后ARNI组与ACEI/ARB组的患者各89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LVDD)的各项指标,包括左心房容积指数、二尖瓣环室间隔部位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室间隔e’)、二尖瓣环侧壁部位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侧壁e’)、三尖瓣反流速度和E/e’,并在治疗期间进行随访及复查上述指标。采用Kaplan-Meier生成曲线比较2组患者在LVDD发生率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与LVDD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2(309,736)d,经PSM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09(300,729)d。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SM前后ARNI组的LVDD发生率均低于ACEI/ARB组(P<0.05)。治疗后ARNI组的侧壁e’低于ACEI/ARB组[8.00(7.00,9.40)vs 9.00(7.10,10.30)cm/s,P<0.001];ARNI组的左心室后壁厚度低于ACEI/ARB组[12.20(10.80,12.80)vs 12.30(11.20,12.90)mm,P=0.048];多因素Logistic风险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082,P<0.001)、收缩压升高(OR=1.009,P=0.005)、左心室后壁厚度增加(OR=1.462,P<0.001)、左心房内径扩大(OR=1.081,P<0.001)及服用钙通道阻滞剂(OR=1.548,P=0.006)是LVD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LVDD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而男性(OR=0.709,P=0.043)、体质指数(OR=0.933,P=0.006)则为保护性因素,与LVDD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结论在HHD患者中,ARNI在降低LVDD发生率方面优于ACEI/AR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性心脏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通过提高12,13-diHOME水平改善急性高原缺氧小鼠右心功能
3
作者 张炜 包鑫余 +9 位作者 赖晓玥 万小勤 谭燕 尹鸿钧 蔡筱诗 田丁元 汪紫阳 郑攀 邓芳 张志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289-2301,共13页
目的评估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急性高原缺氧小鼠右心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置于模拟5800 m海拔低压氧仓饲养2 d以构建急性高原缺氧动物模型。①将1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P+S)、高原组(H... 目的评估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急性高原缺氧小鼠右心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置于模拟5800 m海拔低压氧仓饲养2 d以构建急性高原缺氧动物模型。①将1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原组(P+S)、高原组(H+S)和高原给塞来昔布组(H+Cel),检测体质量和血常规,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测量心率(heart rate,HR)、肺动脉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pulmonary artery acceleration time/ejection time,AT/ET)、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ricuspid annular systolic velocity,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和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靶向代谢组测序检测小鼠心脏花生四烯酸代谢,ELISA检测小鼠心脏、肝脏、棕色脂肪和血浆的12,13-二羟基-9-氧杂十八碳二烯酸(12,13-Dihydroxy-9Z-octadecenoic acid,12,13-diHOME)水平。②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平原组(P+S)、高原组(H+S)和高原给12,13-diHOME组(H+di),同前检测小鼠体质量、血常规和心脏超声。③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高原组(H+S)、高原给塞来昔布组(H+Cel)、高原给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sEHI)组(H+sEHI)和高原同时给sEHI和塞来昔布组(H+sEHI+Cel),同前检测体质量、血常规和心脏超声,ELISA检测小鼠心脏和血浆的12,13-diHOME和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水平。结果①与P+S组比较,H+S组心脏中的12,13-diHOME水平显著下降(P<0.001),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数量显著上升(P<0.01),TAPSE、S’和AT/ET的静息水平和负荷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0.001);与H+S组比较,H+Cel组心脏中的12,13-diHOME水平显著提高(P<0.05)、白细胞和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数量显著下降(P<0.01,P<0.05),TAPSE和S’的负荷水平和储备均显著提高(P<0.01,P<0.001)。②与H+S组比较,H+di组TAPSE的静息水平和负荷水平均显著提高(P<0.001),其储备也有提高趋势(P=0.0532),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没有改变。③与H+Cel组比较,H+sEHI和H+sEHI+Cel组心脏中的12,13-diHOME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心功能无显著改变;与H+S组比较,H+Cel组,H+sEHI组和H+sEHI+Cel组小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下降(P<0.01,P<0.001),血清中的EETs水平显著提高(P<0.01,P<0.001)。结论塞来昔布通过CYP450-sEH代谢途径提升急性高原缺氧小鼠心脏中12,13-diHOME水平并显著改善了急性高原缺氧小鼠的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高原 缺氧 右心功能 12 13-diH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微囊泡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潘丽娜 汪泽扬 +3 位作者 陈丽媛 张润军 肇炜博 胡厚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8-764,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囊泡(platelet microvesicles,PMVs)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MECs)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柠檬酸钠抗凝的健康人全血分离血小板,采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激活血小板...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囊泡(platelet microvesicles,PMVs)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MECs)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柠檬酸钠抗凝的健康人全血分离血小板,采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激活血小板产生PMVs,然后以不同浓度(10、20、50μg/mL)的PMVs作用于HMECs,并设立台式液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Con组)和不含PMVs的上清组(supernatants,Sup组)。ELISA检测HMECs培养上清中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和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MECs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磷酸化水平。荧光探针检测HMECs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HMECs培养上清中内皮微囊泡(endothelial microvesicles,EMVs)的含量。结果与Con组和Sup组比较,PMVs可使HMECs培养上清TXB2的水平升高(P<0.05),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P<0.05),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MVs可使HMECs中eNOS的磷酸化水平和NO含量显著下降,ET-1水平升高;经PMVs作用后,HMECs培养上清中ICAM-1、VCAM-1和E-selectin的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与Con组和Sup组比较,50μg/mL PMVs作用于HMECs 24 h后,培养上清中EMVs的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PMVs可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和损伤。这可能是血小板参与微循环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微囊泡 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栓素A2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内皮微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舱医院防疫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穿戴不适症状发生的调查
5
作者 邹新亮 景涛 +3 位作者 周小萍 魏琳 姜欣 江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调查方舱医院防疫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相关的不适症状及穿戴感受等问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4-6月参加援沪抗疫的方舱医院158名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电子问卷形式进行调研。... 目的调查方舱医院防疫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相关的不适症状及穿戴感受等问题。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4-6月参加援沪抗疫的方舱医院158名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电子问卷形式进行调研。观察PPE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描述穿戴PPE的相关生理不适及总体感受。结果有效问卷151份(有效应答率95.6%)。PPE穿戴≥3 d/周、≥3 h/d者,出现PPE相关症状比例较高,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医用护目镜相关症状在PPE穿戴<3 d/周、<3 h/d组中,无PPE相关不适症状者比例相对较高(P<0.01)。分析问卷结果,其中33.1%的工作人员认为穿戴PPE造成的相关不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14.6%人员认为疫情防护相关教育落实不到位。结论减少PPE穿戴频次和时间,加强人员物资、健康保障,是保证防疫工作人员安全工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防控 方舱医院 个人防护装备 职业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对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力萍 许祥 +7 位作者 万陈 刘锋 姚青 王斌斌 颜文 宋玲 宋治远 李华康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探讨性别对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分组,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的基础疾病、经胸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性别对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分组,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的基础疾病、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等结果,随访患者术后出现器械相关血栓(device related thrombosis,DRT)、心包填塞、卒中、出血、心衰住院、心源性死亡等情况,比较性别对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预后的影响。结果共67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66例,女性307例,年龄(68.2±9.4)岁,女性患者CHA2DS2-VASc评分高于男性(P<0.01),男性患者既往卒中比例、封堵器平均压缩率及封堵后残余分流(<3 mm)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术后45~60 d复查TEE发现DRT有17例,其中男性8例(2.2%),女性9例(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T中有1例发生卒中,合并与不合并DRT卒中发生率为5.9%和0.5%。术后发生心包填塞4例,其中男性组1例,女性组3例,均予以心包穿刺抽液后好转,两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0.2±20.5)个月,随访期内2组患者在卒中、出血、心衰住院、心源性死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性别 Watchman封堵器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力衰竭恶化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邹新亮 景涛 +1 位作者 崔海艳 江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恶化风险的预测模型,旨在对高风险人群做出合乎逻辑的预测评估和及时系统的干预反应。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22年... 目的 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恶化风险的预测模型,旨在对高风险人群做出合乎逻辑的预测评估和及时系统的干预反应。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首次因HF住院的481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变量降维,拟合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根据列线图评分截断值划分为高、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未发生复合终点概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期间发生结局事件患者279例(58.0%),其中死亡患者16例(3.3%)。模型保留4个预测变量:利尿剂使用情况、诊断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贫血和左室射血分数。在0.5、1、2年时间点对应的AUC分别为0.699、0.742和0.662,校准曲线和DCA曲线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高、低风险组之间的生存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COPD患者发生HF恶化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良好,且在临床上合理的风险阈值范围内应用模型可能产生正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力衰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心包填塞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斌斌 许祥 +8 位作者 王兴鹏 李华康 姚青 黄海韵 王文婷 万陈 刘锋 郭燕丽 宋治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心包填塞(pericardial tamponade,PT)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及转归。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LAAC治疗的1192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测资料、术前常规化验检查、术中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LAAC后是否发生PT分为无PT组(n=8)和PT组(n=1184)。统计分析PT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转归。结果1192例患者中,有男性639例(53.6%)、女性553例(46.4%),年龄(68.10±9.65)岁,CHA 2 DS 2-VASc评分(4.51±1.72)分,HAS-BLED评分(3.36±1.09)分。共发生PT 8例(0.67%),其中6例发生于LAAC后1~33 h,2例发生在LAAC后第19、27天。与无PT组比较,PT组中,TEE检测与左心耳造影测量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P=0.025,P=0.015),而左心耳最大深度则较小(P=0.028,P=0.031),PT组封堵器一次放置成功率较显著降低(P=0.031);PT组封堵器压缩率明显大于无PT组(P=0.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最大口径较大、左心耳平均有效深度较小、封堵器压缩率较大是发生PT的主要危险因素。8例PT患者均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随访(39±27)个月,PT组患者未发生器械相关血栓形成(device-related thrombosis,DRT)、缺血性卒中/系统性栓塞等并发症。结论LAAC术后PT发生率低,其发生与左心耳口径较大、深度相对不足、封堵器压缩率较大相关,PT可经停用抗栓药物、心包穿刺/手术引流后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心包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lipin 2在小鼠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肝脏微泡型脂肪变性中的作用
9
作者 张艺馨 李杰 +7 位作者 万小勤 蒋孝清 陈江慧 邓芳 李旻典 张倩 包鑫余 张志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01-1712,共12页
目的探究Perilipin 2(Plin2)在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脂肪肝的作用,并比较Plin2和Plin3在脂滴生成和脂质蓄积的作用效能。方法将20只7周龄CGI-58^(Flox/Flox)小鼠(雄鼠10只,雌鼠10只)根据性别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C组,n=5... 目的探究Perilipin 2(Plin2)在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脂肪肝的作用,并比较Plin2和Plin3在脂滴生成和脂质蓄积的作用效能。方法将20只7周龄CGI-58^(Flox/Flox)小鼠(雄鼠10只,雌鼠10只)根据性别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C组,n=5,注射靶向肝脏实现过表达Cre蛋白及对照Micro-RNA的腺相关病毒)和实验组(Mi-KD组,n=5,注射靶向肝脏实现过表达Cre蛋白及靶向Plin2的Micro-RNA的腺相关病毒),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小鼠代谢相关表型和肝脏病理学的差异,RT-qPCR检测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改变;以AML-12小鼠肝细胞作为细胞模型,构建SiRNA实现AML-12细胞Plin2/Plin3敲低,Bodipy染色和酶比色法检测对比正常培养和OA诱导下Plin2/Plin3敲低后AML-12细胞脂滴生成和脂质蓄积。结果Mi-KD小鼠肝脏中的PLIN2蛋白水平降低了99%以上;Mi-KD缓解了CGI-58特异性敲除雌鼠的肝肿大(P=0.0195)和肝细胞损伤(P=0.0004),降低了组织学NAS评分(P=0.0002)和肝脏甘油三酯含量(P=0.0166),显著改善了肝脏CGI-58特异性敲除所致的肝脏微泡型脂肪变性;敲低Plin2使AML-12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呈下降趋势,敲低Plin3显著降低AML-12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P=0.0014);在OA诱导下,Plin2/Plin3敲低均显著降低OA诱导的AML-12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P<0.05)。结论肝脏Plin2在CGI-58敲除所致的微泡型脂肪变性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Plin2和Plin3均参与肝细胞脂滴生成与脂质蓄积,且Plin3的作用强于Pli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微泡型脂肪变性 围脂滴包被蛋白2 比较鉴定基因-58 钱林-多尔夫曼综合征 脂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炎症因子与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志权 张欢 +8 位作者 邬娜 陈兴华 向颖 贾潇岳 李成英 吴龙 张志辉 钟理 李亚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86-1292,共7页
目的调查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探究外周血炎症因子与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新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58例。在患者初次住院时检测外周血常规炎症因子C反应蛋... 目的调查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探究外周血炎症因子与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新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58例。在患者初次住院时检测外周血常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D-二聚体(D-dimer),采用房颤生活质量量表(Atrial Fibrillation 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AFEQT)收集患者生活质量数据,运用Spearma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外周血炎症因子与生活质量的关联。结果 230例完成房颤患者生活质量随访调查。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他汀药物史、高血压史或糖尿病史等合并症的房颤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D-二聚体与症状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D-二聚体、NLR与日常活动评分及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LMR与日常活动评分及总评分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D-二聚体与房颤患者日常活动评分呈负相关(r=-0.136,P=0.044)。结论 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房颤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较低,可能影响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炎症因子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分析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鄢苏鹏 魏良 +2 位作者 龚渝顺 胡厚源 李永勤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60-1868,共9页
目的 观察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分析结果的影响,探索获得准确HRV分析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长度。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16名正常对照者... 目的 观察信号长度对基于心率校正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分析结果的影响,探索获得准确HRV分析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长度。方法 采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或就诊的116名正常对照者和72名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患者的24 h心电数据,运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计算临床常用的9个指标。以24 h结果为标准,对比3种信号长度(5、30、60 min)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方法对3种长度的信号进行分析,HCM患者的9个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P<0.05)。当信号长度为5、30和60 min时,随着信号长度的增加,HRV结果和24 h结果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分别为0.36±0.22、0.76±0.14和0.97±0.04 (P<0.05),和24 h结果的相对误差逐渐减小,分别为(28.09±22.96)%、(7.78±4.78)%和(3.27±1.79)%(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逐渐增大,分别为0.75±0.04、0.87±0.08和0.89±0.08 (P<0.05)。结论 短时HRV分析对HCM患者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随信号长度的减小而降低。当使用基于心率校正的HRV分析方法时,获得准确结果所需采集信号的最短时间为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长度 心率校正 心率变异性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对冠脉狭窄临界病变的功能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昊 刘建平 +6 位作者 仝识非 郭燕丽 黄海韵 秦浩然 周扬 张志辉 宋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3-609,共7页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功能性评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6-10月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介于50%~70%的患者70例,行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检查并以金...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功能性评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6-10月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介于50%~70%的患者70例,行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检查并以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为自身对照,结合其心脏结构、血脂、肾功、糖化血红蛋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中共78支血管为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病变53处(67.9%),左回旋支(the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病变13处(16.7%),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病变12处(15.4%),其中FFR阴性(FFR值>0.8)的53处(67.9%);FFR阳性(FFR值≤0.8)的25处(32.1%)。(2)MCE检出49例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其中19例同时提示心肌灌注异常。MCE结果提示LAD病变56处,LCX病变12处,RCA病变18处。(3)FFR阳性的25处病变MCE全部为阳性,MCE阴性的29处病变FFR全部为阴性。FFR阴性的53处病变中,MCE阳性24处,MCE阴性29处。与金标准FFR相比,MCE诊断冠脉临界病变功能性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阳性似然比为2.2,阴性似然比为0。(4)FFR阴性的病变中,MCE阳性组的静息FFR值[(0.94±0.02)vs(0.96±0.02),P<0.05]和负荷FFR值[(0.84±0.04)vs(0.88±0.04),P<0.05]均明显低于MCE阴性组。两组间年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E评价冠脉狭窄临界病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但特异性偏低,是否存在冠脉微血管病变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狭窄临界病变 功能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泽扬 潘丽娜 +1 位作者 陈丽媛 胡厚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4-520,共7页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来源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来源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采用高脂饲料饲养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PBS(PBS组)、不含PMPs的上清液(supernatants,SUP组)、低剂量1×10~7个PMPs (low-dose PMPs,LDP组)、高剂量3×10~7个PMPs(high-dose PMPs,HDP组),均由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小鼠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CRP、IL-1β、TNF-α)水平,并留取ApoE^(-/-)小鼠主动脉和头臂干动脉用于AS方面的病理检测,包括油红O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CD68、MMP-9、α-SMA),对AS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4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WBC、RBC、PLT、HGB)、血脂(TG、TCH、LDL、HDL)、肝功(ALT、AST)、肾功能(UN、Cr)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DP组和HDP组的血清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PBS组或SUP组(P<0.05)。LDP组和HDP组主动脉AS斑块的总面积显著高于PBS组或SUP组(P<0.05)。与PBS组相比较,其他3组的斑块内脂质核心占斑块总面积的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斑块部位的胶原含量和平滑肌细胞在HDP组均显著低于PBS组(P<0.05),而巨噬细胞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 PMPs可促进高脂饲养ApoE^(-/-)小鼠AS斑块的形成以及斑块局部的巨噬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减少其中胶原和平滑肌细胞的含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微粒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家庭支持的远程延续护理平台构建及护士接受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黎 叶菡 +2 位作者 王建均 温姗霖 周莲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 构建联合家庭支持的远程延续护理平台,并以护士对该平台的接受度验证构建效果。方法 设计开发联合家庭支持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编制“延护到家”护士接受度量表,2022年6-7月选取重庆市34家医院576名临床在职护士... 目的 构建联合家庭支持的远程延续护理平台,并以护士对该平台的接受度验证构建效果。方法 设计开发联合家庭支持的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编制“延护到家”护士接受度量表,2022年6-7月选取重庆市34家医院576名临床在职护士进行抽样调查,以评估护士对该平台的接受度。结果 构建的联合家庭支持的远程延续护理平台分护士端、患者端、家属端3个应用终端,共15个功能模块。护士接受度量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交互性及使用意愿平均分高于平均值(4分左右)。护士职称、职务越高,对远程延续护理模式及相关政策越了解,具有远程延续护理应用经验的护士接受度越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家庭支持的远程延续护理平台有效整合了资源,促进了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护士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护理 延续护理 社会支持 技术接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周芩 舒茂琴 +4 位作者 柴虹 邓盛荣 陈兴华 高昊 周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6-740,共5页
目的探讨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现象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 目的探讨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6-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现象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就其临床特征、消融策略及消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消融效果不同分为反应组和非反应组,分析影响消融效果的因素。结果共入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4~77(58.36±10.82)岁,病史6个月至2年,患者经消融后腔内即刻静息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0.00±31.12 mmHg vs 57.09±33.44 mmHg,P=0.01)及早搏刺激后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4.09±19.34 mmHg vs 139.60±44.52 mmHg,P<0.01)均明显下降,随访3个月后心脏超声提示室间隔厚度(18.15±92.84 mm)较术前无明显差异(19.50±2.67 mm,P=0.35),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较术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71.09±31.40 mmHg vs 52.38±35.76 mmHg,P=0.28),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相似,但患者NYHA明显改善(1.64±0.15 vs 2.36±0.20,P<0.01)。与非反应组(5例)比较,反应组(6例)患者有室间隔厚度更薄、左心室直径更小、BNP更低的趋势。结论CARTOsound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可改善心功能,短期内可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腔内超声 射频消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下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柴虹 舒茂琴 +5 位作者 蒋周芩 陈兴华 邓盛荣 陈霞 高昊 周杨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59-2164,共6页
目的探索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在我科行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根据其是否使用ICE,将其分为IC... 目的探索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在我科行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根据其是否使用ICE,将其分为ICE组(n=192)和非ICE组(n=167),对比2组的放射暴露时间、放射暴露量、消融总时间、单圈隔离率及并发症等,评估ICE指导下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ICE组与非ICE组相比,消融总时间明显缩短[(68.35±1.09)min vs(74.37±1.69)min,P<0.01],单圈隔离率明显提高(70.83%vs 53.89%,P<0.01),放射暴露量[(33.86±1.51)mGy vs(212.30±21.11)mGy,P<0.01]及放射暴露时间[(4.90±0.23)min vs(13.51±0.34)min,P<0.01]明显减少。2组各发生2例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ICE组无严重并发症,非ICE组术中并发急性心包压塞1例。ICE组消融早期及晚期复发率较非ICE组无显著差异,但晚期复发率有降低的趋势(3.13%vs 7.78%,P=0.06),2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结论ICE指导下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有更高的消融效率、更少的射线暴露;2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ICE组晚期复发率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P/D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超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柴虹 蒋周芩 +4 位作者 舒茂琴 邓盛荣 周扬 宋治远 李林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pacemaker function/defibrillation function,CRT-P/D)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超反应的预测因素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pacemaker function/defibrillation function,CRT-P/D)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超反应的预测因素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9例因心力衰竭采用CRT-P/D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心脏超声、不良事件发生等临床数据。以术后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升高幅度分3组:超反应组(幅度≥15%,14例),中度反应组(5%≤幅度<15%,23例),轻度/无反应组(幅度<5%,22例)。采用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RT-P/D治疗发生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明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反应组术前心房颤动比例、右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RA)明显低于中度反应组及轻度/无反应组(P<0.05),双心室起搏比例明显高于中度反应组及轻度/无反应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1.5年(OR=17.54,95%CI=1.41~216.96,P=0.02)、RA<35 mm(OR=23.70,95%CI=1.60~349.32,P=0.02)、双心室起搏比例>96%(OR=36.35,95%CI=12.17~609.03,P=0.01)是术后发生超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无事件(心衰再住院、恶性心律失常、全因死亡)生存率超反应组高于中度反应组及轻度/无反应组(Log Rank: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复合不良事件的发生,心房颤动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HR=2.35,95%CI=1.067~5.19)。结论对于CRT-P/D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病程<1.5年、RA<35 mm,双心室起搏比率>96%是发生超反应的重要预测因素,心房颤动是影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超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权衡左心耳封堵术的风险与获益?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851-1854,共4页
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新技术,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已被公认,并被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然而,LAAC的临床获益与风险并存,如何权... 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新技术,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已被公认,并被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然而,LAAC的临床获益与风险并存,如何权衡LAAC的风险与获益是当今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述评从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入手,较系统地阐述了LAAC在预防NVAF患者缺血性卒中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对LAA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主要并发症进行了叙述;提出了'降低风险、增加获益'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非瓣膜性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涛 许祥 +8 位作者 黄海韵 万陈 刘锋 蒋新凤 王文婷 李华康 姚青 郭燕丽 宋治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11-2216,共6页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介入封堵术的40岁以上继发孔AS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介入封堵术的40岁以上继发孔AS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历资料库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介入封堵术前是否有AF分为ASD伴AF组和ASD窦性心律组;另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有无新发AF分为新发AF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ASD伴AF组、ASD封堵术后新发AF组与对应窦性心律组间的相关资料。结果共纳入40岁以上ASD患者280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05例,年龄40~83(54.51±10.02)岁。ASD介入封堵术前AF发生率为16.07%(45/280),封堵术前呈窦性心律的235例;患者随访(42.40±23.98)个月,期间新发AF 15例(6.38%)。与ASD窦性心律组比较,ASD伴AF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NYHA心功能Ⅱ级以上比例更多(P=0.004)、左右心房内径明显增加(P<0.001),右心室压力明显增高(P<0.001);介入封堵术后新发AF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同样显示年龄(P<0.001)、左心房内径(P=0.008)、右心房内径(P=0.003)及右心室内径(P=0.042)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增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右室压增高是ASD患者合并房颤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新发AF主要危险因素。结论40岁以上继发孔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AF发生率均较高,年龄大、心房内径增大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高、RVP增高可能是导致AF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新发AF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房颤动 介入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间歇性冷暴露干预脂肪组织代谢调控机体葡萄糖稳态
20
作者 周鑫 王澜 +2 位作者 张晨亮 林树 宋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4-1051,共8页
目的通过对小鼠进行长期间歇性冷暴露,探讨冷暴露对机体葡萄糖稳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高脂饮食诱导葡萄糖稳态损害的预防作用,并分析脂肪组织在该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方法取2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普通... 目的通过对小鼠进行长期间歇性冷暴露,探讨冷暴露对机体葡萄糖稳态的改善作用以及对高脂饮食诱导葡萄糖稳态损害的预防作用,并分析脂肪组织在该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方法取24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正常普通饲料+常温)、冷暴露组(正常普通饲料+4℃,2 h/d)、高脂对照组(高脂饲料+常温)、高脂+冷暴露组(高脂饲料+4℃,2 h/d)。在分组后1、8、16、22周时分别进行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22周后取小鼠肩胛处棕色脂肪和腹股沟皮下脂肪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22周间歇性冷暴露在不影响小鼠体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皮下脂肪的质量[对照组(0.338±0.024)g vs冷暴露组(0.221±0.016)g,P<0.05],显著提升棕色脂肪的质量[对照组(0.079±0.003)g vs冷暴露组(0.095±0.005)g,P<0.05],并使糖耐量水平提高25.9%(P<0.01),胰岛素敏感性提升50.4%(P<0.01),葡萄糖稳态改善的程度和冷暴露的时间呈正相关。在高脂饮食条件下,22周间歇性冷暴露显著抑制了其引发的体质量增加[高脂对照组(43.3±1.8)g vs高脂+冷暴露组(32.9±0.7)g,P<0.01]和皮下脂肪质量增加[高脂对照组(1.186±0.215)g vs高脂+冷暴露组(0.434±0.059)g,P<0.05],并使糖耐量不足改善了25.5%(P<0.01),胰岛素抵抗改善了33.9%(P<0.01)。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长期间歇性冷暴露显著激活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的葡萄糖代谢、PI3K-Akt和胰岛素信号通路(P<0.05),但在高脂饮食条件下冷暴露对白色脂肪组织葡萄糖代谢相关通路的激活作用不明显。结论长期间歇性冷暴露可以显著改善小鼠葡萄糖稳态,并可以预防高脂饮食对葡萄糖稳态的损害,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脂肪组织葡萄糖代谢、PI3K-Akt和胰岛素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 冷暴露 棕色脂肪 白色脂肪棕色化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