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的测量精确度及临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庆玲 王开发 +7 位作者 李永勤 高鹏 黎宁 陶莉菊 郝芬 武艳军 罗奇志 王庆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对每小时尿量人工监测与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监测的精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ICU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的尿量监测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按医嘱需要进行每小时尿量监测... 目的对每小时尿量人工监测与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监测的精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ICU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的尿量监测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按医嘱需要进行每小时尿量监测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进行随机分组。根据尿量监测的方法分为人工监测组(对照组,34例)和设备监测组(试验组,34例),每名患者监测时间为8 h。对照组由护士目测一次性集尿袋刻度监测患者尿量值,试验组使用尿流量动态监测仪自动监测患者尿量,2组均使用量筒对该小时尿量进行复测。统计2组患者每小时尿量值,并与量筒所测得的该小时尿量标准值进行对照。记录对照组患者每小时尿量实际测量时间点。对数据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和χ2检验。结果人工测量对照组测量偏差值的中位数为15.00 mL,测量偏差率的中位数为17.75%,高于试验组的偏差值(2.00 mL)和测量偏差率(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可决系数(R2=0.999)高于对照组(R2=0.860),并且试验组回归方程的斜率(0.988)比对照组(0.890)更加接近1。试验组在可接受误差范围内的百分比(93.75%)与对照组(14.00%)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有272个尿量测量时间点,其中对照组的准点测量次数仅为34次(12.50%),最大测量时间误差为20 min,中位数为10 min;而试验组的所有实际测量时间点均与计划测量时间点一致,无测量时间误差。χ2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测量时间准点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尿流量动态监测仪的测量精度远高于人工监测,具有更好的临床适用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量 监测 精度 烧伤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促进HaCaT细胞迁移及初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涛 周代君 +8 位作者 王淞 王颖 胡晓红 张小容 贺伟峰 夏合生 邢孟秋 吴军 罗高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9-897,共9页
目的观察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HaCaT细胞分别应用GO终浓度为0、0.001、0.01、0.1、1.0、10.0μg/mL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培养,在培养的不同时相点,应用CCK-8法检... 目的观察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HaCaT细胞分别应用GO终浓度为0、0.001、0.01、0.1、1.0、10.0μg/mL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培养,在培养的不同时相点,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PCNA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F-actin、Vinculin的表达。结果 (1)低浓度GO对HaCaT细胞增殖无影响,当GO浓度高于1.0μg/mL时则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10.0μg/mL GO可明显抑制细胞PCNA表达(P<0.05)。(2)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GO可促进HaCaT细胞迁移,其中以0.01μg/mL浓度效果最明显,在划痕后24 h,该组细胞迁移面积比对照组增加35.33%(P<0.01)。(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0.01μg/mL GO刺激后,细胞纤毛明显增多,胞内应力性纤维增粗。而其1.0μg/mL组细胞变小、变圆。(4)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0.01μg/mL GO刺激后F-actin表达增加(P<0.05),而1.0μg/mL作用后F-actin表达却明显低于对照组。GO能促进Vinculin表达,但仅当GO浓度高于0.1μg/mL后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定浓度的GO可促进HaCaT细胞迁移,可能与其影响细胞骨架及F-actin、Vincul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肌动蛋白 粘着斑蛋白 浓度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探讨青蒿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
3
作者 石茜 杨子晨 +2 位作者 张建 廖丹溪 张一鸣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463-1475,共13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其体外实验,探讨青蒿应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系统...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其体外实验,探讨青蒿应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系统中获得青蒿的活性成分,使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青蒿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相关靶点。获得共同靶点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青蒿主要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青蒿提取物及筛选出的青蒿主要潜在活性成分进行体外实验,探究其最小抑菌浓度,与常用抗脓肿分枝杆菌抗生素的体外联合作用,及其对脓肿分枝杆菌活力的影响。结果共发现48个青蒿靶点参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MMP9、MAPK3、CASP3、IL2、CASP1、MMP2共6个靶点预测为通过青蒿治疗该疾病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表明,青蒿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炎症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治疗该疾病。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青蒿与这些核心靶点具有高亲和力。筛选出柽柳黄素、艾黄素、双氢青蒿素、青蒿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单独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200、100、100、100μg/mL。联合使用青蒿提取物后,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西丁的MIC值都较单独使用时下降,下降倍数为2~8倍。结论青蒿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作用于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其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体外抑菌作用并与部分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脓肿分枝杆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最小抑菌/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4
作者 石一芩 黎宁 +4 位作者 晏玲 张曌 封雪 郎瑜 刘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8-1336,共9页
目的编制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文献系统评价、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初始量表。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该量表和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陆军军医大... 目的编制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文献系统评价、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初始量表。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该量表和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00例成年烧伤患者进行调查,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和风险分层。结果构建出包含烧伤伤情因素、导管置入情况、手术相关因素等5个维度,23个条目的“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959%。量表各维度与总量表相关系数为0.572~0.868(P<0.01),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186~0.545(P<0.01)。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57~1.00,全体一致的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26,平均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80。量表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683(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大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762。结论构建出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量表,量表得分35~36分为低风险;37~43分为中风险;≥44分为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风险评估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同种反应性T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王旭 杨加彩 +2 位作者 宋亚军 杨其顺 黄赤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926-1931,共6页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对同种反应性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细胞培养24 h后加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培养12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按细胞混合培养时间分组,每组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 BTZ)对同种反应性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细胞培养24 h后加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培养12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按细胞混合培养时间分组,每组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0.01μmol/L硼替佐米培养12 h,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和活化相关表面标志CD25、CD69,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 3)表达和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ELISA检测IL-4、TNF-α和IFN-γ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T细胞增殖率降低;实验组凋亡T细胞占比增加、Cleaved caspase 3表达量升高,且与硼替佐米干预前细胞共培养时间呈正相关(P<0.05);G1期T细胞比例增加,周期蛋白D1表达量降低;CD25、CD69表达下调(P<0.05);实验组IL-4、TNF-α和IFN-γ浓度降低。结论硼替佐米可抑制同种反应性T细胞增殖,诱导活化T细胞凋亡,并降低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T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Origami2体系中的可溶表达及二者促成骨的协同效应
6
作者 涂兵 叶吉星 +4 位作者 甘翼搏 张立泰 欧阳斌 罗向东 周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2-888,共7页
目的建立优化高效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蛋白重组方法,阐明二者在促成骨中的协同效应。方法优化bFGF和BMP-2成熟肽的基因序列密码子,获... 目的建立优化高效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蛋白重组方法,阐明二者在促成骨中的协同效应。方法优化bFGF和BMP-2成熟肽的基因序列密码子,获得适用于大肠杆菌Origami2体系表达的bFGF及BMP-2成熟肽cDNA片段;利用PCR法将bFGF成熟肽cDN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Ⅱ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Ⅱ-bFGF;利用PCR法将BMP-2成熟肽cDN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BMP-2,转入大肠杆菌Origami2中表达纯化;运用双酶切、质粒测序及Western blot技术证明Origami2表达体系的构建效果;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染色观察和体内成骨效率检测等,探索bFGF、BMP-2在促成骨中的协同效应。结果双酶切和质粒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重组大肠杆菌pColdⅡ-bFGF/Origami2和pET30a(+)-BMP-2/Origami2表达体系,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蛋白正确表达。经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bFGF及BMP-2纯度高达90%。通过对二者比例的优化筛选,发现40 ng/mL bFGF+40 ng/mL rh BMP-2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效率、ALP活性及体内成骨效率最高,是二者促成骨的最优效组合。结论成功构建高效表达的pColdⅡ-bFGF/Origami2和pET30a(+)-BMP-2/Origami2表达体系,实现了bFGF及BMP-2的高效表达。bFGF和BMP-2的优化联合应用具有促成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重组 协同效应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