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7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评《神经内科专科护理》
1
作者 赵剑雨 冯海娇 张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4-I0004,共1页
《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由岳丽青、陶子荣、李育、常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9787122396167。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是指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工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 《神经内科专科护理》由岳丽青、陶子荣、李育、常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ISBN:9787122396167。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是指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专门的护理工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和操作方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多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测和紧急治疗。这些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颅内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特殊性,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难度和风险。肠内营养是指将营养液通过胃肠道导管输送至患者体内,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肠内营养适用于不能或不宜经口进食以及需要特殊营养支持的患者,如胃肠道功能障碍、食管狭窄、重度吞咽困难等。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维持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的恢复。此外,肠内营养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医学理论知识 专科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 化学工业出版社 食管狭窄 护理技能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于迪 杜华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31,436,共4页
目的分析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方法使用医院的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住院病历首页的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标准,所有疾病按照ICD-10进... 目的分析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方法使用医院的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住院病历首页的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标准,所有疾病按照ICD-10进行分类。比较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住院患者病种构成情况,患者转归情况。结果2018-2020年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计31451例,从年龄分布上看,70~79岁所占比例最高,为22.92%,其次为60~69岁年龄段,占21.32%。从总体上看,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住院病种构成比最高的疾病,占32.90%,其次为头晕、眩晕,占20.5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占14.82%。在住院患者最多的5种疾病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90%、93.28%、93.63%、96.57%、91.96%,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脑梗死的病死率分别为0.53%、0.69%、1.28%。2018-2020年神经内科前5位罕见病分别为全身型重型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自身免疫性脑炎,住院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结论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诊量在逐年增长,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头晕和眩晕是占比最高的3种疾病,罕见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因此医院神经内科应该加强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增强对罕见病的认知,提高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构成比 脑梗死 眩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BACE1泛素化探讨lncRNA-BC200调节神经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丽军 杜杰 +2 位作者 刘欢 王渊 张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探讨lncRNA-BC200(BC200)靶向调控β位APP裂解酶1(BACE1)泛素化调节神经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组、OGD/R联合si-NC组、OGD/R联合si-BC200组。为了进... 目的探讨lncRNA-BC200(BC200)靶向调控β位APP裂解酶1(BACE1)泛素化调节神经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组、OGD/R联合si-NC组、OGD/R联合si-BC200组。为了进一步探索BC200和BACE1之间的关系,HT22细胞分为4组:OGD/R组、OGD/R联合si-BC200组、OGD/R和si-BC200联合NC组、OGD/R和si-BC200联合BACE1组。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到以下4组:对照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联合si-BC200组、MCAO和si-BC200联合BACE1组。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C200、BACE1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裂解型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ACE1蛋白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试验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HT2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与OGD/R联合si-NC组相比,OGD/R联合si-BC200组HT22细胞活力显著增加,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OGD/R组HT22细胞中BACE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与OGD/R联合si-NC组相比,OGD/R联合si-BC200组HT22细胞中BACE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观察到在OGD/R处理后,BACE1的泛素化水平显著降低,BAC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在用si-BC200转染后,BACE1蛋白的泛素化水平显著增加,而BACE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OGD/R和si-BC200联合NC组相比,OGD/R和si-BC200联合BACE1组HT22细胞中凋亡细胞百分比、c-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MCAO组小鼠脑梗塞区域、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神经元存活数显著降低。与MCAO组相比,MCAO联合si-BC200组小鼠脑梗塞区域、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神经元存活数显著增加,而BACE1的加入逆转了si-BC200的改善作用。结论BC200与BACE1结合可抑制BACE1的泛素化,并参与介导OGD/R诱导的BACE1表达增强。特异性阻断BC200/BACE1轴可能成为保护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BC200 β位APP裂解酶1(BACE1) 泛素化 小鼠 神经元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1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宋晨蕊 刘艳群 毕晓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进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其中IIDDs患者2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疾病患者20例,同时纳入健康对照者10例。用ELISA的方法测定患者血清ET-1水平,并进一步分析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实验室检验指标、情绪认知功能及疾病残疾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在三组中,IIDDs组血清ET-1含量最高(P<0.0001),血清ET-1在血管性脱髓鞘疾病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IDDs中EDSS评分重度障碍患者血清ET-1水平较EDSS评分轻中度障碍患者升高(Z=-3.250,P=0.001);EDSS评分与血清ET-1水平(r_(s)=0.503,P=0.010)、脑脊液总蛋白(r_(s)=0.475,P=0.016)、脑脊液白蛋白(r_(s)=0.480,P=0.020)、脑脊液IgG(r_(s)=0.544,P=0.007)、脑脊液IgA(r_(s)=0.660,P=0.002)及脑脊液IgM(r_(s)=0.555,P=0.011)水平存在正相关性。(3)IIDDs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与脑脊液IgM水平(r_(s)=0.455,P=0.044)存在正相关性,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ET-1水平反映了IIDDs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且与外周免疫指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脑脊液IgM水平存在正相关性,提示血清ET-1水平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程度,并在IIDDs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 内皮素-1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脱髓鞘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残疾程度 情绪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平 曾玲琼 +3 位作者 李红群 黄承红 彭亚丽 曾晓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7-128,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测量,明确其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适用性。方法: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205例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量表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量表各条目临界比(CR值)达到显著性(P<0.05)... 目的:通过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测量,明确其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适用性。方法: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205例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量表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量表各条目临界比(CR值)达到显著性(P<0.05),有跌倒史组和无跌倒史组MFS总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条目与总分相关大于0.3,表明该量表有较好区分度和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A)0.285,重测信度0.716。结论:Morse跌倒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对于其较低的内部一致性,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对其进一步进行修订,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se跌倒评估量表 住院患者 信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控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邢凤 刘光维 +1 位作者 梅畅 刘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882例神经内科ICU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患者VAP的发生率、呼吸机连接方式、病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882例神经内科ICU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患者VAP的发生率、呼吸机连接方式、病原菌特征、高危影响因素。结果:使用呼吸机176人(有创168人,无创8人),共发生感染42例(有创41例,无创1例),其中有创97.62%,无创2.38%,VAP感染率为23.86%,有创VAP感染率为24.4%,无创VAP感染率为12.5%;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5.71%,代表菌属为鲍曼不动杆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9.53%),代表菌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4.76%);VAP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基础性疾病、高龄、住院时间过长、侵袭性操作、滥用抗生素。结论:神经内科ICU是VAP的高发科室,主要以有创呼吸机为主,V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严格无菌观念,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门诊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艺馨 孔庆韬 +2 位作者 何增柳 董兰真 谭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Ⅲ,beta version,ICHD-Ⅲbeta)中VM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的临床实践测...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Ⅲ,beta version,ICHD-Ⅲbeta)中VM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的临床实践测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39例VM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并对VM标准(ICHD-Ⅲbeta)进行临床实践测试分析。结果:偏头痛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2.7±10.5)岁,眩晕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6.6±10.3)岁。偏头痛亚类最常见的是无先兆性偏头痛(82%),其次是先兆性偏头痛(10%)和慢性偏头痛(8%)。眩晕类型以自发性眩晕为主(90%),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从数秒至数天不等。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畏光畏声(74%)。此外,33%的患者不满足VM诊断标准中的C标准,8%的患者不满足B标准。结论:神经内科门诊中V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国外的报道相似,但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比例较国外低。VM的诊断标准(ICHD-Ⅲbeta)基本符合临床运用实践,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如眩晕发作时长的规定以及偏头痛亚型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临床特征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 临床诊断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教学在神经内科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岚 苗正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目标教学 临床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征宇 胡瑾 +1 位作者 王玲玲 史可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 目的 探究汉黄芩素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取90只Va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200 mg/kg+20 mg/kg),18只/组。另取18只正常大鼠为假手术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1,Iba-1)、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ion AMPK,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海马组织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降低,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逐渐明显升高(P<0.05)。与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47.64±5.39)s vs(26.45±3.27)s,P<0.05],原平台位置停留时间显著降低[(21.78±3.51)s vs(35.22±5.02)s,P<0.05];高剂量+AMPK抑制剂组IL-1β、TNF-α、IL-6水平、Iba-1阳性细胞数和Ib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海马组织p-AMPK/AMPK、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汉黄芩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并抑制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大鼠 汉黄芩素 认知 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概念、诊疗方法及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泛指因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神经眼科疾病,涵盖所有因血管因素导致的视功能障碍、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是神经眼科学与血管神经病学的交叉领域。此类疾病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临床表现具有血管病(卒中)急、危、重的特点... 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泛指因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神经眼科疾病,涵盖所有因血管因素导致的视功能障碍、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是神经眼科学与血管神经病学的交叉领域。此类疾病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临床表现具有血管病(卒中)急、危、重的特点,由于是交叉学科,诊疗常迟滞和延误。提高对血管神经眼科疾病新概念的认识,聚焦这一交叉领域的新诊疗方法和策略,通过专科建设和学科协作,提升早期识别和精准诊疗能力,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神经眼科 神经眼科 概念 诊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辉 卜秀梅 +1 位作者 陶东霞 曹丽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差异,并与相关国内常模比较,以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家庭支持,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20例患者家属采用症状...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差异,并与相关国内常模比较,以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家庭支持,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20例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除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患者子女躯体化、抑郁、焦虑3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患者配偶得分(P<0.05),女性家属的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0.01);高中以下文化者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大专以上文化者(P<0.01);来自农村者其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低于来自城市者(P<0.01)。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患者配偶,女性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文化水平低的和来自农村的患者家属低于文化水平高的和城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心理健康 家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痛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青光眼19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茜 姜建东 罗玉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502-2503,共2页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资料完整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全身症状体征、眼部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19例中,头痛伴有眼痛、恶...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资料完整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全身症状体征、眼部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19例中,头痛伴有眼痛、恶心、呕吐等14例,头痛、眼痛但无恶心、呕吐5例。神经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病变。眼部表现,常单眼发病,视力差,球结膜充血明显,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中等散大,眼压明显升高,降眼压治疗症状很快好转。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仔细进行眼部检查或请眼科会诊可以有效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头痛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视网膜血管成像分析,提升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全面认识
13
作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9-1245,共7页
视网膜血管与脑血管在胚胎学起源、解剖学特征和生理学特性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近年来,视网膜血管成像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应用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及多模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结合后处理分析和(或)人工智能... 视网膜血管与脑血管在胚胎学起源、解剖学特征和生理学特性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和共同性。近年来,视网膜血管成像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应用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及多模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结合后处理分析和(或)人工智能,为神经科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视网膜微血管可作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分层、评估和治疗监测的窗口,补充现有神经影像技术在疾病诊疗中的不足。关注视网膜血管成像分析的进展及临床应用策略,有助于提升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全面认识和辅助临床精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神经系统疾病 成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仲伟莹 汤芳 +10 位作者 徐岚 于梅梅 何娜 谷苏梅 张梦姣 朱霞明 陆茵 卫峰 毛燕琴 王洪霞 翟英颖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模式(Exercise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基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运动模式(Exercise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y,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对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运动训练,干预组进行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持续4周。干预前后对两组生活质量、神经病变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共59例患者(干预组31例,对照组28例)完成研究。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107.23±12.21)分,周围神经病变严重程度得分[7.00(7.00,9.00)]分,对照组分别为(95.04±15.11)分、[9.00(9.00,10.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EPN改良版肢体运动训练能提高多发性骨髓瘤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运动干预 四肢运动训练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节苷脂GD3抗体阳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宇静 张莹 +1 位作者 代大伟 姜宏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4,共5页
患者男性,70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3月余,加重2天,于202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无力,上肢可持物,下肢可行走,行走呈踩棉花感,当地医院行头部CT显示双侧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图1);心脏超声显... 患者男性,70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3月余,加重2天,于202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无力,上肢可持物,下肢可行走,行走呈踩棉花感,当地医院行头部CT显示双侧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图1);心脏超声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瘀滞;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显示双侧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损害,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损害,考虑“周围神经病”,予以甲钴胺0.50 mg/次(3次/d)口服营养神经治疗后未见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神经眼科急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逯青丽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5,共11页
神经眼科急症是指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就会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甚至危及生命的神经眼科临床疾病谱,其中血管性原因所致的神经眼科急症(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占绝大部分。由于交叉学科的特点,血管神经眼科急症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首诊... 神经眼科急症是指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就会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甚至危及生命的神经眼科临床疾病谱,其中血管性原因所致的神经眼科急症(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占绝大部分。由于交叉学科的特点,血管神经眼科急症患者多首诊于眼科或急诊,首诊医师往往对疾病认识不全面,易导致该类患者诊断滞后、误诊或漏诊;当患者转诊于神经科时,神经科医师如果对疾病的诊断不能及时确定,易导致治疗延迟。本文对血管神经眼科急症疾病谱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眼科 血管神经眼科 急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17
作者 霍燕 蔺雪梅 +6 位作者 刘仲仲 饶兰平 宋沉生 刘佩 逯青丽 王静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8-1276,共9页
目的探讨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transsynaptic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optic neuropathy,TRDON)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 目的探讨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继发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transsynaptic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of optic neuropathy,TRDON)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etinal ganglion cell layer,RGCL)厚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22年9月—2023年9月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非接触间接眼压测定、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视野、色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颅脑神经影像检查。对视盘RNFL和黄斑区RGCL进行“容易观察到的TRDON”评估,计算双眼RGCL的归一化不对称评分(normalized asymmetry score,NAS)。结果共纳入15例(30只眼)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患者,年龄42~78岁,中位年龄为58(51~68)岁,发病时间(定义为从出现视觉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0.1~96.5个月,中位发病时间为12.0(0.5~36.0)个月。11例(73.3%)患者20只(66.7%)眼的黄斑区RGCL符合“容易观察到的TRDON”标准,其中10例患者发病时间均≥5个月,9例患者OCT显示双眼均出现与视野缺损区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1例患者OCT显示单眼出现与视野缺损区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且9例患者双眼的NAS均为正值,1例患者单眼的NAS为正值。7例(46.7%)患者10只(33.3%)眼的视盘RNFL符合“容易观察到的TRDON”标准,其中3例患者OCT表现为双眼视盘RNFL厚度薄变,4例患者OCT表现为单眼视盘RNFL厚度薄变,但薄变区域与视野缺损区域一致性差。结论外侧膝状体及其后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将继发出现TRDON,其特征性表现为OCT显示双眼均出现与视野缺损相一致的黄斑区RGCL厚度薄变,其发生与时间相关(发病5个月后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跨突触 变性 视神经病变 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 外侧膝状体 中枢视觉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和被动吸烟对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临床病程的影响
18
作者 瞿凤玲 周晴晴 +4 位作者 丰硕 李瑞 陶春蓉 胡伟 刘新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I0007,I0008,共9页
目的: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但它们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研究旨在调查主动和被动吸烟... 目的: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但它们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研究旨在调查主动和被动吸烟对这两种疾病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来自四个中心。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从临床数据库中提取,而涉及日常生活中环境暴露、复发和残疾进展的数据通过电话随访访谈获得。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复发的影响,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评估残疾进展。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首次发作后五年内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名MS患者和318名NMOSD患者,女性分别占60%和79.6%。有主动吸烟史的MS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在控制协变量后,这种关联变得临界显著(aHR=1.52,95%CI=1.00,2.31;p=0.052)。每天吸烟超过10支的患者和每天吸烟少于10支的患者之间复发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aHR=0.96,95%CI=0.63,1.47;p=0.859)。然而,与从未接触过被动吸烟的患者相比,接触被动吸烟与MS复发风险降低相关(aHR=0.75,95%CI=0.56,1.00;p=0.044)。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与NMOSD复发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但有吸烟史的患者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aβ=-0.20,95%CI=-0.38,-0.01;p=0.036)和多发性硬化严重程度评分MSSS(aβ=-0.23,95%CI=-0.44,-0.03;p=0.028)的年度进展率较低。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主动吸烟会增加MS的复发风险,并对患者残疾进展有负面影响,应鼓励患者发病后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复发 残疾 多发性硬化症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对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9
作者 高雨田 王克健 +1 位作者 吴成吉 黄作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转导通路激动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常规培养的CTX⁃TNA2大鼠脑Ⅰ型星形胶质细胞系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tBHQ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转导通路激动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常规培养的CTX⁃TNA2大鼠脑Ⅰ型星形胶质细胞系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tBHQ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标仪检测细胞氧化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细胞焦亡相关基因Caspase⁃1、NLRP3、IL⁃1β、IL⁃18及抗氧化相关基因HO⁃1、NQO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上述不同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F=8.676,P=0.003),SOD活性(F=5.818,P=0.013)和MDA含量(F=9.049,P=0.004),细胞焦亡相关基因Caspase⁃1(F=17.926,P=0.003)、NLRP3(F=10.164,P=0.012)、IL⁃1β(F=13.472,P=0.006)、IL⁃18(F=8.292,P=0.019)及抗氧化相关基因HO⁃1(F=30.468,P=0.001)、NQO1(F=29.621,P=0.001)相对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发现,氧糖剥夺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降低(t=4.114,P=0.001),SOD活性降低(t=2.149,P=0.029),MDA含量升高(t=⁃2.852,P=0.015),细胞焦亡相关基因Caspase⁃1(t=⁃3.759,P=0.009)、NLRP3(t=⁃4.119,P=0.006)、IL⁃1β(t=⁃4.747,P=0.003)、IL⁃18(t=⁃3.122,P=0.021)相对表达量升高,抗氧化相关基因HO⁃1(t=3.816,P=0.009)、NQO1(t=5.303,P=0.002)相对表达量降低;经tBHQ干预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升高(t=2.621,P=0.019),SOD活性增加(t=3.292,P=0.005),MDA含量降低(t=⁃4.160,P=0.001),Caspase⁃1(t=⁃5.916,P=0.001)、NLRP3(t=⁃3.647,P=0.011)、IL⁃1β(t=⁃4.193,P=0.006)、IL⁃18(t=⁃3.825,P=0.009)相对表达量降低,HO⁃1(t=7.805,P=0.000)、NQO1(t=7.483,P=0.000)相对表达量升高。结论氧糖剥夺可抑制抗氧化相关基因HO⁃1和NQO1表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焦亡及氧化水平,进而抑制细胞增殖活性;Nrf2通路激动剂tBHQ则可促进HO⁃1和NQO1基因表达,提高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抗氧化水平,逆转星形胶质细胞焦亡,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细胞低氧 葡萄糖 星形细胞 NF⁃E2相关因子2 细胞增殖 细胞焦亡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
20
作者 张楠 解恒革 +3 位作者 王刚 周炯 郑坤木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919,共5页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64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分别计算CDR总评分(CDR-global score,CDR-GS)和CDR各项目总分(CDR-sum of box,CDR-SB)。观察治疗3个月内静脉滴注相关反应(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IRR)和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ARIA)发生情况。ARIA包括ARIA水肿(ARIA with edema and effusion,ARIA-E)和ARIA出血(ARIA with hemosiderin deposit,ARIA-H)。454例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检测。对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CDR-GS为0.5分和1分的患者分别为301例(46.59%)和345例(53.41%);ApoEε4携带者202例(31.27%),其中ApoEε4纯合子携带患者17例(8.42%)。发生IRR 32例(4.95%),其中90.63%(29/32)发生于首次静脉滴注,轻度IRR 31例(96.88%),中度IRR 1例(3.1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晕、呕吐等。发生ARIA 16例(2.48%),其中ARIA-E 5例(31.25%),ARIA-H 10例(62.50%),ARIA-E伴ARIA-H 1例(6.25%)。5例ARIA-E中2例为症状性ARIA-E;影像学上,3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ARIA-E。10例发生ARIA-H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影像学上,6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ARIA-H。17例ApoEε4纯合子患者中发生ARIA-H 1例(5.88%),其影像学严重程度为中度。年龄增长有增加ARIA发生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AD患者具有年龄较轻但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特征,短期随访数据提示仑卡奈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特征 仑卡奈单抗 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