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饶芸 骆群 +2 位作者 徐萍 刘媛 王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术前接受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016-2017年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术前接受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016-2017年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 31例及直接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直接手术组) 48例,比较两组年龄、术前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白细胞计数(WBC)、术前白蛋白(Alb)、围手术期平均收缩压(SBP)、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D1)尿量、术后第1天(D1)腹腔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间差异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总结接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结果 本研究纳入7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平均年龄59. 06岁,直接手术组平均年龄57. 96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术前BMI[(22. 23±1. 85) vs (23. 77±1. 57) kg/m^2,P 〈0. 01]、Hb水平[(113. 19±23. 24) vs (126. 10±27. 06) g/L,P=0. 027]及WBC水平[(4. 79±1. 38)×10^9/L vs (5. 87±2. 17)×10^9/L,P=0. 008]均较直接手术组低,而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量[(319. 58±249. 90) vs (181. 29±137. 16) m L,P=0. 002]较直接手术组更多,术后住院时间[(12. 45±6. 12) vs (9. 35±2. 49) d,P=0. 002]较直接手术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较直接手术的患者营养状况、手术耐受性更差。早期营养状况改善、加强术后循环水平监测及处理等措施,可提高此类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进展期胃癌 围手术期 观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XDC2调控丝状伪足形成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彬 王俊杰 +2 位作者 任志祥 刘佳佳 钱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4-781,共8页
目的 观察PLXDC2(plexin-domain containing 2)对胃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收集TCGA-STAD数据库中胃癌患者资料,统计分析PLXDC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PLXDC2敲低/过表达胃癌细胞,用Matrigel-trans... 目的 观察PLXDC2(plexin-domain containing 2)对胃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收集TCGA-STAD数据库中胃癌患者资料,统计分析PLXDC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PLXDC2敲低/过表达胃癌细胞,用Matrigel-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小鼠腹膜转移模型评估PLXDC2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PLXDC2在胃癌中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 PLXDC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P<0.01)、TNM分期(P<0.05)和T分期(P<0.05)呈正相关关系,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关系(P<0.05)。Cox回归表明PLXDC2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沉默PLXDC2表达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P<0.01)和体内转移(P<0.01)能力,而过表达PLXDC2后得到相反的结果。改变PLXDC2的表达相应地改变胃癌细胞中Cdc42的表达和丝状伪足的形成。结论 PLXDC2通过调控丝状伪足的形成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可作为胃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XDC2 胃癌 转移 丝状伪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