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感恩和心理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鹏 彭李 +3 位作者 许辰 张文墨 刘洋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9-977,共9页
目的 探讨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感恩和心理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利用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校某学员队学员138人,随机分成干预组(70... 目的 探讨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感恩和心理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利用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校某学员队学员138人,随机分成干预组(70人)和对照组(68人)。干预组接受连续5周,每周1次,每次2 h的团体心理训练,对照组暂不接受训练(下学期参加同一内容培训)。使用自编人口统计学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MLQ)、感恩问卷(Gratitude Questionnaire, GQ)、简版心理弹性量表(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10)、心理幸福感量表(Ryff’s Scal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PWB),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干预结束后1个月(T3)分别对2组成员进行评估。用T1时数据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两正相关(P<0.01),生命意义感在感恩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生命意义感在心理弹性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2)训练前两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各项心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的时间与分组交互效应显著;T2和T3时干预组的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T2、T3时的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得分均显著高于T1时(P<0.01);干预组T2和T3时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心理幸福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命意义感能够部分中介感恩和心理弹性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感恩和心理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能显著提升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水平,且具有持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 心理弹性 生命意义感 心理幸福感 团体心理训练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的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和性别差异比较
2
作者 张琼月 杨艳贞 +3 位作者 彭李 许辰 杨倩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48-1555,共8页
目的探究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的网络结构特征、核心因子以及性别差异。方法以4105名军人为被试,采用《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网络分析方法,通过Rqgraph包构建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的网络模型;通过Rqgraph包探... 目的探究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的网络结构特征、核心因子以及性别差异。方法以4105名军人为被试,采用《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网络分析方法,通过Rqgraph包构建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的网络模型;通过Rqgraph包探究军人心理健康的核心因子;通过Rbootnet包进行网络结构可靠性评估;通过R NetworkComparisionTest包,采用置换检验对不同性别军人的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的网络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网络中,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联最为紧密;其次为人际信任与生命意义、适应性与积极应对,以及抑郁与负性情绪,其正则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45、0.44、0.42。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网络中的核心因子为人际信任、工作投入和制度信任,三者的预期影响值分别为1.095、1.060、1.039;边权值准确性评估得到的95%CI较窄,网络的相关稳定性系数为0.75,表明网络结构稳定可靠;不同性别的军人在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网络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M=0.335,P<0.001);在人际信任这一核心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P<0.01)。结论人际信任、工作投入和制度信任是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网络的核心因子,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网络结构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心理健康综合评估 网络分析 核心因子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处发现训练对大学新生的情绪、心理弹性及应激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李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探索益处发现训练对大学新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弹性及应激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应激后成长量表对126名大学新生进行评估,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一半作为干预组(n=63)进... 目的探索益处发现训练对大学新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弹性及应激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应激后成长量表对126名大学新生进行评估,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一半作为干预组(n=63)进行益处发现训练,其他学生作为对照组(n=63),比较在训练后其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弹性以及应激后成长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益处发现训练前,两组大学新生的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心理弹性和应激后成长的总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处发现训练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以及应激后成长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干预组的大学新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应激后成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抑郁和心理弹性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测结果相比,干预组的应激后成长水平显著提高(P<0.01),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抑郁、焦虑、心理弹性以及应激后成长与前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处发现训练能有效促进大学新生的应激后成长,降低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处发现训练 抑郁 焦虑 心理弹性 应激后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靖开元 杨艳贞 +4 位作者 孙淑娟 谭雅文 薛冰清 朱翊珺 赵梦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目的 探索军人群体中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家庭复原力量表(Family Resilience Scale)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式,对204名西部某任务部队陆军军人进行时隔4个月的2次... 目的 探索军人群体中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使用家庭复原力量表(Family Resilience Scale)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式,对204名西部某任务部队陆军军人进行时隔4个月的2次追踪调查。使用Amos 26.0软件构建交叉滞后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控制了前测的心理症状后,前测的家庭复原力可以显著预测后测的心理症状(β=-0.14,P<0.05)。控制了前测的家庭复原力后,前测的心理症状能够显著预测后测的家庭复原力(β=-0.13,P<0.05)。结论 军人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两者彼此预测。本文结果提示了两者关系间的关键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家庭复原力 心理健康 交叉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训期新兵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追踪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慧敏 张娜 +4 位作者 元国豪 王佳 赵梦雪 程晓彤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450-2455,共6页
目的追踪研究新训期新兵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军人心理健康量表,于新训早期(10月中旬),中期(11月中旬)和后期(12月中旬)对某部1776名新兵进行调查,使用SPSS 22.0对调查数据进... 目的追踪研究新训期新兵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和军人心理健康量表,于新训早期(10月中旬),中期(11月中旬)和后期(12月中旬)对某部1776名新兵进行调查,使用SPSS 22.0对调查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交叉滞后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新训期间,随着新训时间的增加,新兵总体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水平显著下降(P<0.01),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上升(P<0.01);②男兵在新训中期和后期的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女兵(P<0.01),但两者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文化程度的新兵在心理健康、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新兵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0^-0.47,P<0.01);④新训前期,新兵的心理健康能有效预测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水平(β=-0.19,P<0.01);新训后期,心理健康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相互预测(β=-0.16,P<0.01;β=-0.04,P<0.05)。结论新训期新兵整体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水平呈下降趋势,在新训后期可以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而新兵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在整个新训期均能较好地预测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心理健康 追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好自我训练对集训期新兵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靳子豪 赖寒 +6 位作者 陈功金 郝文 赵爱军 闫炫匀 刘博 彭李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2-918,F0003,共8页
目的探究最好自我(best possible self,BPS)训练对集训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乐观与悲观情绪、知觉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以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9月在某新兵训练基地抽取212名新兵,根据建制分为研... 目的探究最好自我(best possible self,BPS)训练对集训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乐观与悲观情绪、知觉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以整群抽样法于2023年9月在某新兵训练基地抽取212名新兵,根据建制分为研究组(100人,行BPS训练15 min/d)和对照组[112人,行日常生活(typical day,TD)表象训练,15 min/d],连续干预2周。于干预当天(T0),干预实施1周(T1)、2周(T2),干预结束后1周(T3)采用未来预期量表(Future Expectation Scale,FEX)、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对2组被试进行测量,评估BPS训练对上述心理健康指标的训练效果。结果2组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基线指标均衡。随着训练的进行,2组在悲观情绪、知觉压力和主观幸福感(包含情感和认知幸福感)上的训练效果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T1~T3的悲观情绪相比基线(T0)明显降低(P<0.01),情感幸福感(P<0.01)和认知幸福感(P<0.01)明显升高,其知觉压力在T1(P<0.05)和T3(P<0.01)也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在训练前后却无上述明显变化。结论2周BPS训练可有效降低集训期新兵悲观情绪和知觉压力水平,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促进新兵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好自我训练 乐观情绪 悲观情绪 知觉压力 主观幸福感 新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减压训练对集训期火箭军新兵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彭李 武曈 +5 位作者 黄伟容 蔡云 孟峰玉 王皓 徐媛媛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对集训期火箭军新兵的认知偏向、焦虑以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某部队男性新兵中抽取训练组、对照组各87人,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训练组进行8周正念减...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对集训期火箭军新兵的认知偏向、焦虑以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某部队男性新兵中抽取训练组、对照组各87人,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训练组进行8周正念减压训练,对照组进行军人心理健康手册的学习。训练前后分别采用五因素正念问卷(five factor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FFMQ)、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 APNIS)、焦虑敏感性指数量表(anxiety sensitive index scale, AS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结果①新兵的正念水平与心理弹性、正性认知偏向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8、0.391),与负性认知偏向、焦虑敏感性、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280、-0.455、-0.558);②正念水平在测量时间与训练分组的交互效应上作用显著(P<0.05),训练能显著提升个体的正念水平。正性认知偏向在测量时间与训练分组的交互效应上显著,对照组正性认知偏向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而训练组的正性认知偏向在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能显著提升集训期火箭军新兵的正念水平,并缓解其正性认知偏向随时间而下降的趋势,对维护新兵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训练 集训期 火箭军 新兵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管理家(PM+)心理训练对集训期新兵心理适应能力提升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玉 刘笑彤 +2 位作者 杨烨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120-2129,共10页
目的探讨问题管理家(problem management plus,PM+)心理训练对集训期新兵知觉压力、正性情绪、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新兵训练基地2020年9月入伍新兵116人,采取方便分组法分成3组。长程组接受6次... 目的探讨问题管理家(problem management plus,PM+)心理训练对集训期新兵知觉压力、正性情绪、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新兵训练基地2020年9月入伍新兵116人,采取方便分组法分成3组。长程组接受6次PM+心理训练课程,每周1次,每次约2 h;短程组接受1次集中的PM+心理训练课程,时长约5 h;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使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干预结束后1周(T3)以及干预结束后1个月(T4)等4个时间点对3组被试进行评估。结果长程组和短程组的知觉压力得分在T2、T3和T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长程组和短程组的正性情绪得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在T2、T3和T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长程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在T2、T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T4仍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边缘显著(P=0.051),短程组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在T2、T3和T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训期开展长程和短程的PM+心理训练能降低新兵的知觉压力水平,提升其正性情绪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水平,增强新兵心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心理训练 知觉压力 正性情绪 积极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新兵心理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松 吴娟娟 +3 位作者 许辰 彭李 李燕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定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2020年2月4-14日在网络平台上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定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2020年2月4-14日在网络平台上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知觉压力问卷(Perceptual Stress Scale,PSS)以及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Scale,ERS)对251名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一线医护人员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其中伴焦虑情绪的有62人(24.70%),伴抑郁情绪的有83人(33.07%),同时伴焦虑抑郁情绪有56人(22.31%);(2)护士或女性在焦虑、抑郁及知觉压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医生或男性(P<0.05);(3)对战胜疫情很有信心和对获得支持感到满意的医护人员在焦虑、抑郁及知觉压力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其他人员(P<0.01);(4)医护人员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知觉压力分别与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在一线工作的时间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认知重评在知觉压力与焦虑、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武汉地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一线医护人员伴随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认知调整在减轻压力和缓解负性情绪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护人员 焦虑 抑郁 认知调整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团体心理训练对集训期新兵心理适应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笑彤 刘玉 +2 位作者 杨烨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340-2345,共6页
目的探讨叙事团体心理训练对集训期新兵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训练基地于2020年9月入伍新兵154人,采取以连为单位整建制分组法分成干预组(73人)和对照组(81人)。干预组接受9次叙事团体... 目的探讨叙事团体心理训练对集训期新兵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训练基地于2020年9月入伍新兵154人,采取以连为单位整建制分组法分成干预组(73人)和对照组(81人)。干预组接受9次叙事团体心理训练,每周1~2次,每次2~2.5 h;对照组不接受干预。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心理弹性量表简版(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在干预前(T_(1))、干预结束即刻(T_(2))、干预结束后1个月(T_(3))对两组成员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前两组成员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1)生活满意度测量时间与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生活满意度在T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自我效能感测量时间与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我效能感在T_(2)和T_(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3)心理弹性测量时间与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心理弹性在T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集训期开展叙事团体心理训练能显著提升新兵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水平,增强新兵心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团体心理训练 生活满意度 自我效能感 心理弹性 新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资本训练对集训期新兵幸福感影响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张巧 王英男 +2 位作者 彭李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7-854,共8页
目的 研究不同心理资本训练形式对集训期新兵幸福感的干预效果及差异。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新兵训练基地2021年3月入伍新兵99人,分成3组(8次团体干预组、1次团体干预组和对照组)。8次团体干预组接受连续4周,每周2次,每次2 h的心... 目的 研究不同心理资本训练形式对集训期新兵幸福感的干预效果及差异。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某新兵训练基地2021年3月入伍新兵99人,分成3组(8次团体干预组、1次团体干预组和对照组)。8次团体干预组接受连续4周,每周2次,每次2 h的心理资本团体干预;1次团体干预组在第4周接受3 h的1次团体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干预。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PPQ)、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正负性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中文版心理幸福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for Ryff’s Scal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PWB)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干预结束后1个月(T3)对3组成员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前3组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主观幸福感水平测量时间与训练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8次团体干预组主观幸福感在T2、T3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1次干预组仅在T2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心理幸福感水平测量时间与训练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8次团体干预组心理幸福感水平在T2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次组与对照组心理幸福感在T2、T3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理资本总分测量时间与训练分组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8次团体干预组心理资本水平在T2、T3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1次干预组仅在T2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训期开展心理资本训练能显著增加新兵心理资本,提升其幸福感水平,且8次团体干预较1次团体干预效果更佳,维持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训练 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新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淑娟 刘冬霞 +4 位作者 李萍妹 都成军 熊珂 赵梦雪 冯正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09-1617,共9页
目的探讨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陆军8094名军人,使用家庭复原力量表和自编军人家庭基本信息问卷开展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①人口学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 目的探讨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陆军8094名军人,使用家庭复原力量表和自编军人家庭基本信息问卷开展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①人口学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出生地在农村或城市、人员类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陆军军人,其家庭复原力水平存在差异(P<0.05)。②家庭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家人关系、家庭教养方式、近期和家人持续分开时间、与家人联系频率也影响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水平(P<0.05)。③将家人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与家人联系频率、出生地、近期和家人持续分开时间、人员类别、独生子女、文化程度代入回归方程:家人之间的关系每增加1个单位,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水平增加8.197;与家人联系频率每增加1个单位,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水平增加4.688(F=202.168,P<0.05)。结论陆军军人家庭复原力整体水平较好。军人家庭复原力的危险因素为近期和家人持续分开1年以上、军官、非独生子女;保护因素为与家人关系和谐、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每周与家人联系频率、出生在城市、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复原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知觉压力与认知灵活性、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正念认知干预研究
13
作者 张一苇 彭李 +1 位作者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0-1186,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灵活性在新兵知觉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中的关系,构建正念认知干预方案,研究该方案对新兵认知灵活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部965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工具包括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 目的探讨认知灵活性在新兵知觉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中的关系,构建正念认知干预方案,研究该方案对新兵认知灵活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部965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工具包括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认知灵活性量表(Cognitive flexibility Inventory,CFI)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Life Scale,SWLS)。其中61名新兵,以排为单位分为训练组(n=31)和对照组(n=30),训练组接受6周正念认知干预,对照组每周仅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以及行为学实验(线索任务转换范式)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知觉压力和认知灵活性、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1;r=-0.64,P<0.01),认知灵活性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1);②认知灵活性在新兵知觉压力影响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效应量为-0.12,占总效应的29.27%;③正念认知干预后,2组新兵在认知灵活性、生活满意度和线索任务转换范式上具有显著差异,训练组的认知灵活性、生活满意度及线索任务转换范式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前测结果比较,训练组后测的认知灵活性和生活满意度、线索任务转换范式均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念认知干预能有效提升新兵认知灵活性水平,提升新兵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压力 认知灵活性 生活满意度 线索任务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情感衰竭特点及其与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正念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7
14
作者 鲁芳 徐媛媛 +5 位作者 于永菊 彭李 汪涛 谢俊鹏 刘波涛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97-1402,共6页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情感衰竭的特点及其与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探讨正念对情感衰竭和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 MB...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情感衰竭的特点及其与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探讨正念对情感衰竭和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 MBI-HSS)的情感衰竭维度(Emotional Exhaustion, EE)、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Chinese Version, FFMQ-CH)、流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 CE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PCL-C),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对全国11省市500名ICU护士的情感衰竭、正念、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进行便利抽样调查。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ICU护士情感衰竭得分为(20.82±9.79)分。不同性别和ICU工作年限护士情感衰竭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和3.85,P<0.05)。②ICU护士情感衰竭与其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和0.42,P<0.01);与正念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80,P<0.01)。③正念在情感衰竭对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结论 ICU护士情感衰竭水平与其正念、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相关。正念水平的增加有助于缓减ICU护士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促进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情感衰竭 抑郁 创伤后应激障碍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觉压力与抑郁的关系:反思、沉浸性反刍的多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汪涛 朱安平 +5 位作者 徐松 向爱国 边晨 鲁芳 彭李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索反思、沉浸性反刍因子在知觉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采样的方法,从重庆市、襄阳市两家事业单位整群抽取20~55岁1 238名在职工作人员分批次开展心理测评,每批次均有专业的心理学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评估工具... 目的探索反思、沉浸性反刍因子在知觉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采样的方法,从重庆市、襄阳市两家事业单位整群抽取20~55岁1 238名在职工作人员分批次开展心理测评,每批次均有专业的心理学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评估工具包括知觉压力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简版沉思反应问卷(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S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Ⅱ)及人口学基本信息问卷。结果 (1)知觉压力与反思、沉浸性反刍、抑郁中等程度正相关,反思与沉浸性反刍、抑郁显著正相关(r值为0. 349~0. 698,P <0. 001);知觉压力、反思、沉浸性反刍均进入回归方程,能共同解释46. 80%的变异量。(2)反思、沉浸性反刍在知觉压力与抑郁关系中起着多重中介作用,两条中介路径分别占总效应量的47. 24%、20. 89%。(3)各限定模型之间χ2值之差Δχ2在相应的自由度差(Δdf)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年龄组中知觉压力-反思路径的路径系数差为-3. 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反思与沉浸性反刍在知觉压力与抑郁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反思是关键的中介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影响知觉压力与抑郁间的关系;知觉压力-反思这一前半路径受到年龄因素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压力 抑郁 沉思 反思 沉浸性反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男性军人特质焦虑与积极消极情绪的关系:沉思的中介效应与文化程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涛 徐晓晓 +5 位作者 王慧龙 胡丰 靳灿灿 韩彬伟 王鹏 李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索青年军人积极消极情绪的特点,沉思在特质焦虑与积极消极情绪中的中介作用及文化程度对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19-22日对陆军某部官兵分4批次开展心理问卷测评,各批次被试统一集中在3个会场,... 目的探索青年军人积极消极情绪的特点,沉思在特质焦虑与积极消极情绪中的中介作用及文化程度对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19-22日对陆军某部官兵分4批次开展心理问卷测评,各批次被试统一集中在3个会场,每个会场均有专业心理学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测评工具包括特质焦虑分量表、沉思反应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及人口学信息问卷。结果①积极情绪各条目得分在2.51~3.97之间,消极情绪各条目得分为1.86~2.70。②消极情绪与特质焦虑、沉思呈中度正相关(r=0.322~0.365,P<0.01),积极情绪与特质焦虑呈中度负相关(r=-0.463,P<0.01)。③本科及以上学历组军人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专组和高中(含中专)以下组,除大专组与高中(含中专)及以下组的消极情绪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P<0.05)。④沉思在特质焦虑与积极情绪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为遮掩效应,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例绝对值为SymboljC@0.024/-0.383SymboljC@;沉思可部分中介特质焦虑与消极情绪的关系,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86%。⑤积极情绪为效标变量时,各限定模型之间χ~2值之差Δχ~2在相应的自由度差(Δdf)上有明显差异(P<0.001),不同文化水平组中沉思-积极情绪路径的路径系数差分别为-3.666、-2.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男性军人呈现出积极情绪高、消极情绪低的特点,有着较好的情绪平衡性。沉思在特质焦虑与积极情绪关系中表现为遮掩效应,且沉思-积极情绪后半路径受到文化程度的调节;在特质焦虑与消极情绪关系中,沉思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特质焦虑 沉思 文化程度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复发恐惧患者对癌症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研究
17
作者 刘荣倩 彭李 +6 位作者 陈燕丽 杨英 肖佳 蒋军 许辰 张巧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0-368,共9页
目的探讨在阈下和阈上刺激条件下,癌症复发恐惧的乳腺癌患者对癌症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2022年09月至2023年0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94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完成癌症复发恐惧量表简版(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vento... 目的探讨在阈下和阈上刺激条件下,癌症复发恐惧的乳腺癌患者对癌症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2022年09月至2023年0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94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完成癌症复发恐惧量表简版(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ventory-short form,FCRI-SF)及点探测任务。以FCRI-SF划界分(13分)将乳腺癌患者分为临床和非临床癌症复发恐惧组,每组招募患者47人。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被试在注意偏向分数、注意定向分数及注意脱离困难分数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癌症复发恐惧的乳腺癌患者对癌症相关负性词语有显著注意偏向(P<0.05)。在阈下刺激条件下,其主要成分为对癌症相关负性词语注意定向(P<0.05)。在阈上刺激条件下,其主要成分为对癌症相关负性词语所匹配的中性词语注意定向,且对癌症相关负性词语注意脱离困难以及对癌症相关正性词语注意回避(P<0.05)。结论临床癌症复发恐惧的乳腺癌患者存在对癌症相关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减少对癌症相关负性刺激的关注可能是降低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癌症 恐惧 注意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军人抑郁情绪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晓彤 王佳 +2 位作者 徐慧敏 赵梦雪 冯正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246-2252,共7页
目的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 目的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情绪调节方式与高原军人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NCPBQ)、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rmymen’s emotion regulation types questionnaire,AERTQ)和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对3 522名在海拔1 100~5 231 m驻训的高原军人进行现场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①高原军人的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2%;②高原军人抑郁情绪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4个因子、认知重视、行为抑制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0~0.588,P<0.01);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均可独立预测高原军人抑郁情绪,解释率分别为37.8%和30.9%;④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显示,认知重视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高原军人抑郁情绪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消极情绪调节方式是高原军人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军人的认知重视使用频率,有助于减少高原军人的抑郁情绪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 情绪调节方式 抑郁情绪 高原 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意象特点及其与知觉压力、自我关怀和内隐态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燕丽 刘荣倩 +8 位作者 杨英 王寅欢 肖佳 李丹 范海燕 许辰 蒋军 彭李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意象特点及其与知觉压力、自我关怀和内隐态度的关系。方法2022年9-10月在某三甲医院招募343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完成身体意象量表(body image scale,BIS)、知觉压力量表中文版(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意象特点及其与知觉压力、自我关怀和内隐态度的关系。方法2022年9-10月在某三甲医院招募343名女性乳腺癌患者完成身体意象量表(body image scale,BIS)、知觉压力量表中文版(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自我关怀量表简版(self-compassion scale-short form,SCS-SF)。其中68名(有效数据65名)乳腺癌患者完成了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以BIS临界分10分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身体意象<10分组和身体意象≥10分组。结果在343名乳腺癌患者中,161名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意象得分≥10分,身体意象失调检出率为47%。与>40~<50岁组及≥50岁组患者比较,年龄≤40岁组患者的负面身体意象得分更高;与就业组及退休组患者比较,无业组患者的负面身体意象得分更高;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身体意象与知觉压力显著正相关(r=0.49,P<0.01),与自我关怀(r=-0.49,P<0.01)和内隐态度(r=-0.26,P<0.05)显著负相关;身体意象<10分组的IAT效应值显著高于身体意象≥10分组。结论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失调检出率较高,且身体意象与知觉压力、自我关怀、内隐态度、年龄和就业情况密切相关,这为科学制定改善女性乳腺癌患者身体意象的临床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意象 知觉压力 自我关怀 内隐态度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知觉压力与失眠的关系:反刍和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闫晓钒 王晓杰 +3 位作者 徐媛媛 许辰 彭李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887-1892,共6页
目的 探索反刍和抑郁在新兵知觉压力与失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海南某部新兵928人进行现场心理调查。评估工具包括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CPS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目的 探索反刍和抑郁在新兵知觉压力与失眠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海南某部新兵928人进行现场心理调查。评估工具包括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CPS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 ISI)、沉思反应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 Scale, RSS)和人口学基本信息问卷。结果 (1)海南某部新兵失眠发生率为31.6%,其中中重度失眠占6.5%;(2)新兵知觉压力、反刍、抑郁、失眠严重程度两两显著正相关(r=0.310~0.702;P<0.01);(3)知觉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反刍、抑郁和失眠严重程度(β=0.36、0.70、0.55,P<0.001);(4)知觉压力可通过3条中介路径影响失眠,反刍的中介效应量为31.41%,抑郁的中介效应量为9.67%,反刍和抑郁的链式中介效应量为2.62%。结论 新兵知觉压力可直接影响失眠,也可通过反刍和抑郁间接影响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压力 失眠 反刍 抑郁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