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中国人群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分类辅助系统设计
1
作者 孙常晋 童飞 +5 位作者 吴毅 王雨婷 罗俊捷 龚滟 邱明国 乔梁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构建适应中国人群的乳腺钼靶图像分类辅助系统,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辅助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潜力。方法为复现当前文献中的主流深度学习方法,利用乳腺X线筛查数字数据库子集(curated breast imaging subset of digital database for... 目的构建适应中国人群的乳腺钼靶图像分类辅助系统,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辅助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潜力。方法为复现当前文献中的主流深度学习方法,利用乳腺X线筛查数字数据库子集(curated breast imaging subset of digital database for screening mammography,CBIS-DDSM)、乳房X线图像分析学会数据库(mammographic image analysis society database,MIAS)等国际公开数据集分别进行模型训练,并在华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国人群乳腺钼靶图像数据集(Chinese breast mammography dataset,CBMD)上进行测试和模型性能比较;针对中国人群数据在公开数据集训练模型性能测试不理想的问题,结合中国人群数据特点,提出基于滑动窗口调窗机制的优化策略,设计二阶段迁移学习方法,以提升模型的整体性能,并进行系统研发。结果使用滑动窗口调窗机制及二阶段迁移学习后的CBMD训练模型,以中国人群数据集为测试集,其准确度从默认窗口下公开数据集训练模型的0.50提升至0.80,精度从0.54提升至0.82,灵敏度从0.52提升至0.80,F1值从0.52提升至0.80,AUC值从0.51提升至0.89。结论本研究引入滑动窗口调窗机制和二阶段迁移学习策略,显著提升了乳腺钼靶图像分类模型在中国人群数据集上的性能,初步达到适应中国人群的乳腺钼靶图像辅助分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 深度学习 X射线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NIRS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在不同脑力负荷下的激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桑林琼 王莉 +6 位作者 乔梁 张静娜 李鹏岳 尚光荣 张晔 王倩楠 邱明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0-216,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讨大脑双侧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在不同脑力负荷下的激活模式。方法选取本校在校学生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分别进行3种负荷水平的n-... 目的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讨大脑双侧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在不同脑力负荷下的激活模式。方法选取本校在校学生34例(男性17例,女性17例),分别进行3种负荷水平的n-back(n=1、2、3)认知记忆任务试验,采用fNIRS检测被试大脑双侧PFC的含氧血红蛋白(HbO_(2))的相对含量和时间特性。结果随着负荷水平的增加,被试任务的正确率显著下降,反应时逐步升高,在1-back时显著低于2-back和3-back,但2-back和3-back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双侧PFC的激活强度随着负荷水平增加呈现非线性增强,相比于1-back,2-back时左、右侧PFC的激活均增强,特别是右侧PFC激活显著增强(P<0.05),然而3-back时双侧PFC的激活程度与2-back、1-back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fNIRS信号的时间特性发现,左侧PFC在3-back时的血流动力学响应较强。结论fNIRS可以检测到不同脑力负荷下大脑双侧PFC在激活强度和血氧响应模式上均存在差异,随着脑力负荷增加,右侧PFC的功能激活显得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脑力负荷 脑激活 前额叶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的大脑冲突监测功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晔 王莉 +4 位作者 张静娜 李鹏岳 王倩楠 桑林琼 邱明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2-628,共7页
目的运用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反应时不同的两组被试在冲突监测任务下大脑血氧反应的差异,探讨大脑冲突监测功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8名本校在校学生作为健康被试,其中男性16名,女性12名,年龄17~20(18.79±0.55)岁。运用近红外... 目的运用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反应时不同的两组被试在冲突监测任务下大脑血氧反应的差异,探讨大脑冲突监测功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8名本校在校学生作为健康被试,其中男性16名,女性12名,年龄17~20(18.79±0.55)岁。运用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采集被试Stroop任务下大脑的血氧浓度变化量。根据他们在Stroop任务中的反应时分为快组和慢组,每组14名。通过nirsLA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组被试大脑血氧反应的差异,并计算被试行为学指标与其大脑血氧浓度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Stroop任务主要激活的脑区位于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和额极区。相比慢组,Stroop任务下快组的脱氧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显著降低(P<0.05),主要位于左侧DLPFC和额极区。同时,Ch4通道Hb的浓度变化值与被试反应时呈现正相关关系(r=0.422 3,P=0.025 2)。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DLPFC在冲突监测功能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发现左侧额极区的Hb浓度变化可以作为反映大脑冲突监测功能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冲突监测 STROOP任务 血氧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大脑功能网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倩楠 张静娜 +6 位作者 乔梁 胡俊 张晔 王莉 桑林琼 李鹏岳 邱明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92-1598,共7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脑功能网络异常模式,为AL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寻找客观影像学标记。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招募确诊ALS患者25例;同时招募年龄、...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脑功能网络异常模式,为AL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寻找客观影像学标记。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招募确诊ALS患者25例;同时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3.0T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静息态(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构建大脑大尺度功能网络。基于图论理论进行网络差异分析,经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脑功能网络的全局和节点属性,并将ALS患者脑功能连接及网络参数与认知及运动功能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LS患者大脑前、后脑区之间功能网络连接显著增强(P<0.05);左侧眶内额上回-缘上回功能连接降低并与修订版ALS功能量表(revised 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R)评分呈正相关(r=0.512,P=0.00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LS患者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降低,额叶、枕叶等脑区节点效率及节点度增加(P<0.05),扣带回及苍白球等结构的节点效率及节点度降低(P<0.05)。结论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可反映ALS患者脑功能网络连接异常改变,左侧眶内额上回-缘上回功能连接值可作为一种客观影像学标记,用于对AL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图论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