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冰玉 刘威远 +4 位作者 林鑫 赵祉颖 王志 刘杨东 王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3-789,共7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2.5、5、10、20、40 mmol/L)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24 h,并以5 mmol/L二甲双胍分别处理细胞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2.5、5、10、20、40 mmol/L)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24 h,并以5 mmol/L二甲双胍分别处理细胞24、48、72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药物处理细胞分4组:对照组(ctl)、二甲双胍组(Met)、TGFβ1组(TGF)、二甲双胍+TGFβ1处理组(M+T),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中自噬体的形成;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分子LC3Ⅱ、Beclin-1的表达。在原分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Hippo信号通路抑制剂XMU-MP-1和Hippo信号转录因子YAP阻断剂维替泊芬处理,包括XMU-MP-1处理组(XMU),二甲双胍+XMU-MP-1处理组(M+X)、维替泊芬组(Ver)、维替泊芬+TGFβ1共处理组(V+T)、维替泊芬+XMU-MP-1共处理组(V+X),Western Blot检测LC3Ⅱ、YAP、pYAP及其靶蛋白CTGF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表明,与0 mmol/L组相比,10、20、4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因此后续实验采用5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电镜、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ctl组比较,TGF组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增多,LC3Ⅱ、Beclin-1的表达上调(P<0.05),YAP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CTGF表达上调(P<0.01),加入二甲双胍共处理的M+T组中上述变化明显被阻断;与TGF组比较,V+T组LC3Ⅱ和CTGF表达均下调(P<0.01)。此外,与ctl组比较,XMU组LC3Ⅱ表达增强(P<0.01)、YAP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CTGF表达(P<0.01)显著上调,与TGF组表达趋势一致;经二甲双胍处理(M+X组),同样逆转上述变化,与M+T组表达趋势一致;与XMU组比较,加入维替泊芬的V+X组LC3Ⅱ和CTGF的表达均下调(P<0.01)。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阻断YAP信号分子的激活抑制了TGFβ1诱导的内皮细胞自噬,从而可能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内皮细胞 自噬 TGFΒ1 二甲双胍 Y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实质细胞抑制细菌增殖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马娓 舒俊傑 +3 位作者 陈地友 王丽 杨霞 高强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06-2213,共8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通过直接吞噬和抗菌蛋白介导抑制细菌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正常小鼠FL83B肝细胞系建立大肠杆菌感染模型,以小鼠Kupffer细胞系为对照,观察肝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增殖影响;建立细菌-细胞和(或)细胞上清共培养体系,通过... 目的探讨肝细胞通过直接吞噬和抗菌蛋白介导抑制细菌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正常小鼠FL83B肝细胞系建立大肠杆菌感染模型,以小鼠Kupffer细胞系为对照,观察肝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增殖影响;建立细菌-细胞和(或)细胞上清共培养体系,通过Kupffer/FL83B细胞及其6、12、24 h的上清与大肠杆菌的共培养,检测大肠杆菌的致死情况,明确肝细胞直接抑菌效应;通过吞噬功能检测肝细胞的吞噬能力,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将大肠杆菌与细胞共孵育,发现FL83B细胞与Kupffer细胞类似,可直接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P<0.05),且肝细胞自身保持高存活率;通过吞噬功能检测,明确了FL83B细胞可直接吞噬细菌颗粒;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肝细胞内吞噬相关基因Fcgr1、Marco、Cdc42、RhoB mRNA上调,抗原递呈相关基因β2M mRNA上调,NF-κB、MAPK、STAT3通路活化,且介导抗菌作用的相关蛋白iNOS、NOX2、RhoB表达上调(P<0.05)。结论小鼠FL83B肝细胞可直接通过吞噬作用和抗菌相关蛋白介导抑制细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菌感染 吞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洪涛 王瑞 +10 位作者 王筱淇 王蔚浩 杜雨軒 何云地 马超 安慧慧 王俊洁 张云芳 高强国 杨世杰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276-2285,共10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预防效果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接受全身辐照的雄性BALB/c小鼠移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预防效果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接受全身辐照的雄性BALB/c小鼠移植雄性C57BL/6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构建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aGVHD模型,建模部分实验分组:BM组[尾静脉注射500μL供者C57BL/6小鼠骨髓细胞(5×10^(6)/只)悬液]和aGVHD组[尾静脉注射500μL骨髓细胞(5×10^(6)/只)和脾脏细胞(5×10^(6)/只)混悬液]。观察小鼠生存率、临床评分和体质量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嵌合度;HE染色观察aGVHD靶器官(肺脏、肝脏、结肠、小肠)的病理学改变。收集P4代HUCMSCs,于移植当天混合供者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输注BALB/c小鼠,实验分组:①aGVHD组(处理同建模部分);②aGVHD+MSCs组[经尾静脉注射500μL骨髓细胞(5×10^(6)/只)、脾脏细胞(5×10^(6)/只)和HUCMSCs(5×10^(5)/只)混悬液]。观察HUCMSCs对aGVHD的预防效果,应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FN-γ、TNF-α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在靶器官中绝对数计数和凋亡水平。结果aGVHD组较BM组生存率降低、临床评分增高、体质量减轻明显(P<0.05),靶器官病理损伤更为严重(P<0.05);移植后小鼠达完全嵌合。HUCMSCs输注显著改善移植后小鼠生存、降低临床评分和靶器官病理损伤(P<0.05),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浓度(P<0.05),增加CD4^(+)T细胞在靶器官中的凋亡,CD4^(+)T细胞绝对数计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HUCMSCs联合allo-HSCT能有效预防及减轻小鼠aGVHD,其作用机制主要是HUCMSCs介导淋巴细胞凋亡,减少其在靶器官中的浸润和调控炎症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疗法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洛地特失活YAP减轻大鼠动静脉瘘新生内膜增生
4
作者 李雅馨 李冰玉 +5 位作者 林鑫 刘烜 代承麟 赵渝 傅麒宁 王韵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3-1409,共7页
目的研究舒洛地特(sulodexide,SDX)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选取体质量(300±50)g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AVF组,对正常大... 目的研究舒洛地特(sulodexide,SDX)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及调节机制。方法选取体质量(300±50)g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n=6):AVF组,对正常大鼠进行AVF手术;慢性肾病组(CKD+AVF),大鼠经诱导慢性肾病后进行AVF手术+生理盐水灌胃2月;舒洛地特组(CKD+AVF+SDX),大鼠经诱导慢性肾病后进行AVF手术+8 mg/(kg·d)SDX灌胃2月。HE染色检测血管内膜增生程度,免疫荧光检测Hippo信号通路相关分子YAP、pYAP、YAP下游靶蛋白间充质细胞标志分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情况。以不同浓度SDX(0、2.5、5、10、20、40μg/mL)处理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并以2.5μg/mL SDX分别处理细胞24、48、72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进一步利用CKD大鼠血清处理细胞,并在此基础上用SDX及YAP阻断剂维替泊芬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AP、pYAP、CTGF及内皮细胞标志分子CD31表达。结果HE染色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AVF组大鼠相比,慢性肾病组大鼠瘘口处内膜严重增生(P<0.05),pYAP表达微弱而CTGF表达增强,舒洛地特组经SDX灌胃处理后内膜增生减轻,pYAP表达增强,CTGF表达水平降低(P<0.05)。CCK-8结果表明,随SDX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SDX促进EAHy926细胞pYAP及CD31的表达,抑制了CTGF的表达(P<0.05),与维替泊芬处理效果一致。结论舒洛地特通过阻止CKD引起的YAP激活,减轻了AVF血管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新生内膜增生 舒洛地特 YAP 内皮间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通过重塑CD4^(+)T细胞免疫稳态缓解大肠杆菌感染性炎症
5
作者 夏雨 余静 +3 位作者 陈代琦 刘国昌 王韵 严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21期2591-2601,共11页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调控CD4^(+)T细胞亚群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8周龄、雄性小鼠(体质量22~25 g)分为(n=16):对照组(DMSO组)、感染组(DMSO+E.coli组)...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调控CD4^(+)T细胞亚群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感染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8周龄、雄性小鼠(体质量22~25 g)分为(n=16):对照组(DMSO组)、感染组(DMSO+E.coli组)及干预组(E.coli+TSA组),其中E.coli+TSA组根据TSA不同浓度分为2.5、5.0、10.0 mg/kg 3个亚组。腹腔注射3×10^(8) CFU/mL E.coli,构建感染模型,并在TSA干预不同时间点(12、24、48、96 h)取材。通过生存率观察、体质量监测、小肠组织病理染色、ELISA、转录组测序、流式细胞术以及RT-qPCR等手段,评估TSA对E.coli感染性炎症的疗效及与CD4^(+)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与DMSO+E.coli组相比,5.0 mg/kg TSA可显著提高感染小鼠的生存率,抑制体质量下降,改善小肠病理损伤,降低感染24 h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P<0.0001),提升白细胞介素-10水平(P<0.05)。转录组结果表明5.0 mg/kg TSA干预24 h后可以影响调控FoxO、Th17、Th1/2等T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同时流式细胞术和RT-qPCR结果显示相较于DMSO+E.coli组,5.0 mg/kg TSA能下调感染96 h后小鼠Th17细胞标志分子RORγt表达,同时明显上调Treg细胞标志分子Foxp3表达(P<0.05)。结论TSA可能是通过调控CD4^(+)T细胞朝向Treg亚群分化同时抑制其向Th17亚群分化,从而抑制促炎因子释放来缓解细菌感染性炎症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CD4^(+)T细胞 大肠杆菌 感染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血清标志物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婷 李小平 +8 位作者 高强国 高蕾 刘耀 张诚 孔佩艳 高力 冯一梅 饶军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80-2284,共5页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选出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并阐明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建立aGVHD的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检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患者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选出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并阐明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建立aGVHD的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血液病医学中心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采用蛋白质芯片法和ELISA检测同时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aGVHD组,n=30)和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对照组,n=30)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种不同实验方法检测均发现,aGVHD组患者血清中IL-7、IL-2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CD127在aGVHD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中IL-27表达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在0.7~0.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质芯片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高,结果一致。可以建立先通过蛋白质芯片法筛选出有临床意义的重点细胞因子,再扩大样本量后通过ELISA法进行重复验证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筛查流程,利于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清生物标志物 IL-7 IL-27 CD1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优势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王蔚浩 杨世杰 +10 位作者 杜雨軒 王筱淇 洪涛 何云地 王瑞 马超 安慧慧 王俊洁 张云芳 高强国 张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286-2293,共8页
目的构建皮肤优势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小鼠模型。方法利用致死剂量辐照BALB/c小鼠,并接受来自B10.D2供鼠混合的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以构建皮肤优势型cGVHD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临床表现、病理特... 目的构建皮肤优势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小鼠模型。方法利用致死剂量辐照BALB/c小鼠,并接受来自B10.D2供鼠混合的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以构建皮肤优势型cGVHD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靶器官细胞亚群评估模型构建情况。结果模型小鼠的临床表现以皮肤脱毛、硬化、皮屑、结痂和由皮肤皱缩硬化引起的弓背和关节僵直为主,临床病理评分随疾病进展升高,但无明显肠道cGVHD表现。病理改变中皮肤出现明显胶原沉积,毛囊减少甚至消失,而其他靶器官病理改变不明显。对以上靶器官行T细胞亚群分析,发现Th1细胞、CD4^(+)IL-13^(+)T细胞和Tc1细胞与疾病进展密切。结论成功构建可用于实验研究的皮肤优势型小鼠cGVHD模型,病理变化主要以皮肤纤维化表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皮肤 肝脏 肺脏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