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鉴定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标志物及实验验证
1
作者 杨燕 陶春容 +2 位作者 朱佑君 张聪 李德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8-958,共11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并验证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鉴定了COPD合并PAH...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并验证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鉴定了COPD合并PAH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探讨了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单细胞分析揭示了关键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提取肺组织巨噬细胞进行细胞水平验证,观察肺PAH关键生物标志物表达差异。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数据验证关键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利用缺氧方法建立COPD合并PAH小鼠模型,将16只8周龄普通级COPD小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0~22 g)按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n=8):缺氧组(氧浓度为10%±0.5%,COPD合并PAH组)和常氧组(COPD组)。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关键生物标志物,计算表达情况。结果 COPD合并PAH筛选出28个DEGs(|Log_(2)FC|≥2, P<0.05)。功能富集分析显示,COPD合并PAH的DEGs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和细胞分裂相关,参与溶酶体、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周期通路(P<0.05)。机器学习得到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GRN、KLF4、SHTN1、LRP1和GPNMB),进一步的单细胞分析揭示了这些标志物在疾病发展中存在逆向表达模式。从PBMCs中构建的诺模图模型,用于诊断COPD合并PAH[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为0.907]。COPD合并PAH组GRN、KLF4、SHTN1、LRP1和GPNMB蛋白和基因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GRN、KLF4、SHTN1、LRP1和GPNMB可作为COPD合并PAH预测和诊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为COPD合并PAH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志物 机器学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肺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Waardenburg综合征点突变SOX10 p.R106W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听力表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露露 谢飞 +6 位作者 赵清远 徐凯 刘传宏 贺秋月 郭科男 孙宇 王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12-2520,共9页
目的制备人Waardenburg综合征点突变SOX10 p.R106W小鼠模型,比较分析该突变在小鼠、小型猪及人中诱发的听觉功能表型的异同。方法通过比对人、猪和小鼠的SOX10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找到与人SOX10 p.R106W突变所对应的小鼠Sox10基因同... 目的制备人Waardenburg综合征点突变SOX10 p.R106W小鼠模型,比较分析该突变在小鼠、小型猪及人中诱发的听觉功能表型的异同。方法通过比对人、猪和小鼠的SOX10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找到与人SOX10 p.R106W突变所对应的小鼠Sox10基因同源位点,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引入突变,构建Sox10 c.316A>T(Sox10 p.R106W)点突变小鼠。采用听觉脑干反应测试、耳蜗组织切片等方法评估突变小鼠听力表型。对耳蜗组织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Sox10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获得了携带有Sox10 c.316A>T突变的基因编辑小鼠,该突变小鼠表现为腹部白斑,杂合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小鼠比较,Sox10 c.316A>T杂合突变小鼠对声波刺激的敏感性及内耳形态结构均没有明显的差异。转录组分析发现突变小鼠耳蜗中323个基因表达上调,283个基因表达下调,但大部分基因表达差异较小。对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上调基因与免疫相关,下调基因与神经功能有关。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表达下调的基因中有5个与Sox10基因有关联,分别是神经丝重多肽(neurofilament heavy polypeptide,Nefh)、脂肪酸2-羟化酶(fatty acid 2-hydroxylase,Fa2h)、缝隙连接蛋白B1(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1,Gjb1)、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锌指蛋白536(zinc finger protein 536,Zfp536),均与内耳发育或功能无关。结论应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Sox10 p.R106W基因编辑小鼠,其听力表型无显著改变,与该突变在人和小型猪中诱发的疾病表型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SOX10 CRISPR/Cas9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阴道微生态菌群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惠彩霞 张娟 +6 位作者 曾本华 钟兵 万萍 杨莉 吴力克 魏泓 方勇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女性新发未治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及健康育龄期女性(对照组)各12例的阴道分泌物,提取样本细菌总基因组DNA,然后进行16S rRNA V3-V4区...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健康育龄期女性阴道菌群差异。方法采集女性新发未治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及健康育龄期女性(对照组)各12例的阴道分泌物,提取样本细菌总基因组DNA,然后进行16S rRNA V3-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再采用Uparse、LEf Se等软件,分析两组样本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阴道菌群结构。结果 RA组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健康对照组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4.98%。RA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11.01%),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43.16%),同时双歧杆菌属(9.94%)、链球菌属(8.05%)、奇异菌属(7.86%)等相对丰度亦增加。PCoA主坐标分析和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RA组阴道菌群结构有较高相似性,与健康对照组阴道菌群结构可明显区分。LEf Se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两组乳杆菌属、加德纳菌属、双歧杆菌属、奇异菌属等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7、0.046、0.018、0.007)。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存在相关性,RA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显著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属相对丰度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阴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转基因猪血中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分离纯化新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余谦 王勇 +3 位作者 钱小红 秦伟捷 张普民 张养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9-545,共7页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和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人血清白蛋白(HSA)的重点技术,而白蛋白的纯化则是该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从转基因猪血中纯化rHSA的一种新方法,即热乙醇沉淀与多级色谱分离相结合的rHSA纯化方法。热...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和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人血清白蛋白(HSA)的重点技术,而白蛋白的纯化则是该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从转基因猪血中纯化rHSA的一种新方法,即热乙醇沉淀与多级色谱分离相结合的rHSA纯化方法。热乙醇沉淀法可从猪血浆中获得rHSA粗提取液,此时rHSA的纯度可达69.5%,回收率达51.3%。进一步采用多级色谱分离法,即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反相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得到rHSA的最终纯度约为100.0%,总回收率为41.1%。该方法为从转基因猪血浆中大规模纯化用于临床和生化研究的高纯度rHSA提供可能,同时也为rHSA替代HSA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 ) 纯化 热乙醇沉淀法 多级色谱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在体内外模型中对肠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5
作者 吴静峰 郭科男 +5 位作者 张宁 吴天宇 周子默 陆治宇 王锋超 陈文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95-2205,共11页
目的探讨在体内外模型中常用有效剂量川陈皮素(nobiletin,NOB)对肠道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的3D培养模型,加入不同浓度NOB,观察克隆死亡和存活。构建小鼠小肠类器官模型,在类器官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OB... 目的探讨在体内外模型中常用有效剂量川陈皮素(nobiletin,NOB)对肠道干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的3D培养模型,加入不同浓度NOB,观察克隆死亡和存活。构建小鼠小肠类器官模型,在类器官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OB,观察类器官的出芽和生长,利用MTT染色后的类器官成像进行面积和吸光值计算。在50、100μmol/L浓度NOB干预体系中不同时间撤掉NOB,观察类器官生长。在50μmol/L浓度NOB处理类器官的体系中分别加入R-spondin1、CHIR99021加强Wnt通路激活信号,观察类器官的生长。对C57/B6J小鼠灌胃不同浓度NOB,连续给药4 d,观察肠道隐窝和绒毛长度比,观察隐窝细胞凋亡,以及隐窝底部干细胞龛中Olfm4/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 NOB即可显著促进肿瘤细胞MC38成球后死亡,显著降低克隆形成率(P<0.001)。与对照组相比,NOB从50μmol/L起可以显著抑制肠类器官的出芽,50~200μmol/L NOB可以显著抑制类器官的生长(P<0.001),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NOB撤药后在50μmol/L时肠类器官生长容易恢复,在100μmol/L时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增强Wnt通路的激活可以部分挽救NOB对肠类器官的抑制作用。在体给予高于常用浓度的NOB不能诱导肠隐窝细胞凋亡,不影响肠干细胞的数目和增殖,不影响隐窝和绒毛比。结论NOB具有抑制正常肠干细胞的能力,可能通过调控干细胞相关通路如Wnt发挥作用,但其在在体不能发挥抑制干细胞增殖的效应;这提示NOB在常规浓度应用的安全性,同时提醒对NOB在在体肿瘤模型中发挥的抑制作用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小肠干细胞 小肠类器官 细胞增殖 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