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孔肯雅热:识别、治疗与防控
1
作者 石云锋 吴本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0-736,共7页
基孔肯雅热(CHIKF)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轻症病例以发热、严重关节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多数预后良好,但有部分病例出现非典型表现与慢性并发症,高危人群有转为重症病例的风险。近年来,C... 基孔肯雅热(CHIKF)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媒介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轻症病例以发热、严重关节痛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多数预后良好,但有部分病例出现非典型表现与慢性并发症,高危人群有转为重症病例的风险。近年来,CHIKF在全球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卫生问题。本文概述了CHIKF的基础知识,重点综述了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及防控的进展。对于发病前12 d内有CHIKF流行区旅居史、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临床表现,结合急性期IgM抗体、特异性IgG抗体、急性期病毒分离、急性期病毒核酸等实验室检测可帮助诊断。同时应与登革病毒、寨卡病毒等相似病毒引发的疾病进行鉴别或排除。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发热和疼痛。在防控方面的核心策略是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消灭蚊虫。CHIKF未来研究应继续致力于开发特效药物、安全有效的疫苗以及更便捷、准确的诊断工具,以应对该病持续扩散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热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单中心诊疗经验
2
作者 林颖 徐敏仪 陶金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7-473,共7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诊疗经验。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收治的16例肾移植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胃肠镜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诊疗经验。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收治的16例肾移植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胃肠镜等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出血部位、病因、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并总结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食管、7例胃、2例十二指肠),4例下消化道出血(2例回肠、2例肛门)。1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例下消化道出血均表现为便血;12例上消化道出血,其中2例患者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血红蛋白下降,无呕血、黑便等症状,9例患者表现为黑便,1例患者表现呕血。16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为(71±18)g/L,其中1例出现休克症状,9例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贫血症状,6例一般情况较好。16例患者中10例消化道出血量较少,一般情况稳定,药物可治愈;2例患者胃镜提示消化性溃疡且存在裸露血管,予钛夹夹闭血管止血治疗;1例患者胃镜提示贲门撕裂,予钛夹夹闭撕裂处止血;1例患者胃镜提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1例患者内痔出血,择期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1例患者急诊全腹部增强CT提示回肠活动性出血,予肠系膜动脉腔内栓塞术治疗。16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昏迷,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出血情况均治愈并出院,预后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病因众多,应积极早期诊断及治疗。除药物治疗外,必要时可通过内镜、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提高诊疗效果,最大程度降低消化道出血对移植肾造成的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食管静脉曲张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莉莉 刘萍 +2 位作者 阮恒芳 樊萍 李慧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分析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入院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由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及多学科团队成员干预。结果:①观察组吞咽功... 目的:分析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入院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由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及多学科团队成员干预。结果:①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87.96%)高于对照组(73.76%)(P<0.05);②观察组平均留置胃管时间[(9.86±1.48)d]和留置胃管率(22.80%)均低于对照组[(12.18±2.13)d,32.30%](P<0.05);③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93.1%)(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开展由护士主导的脑卒中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可以在早期及时识别吞咽障碍高危患者,进而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留置胃管,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主导 吞咽障碍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人细小病毒B19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胡佳佳 王艳红 +2 位作者 巴俊慧 王育凯 吴本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8-493,共6页
目的对一起由人细小病毒B19(HPV-B19)引发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2021年5月12—19日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发生的皮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并... 目的对一起由人细小病毒B19(HPV-B19)引发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2021年5月12—19日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发生的皮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在HPV-B19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ICU共有50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11名,护理人员39名。11名护理人员(22.0%)于患者出院后第5天开始相继出现皮疹。皮疹部位主要为双下肢(100.0%),皮疹多为红色丘疹(45.5%),同时伴有关节痛(72.7%)、浅表淋巴结肿大(63.6%)、乏力(54.5%),肌肉酸痛(45.5%)等。11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7.82±2.6)岁。9名进行了HPV-B19 DNA和(或)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均阳性。均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氯雷他定、岗梅感冒颗粒口服等对症治疗,皮疹持续时间5~60 d。其中1例妊娠者未发生流产,定期产检监测,未发现胎儿异常。自5月19日采取控制措施后未发现相关病例。结论此次事件是ICU疑似HPV-B19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该病毒的正确认识,落实感染防控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医院感染 暴发 预防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鉴定和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育波 张天托 +4 位作者 朱家馨 郑文争 吴文斌 李惠 彭宣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6-481,共6页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菌种鉴定方法和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4年临床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共318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gyr B多重PCR法对其进行...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菌种鉴定方法和耐药性,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09-2014年临床分离的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共318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gyr B多重PCR法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检测碳青霉烯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结果:318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298株、不动杆菌基因种型3为5株、不动杆菌基因种型13TU 8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敏感率分别为78.0%、89%、92.1%。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检出率分别为91.2%、65.7%、1.3%、3.8%;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IMP、VIM、GIM-1、SPM-1检出率分别为0.9%、34.6%、6.3%、0.9%;未检测到OXA-48、OXA-143、SIM-1、KPC、NDM-1等基因。结论:gyr B多重PCR法是一种快速、特异性高、可靠的鉴定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度耐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主要与OXA-23、VIM等耐药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金属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ELD 3.0为基础的模型在预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中的价值
6
作者 钟臻蔚 Kodjo Kunale ABASSA +2 位作者 陈荣 郭云蔚 吴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目的】探讨MELD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同时建立有效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十年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共788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MELD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同时建立有效的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分析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十年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共788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23年12月31日,根据入院后30 d、90 d、1年及3年的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研究基线时MELD 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并与MELD-Na和MELD对比。筛选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死亡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建立以MELD 3.0为基础的酒精性肝硬化生存预测模型。【结果】对于本队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在预测30 d、90 d、1年和3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预后时,MELD 3.0的AUC分别为0.823、0.730、0.686和0.658,优于MELD-Na(分别为0.802,0.708,0.666,0.645)和MELD(分别为0.698,0.668,0.654,0.633)(均P<0.05);在时间方面,MELD3.0在预测短期30 d和90 d生存预后时较有优势(AUC分别为0.823和0.730,均P<0.05),预测长期1年及3年生存预后稍弱但也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686和0.658,均P<0.05)。为提高1年生存预测价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联合LASSO回归筛选出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年预后显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ELD 3.0、基线腹水和肝癌,以此建立的生存预测模型AUC值为0.748,敏感性为0.695,特异性为0.775。【结论】MELD3.0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0 d、90 d、1年及3年的生存情况预测能力优于MELD-Na和MELD评分,MELD 3.0结合腹水和肝癌建立的预测模型能提高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年生存预后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预后 MELD3.0 MELD MEL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蛋白PDLIM 5增强小胶质细胞吞噬及其在多发性硬化中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陈海莲 王玉鸽 +2 位作者 崔宇 平苏宁 陈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究支架蛋白PDLIM5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4例MS患者的外周血和6例健康志愿者的样本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究支架蛋白PDLIM5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4例MS患者的外周血和6例健康志愿者的样本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使用脂多糖(LPS,1μg/mL)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通过BV2细胞转染PDLIM5 shRNA质粒或PDLIM5过表达质粒,分析PDLIM5的表达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S患者的单核细胞[2.78(0.70~6.86)vs.0.54(0.39~1.51),P=0.036]和淋巴细胞[1.62(0.90~2.26)vs.0.11(0.05~0.21),P<0.001]中PDLIM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PS刺激BV2后PDLIM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质粒转染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DLIM5后抑制BV2对台盼蓝的吞噬能力(P<0.05),而过表达PDLIM5增强BV2对台盼蓝的吞噬能力(P<0.001)。【结论】神经炎症状态下,PDLIM5表达水平升高,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IM5 多发性硬化 小胶质细胞 细胞吞噬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肌痛综合征合并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征
8
作者 傅增辉 金艳 林再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81,共7页
目的: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合并偏头痛的临床特征。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01月至2023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10例FMS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广泛疼痛指数(widespread pain index,W... 目的: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合并偏头痛的临床特征。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01月至2023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10例FMS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广泛疼痛指数(widespread pain index,WPI),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 scale,SSS),纤维肌痛严重程度(fibromyalgia severity,FS),疼痛、焦虑、睡眠和躯体化症状评分等量表对其进行评估。结果:210例FMS患者中合并偏头痛的患者有108例(51.43%)。与无偏头痛的FMS患者相比,合并偏头痛的患者FMS病程较长(P=0.001),其WPI评分(P=0.003)、SSS评分(P=0.001)、FS评分(P=0.002)、疼痛评分(P=0.008)、焦虑评分(P=0.005)、睡眠评分(P=0.004)和躯体化症状评分(P=0.009)均较高。合并偏头痛的FMS患者的FS评分与头痛病程(P=0.013)、头痛发作频率(P=0.019)、头痛持续时间(P=0.037)、FMS病程(P=0.025)、疼痛评分(P=0.028)、焦虑评分(P=0.030)、睡眠评分(P=0.035)和躯体化症状评分(P=0.008)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的存在会加重FMS的临床症状,FMS合并偏头痛时FMS症状与头痛症状、焦虑、睡眠障碍具有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综合征 偏头痛 焦虑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宋晨蕊 刘艳群 毕晓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例。用ELISA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ET-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实验室检验指标、情绪认知功能及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在三组中,IIDDs组血清ET-1含量最高(P<0.0001),血清ET-1在血管性脱髓鞘疾病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IDDs中EDSS评分重度障碍患者血清ET-1水平较EDSS评分轻中度障碍患者升高(Z=-3.250,P=0.001);EDSS评分与血清ET-1水平(r_(s)=0.503,P=0.010)、脑脊液总蛋白(r_(s)=0.475,P=0.016)、脑脊液白蛋白(r_(s)=0.480,P=0.020)、脑脊液IgG(r_(s)=0.544,P=0.007)、脑脊液IgA(r_(s)=0.660,P=0.002)及脑脊液IgM(r_(s)=0.555,P=0.011)水平存在正相关性。(3)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脑脊液IgM水平(r_(s)=0.455,P=0.044)存在正相关性,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反映了IIDDs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且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脑脊液IgM水平存在正相关性,提示血清ET-1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程度,并在IIDDs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内皮素-1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残疾程度 情绪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威 冯晓丽 +5 位作者 王康萌 黄开来 孙刚 陈蓉 赵振强 关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贝氏柯克斯体感染性血管炎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衍珊 刘子凡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8-630,共3页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罕见,经常被误诊和漏诊,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此文报告1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辅助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性血管炎病...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罕见,经常被误诊和漏诊,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此文报告1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辅助诊断的中枢神经系统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性血管炎病例,提示mNGS技术在Q热快速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在此基础上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贝氏柯克斯体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供国内外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热 贝氏柯克斯体 感染性血管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mN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小血管病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标准及名词标准化定义——来自中国卒中学会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玮琪 徐佳洁 +16 位作者 陆瑶 王玲 曹瑾怡 陈鸿宾 郭蕾 吕琰琛 汤晗 王赞 徐非凡 颜庭梦 应云清 仲伟逸 周蓉 陆正齐 程忻 王伊龙 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404,共30页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一类以脑内小血管受损为主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与其他功能障碍等。自2013年血管性神经病变的影像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一类以脑内小血管受损为主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可能会导致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与其他功能障碍等。自2013年血管性神经病变的影像报告标准(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STRIVE)发布以来,SV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得到了初步的分类与标准化。然而,在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对SVD影像特征的认识和应用仍存在诸多不一致和不规范之处。随着对SVD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探索与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SVD影像特征和定量标志物被相继发现,为SVD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且精准的信息。在此基础上,STRIVE-2应运而生,以期能更全面地揭示SVD对脑功能与结构的影响。为了规范中国SVD的神经影像学评估和诊断,本共识将在STRIVE-2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SV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推动SVD影像学诊断术语的标准化,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影像学诊断 定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秦红玲 李启慧 +2 位作者 卢意 邱伟 舒崖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 总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3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首发表现:9例表现为边缘系统症状,2例表现为周围神经症状(均为肢... 目的 总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收集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3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首发表现:9例表现为边缘系统症状,2例表现为周围神经症状(均为肢体疼痛),1例为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肢体乏力。抗CASPR2抗体检测:13例患者均进行血清抗CASPR2抗体检测,均呈阳性;10例患者接受脑脊液抗CASPR2抗体检测,5例呈阳性;有3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抗体阳性。头部MRI检查:1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叶内侧T2-FLAIR成像高信号;2例存在脑微出血灶。治疗:2例仅单纯采用激素治疗,4例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5例则先后接受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例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1例先后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激素+蛋白A免疫吸附+利妥昔单抗。随访:进行1~5年的随访,2例失访;1例患者自行停药后复发,经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零;余10例患者中1例症状未见改善,1例部分症状存在不能正常生活,6例正常生活,2例死亡。结论 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特征复杂,血清抗体检测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自身免疫疾病 接触蛋白类 自身抗体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眩晕和头晕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单中心18年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曾祥丽 郑俩荣 +7 位作者 戴永强 尹根蒂 黄绮玲 牟一坤 秦峰 张姝琪 李凌伟 黎志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眩晕和头晕的病因及慢性眩晕和头晕的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眩晕中心2006年1月至2024年6月儿童眩晕和头晕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其中慢性眩晕和头晕患儿的病因、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纳入眩晕和头晕患儿208例,中位发... 目的探讨儿童眩晕和头晕的病因及慢性眩晕和头晕的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眩晕中心2006年1月至2024年6月儿童眩晕和头晕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其中慢性眩晕和头晕患儿的病因、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纳入眩晕和头晕患儿208例,中位发病年龄9.8岁(14个月~18岁),女115例、男93例,其中慢性眩晕和头晕34例(16.3%),中位发病年龄为12.0(7.0~17.0)岁。34例慢性眩晕和头晕患儿按病因分类,其中精神心理性眩晕20例(58.9%),包括7例留守儿童,5例来自城市单亲家庭,3例来自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5例来自正常家庭,初始有前庭外周疾病;体位性低血压5例;特发性颅内高压3例;脑炎恢复期2例;创伤性应急障碍2例;其他2例。34例慢性眩晕和头晕患儿根据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后,预后均良好。结论儿童慢性眩晕和头晕病因及预后与成人有较大区别,病因以精神心理性眩晕为主,预后良好。对于儿童眩晕和头晕的诊疗,多学科共同诊疗的模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眩晕头晕 精神心理因素 多学科诊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茜 陆正齐 李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随着人们对MS发病机制了解的深入,MS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新上市的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药物层出不穷,临床研究显示出良...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随着人们对MS发病机制了解的深入,MS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新上市的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药物层出不穷,临床研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策略及目标也在更新。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新上市的DMT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此外对治疗策略、治疗目标以及正在研发的新药也做了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治疗 进展 疾病修饰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诊断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来 王艳红 +1 位作者 巴俊慧 张宇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4-1600,共7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的临床特征,量化各项指标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升高患者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从而构建HLH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1例sCD25升高(≥2 400 U/ml)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的临床特征,量化各项指标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升高患者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从而构建HLH诊断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1例sCD25升高(≥2 400 U/ml)患者的临床特征。按照是否满足HLH诊断分为HLH组与非HLH组。HLH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感染组、肿瘤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组、病因不详组。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治疗情况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建立HLH诊断预测模型。结果:121例sCD25升高的患者中68例诊断为HLH。HLH组患者使用升压药物比例、DIC发生比例、HScore评分高于非HLH组(P<0.05);肝大、脾大、噬血现象在HLH患者中更为常见(P<0.05);HLH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更低,而甘油三酯、铁蛋白(FER)、sCD25、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水平则更高(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HLH患者sCD25水平较感染组水平更高、sCD25/FER水平较感染组和MAS组更高;相比于肿瘤组HLH患者,感染组PCT水平、使用升压药物比例、噬血现象阳性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热、脾大、噬血现象、多系减少、IgM、M.sCD25[sCD25检测值相较诊断界值(2 400 U/ml)的倍数]、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是HLH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以发热、脾大、噬血现象、多系减少、免疫球蛋白M、M.sCD25、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构建的预测模型H显示出较好的预测准确度,当以H=39.45为最佳截断值时,模型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3.02%。结论:sCD25、sCD25/FER、PCT、噬血现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DIC有助于区分HLH的潜在病因。预测模型H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可以作为临床上一个相对准确的HLH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sCD25 HLH-2004 HScore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D修饰的肿瘤抑素19肽的合成与鉴定及其对肝癌SK-Hep-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顺 于佳琪 +6 位作者 胡月 赵正林 牛淑冬 贾迪 杨超 衣同辉 李淑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856,共8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对肿瘤抑素19肽(T-19)抗肝癌活性的影响,比较分析T-19及RGD修饰的T-19(RGD-T-19)对肝癌SK-Hep-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Fmoc固相法合成T-19及RGD-T-19,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对肿瘤抑素19肽(T-19)抗肝癌活性的影响,比较分析T-19及RGD修饰的T-19(RGD-T-19)对肝癌SK-Hep-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Fmoc固相法合成T-19及RGD-T-19,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进行分离、鉴定。常规培养SK-Hep-1细胞,用0、50、100、150、200、250μg/mL的T-19及RGD-T-19分别处理细胞,分为0μg/mL(对照)组、50μg/mL组、100μg/mL组、150μg/mL组、200μg/mL组、250μg/mL组。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Tanswell小室实验、WB法和q PCR法分别检测SK-He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TIMP-2蛋白和MMP-1、MMP-2 mRNA的表达。结果:经质谱鉴定,用Fmoc固相法合成的T-19及RGD-T-19纯度高。T-19和RGD-T-19均能显著抑制SK-He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抑制COX-2蛋白、MMP-2和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促进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P <0.05, P <0.01, P <0.001),RGD-T-19的抑制或促进效应均明显强于T-19(均P <0.05)。结论:利用Fmoc固相法合成了纯度高、活性好的T-19及RGD-T-19,两种肽均能抑制SK-Hep-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RGD-T-19作用明显强于T-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素 RGD序列 肝癌 SK-Hep-1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淑芳 常艳宇 +4 位作者 王晓红 祖丽皮亚·莫明 买买提艾力·吐尔逊 崇雨田 朱建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6,共8页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4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6(17~54.5)岁。所有患者均有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史。诊断为脑膜脑炎12例,脑膜炎5例,脑炎1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脊髓膜炎。2例患者合并骨关节炎,1例患者合并附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乏力。虎红平板试验(RBP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的阳性比分别为11/12、8/9,血培养阳性比2/10,脑脊液培养阳性比4/16,脑脊液病原高通量测序(NGS)阳性比5/5。脑脊液呈渗出性改变,白细胞升高,以单个核细胞升高为主。所有患者均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或磺胺中的2~4种联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来自布鲁菌病疫区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需要考虑神经型布鲁菌病的可能性。当脑脊液出现渗出性改变时,可以通过结合布鲁氏菌血清学、血培养、脑脊液培养和NGS来鉴别其他病原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GS可以明显提高神经型布鲁菌病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脑炎 脑膜炎 脑膜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γδ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彦 张亦甜 +7 位作者 徐艳 李曼 黎嘉伟 孟令雯 向征 刘冰 尹芝南 吴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0,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 目的:探讨使用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回输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晚期HCC患者,从健康供体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经刺激扩增培养获得Vγ9Vδ2 T细胞,经质控放行后予以回输治疗,回输细胞剂量为5×10^(8)个/次,每两周一次,回输次数9次以上,治疗后检测患者αβT细胞、B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各亚群比例,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4例患者在回输治疗后均显示出对异体Vγ9Vδ2 T细胞良好的耐受性;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等肝、肾、心功能生化标志物以及血常规三系细胞数量在回输前后均无明显变化;患者的Tfh1、Tc1、CD127^(+)TEM、HLADR^(+)CD8^(+)T细胞、CD27-B细胞比例有升高趋势,提示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结论:同种异体Vγ9Vδ2 T细胞治疗晚期HCC有较好的安全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同种异体γδT细胞 免疫治疗 安全性 免疫功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
20
作者 许鸿嘉 舒崖清 +4 位作者 王蘋 李蕃 许顺良 邱伟 马晓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8-314,共7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以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NMOSDs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技术、诊断标志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有新的认识,本文综述抗AQP4抗体阳...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以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NMOSDs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技术、诊断标志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有新的认识,本文综述抗AQP4抗体阳性NMOSDs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标志物新进展以及新的治疗药物,以促进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探索更多可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质4 免疫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