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49例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蔡景修 黄志强 +9 位作者 韩本立 钱光相 刘永雄 何振平 顾红光 周永碧 李智华 董家鸿 别平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1,共3页
1983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749例,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347例(46.33%).肝胆管狭窄占64.82%,肝胆管癌占1.47%。肝叶或肝段切除373例(49.80%),其中左肝叶或肝段切除... 1983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749例,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347例(46.33%).肝胆管狭窄占64.82%,肝胆管癌占1.47%。肝叶或肝段切除373例(49.80%),其中左肝叶或肝段切除占89.91%。在各术式中,肝叶或肝段切除优于其它术式,效果相差非常显著(P<0.005)。术后残石率较高,占30.25%,但左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叶或肝段切除后残石率较低,分别为19.02%和19.94%。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后并发膈下感染和胆瘘较多,重视其发生原因、加强预防措施,将会明显降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 胆管狭窄 胆结石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的探讨——附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吉奎 蔡景修 +5 位作者 董家鸿 别平 王曙光 韩本立 何振平 李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文总结了65 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47例采用了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其中行肠腔侧侧分流术29例,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6 例,肠系膜上静...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文总结了65 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47例采用了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其中行肠腔侧侧分流术29例,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6 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4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分流术2 例,断流术6 例,手术死亡5例。结论:外科治疗目前仍是治疗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且以择期手术为宜,其中肠腔侧侧分流术是断流术后再出血治疗的首选术式;选择性分流术(DSRS,DSCS)术后再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采用脾切除加断流术;当肠腔分流术后再出血时,行肠系膜下静脉左肾静脉分流术或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是可行的,手术创伤小,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再出血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龚建平 周永碧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 :总结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从 1981年 1月至 1998年 9月共收治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CDF) 79例 ,68例接受各种手术治疗 ,其中行胆肠吻合术 46例 ,胆道探查术 11例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8例 ,胃大... 目的 :总结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从 1981年 1月至 1998年 9月共收治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CDF) 79例 ,68例接受各种手术治疗 ,其中行胆肠吻合术 46例 ,胆道探查术 11例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8例 ,胃大部切除 3例。其它 11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79例CDF可分为 3种类型。Ⅰ型 :瘘口距十二指肠乳头 2cm以上 ,共 5例。Ⅱ型 :瘘口距十二指肠乳头 1 5cm以内 ,共 2 9例。Ⅲ型 :瘘口在十二指肠纵形皱襞上 ,共 4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 68例患者中 ,5 7例愈后良好 ;11例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其中 5例再次行胆总管 空肠吻合术后症状缓解。保守治疗的 11例患者中 ,5例效果较好 ,6例有长期慢性右上腹痛或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存在。结论 :胆结石、医源性胆管损伤是造成CDF的重要原因 ,ERCP是诊断CDF的主要方法 ;胆管 空肠吻合术是治疗CDF的主要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外科手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胰十二指肠区转移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振平 别平 +2 位作者 姜军 马宽生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邻近器官或术后复发转移行扩大切除术的远期效果。方法:5例病人(1994~1997年),女4例,男1例,年龄30~54岁;中分化与低分化腺癌各2例,印戒细胞癌1例。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合并胰体尾部切除2例,合并肝部分切... 目的:探讨胃癌侵犯邻近器官或术后复发转移行扩大切除术的远期效果。方法:5例病人(1994~1997年),女4例,男1例,年龄30~54岁;中分化与低分化腺癌各2例,印戒细胞癌1例。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合并胰体尾部切除2例,合并肝部分切除.横结肠部分切除,右半结肠切除各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人存活6月至1年8月。结论:胃癌转移或复发癌行扩大切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胰十二指肠转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进步及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曙光 蔡景修 +4 位作者 韩本立 黄志强 何振平 董家鸿 别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20年来168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资料并结合近年部分病例随访结果,分析和讨论。结果:全组手术治疗127例,保守治疗41例。术前超声和CT联合检查使梗阻部位和病变性...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20年来168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资料并结合近年部分病例随访结果,分析和讨论。结果:全组手术治疗127例,保守治疗41例。术前超声和CT联合检查使梗阻部位和病变性质确诊率分别提高到97.4%和94.7%。肝门区淋巴结和肝十二指肠韧带结缔组织及肝脏是较早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全组总切除率为35.9%,近5年切除率提高到50.0%。合并有肝门区局部转移者切除后1年复发率80.0%,3年复发率100%,平均复发时间术后7.6月。未见转移者术后1年复发率14.3%,3年复发率71.4%,平均复发时间术后16.5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病例数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术前超声和CT联合检查一般能够满足诊断,应尽量避免有创性和侵入性检查。为减少复发,尽可能地切除肝门区淋巴、神经纤维、脂肪和纤维结缔组织,有时甚至包括右侧腹腔神经节,应当是治愈性切除术的基本要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诊断 复发 肝门部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迟发肝胆管癌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顾红光 蔡景修 王敖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34-535,共2页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迟发肝胆管癌12例临床分析Delayed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aftersurgicaltreatmentofhepatolithiasis:Aclinica...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迟发肝胆管癌12例临床分析Delayed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aftersurgicaltreatmentofhepatolithiasis:Aclinicalanalysisof12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管癌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区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7
作者 何振平 别平 +1 位作者 孙文兵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0-471,共2页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区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报告6例胰十二指肠区转移癌的外科切除治疗的体会,原发癌包括:胃癌3例;胃平滑肌肉瘤,胆囊癌,胆管癌各1例。结果:除1例于术后3周死于肺部感染外,余5例均存活2个月~1...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区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报告6例胰十二指肠区转移癌的外科切除治疗的体会,原发癌包括:胃癌3例;胃平滑肌肉瘤,胆囊癌,胆管癌各1例。结果:除1例于术后3周死于肺部感染外,余5例均存活2个月~1年6个月。结论:由门静脉与腔静脉途径肝肺的血源性播散属有限的转移,手术切除最可能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介导Kupffer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龚建平 徐明清 +2 位作者 李昆 朱瑾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 观察内毒素刺激下肝Kupffer细胞 (KCs)膜上脂多糖 (LPS)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从Wistar大鼠肝组织中分离出KCs ,培养 12h并调整细胞浓度为 1× 10 6/ml/孔 ,将细胞分为 2组。①LPS组 :每孔加入不... 目的 观察内毒素刺激下肝Kupffer细胞 (KCs)膜上脂多糖 (LPS)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从Wistar大鼠肝组织中分离出KCs ,培养 12h并调整细胞浓度为 1× 10 6/ml/孔 ,将细胞分为 2组。①LPS组 :每孔加入不同浓度LPS(0、10 0ng/ml ,1、10 0 μg/ml) ;②PI PLC组 :每孔先加入 1U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 PLC)后再加入不同浓度LPS。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对KCs进行免疫染色 ,流式细胞仪 (FCM)测定FITC阳性KCs数及其荧光强度(FI) ,并用酶联免疫法或放免法测定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变化。结果 随着LPS浓度增加 ,LPS组FITC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 ,其FI逐渐增强 ,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也逐渐增高 (P <0 .0 1) ;PI PLC组FITC阳性细胞数及FI较LPS组明显减少和减弱 ,培养液中TNFα和IL 6的含量在低浓度LPS刺激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高浓度LPS时刺激时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LPS能上调KCsCD14表达 ,同时伴有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脂多糖受体 CD14 KUPFFER细胞 细胞因子 内毒素 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浆和胰腺组织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晓葆 何振平 +2 位作者 冯华芳 段恒春 杨衡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测定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血浆及胰腺组织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注入,诱发大鼠AHNP。动态测定血浆及胰腺组织内皮素(ET)、胰腺血流量(P... 目的:测定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大鼠血浆及胰腺组织内皮素(ET)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注入,诱发大鼠AHNP。动态测定血浆及胰腺组织内皮素(ET)、胰腺血流量(PBF)、肌醇三磷酸(IP3)和胰腺细胞[Ca2+]i的变化,胰腺组织病理评分(PM)定量分析。结果:AHNP大鼠血浆及胰组织ET含量早期显著增加,血浆ET初始升高滞后于胰组织ET,两者间及两者与PBF、IP3、[Ca2+]i、PM呈显著相关性,但胰组织ET相关更密切。结论:胰组织ET可能介导了胰腺早期缺血,血浆ET进一步加重AHNP大鼠的病理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胰腺炎 内皮素 血液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胆管缺损28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景修 董家鸿 +6 位作者 顾红光 周永碧 王曙光 刘吉奎 佘书成 别平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总结了28例带蒂脐静脉瓣修复缺损的临床经验,恢复正常的胆道生理状态,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预防上行性胆道感染。方法:①胆道后壁对端吻合,上下端胆管前壁纵行切开,带蒂脐静脉瓣胆管前壁缺损修复术15例;②部分的胆... 目的:总结了28例带蒂脐静脉瓣修复缺损的临床经验,恢复正常的胆道生理状态,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预防上行性胆道感染。方法:①胆道后壁对端吻合,上下端胆管前壁纵行切开,带蒂脐静脉瓣胆管前壁缺损修复术15例;②部分的胆管壁缺损修复术4例;③炎性胆管狭窄、胆管缺损修复术9例。结果:术后3年以上20例,其中优良者17例,3例再手术。本组无1例死亡。结论:带蒂脐静脉瓣是修复胆管缺损的一种理想的自体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韧带 胆管缺损 修复术 带蒂脐静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范林军 顾红光 +1 位作者 段恒春 王敖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以3%牛磺胆酸钠经胆胰管逆行注射制成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并用丹参进行实验性治疗,发现对照组6h出现严重的胰腺出血坏死及微血管破坏,血清胰酶活性显著升高(P<0.001),12h后血清胰酶活性呈进行性... 以3%牛磺胆酸钠经胆胰管逆行注射制成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并用丹参进行实验性治疗,发现对照组6h出现严重的胰腺出血坏死及微血管破坏,血清胰酶活性显著升高(P<0.001),12h后血清胰酶活性呈进行性降低,胰腺微血管及组织病变进行性加重;丹参组24h胰腺微血管损害及组织学病变改善显著(P<0.01)。结果提示:微循环障碍是加重AHNP后期胰腺病变的重要因素,丹参能改变胰腺的微循环对AHNP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坏死性 胰腺炎 丹参 微循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50例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龚建平 周永碧 +2 位作者 王曙光 顾红光 何振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1450例LC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加以总结。方法:对1450例良性胆囊疾病病人行LC,其中142例术前选择性地进行ERCP检查。结果:LC时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1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1450例LC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加以总结。方法:对1450例良性胆囊疾病病人行LC,其中142例术前选择性地进行ERCP检查。结果:LC时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61例(4.21%),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0.62%),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人,也无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项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胆囊炎/外科手术 胆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ET/NO比值的变化及其与胰腺血流量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晓葆 何振平 +1 位作者 冯华芳 段恒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ET/NO比值变化及其与胰腺血循环间的关系。方法: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注入,诱发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ET/NO比值变化及其与胰腺血循环间的关系。方法: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注入,诱发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其与胰腺血流量(PBF)、病理改变间内在联系。结果:AHNP大鼠早期存在显著胰腺缺血和血浆ET、NO的显著升高,ET/NO比值持续增加。结论:血浆ET、NO的改变及ET/NO比值增加,可能介导AHNP大鼠血循环紊乱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大鼠 胰腺血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胆囊结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建平 林辉 +2 位作者 丁亚 李莉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6-338,共1页
目的:对重庆地区胆囊结石住院患者107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胆囊结石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及文化程度上具有可比性。病例中男:女为1:1.68。男性患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女性为30~50岁。结... 目的:对重庆地区胆囊结石住院患者107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胆囊结石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及文化程度上具有可比性。病例中男:女为1:1.68。男性患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女性为30~50岁。结果:经多因素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大小排列,患病危险因素依次为父母亲患病史(OR=26.20),女性(11.06),口服避孕药(7.64),饮食喜油腻(3.20),饮酒(1.76).腹围(1.10)。其他因素中.饮用地下水(OR=0.13),咖啡(0.20),素食习惯(0.30),锻炼(0.63)为胆囊结石的保护性因素。病例组体型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01)、结论:胆囊结石与遗传、性别、内分泌、饮食及体型有关;环境因素对发病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大平 李智华 +1 位作者 周永碧 何振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07,共1页
拨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个案与短篇Analysisofthecauseandexperienceintreatmentofbiliaryperitonitisaf┐terpulingout“T”tu... 拨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个案与短篇Analysisofthecauseandexperienceintreatmentofbiliaryperitonitisaf┐terpulingout“T”tube刘大平李智华周永碧何振平(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 胆汁性腹膜炎 腹膜炎 胆道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侵犯肝外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振平 李智华 +2 位作者 马宽生 别平 孙文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2-454,共3页
肝癌侵犯肝外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cauoedinvadedby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toextrahepaticbileduct何振平,李智华,马宽生,... 肝癌侵犯肝外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cauoedinvadedby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toextrahepaticbileduct何振平,李智华,马宽生,别平,孙文兵(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肝外胆管 阻塞性黄疸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原性脓毒症时动脉血酮体比值与肝细胞能量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家鸿 孙文兵 +4 位作者 李昆 段恒春 陈莉 韩本立 黄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95-498,共4页
为分析实验性胆原性脓毒症时动脉血酮体比(AKBR)与肝脏能量代谢改变之间的关系,借助兔自身对照性动物模型,对胆原性脓毒症状态下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肝组织ATP含量及AKBR进行了动态检测。自术后12h起,感染肝叶线粒... 为分析实验性胆原性脓毒症时动脉血酮体比(AKBR)与肝脏能量代谢改变之间的关系,借助兔自身对照性动物模型,对胆原性脓毒症状态下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肝组织ATP含量及AKBR进行了动态检测。自术后12h起,感染肝叶线粒体S3和RCR呈进行性显著降低。非感染肝叶线粒体RCR呈先升后降的双相改变。感染和非感染肝叶组织内ATP含量与其线粒体呼吸活性同步降低。在术后12h,尽管非感染肝叶线粒体呼吸活性增强而处于代偿状态,AKBR已伴随感染肝叶RCR降低而显著减低,并随病程延续呈进行性降低。结果表明,AKBR是反映胆原性脓毒症时肝细胞能量代谢状态有早期肝功能失常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 酮体比值 动脉血 脓毒症 胆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8
作者 龚建平 周永碧 +1 位作者 韩本立 何振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74-576,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 6 年间共诊治的 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病例。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和特征,将胆管损伤分为 A~ E 5 类;主要检查方法有 B超、 C T、逆行胰胆管...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 6 年间共诊治的 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病例。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和特征,将胆管损伤分为 A~ E 5 类;主要检查方法有 B超、 C T、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 R C P)、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 P T C)、术中胆道造影术( I O C)和瘘管造影等 6 种;按照胆管损伤类型及发现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结果: A 类:3 例,表现为胆漏,诊断方法为 B超或 C T,处理方式为局部引流; B 类:1 例,无症状, B 超和 C T 示局部胆管扩张,非手术治疗; C 类(3 例)和 D类(2 例),均表现为胆汁性腹膜炎, E R C P或经瘘管造影确诊,处理方法为局部胆管缝扎加 T 管引流; E 类:14 例,主要表现为胆汁性腹膜炎或梗阻性黄疸,通过 E R C P或 P T C 确诊,手术方式为胆肠吻合术。结论:不同类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病例,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其诊治手段及预后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症不同术式后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刚 蔡景修 +1 位作者 董家鸿 段恒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的不同术式对肝硬变病人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变模型分为4组:①选择性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②门奇断流术(PAD);③肠腔侧侧分流术(MCS);④肝硬变组。在术后1... 目的:研究门脉高压症的不同术式对肝硬变病人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硬变模型分为4组:①选择性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②门奇断流术(PAD);③肠腔侧侧分流术(MCS);④肝硬变组。在术后1、3、5周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动脉血酮体比值(KBR)的测定,比较各组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周DSCS、PAD、MCS组与肝硬变对照组OGTT120min血糖值互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术后第3、5周DSCS、PAD、MCS组OGTT120min血糖值分别降至肝硬变对照组的62%,63%,93%和59.2%,62.9%,92.6%;KBR分别增至肝硬变对照组的139.4%、144.5%、100.1%和171.6%、189.8%、97%。DSCS和PAD组与肝硬变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不显著(P<0.05),MCS组与肝硬变组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DSCS和PAD组大鼠肝脏储备功能明显优于MCS组和肝硬变对照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储备功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动脉血酮体比值 大鼠 门脉高压症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的Kupffer细胞对肝硬变肝脏细胞再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平 韩本立 +1 位作者 李昆 段恒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肝硬变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基础上,体外活化Kupffer细胞(KC),观察其对肝细胞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分为肝硬变大鼠部分肝切除术组(C-PH)、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组(N-PH)和假手术组(SO)。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溶... 目的:通过对肝硬变大鼠行肝部分切除术基础上,体外活化Kupffer细胞(KC),观察其对肝细胞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分为肝硬变大鼠部分肝切除术组(C-PH)、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组(N-PH)和假手术组(SO)。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溶液加口服乙醇制作大鼠肝硬变模型,切除大鼠肝脏的左叶和中叶。观察时相为大鼠术后6h,行3H-TDR掺合法,3H-亮氨酸的测定,用LPS体外活化KC,观察其对肝再生过程的影响。结果:用小剂量LPS可活化KC,其联合培养的肝细胞DNA合成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功能均有明显提高,表明活化的KC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相反。未经活化的KC和肝细胞联合培养(C-PH组),其DNA合成功能和蛋白质合成功能均较单纯的肝细胞培养时的功能有明显降低、能使肝细胞DNA合成达到最大值的LPS浓度为10μg/ml,随着LPS浓度的增高,其肝细胞DNA合成功能反而下降。结论:KC具有促进和抑制肝细胞再生的能力。因此适当地调节KC功能,对促进肝细胞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KUPFFER细胞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