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GBoost的COVID-19患者重症风险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铭 程振豪 +5 位作者 胡苗 唐铭成 徐福民 王莉 粘永健 刘凯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5-202,共8页
目的利用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构建XGBoost预测模型,并评价预测模型对COVID-19患者重症进展风险早期预测的效能。方法对2020年2月10日至4月5日火神山医院病案系统内经实验室确诊的COVI... 目的利用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构建XGBoost预测模型,并评价预测模型对COVID-19患者重症进展风险早期预测的效能。方法对2020年2月10日至4月5日火神山医院病案系统内经实验室确诊的COVID-19患者进行筛选,共收集347例有完整医疗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患者数据。首先筛选出21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作为训练模型的输入特征;对构建的XGBoost模型进行贝叶斯优化以调整参数,并基于特征重要性筛选出最优特征组合;进一步分析各特征数值大小对预测结果的正负影响,利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对各特征重要性进行量化和归因;对XGBoost预测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将其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对比,讨论其优势所在。结果本研究选取21个重症组与非重症组差异显著的特征进行训练和验证。在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中具有10个特征的最优子集获得了验证集中4个模型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的最高值。年龄、脉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肌酐、D-二聚体(D-Dimer)越高,疾病重症风险越高;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越低,疾病重症风险越高。XGBoost与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性能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在测试集上AUC值分别为0.9420、0.9594),其中XGBoost训练速度明显更优。结论基于XGBoost成功建立了预测模型,以最优特征子集实现了对COVID-19患者重症进展风险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重症风险 预测模型 XGBoost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肝功能单元结构三维构筑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静怡 刘红军 +7 位作者 陈娜 侯宇丰 吕沄禧 李其 梅峰 平轶芳 郑璐 吴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13-1719,共7页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三维构筑人体肝功能单元,并对其三维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进行研究,以了解肝功能单元肝细胞的三维构筑规律。方法选择人体肝组织,通过常规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和显微镜扫描成像,获取4μm厚度的肝组织学切片,使用Photos... 目的通过数字化技术三维构筑人体肝功能单元,并对其三维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进行研究,以了解肝功能单元肝细胞的三维构筑规律。方法选择人体肝组织,通过常规石蜡连续切片、HE染色和显微镜扫描成像,获取4μm厚度的肝组织学切片,使用Photoshop软件对切片染色图像进行配准,使用AMIRA软件对肝功能单元包括肝小叶轮廓、肝血窦、肝细胞索、中央静脉、小叶间动脉、静脉和胆管进行三维重建,对其进行组织形态学参数测量和研究。结果构筑了肝功能单元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结果显示肝小叶外轮廓为不规则的较圆钝的多边形结构,边长不等,最大直径可达1495.27μm,最小直径为1036.96μm;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并不位于肝小叶正中,依次表现为322.38、474.05、878.7、880.16μm;肝血窦为相互交织的血管网,并不构成放射状排列的血管网。结论本研究中的三维重建图能够精准反映肝功能单元的三维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为建立肝脏微血管系统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叶 肝功能单元 三维重建 三维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建立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舒欣 李昊洋 +5 位作者 李雨捷 宋艾璘 胡小艳 陈芋文 张炬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32-738,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从公共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v1.0)中筛选出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脓...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从公共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v1.0)中筛选出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脓毒症的患者,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入院后90 d内死亡。根据死亡与否将数据集随机拆分为训练数据集(70%)与测试数据集(30%),在训练数据集上基于Logistic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自适应提升(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构建预测死亡风险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分数和准确率来评估模型效能。结果最终9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51例(25.5%)患者入院后90 d内死亡,LR、GBDT、RF、SVM及AdaBoost模型的AUC依次为0.852、0.903、0.921、0.940和0.906,其中SVM的AUC最高,预测性能更好,而LR模型效能最差。结论基于GBDT、RF、SVM及AdaBoost这4种算法建立的腹部手术术后脓毒症死亡率预测模型的效能优于传统的LR模型,可能有助于临床决策,改善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脓毒症 机器学习 腹部手术 预测模型 死亡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算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丹风 李昊洋 +3 位作者 钟坤华 舒欣 李雨捷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5-771,共7页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算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模型的预测性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 目的利用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算法建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模型的预测性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TKR的住院患者1260例。入院主要诊断为左/右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其中男性240例(19.0%),女性1020例(81.0%);年龄23~79(66.73±8.46)岁;体质指数(BMI)(25.08±5.09)kg/m2。将术后(手术结束至出院期间)发生POCD的患者(71例)按照7∶3随机分为A1组(70%)和B1组(30%),未发生POCD的患者(1189例)按照7∶3随机分为A2组(70%)和B2组(30%)。A1组与A2组共同构成A组(训练数据集),B1组与B2组则为B组(测试数据集),其中A组用于模型训练,B组用于模型测试。筛选TKR相关围术期麻醉决策、病情转归及住院时间等36项指标作为节点,利用BN算法建立各节点的概率分布模型图,预测POCD发生风险的概率,以期住院时间最短,促进最大化患者康复。结果基于BN算法建立的预测TKR后POCD发生风险模型,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ubject curve,AUC)值为0.9661(95%CI:0.9541~0.9784),测试集AUC值为0.8974(95%CI:0.8672~0.9285),准确性分别为96.43%(95%CI:0.9511~0.9764)和93.44%(95%CI:0.9092~0.9596)。结论基于BN算法建立的预测TKR后POCD发生风险的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且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建立睑结膜图像贫血筛查算法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小艳 李昊洋 +5 位作者 刘祥 李雨捷 谭丽芳 李勇帅 陈芋文 易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6-752,共7页
目的探索深度学习技术在利用睑结膜图像作为输入的贫血自动筛查方面的应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和分析2021年3月18日到4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84例择期手术患者的睑结膜图像,依据对应的血红蛋白浓度,将图像标记为正常和贫... 目的探索深度学习技术在利用睑结膜图像作为输入的贫血自动筛查方面的应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和分析2021年3月18日到4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284例择期手术患者的睑结膜图像,依据对应的血红蛋白浓度,将图像标记为正常和贫血两个类别。基于InceptionV3、ResNet50V2、EfficientNetV2B0、DenseNet121等4种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贫血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基于4种深度学习算法,贫血预测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09(95%CI:0.643~0.769)、0.661(95%CI:0.594~0.725)、0.670(95%CI:0.603~0.733)、0.695(95%CI:0.628~0.756)。InceptionV3在测试集上的AUC(95%CI)、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09(95%CI:0.643~0.769)、0.695、0.750、0.412、0.707、0.629,其模型性能最优;基于最优算法,开发了一个网络服务应用程序(http://150.158.58.4)用于对贫血的在线预测。结论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利用睑结膜图像建立的贫血筛查模型快速高效,InceptionV3模型的综合预测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贫血 睑结膜 无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